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

2014-12-12秦正为

理论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生命力马克思主义

秦正为

(聊城大学a.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b.廉政研究中心,山东聊城252059)

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命力,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继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根本活力。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命力,是历史形成的,有着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也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有着实践上的发展性和创新性。

一、马克思恩格斯基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马克思恩格斯基本理论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体现在其真理性、实践性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在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真理。并且,马克思主义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地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从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中汲取了营养,同时还关注并吸收了自然科学的成果。正如列宁所言:“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1]29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在于马克思主义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56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的。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也被称为革命的“实践哲学”。深刻揭示和高度宣扬实践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不仅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所有哲学的根本不同,也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根源所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不仅积极参与工人运动,而且将“革命的实践”看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共产党人应当“参加工人阶级的一切真正的普遍的运动,接受运动的实际出发点”。[3]680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使其具有无穷的自身魅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千百万人民群众追求真理、追求自身解放和全人类幸福的理论武器和精神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基本理论的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支撑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体现在其时代性、方法论上。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在于马克思主义立足时代又与时俱进。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两个必然”、“同时胜利论”、“暴力革命论”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但随着时代的变化,马克思恩格斯及时关注形势的变化并修改自己的理论观点,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跨越卡夫丁峡谷”、“和平斗争”等,特别是强调“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2]248根据时代的变化,以历史条件为转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也是马克思主义能够根据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辩证的、发展的认识工具。恩格斯在其逝世前不久有句经典名言,即他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3]742-743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的理论原则,也是留给后人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政治遗言。是方法,而不是教义;是认识工具,而不是教条,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不固守、不僵化、不停滞的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使其能够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使其能够不断创新。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历经160多年,经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而不断创新发展。

二、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典型的时代化表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使得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自由资本主义所做出的一些论断已经“不合时宜”,需要新的解释和发展。在此背景下,伯恩斯坦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但实质是修正主义;考茨基等人也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但实质是教条主义。针对于此,列宁尖锐地指出:“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为了实际的或假想的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的政策。”[4]7同时,列宁还指出:“从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必须普遍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是一种超出了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明的东西。”[5]58“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的理论中,无疑地只是借用了宝贵的方法,没有这种方法,就不能阐明社会关系。”[5]60这样,列宁不仅批判了修正主义,也批判了教条主义。在此基础上,列宁阐明了自己的主张: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表现为经济垄断、金融寡头、资本输出、国际同盟、瓜分世界;帝国主义较之过去有了新变化,但危机更严重;资产阶级有民主让步,但仍然需要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无产阶级革命可以“一国胜利”等等。这样,列宁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场,又根据时代的变化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紧紧抓住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将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阶段,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在新形势下面临僵化或被“修正”的危机中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列宁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苏联辉煌成就中的充分体现。列宁主义,是在同民粹派、“合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派、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军事反对派”、“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对派”等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也是在对自己的理论观点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向前推进的。比如,在革命手段上,二月革命后列宁曾一度设想革命和平发展,后根据形势的变化坚决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最终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比如,对于资本主义的认识,1905年革命前与民粹派针锋相对,总体肯定资本主义的长处;十月革命前后,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和消灭的倾向占据上风;新经济政策中,则对资本主义的长处重新认识,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比如,在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上,认为二者“你死我活”,但在特殊形式下也可以“和平共处”,甚至力排众议与德国缔结布列斯特和约,与西方国家贸易往来。比如,在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上,一开始设想的是采取战时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后来转向新经济政策的“迂回过渡”。最为重要的是,列宁能够及时认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及时改正和调整理论和政策。如他说:“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1]570列宁还有两句名言,那就是“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6]466“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7]381正是根据“经验”和“实践”,正是以发展的观点进行社会主义探索,苏联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迅速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也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从而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三、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典型的空间化表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问题”与“主义”之争,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时期众多社会思潮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不过,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是列宁主义或“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再加上共产国际的遥控,中国革命便在一开始以及很长时间内都带有机械仿效俄国的色彩。如“城市中心论”指导下的三大武装起义、严重影响中国革命的三次教条主义,等等。正因如此,在俄国曾经显示了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生搬硬套到中国则屡遭挫折,险些葬送了中国革命。在此背景下,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必须进行创新。对此,毛泽东有过精辟的论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需解决的问题。”[8]543可以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深刻洞察和完美表达。正是在此思想指导下,毛泽东以超人的胆识和魄力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以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写出了一批“民族化”、“本土化”的中国式马克思主义著作,从而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遵义会议的开始独立自主,到延安时期的全面阐发自身主张,再到新中国的跻身独立民族之林,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从西方到东方、从俄国到中国的成功移植。

