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加大科研工作力度
2014-12-12汪向东
汪向东
(西安培华学院高教研究所,西安710125)
国内外高校办学实践一再证明,科研是高校的四大功能之一。科研水平是一所高校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学校品位的生长点,是其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素质的集中反映,也是推进学校本科评估、加强及扩大招生、提升办学层次的重要条件。对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来讲,科研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立足现实,可以说,加大科研力度是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必由之路和紧迫任务。
一、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重视科研的作用
1.科研对民办高校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办学指导思想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一所民办高校,只有确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才有可能把学校办好,办出高水平、高质量和高声誉。明确办学指导思想,需要深入进行调研,比较研究,找准学校的合理定位,做好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通过对自身的研究,提炼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理念,规范办学体制与机制,形成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才能为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科研工作不仅可以通过回顾、总结、归纳和凝练办学经验,探索形成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而且可以推动全校教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把教育教学理念变为自觉的行动,为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做出贡献。先进的办学理念都是教育管理领域科研的产物,一个院校管理领域研究成果越丰富,其办学理念就越先进。
2.科研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科研是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形式创新的牵引力。民办高校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形式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形式创新都是科研的重要内容。
科研是促进教学模式变革的推动力。当前民办高校正面临教育教学模式全面变革,目的是培养国家和地方急需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科研能为教学模式变革提供理论指导,在科研中努力探索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用科研成果推动高校的教学模式加速转变,不断强化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校企合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显著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才利于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科研能为教学模式的思路和决策提供咨询。思路决定出路,教学模式变革需要有理论先导,需要借助于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科研为先导推进教学模式变革,是高校办学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机制、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变革,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每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必须经过科学的研究与论证,将各种改革措施意见进行系统分析、综合比较、整理和归纳论证,才能去伪存真,得出正确的结论,减少决策失误,推进教改的深化和稳步发展。科研能为教学模式变革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先进的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管理,依赖于教育科学的发展和科研的进步,依赖科研成果的不断累积。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模式变革的实践,可为教学模式变革提供指导,破解难题。
3.科研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先导作用。高校育人的基本方向就是把求知欲强、富有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成为创新性国家的建设者,而科研就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
科研能激发大学生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渠道。传统的育人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式为主要形式,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影响了优秀人才的思维潜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发挥。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以科研为突破口,激发高校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开展研究性学习。2008年以来,教育部一再倡导大学生参加科研,强调教师学生一同进行课题研究。既能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又能体现大学生认识主体的能动性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求知兴趣、激发求知求新的热情,培养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单向输入为双向互动,变讲授为主为协调自学为主,使大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单纯掌握书本知识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依靠自己的大胆思索,独立地发现和猎取新知识、新思想、新技能,成为创新性国家的优秀建设者。科研能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和补充。这一活动离开了科研的指导,就形同虚设,无功而返。只有坚持以科研为主导,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的,实现理论学习实践探索的统一,师生带上现实的问题,投入实践实训教学之中,研究性学习,才能促使大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从封闭性思维走开向放性思维,在广袤的经济社会领域里找到学与用的最佳结合点,孕育出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
