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异化劳动和生活世界殖民化

2014-12-12胡锦芬

决策与信息 2014年15期
关键词:理性化哈贝马斯异化

胡锦芬

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 730020

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异化劳动和生活世界殖民化

胡锦芬

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兰州 730020

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的两面性就被人们所认识,对现代性的批判就已经开始了。马克思对早期资本主义现代性,无论是成就还是病症,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体验,在此基础上做出了精彩分析。马克思抓住资本这一关键,从政治经济学角度把握了资本主义现代性,并从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运动角度探讨了现代性特征。进入20世纪以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巨大进步,但却没有带来必然的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哈贝马斯立足晚期资本主义的现实,指出现代社会特别是后资本主义社会中以科层制结构形式出现的官僚机关所产生的权利形态,这种科层制的行政权力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而共同控制着现代人生活的各种领域。本文对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和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分析,展开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劳动异化;生活世界殖民化;现代性

马克思可以说是对现代性发难的始作俑者,他从经济层面对现代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作了批判,指出它们来源于现代经济的本性——资本主义,用异化劳动的观点详细地分析了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和劳动活动本身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哈贝马斯继承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提出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认为现代社会特别是后资本主义社会中以科层制结构形式出现的官僚机关所产生的权利形态,科层制的行政权力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共同控制着现代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立了对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一种重新考察。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在1844年的巴黎时期,马克思频繁参加革命实践活动,使得他突破了哲学思辨的圈子,开始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这也让马克思进一步认识到了劳动、工业生产的重要意义,从政治经济学视阈来剖析市民社会,提示了现代性矛盾的根源,并从劳动出发来理解人性、人的本质,从而发现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局限性,对现代性的病症进行了更加深刻的诊断,解释了现代社会的种种异化现象和价值理性衰落的原因。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这一理论既吸取了黑格尔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的合理思想,又扬弃了黑格尔把劳动仅仅理解为精神活动的唯心主义局限;既吸取了费尔巴哈把人看做异化主体的合理思想,又扬弃了费尔巴哈从生物学的抽象意义上理解人的局限;既吸取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中重视劳动的合理思想,又扬弃了他们把劳动和劳动者分开的错误。这一理论使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获得了新的出发点和逻辑基础,强调资本主义在创造惊人财富和文明的同时,对人性无以复加的压抑和剥夺。他对于劳动异化理论主要表述为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劳动对象(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产品是劳动主体的对象化,主体应该在劳动产品中实现自己并理所当然地将其占有。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不仅不能占有劳动产品,反而在产品中丧失自己。如马克思所指出:“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就越少,他创造的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是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劳动者越愚钝,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第二,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劳动产品不过是劳动活动的结果,劳动产品的异化就在于更为根本的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劳动活动的异化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劳动者来说,劳动本身是人的本质,但在此时劳动却成为外在的东西,不属于自己本质的东西,劳动成为一种强制性活动。其次,劳动只是满足劳动以外其他各种需要的手段。这种劳动对劳动者来说是一种自我折磨和牺牲。最后,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

第三,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的异化。这是马克思根据前两个规定推出的第三规定。他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活动是人的类本质,是人区别于动物更为根本的标志,人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使自己的类本质对象化。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了自己是类存在物,而异化劳动把这种关系颠倒过来,使人的这种生命的表现为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人变成了丧失类本质的人。

第四,人同人相异化。马克思分析指出,既然人同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是异己的关系,这些产品和活动不再属于他自己,那就一定是属于一个在他之外的存在物。这个存在物,既不会是自然界,也不会是任何神灵,而“只能是人本身”,因为“只有人自身才能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这个人是不同于劳动者的人,是劳动者之外的另一个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人”只能是资本家。

