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地气、贴民心、有互动的“价值观”传播
——《泉州晚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道的探索

2014-12-12彭耕耘

中国记者 2014年11期
关键词:泉州价值观核心

□ 文/彭耕耘

接地气、贴民心、有互动的“价值观”传播
——《泉州晚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道的探索

□ 文/彭耕耘

新闻媒体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责无旁贷,应当在推进核心价值观接地气、贴民心上下功夫,使之成为人们自觉秉持和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绳。泉州晚报社通过报社内部几个媒体协作互动、报社与各级媒体的配合互动、报社与受众的活动互动等几个层面,致力构建立体式互动报道格局,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观的宣传实效上进行了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宣传 立体互动格局 泉州晚报社

把宣传核心价值观作为长期任务

1.融入宣传方针。泉州晚报社党组和编委会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报道选稿指南和内容编排准则,明确凡是符合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行为和思想观念,即予以倡导弘扬,在版面(网页)上予以突出和做大,以持续传递正能量;凡是与之相悖的,通过评论和版面语言,旗帜鲜明地予以抨击和驳斥。

2.纳入报道计划。一是做好常规报道和节点报道,做到全年长流水、不断线。

二是开辟专栏,做好集纳宣传。在编排形式上通过新闻集纳、新闻漫画、文章配图片、报道配评论、链接新闻背景等多种样式,丰富版面内容。报道形式多样化,采用消息、通讯、综述、小故事、大特写、系列报道、深度调查、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见事又见人,生动可感。

三是多方互动配合,扩大传播效应。除党报发挥主渠道龙头引领作用外,子报子刊及网站均配合呼应,形成多层面的宣传格局。在版面上除新闻版为主担纲外,报纸评论版、理论版适时开辟专栏、专版,刊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论和理论文章,报纸的文艺副刊通过随笔、散文、诗歌等形式讴歌真、善、美,弘扬核心价值观。

四是挖掘和培育典型。着力挖掘在先进精神感召下涌现出来的时代楷模,特别是注意展现典型人物的成长历程及其精神世界。

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

结合核心价值观宣传的特殊性,尤其应该注意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不仅新闻所包含的事实要素必须真实,而且揭示社会生活变化状况必须符合其内在规律的本质真实,特别是对好人好事的报道,要避免人为拔高,言过其实。

立足实际,构建立体式宣传报道格局

1.报道架构上加强协同协作,构建立体式宣传报道格局。泉州晚报社旗下的八个媒体联动呼应:市委机关报《泉州晚报》、市民生活报《东南早报》均挂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栏目,并不定期刊登公益广告,加大“24字内涵”的见报频率。财经类报纸《泉州商报》配合报道泉商诚信经营、爱拼敢赢、勇于创新的风采。泉州市委主办主管门户网站泉州网及时将纸媒报道集纳上网,并开辟网络专题“聚合正能量 传递真善美”,链接丰富资料图片及音视频。报社旗下拥有数十万粉丝的微博、微信及拥有17万用户的泉州手机报,及时将精彩的报道内容推送给遍及四方的用户。在菲律宾随《菲律宾商报》同步印刷发行的《泉州晚报海外版》,以及与香港《成报》合作发行的《香港泉州报》也刊登反映侨乡泉州文明和谐、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报道。形成报刊网互动、海内外协同的“大宣传”格局。

泉州晚报社还与泉州广播电视台及省级、中央级媒体驻泉记者站相互配合,良性互动,形成宣传合力。作为中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晚报协会副会长单位,四度组织中晚协及地市报成员到泉州采风,报道泉州举办的世界闽南文化节、“东亚文化之都”开幕系列活动,通过这一系列宣传渠道,在全省、全国树立了泉州的文明形象,有力助推了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2.在深度报道上,着眼挖掘典型,发挥身边标杆示范带动作用。能否在本地产生雷锋式、焦裕禄式、谷文昌式典型,能否在身边挖掘出新的时代英模,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效的一个体现。泉州晚报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报道中,率先发掘惠安县公安干警吴一心、泉港黄田村党支部书记陈其伟、泉州中医院援疆医生蔡立忠、泉州网安支队干警陈蕴启的先进事迹。