4.科研对提升办学层次的支撑作用。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必须考虑这所院校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也就是要具有不断提高办学层次的能力。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办学层次的提升,必须以雄厚的科研实力、高层次科研成果作为铺垫。不管是开展专业硕士、博士教育,还是学术型研究生教育,其中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学校已经沉淀积累了一大批本学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只有以科研成果为支撑,民办高校的优势学科才能形成自己的学科方向、构建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基地,积淀学术成就,培育精品课程,打造特色专业,为成功申报硕士点、博士点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实现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从一定意义上说,科研是高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它是形成学校丰厚学术成就、形成办学特色、打造学校知名品牌的重要途径。
5.科研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变革作用。建设新型校园文化,是发展现代教育的需要,对于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尤其重要。校园文化形塑人才培养的精神环境,是造就具有学科和技术专长、创新能力人才的基础条件。要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建设具有学术精神和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否则,不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
校园文化作为院校优良传统、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大学精神、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其内涵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大学精神,就是时代精神、科学和创新精神的高度融合。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主体,是学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导向,大学精神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大学精神是以学术活动为依托的高校人的精神文化,是在长期教学、科研实践中锤炼、锻造出来的精神精粹,是校园的灵魂。学术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学术领域每一个新观点、新思想、新突破,都会引起师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引起校园文化的创新。科研活动是锻造大学精神的主阵地,科研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开拓创新、丰富提升以及发展变革作用。
二、民办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
当前,民办高校普遍对科研工作不够重视,科研工作理念不到位,科研能力低下,科研成果稀少,科研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存在许多漏洞和飞地。科研是民办高校的短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民办高校科研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领导认识不到位,科研在民办高校定位不明确。有的民办高校领导对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认为科研对民办高校可有可无,是花瓶,上级检查时摆出来,平时收起来。有个民办高校院长讲,“民办高校的科研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也有人公开讲:“民办高校定位是应用型高校,不具备搞科研的条件,无法开展科研工作。”这是在宣扬民办高校“科研无用论”,甚至还说“民办高校不能搞学科建设,谁搞学科建设谁就是死路一条”,完全否定了科研对民办高校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践中则普遍存在片面办学理念,往往把教学型高校理解为单方面搞教学的院校,这种理念延续了较长一段时间。有的人甚至把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等同起来,把教学工作与教师的任务等同起来,单纯强调教学工作,这显然是不客观、不全面的。
2.科研工作管理机构不健全。由于领导科研意识不强,有些民办高校长期没有设立科研处,有的院校把科研处附设在研究所里面,甚至附属于教学督导办;还有些院校竟然把不懂科研工作的党务干部派去主管科研,外行领导内行,闹出一大堆笑话。二级院(部)科研工作无专人管理,一盘散沙,无法形成科研团队,影响了整个学校的科研工作。究其原因,是各级干部特别是校级领导、人事部门对民办高校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认识不到位,不认为教学科研是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反而理解为对立的关系。
3.科研工作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近几年,政府一直在抓民办高校的科研建设,要求实施“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但是,有的民办高校科研仍然没有上轨道,处于徘徊观望状态。上级检查时,制定几条管理制度或应急措施应付,检查一过就束之高阁。没有健全系统、规范的规章制度体系,没有建立有力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致使科研管理水平低下,校园里学术气氛淡薄。根源是民办高校现代大学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办学体制、机制没有理顺,科研管理还没有真正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4.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学术氛围淡薄。民办高校教师大都很重视课堂教学工作,却不大关注科研及其作用,不能重视知识更新,不思考教学方法变革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许多民办高校学术氛围淡薄,教师的科研意识不强,缺乏科研热情和积极性,不愿主动开展研究,不是主动发表论文或申报课题,往往是用硬指标向下面摊派课题任务,形成了被动科研、消极科研的心理状态。实质在于有些民办高校只把教师当作教书匠,唯一的任务是上课完成教学工作量,教学工作量和工资直接挂钩;没有考虑到教师还应有教改任务、科研任务,有教改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问题的根源是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单纯教学观点,有些教学管理人员把教学、科研对立起来,认为抓科研会影响教学中心地位,忽视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功能。
