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梦”的精神价值及其实现

2014-12-12彭凤莲

理论导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国梦力量梦想

李 涛,彭凤莲

(1.安徽师范大学a.政治学院,b.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并阐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以其鲜明清新的理念和直观亲和的风格迅速被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同。梦想立足于现实,又超越现实,是激励人们奋发前行的精神动力。德国历史学家克劳塞维茨曾说:“历史最能证明精神因素的价值和它们的惊人的作用。”历史也必将会证明“中国梦”的价值和它的惊人的作用。深入探讨“中国梦”的精神价值,对于我们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践行“中国梦”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及其价值取向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梦”的精神内涵与实质

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从此也开始了民族复兴的历史,开始了追求“中国梦”的历史。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正式提出“中国梦”的概念。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又系统、深入地阐释了这一概念。

何为中国梦?习近平这样阐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梦。”“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那么,复兴的究竟是什么?复兴的不是封建帝国的旧梦,而是指向未来的现代梦,是经济之梦、科技之梦、文化之梦,是社会主义之梦,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完成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国梦”就其价值和内涵而言,是历史的、具体的、实践的、客观的,也是纯洁的、高尚的;绝不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抽象空洞的乌托邦。[1]但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和实质,必须明确“中国梦”具体是什么、不是什么。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的梦是什么?“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是对“人民的梦”最真实、最朴素的描述。“中国梦”最终就是要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

“中国梦”本质上不同于“美国梦”。“中国梦”是国家的富强梦,“美国梦”是个人的富裕梦;“中国梦”推崇“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思想基础和灵魂是集体主义,“美国梦”的核心是实现个人价值,个人主义是“美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灵魂;“中国梦”具有包容性,“美国梦”具有排他性。“中国梦”是根据“中国脚”量身定做的“一双鞋”,[2]这双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梦”是和平之梦,而不是霸权之梦。中国的复兴,走的不是战争掠夺的道路,而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不是用中华文明取代其它文明,而是要实现文明的和谐共生;不是要取代其他国家的地位,而是要实现共同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中国梦”是发展自己和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统一。

“中国梦”不仅是国强民富之梦,也是文化复兴之梦。一个能够广泛地影响世界的大国,一定是一个思想家辈出,在参与世界知识体系建构的知识生产中,不断推出新的整体性思想体系的国度。[3]“中国梦”就是要在追求经济复兴的同时,复兴中华民族灿烂优秀的文化,激发文化创新、创造,努力建设文化强国,使未来中国文化能登临世界文化峰峦。

综上所述,“中国梦”的精神实质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要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始终明确“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这一本质属性。[4]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共同构成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支撑。

二、“中国梦”的精神引领价值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和改革开放的关键期,社会结构变迁不仅引起了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化,而且使社会心理、价值观念等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各种外来文化、社会思潮的交锋等形成的多元社会文化,加剧了人们思想、文化、价值选择的模糊和混乱,亟需一种能够激发全民族信心和意志的精神力量对多元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加以引领和统驭。

人类的精神作为对现实世界不折不扣的超越,不仅会着眼于现在,而且要着眼于未来。凡是具有精神属性的“事物”一定会发挥精神引领作用。延安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诸多精神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一定的精神引领作用。“中国梦”为中国人民建立起一座共有的精神家园,引领着人们走进这个家园,亲近、认同这个家园,并且愿意参与到这个家园的建设过程中。

“中国梦”的精神引领首先是思想引领。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主流思想的存在,它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共识。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当前,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最大的理想、共同的理想。共同理想是把我们团结起来、组织起来,鼓舞我们奋力前行、开创美好未来的精神力量。“中国梦”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也融汇了亿万人民的个人理想,具有强大的“指南针”、“航标灯”、“凝聚剂”功能,引领我们团结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共同奋斗。

其次是文化引领。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凡是在世界民族之林拥有一席之地的民族,必定在思想文化上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感召力,有着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冯友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如是写道:“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今,我们的优秀文化依然存在,“亘古亘今”。“中国梦”引领着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复兴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加先进的文化和文明引领世界的文化发展。

第三是道路引领。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道路就是方向,就是旗帜。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毋庸置疑和讨论。旗帜之鲜明、道路之明确是经过90多年艰辛探索、为30多年成功实践所证明的。实现“中国梦”所要做的,就是需要全体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引领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人间正道”上,团结一致,奋力开拓,排除一切困难和障碍,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