马克思以异化劳动学说为基础,深化了对早期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通过异化劳动的分析,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市场化、商品化导致的货币拜物教现象和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货币本来只是商品交换的一种媒介,这种媒介在资本主义社会逐渐被看作是一种万能之物,成了崇拜的对象,成为现实的主宰。对货币的崇拜,使得货币成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联系的纽带中的纽带,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简化、扭曲为赤裸裸的货币关系,不仅工人被异化了,资本家本身也被异化了。“一切情欲和一切活动都必然堙没在贪财欲之中”,现实的一切都匍匐在货币面前,向它顶礼膜拜,人沦为财富、金钱的奴隶。在资本家那里,对财富、金钱的追求也是他们生产的唯一目的。金钱以神一般的力量把愚昧变成了明智,把明智变成了愚昧,使世界变成了非理性、非人性的世界。

二、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中一个卓尔不群的理论家,他对现代性批判的路径与法兰克福的其他理论家截然不同,如他自己所说的,“向交往理论的范式转型实际上是回过头来从工具理性批判终止的地方重新开始”。他在借鉴和综合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舒茨和卢曼的社会学、帕森斯的结构主义基础上,提出了“生活世界”的理论。这一学说致力于批判和超越现代人的文化危机和生存困境,展示了他对人类生存状况深切的现实关怀。

1、双层社会解释架构

为了分析现代社会的病理现象,哈贝马斯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分析框架,把社会区分为“生活世界”(lifeworld)和“系统”(system)两个层次。哈贝马斯认为的生活世界,是“交往行动者‘一直已经’在其中运动的视域”,是人们在交往中达成相互理解所必须的共同的背景知识。它有三大结构要素,即文化、社会和个性。哈贝马斯指出“我用‘文化’一词指的是知识储存,当交往参与者要理解世界上的某种事物时,他们就从知识储存那里来提供解释;我用‘社会’一词指的是合法的秩序,交往参与者通过这种合法的秩序而对他们在社会集团中的成员关系进行调节,从而维护其团结。我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主体在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方面具有的资格,就是说,使行为主体能够参与理解过程,并能够维护自己的认同感。”这三个方面分别承担文化的再生产、社会的整合和社会化的职能。生活世界的三大要素相互联结,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意义关系网,并通过交际语言的共同中介相互交叠在一起。其中,每一个再生产过程都为其他两个结构要素的再生产做出了贡献。

在哈贝马斯看来,系统的层面,是指社会作为一个有机体如何同环境进行能量和物质交换以维持自己的存在。“系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和生活世界相对影响人类生活的社会制度或组织,如经济系统、行政系统等;另一层含义是指研究者采取客观观察者的视角去分析和了解社会现象,同时代表一种系统的分析方法,即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去了解,重视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分析。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行政系统。经济系统与市场相关,行政系统则于国家行政机关相关。经济系统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以资本或金钱制约着人的行为或生活世界。行政系统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来影响人的行为或生活世界。系统解决的是物质再生产问题,人们在系统中主要进行的是一种目的合理性的行动,主要以工具理性取向。生活世界解决的是符号再生产问题,主要以价值理性为取向。

2、生活世界的理性化和系统的理性化

社会的理性化首先指的是生活世界的理性化,但也包括系统的理性化。生活世界理性化表现为文化、社会、人格的相互关系及其界限变得越来越清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生活世界的理性化过程:一是生活世界结构上的区分,指文化、社会和个性这三种结构不在受具有神秘色彩的世界观所控制,而是各自独立起来。二是内容与形式的分离,在文化层面,人们在建立自我认同时,不再依赖于神化世界观中尚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具体内容,而是依赖于一些形式因素;在社会层面,现代社会的法律秩序的和道德规范愈来愈建立在一些普遍的原则和程序上,而不是依赖于具体的生活形式;在个性系统的发展层次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认知结构,越来越脱离它们在“具体思维”中得以整合的具体文化知识。三是符号再生产的反思性的增加,在不同的文化领域、不同的社会制度里、甚至是教育下一代的过程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理性上的反思日益占据着主要的位置。