5.研究机构形同虚设,科研平台的作用没有很好发挥。
研究机构是重要的科研平台,这一点已是民办高校的共识。近几年,许多民办高校都加大了研究机构的建立和整合,围绕专业建设来进行研究机构的建设,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调研中,某民办高校领导说,“我校20多个研究机构的作用不尽人意,形同虚设,更别说取得研究成果了。”研究机构的人员都是由二级学院教师兼职,大多是有牌子,无活动。一个学校虽然对外宣称成立好几十个研究机构,但实际各研究所都是无专人、无专项资金、无专项研究任务,只有一个空架子。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指望研究机构产出多少学术成果,发挥科研平台的作用。其原因是缺乏人财物的投入,没有投入,当然就不可能有产出了。
6.科研成果稀少,质量不高。由于有些民办高校科研实力低下,既缺乏专业团队,也缺乏群众团队。群众性科研活动和专业性科研活动都没有常态化、制度化,仅仅是零星地开展研究活动,依靠个体行为支撑,甚至是自发运行,没有大兵团协同作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毋庸置疑,取得高层次、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相当困难。原因是科研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到位,科研人员不被重视,缺乏科研积极性。有同志认为,“高层次科研成果稀少这个问题不能简单认为是科研工作本身的问题,它其实也是人事工作问题。”必须恰当解决老教授的工资待遇问题、同时重奖其重大科研成果。民办高校取得高层次成果不容易,如果不加大激励力度,成果的数量的质量都受到很大程度影响。此外,民办高校在课题立项及其项目经费资助方面尚存在歧视性政策的影响,课题立项难、完成研究任务更难。上级支持不够、学校扶持不力,科研政策环境不够宽松,教师的科研信心自然不足。深入分析,现存问题的根源是政策导向不明确,民办高校科研的大气候没有形成。
三、民办高校加大科研力度的对策建言
1.学校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科研意识。高等学校领导和各级管理部门,要深入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和部省教育部门“关于提升民办高校科研能力”的一系列文件,充分认识科研对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的重大作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科研先行”的教育理念。坚定不移地落实现代大学制度,坚决纠正外行领导科研的怪现象。各级领导要思想上重视科研,工作上抓紧科研,行动上带头科研。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动员教师开展教育思想与科研功能的深入研究,通过国内外成功高校的办学案例材料和成功办学经验宣传科研对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促使广大教职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自觉去掉单纯教学观点,强化科研意识、激发科研潜能,增强教师的科研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推动科研工作持续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2.推进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与考核制度。针对民办高校科研管理薄弱,科研制度建设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应进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调整。民办高校也要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最高学术权威机构,对教学、科研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有利于科研体制改革。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要求发挥“专家治校、教授治学”的作用。德国汉堡大学最早倡导教授治校,主要是突出自由、民主的大学精神。美国建立的现代大学制度,继承和发扬了德国的教授治校精神,认定教授队伍是办学的关键,是一所大学教学、科研质量的标志,强调教授委员会应当具有较大的自由、民主治校权利,在教学、科研、专家聘用等方面起着决定作用,校方非常尊重教授委员会通过的决定。美、日等国家私立高校办学实践告诉人们,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不断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用好专家、教授等教育资源,发挥更高的效率和效能。
当前,必须用制度来克服教师的单纯教学观。学校明确规定科研工作量是教师工作量的一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这样教师的科研意识才会增强,校园才会形成浓厚的科研气氛和学术精神。
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科研考核制度,尤其是将各二级院(部)及其专职教师每年的科研工作量完成情况列入年度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和收入分配直接挂钩。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和年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个人评优等项工作结合起来,且作为重要的依据。科学合理的科研奖励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科研热情和创新能力,尤其要重奖高层次科研成果。通过有效的制度支持,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积极性,激励他们夺取高质量、高层次的学术成果。要注意解决教学科研相结合方面机制转变和创新的问题,推进教学、科研体制改革的探索,寻找教学、科研互相作用及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制定一系列教学科研一体化管理制度,正确处理教学科研相互结合问题。总之,民办高校要发展自己,必须创新办学机制、教学机制和科研机制,由过去单纯的教学型办学模式转变为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由过去单纯以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推动民办高校向更高层次挺进。