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就中的充分体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但在建国后乃至社会主义建设中仍得到继续发展。在此指导下,中国取得了土地改革、镇反运动、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开展了三反五反、平抑物价、统一财经等重大行动,创造了“一化三改”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的辉煌成就。在此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阶段,毛泽东就清醒地认识到并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并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从中共八大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阶级矛盾转变为落后的农业国与先进工业国的矛盾,再到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确定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都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不断深入发展,所取得了成就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命力。对此,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9]281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贡献,也是其自身不断发展的推动力。尽管在此后的反对右倾扩大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在“左”倾思维中愈陷愈深,但也没有丢掉自我批评这一“法宝”。最为典型的是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又一次开诚布公地批评“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似乎我的错误就可以隐瞒,而且应该隐瞒。同志们,不能隐瞒。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中央主席。我不是要别人推卸责任,其他一些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10]296他又说:“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10]300当然,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本身也是违背了毛泽东思想的,而纠正这些错误也需要用发展的毛泽东思想作为武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恢复和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

邓小平理论与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时代主题转变条件下的重生。在传统社会主义的僵化体制下,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也受到极大限制和摧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出现了“两个凡是”,中国社会发展处于“徘徊”状态。对此,邓小平高呼:“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个体系,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11]43从而揭开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序幕。随着苏东剧变,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失败论”、“死亡论”、“终结论”等甚嚣尘上。对此,邓小平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12]382-383从而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和开创者,邓小平不仅搭建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框架,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那就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上,邓小平提出了许多卓有见识的精辟论断,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学马列要精、要管用,不能忘记“老祖宗”又要不断创新等等,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问题。邓小平还有两句名言,就是:“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2]213“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12]291这就是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和“现在情况”相结合,才能够得到发展,才具有生命力。正因如此,邓小平理论作为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也使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春天里得到空前绽放。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世纪之交的昂首阔步。苏东剧变使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一直遭受质疑;世纪之交世界各国一些大党老党的失政垮台乃至亡党亡国,使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的一些党员干部的贪污腐化,也使人们对进入关键期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景产生困惑。针对这一局面,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构想。这些重要思想和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的新概括,也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与此相适应,江泽民提出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观,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为我们做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如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科学方法论。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江泽民也有两段发人深省的论断:“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一定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我认为,这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13]335“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13]537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置于“试金石”、“前途命运”的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的奥妙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保持与时俱进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科学发展观与求真务实,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新阶段下的理性推进。随着新千年的到来,站在21世纪的起点上,人们开始反观和反思自己的发展历史。工业革命曾经使资本主义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富足,但也形成了拜物主义和GDP至上,导致了人口迅速增长、资源日益短缺、环境逐渐恶化、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全球金融危机等等问题。这些曾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所预见,因而也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焕发生机提供了契机。新中国发展6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长期以来的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长期积累的老矛盾、前所未有新问题,使马克思主义政党面临新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如果不能认识、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其科学性和生命力又将重新受到质疑,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合法性和执政地位也将受到威胁。正是在此背景下,胡锦涛“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工作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14]13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当代中国需要展现的产物,也是其得以展现的证明,因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15]9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崭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始终在昭示这样一个道理,即:“《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14]11-12

中国梦与继往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在新的起点上的英姿勃发。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景。正因如此,为了这一目标许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马克思主义生命力”之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总结历史,放眼未来,高瞻远瞩,提出了“中国梦”的治国理政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的提出,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因为中国梦立足于中国历史和现实,是建党90多年、建国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探索的结果,“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16]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由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辉煌到近代的“落后挨打”再到今天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历史演变和现实方位,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7]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发展历史的继往开来,也体现了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继往开来。如习近平曾强调:“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思想理论水平的根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一定要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有机统一起来”;[18]“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19]“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20]中国梦,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和重要组成,而且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命力,显示了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蓬勃生机。

[1]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7]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N].人民日报,2013-03-18.

[17]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

[18]习近平.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J].求是,2010,(3).

[19]习近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N].人民日报,2011-06-21.

[20]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生命力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坚守初心,作品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抉择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主动创新是新型智库生命力所在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