系统的理性化则是一个经济上理性化和政治上官僚化的过程,是政治和经济日益分化过程。哈贝马斯把系统的理性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平等式部落社会”、“等级制的部落社会”、“政治分化的阶级社会”和“经济构建的阶级社会”。从这四个发展阶段来看,体统和生活世界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理性化首先是发生在生活世界层面。在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是浑然不分的,但随着生活世界的理性化,各个部门开始独立分化。于是不同部门出现了不同的标准,人类社会最初对权威和神圣事物的信仰开始被理性思维所取代,人类的行为或价值的决定越来越依赖于自己的理性判断。换言之,语言开始代替传统的信仰而作为交往和调解人际关系的媒介。

3、现代社会的悖论——生活世界殖民化

哈贝马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进步必然是一个不断理性化的过程,但是伴随着这种理性化发展却出现了所谓“科技理性当道”和人际关系疏离化的现代社会困境,将这种困境归因为生活世界被殖民化了,即作为社会理性化的另一个层面,“系统”层面的理性化过程对人类行为的控制。

生活世界殖民化是指个人理性与生活世界受制于系统,系统干预了生活世界的过程。原本属于私人领域和公共空间的非市场和非商品化的活动,被市场机制和科层化的权力侵蚀了,即系统对生活世界的侵蚀和控制,它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病症。金钱与权力代替了语言沟通,沟通行动的动机不再是取得沟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共识,而是为了满足经验层面的物欲。沟通行动变成了目的性行动,生活世界也被从社会功能里分离出来。

三、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无论是19世纪的马克思还是20世纪哈贝马斯,都对现代性展开了反思与批判。马克思指出,由于劳动的异化,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类本质相异化,并使人同人相异化。归根结底,这一系列异化、悖论的根源在于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在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哈贝马斯对于生活世界殖民化的观点是继承和扬弃了马克思劳动异化的观点,他认为马克思关于异化的阐述极为深刻但局限于经济层面的分析而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人类构成制约的其他因素,比如现代社会特别是后资本主义社会中以科层制结构形式出现的官僚机关所产生的权利形态,这种科层制的行政权力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而共同控制着现代人生活的各种领域。

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共同批判了异化的现代性。它使人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都发生了全面的异化,使人彻底抽象为片面化的人,颠倒为物化的存在,再加之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不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世界殖民化。我觉得马克思的人类解放学说能够超越这种物对人的统治和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实现“人类解放”与实现“共产主义”几乎是同义语。在这里我不考虑实现“人类解放”或实现“共产主义”途径,我觉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方式,不要强调只有通过共产党领的领导才能实现“人类解放”或实现“共产主义”,实现的途径可以是多样化的。

异化的现代性,简单的说就是现代性展示了强大的理性,却丧失了人类的基本价值和意义追求。当人类揭开上帝神秘的面纱之后,理性从此也摆脱了论证上帝崇高、压制个体感性欲望的奴仆地位。可是,在理性驱使下,人类将发展的目标定位于欲望的不断满足和实现,而欲望本质的无限性却使人类的这一“理想”陷入了恶性循环。于是,当欲望是否满足成为衡量现代社会发展的标志时,社会进步也就带有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异化的现代性使我们的生活不自由,主要是因为没有摆脱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即资本主义私有制还没有终结。伴随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消亡,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时代,才能扬弃这种异化的现代性,个人的自由发展才能消除旧式分工的局限,人不在再被限定在特定的活动范围内,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这就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陈志刚.现代性批判及其对话[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

[2]哈贝马斯,洪佩郁等译.《交往行动理论》第2卷[M].重庆出版社,1994年.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

[4]张有奎.现代性的哲学批判[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5]韩立新.从费尔巴哈的异化到黑格尔的异化:马克思的思想转变[J].思想战线,2009年第6期第35卷.

[6]张一兵.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逻辑建构与解构[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59期.

胡锦芬.甘肃省兰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12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理性化哈贝马斯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牺牲内向化的多维度解析——基于哈贝马斯对《启蒙辩证法》的解读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转型期农村人际交往理性化探析
On the Phubbing Phenomen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Theory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论人事管理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