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和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管
2014-12-12黄建国
■ 黄建国
党政“一把手”权力大、影响大,对腐败问题必须“零容忍”。主要领导是否公道正派、是否遵纪守法、是否廉洁自律,不仅关乎个人的成败安危,也影响着干部群众的信仰追求,更涉及党的形象和事业的兴衰。所以,一方面应坚持高严标准精挑细选好“一把手”,另一方面应当加强教育监管,若出现问题,务必果断予以处置,否则后患无穷。
在当前反腐败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少数“一把手”前腐后继。有的以权谋私者,贪腐金额越来越大,敛财手段越来越狠。“一把手”腐败纠而复生、去而复返,不仅侵吞公共资源、破坏经济秩序,而且恶化政治生态、扰乱党心民心。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管,防止积小患成大患,“苍蝇不拍终成虎。”
首先还是抓制度建设。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源头上有效防治腐败,应以决策权的规范行使为重点,以执行权的阳光公开为支撑,以监督权的权威有效为保障,深化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邓小平曾经指出:“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或少数人手里,多数办事的人无权决定,少数有权的人负担过重,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应实行依法授权、科学授权、合理分权,使权力配置精确化,权力边界清晰化、权力行使规范化,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运行机制。依据党内法规和“三定”方案,厘清主要负责同志的职责和权力边界,明确每项权力的基本内容、行使条件、运行步骤、所负责任和监管方式等。
其次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公道不公道,公开就知道。”离开了公开的公正,是自信而不是公信。没有公开和透明,光明就会成为黑暗,神奇就会成为腐朽,正义就会成为浮云,承诺就会成为忽悠。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完善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深入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一把手”习惯在监督的条件下履职、在公开的环境中用权。推进权力公开信息化建设。凡是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容易发生腐败的事宜,通过固定平台和程序及时公开,让决策在网上透明运行、全程留痕,避免权力脱轨、暗箱操作。把财政预决算公开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把“三公”消费作为财政预决算公开的核心和关键,推进行政决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工作的公开。
第三常抓警示教育。加强警示教育,督促“一把手”严守廉政准则。领导干部为官做事,好比驾驶汽车,欲望是油门,知足是刹车,油门和刹车控制得当,汽车才能开得平稳、行得长远。许多人出事,往往就是这两点没把握好。“当上处长奔局长,挣了百万想千万;人心不足蛇吞象,堕落皆因太贪婪。”现实中常有此情形:“食品安全总是在出了人命之后才做质检,工程质量总是在出现问题后才严加监管,道德良知总是在付出生命代价之后才作反思,廉政规定总是在锒铛入狱后才去学习。” 一些贪腐干部的经历颇为相似:“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一个奋斗的青年,一个上升的中年,最后都有一个悲惨的晚年。”有必要通过学习培训、党课教育、党内生活、诫勉谈话、反面典型等,对主要领导提醒敲打,使之时刻铭记“贪腐者身败名裂、清廉者名垂青史”的定律,保持“前面风光无限、后头紧随危险”的清醒,领悟“身心健康最要紧、功名利禄如浮云”的哲理,勿入“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难回头”的误区,以正确的世界观立身,以正确的权力观用权,以正确的事业观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