除了这些逝去的英模,我们身边是否有活生生的模范人物,让大家可以当面取经,直接交流?基于这样的考虑,泉州晚报社记者深入采访,着力挖掘身边的鲜活典型。2012年《泉州晚报》报道晋江英林供销社职工40多载接力照顾智障儿李池池,引起全国供销总社高度重视。今年泉州晚报社记者在跟踪采访中又发现青阳供销社全体职工50年来坚持照顾非亲非故的智障孤儿李抚西,再挖掘下去还发现供销社职工长期帮助一名低保户周自强。此外晋江供销系统在服务三农、热心公益方面均有很多感人事迹。爱心故事接二连三地出现在供销系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和有力印证。《泉州晚报》编辑部经过精心策划,于今年3月28日在“环湾生活周刊”中推出了八个版重磅报道《晋江供销社现象》,全方位透视这一爱心集体的精神内核。

3.在报道布局上,广泛搜寻线索,通过一个个闪光点扩大影响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民参与,其最终成效也是为了让全民共享。泉州晚报社在常规报道中,开辟了“脸谱”栏目,聚焦身边好人、草根达人、平凡人的善举。栏目于2011年正式推出,每周数期,让许多平凡人物成了故事主角。2013年,报社为这一栏目赋予“中国梦”的主题,更名为“脸谱·中国梦”,使之内涵更趋丰富。南安东田蓝溪村103岁的王算阿婆照顾终身残疾的女儿67年;43岁的石狮人王回原只身救起两名被困礁石的游客……一个个感人故事谱写了爱的乐章,迸发了催人泪下的力量。3年多来,600多位个人(或集体)的故事通过这一栏目与读者见面。

4.在公众互动上,多举办公益性活动,服务群众彰显媒体社会责任。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媒体除通过报道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外,还通过举办公益活动服务和引导读者。来自安溪的贫困学子柯刚铠在家庭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刻苦求学。在《泉州晚报》帮助下,社会爱心人士主动伸出援手,圆了他的大学梦。毕业后,他表示要将关爱传递下去。11年来,有5000多名像柯刚铠这样的贫困学子在泉州晚报社携手泉州市慈善总会举行的“共同托起他们的理想”活动中受益。一系列社会活动提升了党委机关报社品牌影响力,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关于提升宣传实效的几点思考

对提升宣传实效,有几方面尚待加强探索。

1.有待更多“意见领袖”出现并及时发声。经过意见领袖再加工的信息针对性更强,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和相信。在微博等自媒体、社交媒体上,“意见领袖”往往是那些网络“大V”。蔡奇、郭明义即是“红色大V”的杰出代表。部级官员蔡奇的微博,拥有粉丝超千万。作为新时期产业工人优秀代表的郭明义的微博,拥有粉丝超过两千万,同时还带动各地成立了七十几支“郭明义爱心小分队”。“跟着郭明义学雷锋”,成了粉丝团的共同心声。遗憾的是传播正能量的“红色大V”仍偏少,一些官员信守“低调”处世哲学,不愿公开亮出观点,一些做好事者害怕社会舆论,不愿声张。社会期待更多的蔡奇们、郭明义们勇敢地站出来,在微博、微信上弘扬主旋律、唱响好声音,走在舆论引导最前列,担当起带领人们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领袖”角色。

2. 舆论引导艺术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过程中,不少报道存在着生硬、说教、灌输式、填鸭式的痕迹,“要”“必须”“应该”这类发号施令的字眼,让人难以接受,读者只好敬而远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讲求舆论引导艺术一体两面,辩证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舆论引导能力的真正提升。

3. 传播规律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过程中,要研究摸索其内在规律性,包括传媒管理、报道规程、队伍建设、新闻价值判断、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的关系、报道分寸和尺度把握等课题,均需下大力气予以研究。试举几例:(1)媒体人自身也应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争当践行的楷模,这关系到新闻教育及队伍建设的机制问题。(2)在自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大行其道的形势下,如何借力新媒体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便成了一个新课题,网络推手、网络评论员如何适应网络传播规律,适时引导网络舆论,围绕核心价值观形成网上舆情焦点。(3)对受众构成、受众心理、受众接受信息特点均应在科学调查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传播模式。不同受众群体的关注度、兴奋点是不一样的,这与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相关,媒体只有量体裁衣,提供针对性的内容,才不至于做无用功。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报道方兴未艾,只有加强理论研究,才能能动地指导媒体实践,准确把握报道的“时”“度”“效”。让点滴正能量如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奏响澎湃激昂的时代强音。

(作者是泉州晚报社副总编、高级记者)

编 辑 张 垒 leizhangbox@163.com

猜你喜欢

泉州价值观核心
泉州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我的价值观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