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行政文化转型的价值追求及实践策略

2014-12-12李建成

江苏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成长转型

李建成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这便要求教育行政文化与其相适应。新时期,教育行政文化转型的价值追求及实践策略应是“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实现这一价值的途径是:从顶层设计出发,引导学校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从发展需要出发,引导学校设计自己的教育路径;从文化形成出发,引导学校实践自己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教育行政文化 转型 成长

多年来,教育行政部门一直以“管理学校”作为自己的核心要务,通过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本地区教育发展。应该说,传统的教育行政文化本质就是“管理”。当下,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的意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传统的“关注知识”转向“关注人的生命发展”——让每个学生的生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便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由“管理学校”走向“服务学校”——“让学校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成长需要”。因此,笔者认为“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是教育行政文化转型的价值追求及实践策略。

一、“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作为教育行政文化转型价值追求的基本含义

(一)“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意旨让每所学校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能够充分彰显自己的特色。学校的发展方式很多,每所学校都是一个独立生命体,都应有自己的最佳成长方式。一所学校如按适合自己的方式发展,她便会健康、持续地成长。这便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全力引导每所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不断彰显其特色,促进他们形成个性文化。

(二)“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意旨让每位教师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能够充分彰显自己的特点。教师的发展方式很多,每位教师都是一个独立生命体,都应有自己的最佳成长方式。一位教师如按适合自己的方式发展,她便会和谐、快速地成长。这便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让每所学校都能引导每位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不断彰显其特点,促进他们形成自己个性。

(三)“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意旨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能够充分彰显自己的特长。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生命体,都应有自己最佳的成长方式。一个学生如按适合自己的方式发展,她便会全面、自主地成长。这便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让每所学校都能引导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不断彰显其特长,促进他们形成自己个性品质。

二、为什么将“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作为教育行政文化转型的价值追求

(一)学校发展的根本方式就是“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学校发展的方式通常包括: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引领,自己没有愿景的自由发展;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自己被动服从的被动发展;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动服务,自己探寻个体成长方式的自主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引领下的自主发展;学校的自主发展的重要方式是“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也可以这样说,学校发展的重要任务在于探寻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即:通过探究自己的成长方式,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促进学校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动力,促进学校不断探寻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二)教育行政部门的核心任务就是“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近几年,学校的办学条件已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随着教育优质均衡的不断推进,每所学校教育设施已基本能够满足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基本能够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当下,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应由原来关注学校硬件建设转变为关注学校内涵发展——建构能够满足师生成长需要、具有独特办学特点的学校。从本质上说,当下所倡导的学校内涵发展就是“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基于这样的认识,应该说“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既是学校发展的终极价值,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核心任务。

(三)社会发展企盼教育能够“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随着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越来越需要专业性强的人才。这种专业人才不是天生的,需要具有相应特色的学校按照人自身发展的可能和社会对人才规格的需要进行培养,让其专业技能不断形成。这便要求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以满足社会和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基于以上认识,“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人的生命发展企盼教育能够“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由于人的遗传素质不同,个体潜能不同,发展的可能也不尽相同。这便要求学校能够按照人的成长需要实施教育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每所学校都能适应每个学生发展需要”应该说是很难做到的,但它可以根据自己多年的办学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以便能够满足相应发展需求的学生选择。就一个地区而言,如果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样就可能让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由此说来,“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是学习者生命发展的应然需求。

三、怎样才能“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内化为区域教育行政文化

(一)从顶层设计出发,引导学校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学校的存在和发展应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哲学不是一种学科意义上的教育哲学,它属于一种观念层次上的教育哲学。学校教育哲学的提炼属于顶层设计,是一所学校信奉的教育理念,它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的教育信奉,主要体现为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学校教育哲学是这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标识,也是这所学校形成自己特色的根本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学校教育哲学是引领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价值,也是促进这所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行政部门的首要任务不是贯彻自己对学校管理的要求,而应引导所辖区域内的每一所学校建构校本的教育哲学,并让学校用校本教育哲学引领自己发展,规范自己管理,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当下,教育行政部门应如何从顶层设计出发引导学校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呢?

1.引导学校按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学校发展的价值追求整体建构学校教育哲学。一方面,要让学校全体教师认真探究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全面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态,不断掌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教育设施和教师素质,提炼自己的教育价值追求。另一方面,要让学校全体教师认真研讨校本教育哲学的“表述”,在研讨过程中,不断修正、锤炼、理解、接纳、践行这一教育哲学。在具体建构过程中,注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过程的统一,坚持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通过凝聚全体教职员工的智慧与品德,促进形成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独特表达。

