论河南高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任务及对策
2014-12-12黄文熙
黄文熙
(河南科技学院)
论河南高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任务及对策
黄文熙
(河南科技学院)
高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具有人才、科研、传播等多重优势。河南高校应切实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学术研究实现文化引领作用;通过人才培养,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培养各类文化人才;通过大众普及,为民众普及华夏历史文明基础知识;通过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河南高校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任务对策
2011年10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把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中央寄予河南的崇高使命,更是河南高校发挥其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重要契机。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河南高校应切实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高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优势
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具有人才、科研、传播等多重优势。
(一)人才优势:文化精英汇聚
大学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组织,它吸纳了大批致力于优秀文化传承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守望者,而知识分子云集,使大学居于知识、思想、道德、价值的文化高地,成为各种思想碰撞、融合以及新文化、新思想诞生的重要场所。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需要大量的文化精英和文化人才。
(二)科研优势:基础平台强大
目前河南各地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中各具特色,结合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立了众多的文化研究机构。如:郑州大学的中原文化资源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河南大学的宋文化研究院和中原民俗与文化研究所,河南师范大学的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和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与旅游开发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的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洛阳师范学院的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信阳师范学院的淮河文明研究中心,南阳师范学院的汉文化研究中心等等。这些都显示出高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拥有强大的科研基础平台。
(三)传播优势:社会辐射面广
在全球化、国际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的国际交流日益活跃,大学通过学术交流的渠道和形式,在研究、消化异质文化和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社会辐射面广的独特作用。
二、河南高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任务
(一)学术研究:实现文化引领作用
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离不开学术研究的文化引领作用。只有充分发挥河南高校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文化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为确保河南高校通过学术研究实现文化引领作用,必须加大学术经费的投入。为此,政府应尽可能在中原传统文化研究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以支持和鼓励研究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设立学术著作出版基金、地方传统文化保护基金等专项经费,鼓励研究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研骨干产出高质量、高层次的优秀学术著作,从而提升中原传统文化的学术水平,提高传统文化保护的力度;设立传统文化考察专项资金,加大考察力度。
(二)人才培养:培养各类文化人才
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是核心,人才培养是服务社会、传承和创新文化的直接表现。人才培养是原点、根本和核心,没有人才培养,不能称其为大学。目前,河南省仅本科高校就多达 33所,但还没有一所专门培养文化传媒艺术人才的学校,一些高校也设置有文化传媒艺术专业,但整体实力不强。有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还没有彰显,培养文化人才的理念没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人才培养是关键。没有一流的文化大师和一流的文化创造成果,谈不上文化建设。因此,为了快速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使华夏文化在国内外有极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当务之急是高校不仅要扩大文化建设人才队伍规模,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更要培养各类文化人才。
(三)大众普及:普及华夏历史文明基础知识
华夏历史文明博大精深,然而,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在大众中的普及度还不够。大众虽然生活在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的中原大地上,被传统文化包围着,但是对传统文化的精髓知道得还不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但社会公众的参与如果只停留在认可或关注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是当前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迫切推动的工作,使广大民众更加自觉地承担起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历史责任。然而华夏历史文明基础知识的普及是目前大众普及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尊重和维护民众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之间的情感关联,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保障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四)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文化也是生产力,如何促进传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现代升级与转型,也是当务之急。从消费的角度看,中原地区的文化资源、文化要素和符号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们文化消费欲望的资源,因此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建设过程中将优秀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的深层转换是必需的。一是要把打造面向未来的文化产业作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即要注重文化品牌的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具有中原风格、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的文化品牌。二是通过挖掘、提炼、植入等方式,把具有鲜明河南地域文化特征、能与当下和未来人们消费心理、文化追求以及价值取向相契合的文化元素全方位地渗透、融合到各类消费品产品当中去,创造具有普遍认知度的典型河南文化元素的高端消费品品牌。
三、河南高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深入探讨,切实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制定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科学规划
从2011年10月至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现还处在酝酿阶段,处在谋划阶段。学术界、文化界、教育界等各界人士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但是系统的、长远的建设规划还未成型。这大大影响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目标的明确性,建设进程的快速性,建设的协调性与统筹性。因此要集中力量制定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规划。这一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长远规划和短期规划相协调。二是总体规划和项目规划相一致。三是省规划和地方规划相融通。四是传承与创新相统一。
(二)协同创新:系统研究,充分发挥高校各自文化研究优势,对各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研究与整理,协助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区域“文化产业项目库”,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实现文化引领作用
我省是文化大省,地域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资源。这就要求各地高校依托我省的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根据各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加大文化创意的力度,实现“一市一景”、“一县一品”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除了郑州黄帝文化、商文化外,洛阳的河洛文化、开封的宋文化、三门峡的虢国文化、商丘的“火”文化和后商文化、濮阳的龙文化、新乡的卫文化、焦作的太极文化、济源的愚公移山文化等都极具个性,具有深度开发的可能。鉴于此,目前河南各地高校在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中各具特色,结合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建立了众多的文化研究机构。这些初步显示出高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拥有强大的科研基础平台,但毕竟文化要和社会资本结合,特别是文化要和战略投资者结合,就是说文化产业发展靠自身的积累这个过程会很漫长,还要抓市场主体的培育,抓项目,抓品牌。因此,各地、各有关部门应在各地高校的文化引领下根据自身特点,全面梳理、归类文化资源,为建立区域“文化产业项目库”作准备。
(三)联系实际:重视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培养地方所需的各级各类文化专门人才
文化产业是文化研究等文化事业的拓展,是文化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河南各地高校可根据实际开设专业,培养广电影视、报业出版、网络游戏、演艺娱乐、艺术品市场、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博、文化旅游、广告传播等具体行业共需的策划、经营、管理人才,使其既具备纵贯古今的文化视野和中原文化的各种知识,又有现代产业意识和经营思路。这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就业路径,也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同时,校方积极与相关部门、企事业加强联络,为新专业的就业打开门路。
(四)转变模式:发挥师生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对学校来说,学生和教师是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师生优势,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传承华夏历史文明的文化活动。其一,利用学校师资优势,开设关于中原文化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的活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选课、选修课、专业课、公开课、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向师生传播或普及中原文化和传承华夏历史文明;其二,充分利用中原文化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利用社会实践、采风、野外实习等机会,对所在地区和民族的文化资源进行实际考察和研究,提高他们文化聚集和整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三,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节或社团活动。如各类文化节、艺术节、学术节、社团活动、艺术沙龙、论坛以及各种重大活动时适时利用中原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文化元素,宣传华夏历史文明;其四,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期刊等媒介宣传或参与地方文化传承活动。高校的教育资源要向社会开放,推进优秀文化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国民素质做出贡献。
[1]赵保佑,毛兵,卫绍生.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刍议[J].中州学刊,2011(1).
[2]王悦.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地方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3(3).
[3]李美清,王芳.浅析地域文化对促进地方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推动力[J].北京教育,2013(2).
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任务及对策研究(2013-QN-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