三、“中国梦”的精神整合价值

在社会学领域,整合指的是不同的文化样式,由于其内部存在着相互契合的机理,主体出于一定的需要而使之整体化。这种整体化的过程是一种文化样式对另一种文化样式的“选择、涵化和适应”的过程,经过整合,使不同的文化样式在内容、结构、功能、运行机制上达到高度的融合。[5]每个阶层、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梦想,呈现出分散性、盲目性和无序性的特点。当一种梦想能够将整个民族的期盼与追求都凝聚起来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有了共同愿景的内涵,就有了精神整合的价值。“中国梦”的精神整合价值就体现在将分散的力量、目标、利益等经过“选择、涵化和适应”,使各种分散的力量、离心的力量整合成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国梦”的精神整合首先是力量整合。实现梦想,就需要有强大的力量。人民群众中蕴涵着巨大的能量,只有把每个中国人自己的梦想汇集起来,才能实现巨大的“中国梦”。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通过“中国梦”把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人的梦想汇聚为一个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这样就可以把13亿人的力量汇集于一处。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这就是中国力量,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6]

其次是目标整合。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能量,需要每个行业和领域在共同理想基础上形成具体目标、具体路线图、具体时间表,让全社会的每一部分肌体、每一个工作岗位都焕发出最大的创造力,进而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建设洪流。[7]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只有转化为一个个相互关联、具体实在的目标要求,才能鼓舞人心、凝聚力量,才能在人们的具体目标实现中变为现实。

第三是利益整合。由于社会阶层和社会地位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出现分化。实现“中国梦”,就能充分保障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利益,它最大限度地兼顾和包容了各阶层的根本利益,把全国人民凝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样,无论哪个阶层、哪个领域、哪个方面的群众,都能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中看到自身的利益所在,都能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真切品尝自身利益的果实,从而紧密团结起来,共同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8]

四、“中国梦”精神价值的实现

恩格斯用平行四边形来比喻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指出:“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产生出一个合力总的结果。”[9]“中国梦”的精神价值实现也需要一定的力量推动,这些力量包括道德力、领导力、精神创造力、自信力以及行动力,它们所形成的合力,共同推动“中国梦”精神价值的实现。

道德力是“中国梦”精神价值实现的基础条件。道德不仅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规定和追求,而且也是人性的一种升华,更是美好社会的一种表征。[10]道德作为一股无形的、强大的社会力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一个道德水平不高的民族是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然而,当前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距离我们期望的“美好社会”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梦”的实现对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因此,需要每一个人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要求,树立崇高的道德理想,通过各层面、各行业、各领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实践,共同凝聚成一股不可战胜的道德力量,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坚强的领导力是“中国梦”精神价值实现的有力保障。“中国梦”精神引领和整合作用的发挥不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的过程,这就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加以领导。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找不到正确的道路,民族复兴之路将经历更多的挫折和失败。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就是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重任的领导核心,她有着无以类比的坚强领导力。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国梦”一定会实现,每个人的梦也一定会实现。

精神创造力是“中国梦”精神价值实现的不竭动力。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主观世界。”人的精神具有创造性。精神创造力是精神在创造性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巨大力量。一定的理想目标同一定的现实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矛盾。这种差距和矛盾会促使产生一种精神创造力,推动现实向理想靠拢,直到现实与最终理想取得一致。精神创造力,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深化、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11]“中国梦”所具有的精神创造力为精神价值实现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推动人们不断去克服新的矛盾,实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

自信力是“中国梦”精神价值实现的力量源泉。自信是一种肯定、健康、积极的心态。实现民族复兴必定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凝聚成的强大的民族自信力。这种自信力不是盲目的,它源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源于民族独立和解放,源于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具体表现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还表现在文化自信、能力自信、发展自信,我们具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决心,具有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能力,而且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行动力是“中国梦”精神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无论多么美好的梦,没有变成现实也只是梦想。梦想的实现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没有行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想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就是不搞形式主义,就是要将梦想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攻坚克难,务实创新。梦想一旦转化为具体行动,就成为不可抗拒的变革社会的伟大力量,并创造出奇迹。

五、结语

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现“中国梦”,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甚至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在推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要防止出现“庸俗化”、“形式主义”、“一阵风”、“言行不一致”等不良倾向,着力研究和解决阻碍梦想实现的关键问题和矛盾,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凝心聚力,稳步推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

[1]李抒望.对“中国梦”的几点解析[J].社科纵横,2013,(4).

[2]石毓智.“中国梦”区别于美国梦的七大特征[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523/c49150-21583458.html

[3]王岳川.生态文化启示与精神价值整体创新[J].江西社会科学,2008,(4).

[4]李玉滑.认真领会中国梦的精神实质[N].光明日报,2013-04-10(01).

[5]李茂平.民间的道德力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73.

[6]冷溶.什么是中国梦,怎样理解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3-04-26(08).

[7]沈壮海.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N].人民日报,2013-01-10(07).

[8]林培雄,刘光明.论中国梦的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3-05-02(01).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10]王淑芹.国家、社会、个人:中国梦的价值主体[N].光明日报,2013-04-10(11).

[11]胡良贵.精神·精神价值·文学精神[J].湖南社会科学,2006,(1).

猜你喜欢

中国梦力量梦想
梦想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