3.持续开展应用型学科建设。大学是学术殿堂,学科建设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核心工作,只有通过学科建设才能形成学校的“发展极”,才能达到建设高水平民办大学的远大目标。从民办高校内部来看,学科建设实质是应用型学科建设,是二级、三级学科和微学科建设。这些应用型学科都处在国家经济建设最前沿,最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任何一项创新都能立即服务于社会,推动发展。国内外高校发展历史及其办学经验告诉人们,一个学校的崛起做强,都是从学校“发展极”做起的。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必须加强学科机制的创新。学科是靠大量学术成果来支撑的,新的学科必须有新的、突破性的成果来支撑。一句话,学科发展是靠强有力科研来支撑的。要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育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发展极”,必须抓好应用型学科建设。通过创建高水平民办高校的活动,可以把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应用型学科上台阶等方面深度融合。这种深度融合,能大幅提升学校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对科研的需求度,使科研植根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深入开展应用型学科建设,是全面加强科研工作的战略任务和根本措施。抓住了应用型学科建设,就抓住了民办高校科研工作的牛鼻子,抓住了加强科研的大方向。
4.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经常举办学术报告会、项目研究讲座、专题研讨会、成果发布会;定期开展科研评奖、重奖重大科研成果等活动,可以浓厚校园学术创新意识,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这也就是崇尚科学、敬仰创新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校园文化氛围里生活,对于教师成名成家、报效祖国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培养以及先进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具有引导作用。实践表明,自1816年洪堡创建柏林大学以来,学术研究进入大学殿堂,科研在大学校园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发挥愈来愈重大的作用,崇高的学术声望,已经成为一所知名大学的“通行证”,加大科研力度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学校出现的每一项科研成果,涌现的每一位名师,都是对全校师生刻苦专研、好学上进学风的一大激励,对崇尚科学、 崇尚创造校风的最好褒奖和弘扬,使得校园文化的学术气氛日益浓烈,使校园文化内容更丰富多彩。可以说,一方面,科研成就能使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和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也可以为科研创造良好地学术环境,催生浓烈的学术氛围,成为激发师生科研兴趣、科研积极性的强大精神力量,进而推进学校整体工作的不断前进。
5.学校应加大科研工作人财物的投入。科研起步时是“赔本买卖”,尤其需要从人财物等多方面投入。在调研中,有民办高校校长就说“什么是科研,科研就是花钱的事”,但真正打开科研工作局面之后是大有好处的,对提高学校校誉、提高办学层次的作用是巨大的。科研工作的保障离不开相应经费的投入。为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设立科研基金,主要用于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奖励重大科研成果、引进高端科研人才,建立仿真实验室、支持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等方面。要切实搞好科研平台的建设。研究机构是重要的科研平台,目前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相当部分研究机构没有发挥相应的科研平台作用。为此,一方面要加大研究机构的建设和整合力度,围绕学科专业建设来进行研究机构的搭建,另一方面必须对这些研究机构进行相应的人财物投入,做到三落实。即组织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任务落实。研究所要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必要的研究设备,鼓励大家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多出高层次的科研成果。
6.政府对民办高校科研应给予政策倾斜。近年来,政府对民办教育事业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扶持,但整体上看,民办高校的科研发展很不平衡,还有许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还需政府大力扶持,政策上向民办高校倾斜。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系列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但有些制度和政策还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配套制度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科研课题立项问题基本没有政策障碍,但是,立项的数量和层次不能和公办院校一视同仁;比如,有的省市科研管理部门只批立项,不批资助经费,或者只批立项一般课题,不批立项重大课题。这也需要政府高瞻远瞩、精心谋划、调整政策、强力实施。在这方面,陕西省政府先走一步,2010年出台的文件明确规定,每年政府拿出3亿专项资金资助民办高校,包括其科研工作,这给陕西民办高校科研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地方政府应多渠道支持民办高校的发展,浙江树人大学堪称我国著名民办高校,近几年科研方面取得大量高层次成果,这与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1]郭东颖.本科院校发展的两翼:教学与科研[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2]张武升.论教育变革中教育科研的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1,(7).
[3]解飞厚.非研究型大学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1).
[4]雷朝滋.确立科研在大学发展中的特殊重要地位[J].中国高等教育,2003,(17).
[5]黄灿.基于提高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效途径的探索[J].中国科教育人,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