2.引导学校按自己教育哲学核心价值要求建构办学理念体系。一方面,要让全体教师围绕学校教育哲学架构校本理念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教育哲学的内涵本身就包括学校使命、愿景、目标。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引导各校按照自己教育哲学全面探究自己的校本教育,通过对学校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和功能的思考与重塑,架构学校理念体系的框架——学校使命、愿景、目标、精神以及校训与校风。应该说,这些理念既是对学校教育哲学的诠注,又是对学校教育哲学实践化的设计;既是对学校发展方式的引领,又是对学校教育个性化的建构。另一方面,要让全体教师能够自主理解学校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并能用行为诠释这些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说,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只有理解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实践这一思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引导各校教师加强对校本教育理念的学习,通过对学校教育使命、思想、方法的理解与创新,建构教师自己的教育哲学——形成个体的教育主张。应该说,这些举措既是对学校教育哲学的内化,又是对学校发展的重构;既是对教师管理文化的建构,又是对教师发展的引领。

(二)从发展需要出发,引导学校设计自己的教育路径。每所学校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路径,学校发展的路径通常分为没有明确规划的“无序行走”、教育行政部门设计的“统一行走”和校本教育哲学引领的“多元行走”。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来说,不是放纵学校“无序行走”,也不是用具体规范要求学校“统一行走”,而应引导学校遵循自己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式,从自己的发展需要出发,按照自己的教育哲学设计“多元行走”,即通过建构自己的环境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促进校本教育哲学的实现。其一,要让学校按照实现自己的教育哲学需要建构环境。当下,很多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都以“美化”和“亮化”评价学校环境,认为环境育人就是要装修豪华。其实,学校环境的意义是陶冶人——让师生在环境的熏陶下得到应有发展。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引导学校按自己教育哲学的价值追求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对学校环境的整体设计,尤其要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活动、健康的生活价值追求和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教育内容装扮校园。其二,要让学校按照实现自己的教育哲学需要建构课程。目前,一些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工作时都以学校是否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是否开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评价学校课程改革的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目前情况下,学校如果真正能够达到这两项要求也算不错了。但是用学校培养目标的需求看,这样的要求却偏离学校教育哲学的基本价值。课程是实施学校教育哲学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教育行政部门应引导学校从自己的教育哲学需要出发建构课程。一方面,要让学校从实现教育哲学需要出发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另一方面,要让师生从实现教育哲学需要出发建构校本课程。其三,要让学校按照实现自己的教育哲学需要建构课堂。近年来,不少教育行政部门都以所谓的“高效课堂”评价一堂课教学的优劣。其实,评价课堂用不同标准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教学管理的价值是让课堂能够更好为学生生命发展服务,让课堂能够更好为实现学校教育哲学服务。教育行政部门应引导学校围绕自己的教育哲学建构课堂教学模式,选择教学方法,确立自己的评价策略,从而促进每所学校形成自己的课堂形态。其四,要让学校按照实现自己的教育哲学需要建构活动。多年来,绝大多数教育行政部门都很关注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要求学校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师生发展。学校活动的本质不只是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而应是通过开展活动促进校本教育哲学的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引导学校围绕自己的教育哲学设计和组织活动,通过相应活动历练和滋养师生成长,让活动成为促进实现教育哲学的重要方式。

(三)从文化形成出发,引导学校实践自己的教育方式。人们常说:计划,计划,墙上一挂。学校发展的方案设计再科学,不进行认真实践,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价值。实践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唯一路径,学校是否按照“计划”开展工作,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管理文化;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文化,应该说,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文化直接影响学校管理文化。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学校工作不是看学校做什么,而应看学校是否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实践——督查学校是否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其一,引领学校对教育哲学实践的实施。学校教育哲学路径建构以后,教育行政部门一方面要抓学校切实执行自己设计的目标和路径,让他们通过不懈努力不断实现自己的教育追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校结合当时实际情况修正自己“预设的方案”,在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创新自己的实践活动。其二,加强对学校教育哲学实践文化的评估。学校教育哲学的实现程度主要表现为学校所设计的教育路径的达成度。可以说,学校所设计教育路径的达成度是考量学校工作优劣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学校教育哲学实现的重要方式。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检查不应只查学校是否达到上级的工作要求,更要检查学校对自己设计的教育路径是否完成。一方面,评估学校自己设计教育路径的达成度。在检查学校工作时,不应用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设计的评估标准考量每所学校,而应根据学校自己设计的教育路径建立评估细则,检查每项工作完成情况,指出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评估学校自己设计教育路径的发展性。在检查学校工作时,不是只看每所学校现在的达成度,还应看当初制订的规划和当下设计的路径要求是否相适应,要求太高或太低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其三,重视学校对教育哲学实践的反思。反思能够促进学校不断走近自己的教育哲学。教育行政部门不仅要重视对学校工作的引领和督查,还要注重引导他们加强工作反思,让他们通过反思不断发现自己在教育改革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自我不断完善,从而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

总之,在社会和教育转型期,教育行政文化也应随之转型。应该说,教育行政转型需要关注的内容和方式很多,但“让每所学校都能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成长”应是当下教育行政文化转型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及实践策略。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成长转型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新时期旅游转型发展思考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