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词动用的转喻认知解释

2014-12-11马建晖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领属动用指代

马建晖

(上海理工大学)

名词动用的转喻认知解释

马建晖

(上海理工大学)

名词动用现象分为同一语义域、两个语义域两类。语义处于同一语义域的名源动词其操作机制可采用认知转喻来解释,而语义处于两个不同语义域的名源动词其操作机制可采用认知隐喻来解释,本文将研究的重心放在认知转喻机制下的名词动用现象的分析。

名词动用 认知转喻机制 转喻认知

一、引言

名词动用是人们为顺应需要对语言创新的产物,具有社会、认知、语用以及心理基础。前人在语义、语用、修辞等角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许多语言学家着手研究在认知视角下名词动用的产生和认知机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不同的名词动用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Quirk(1972,1985)根据名源动词和原生名词的释义关系将名词动用分为以下七类:(1)to put in/on N;(2)to give N,to provide with N;(3)to deprive of N;(4)to...with N;(5)to be/act as N with respect on;(6)to make/change...into N;(7)to send/go by N。在释义关系的基础上,Clark&Clark(1979)又根据原生名词的格将名词动用细分为九类:动体动词、方位动词、持续动词、施事动词、经验者动词、目标动词、来源动词、工具动词和其他动词。Dirven(1986)按照潜在的语义角色将名词动用分为五类:对象动词、工具动词、方式动词、方位动词、存在动词。

二、名词动用的国内外研究

关于名词转换成动词使用,许多学者对此做过深入研究。张韵斐从表达的角度指出,因为动词的数量大大少于名词,名词转换成动词主要是填补动词表达的空缺。张静等现代汉语研究者认为这种活用主要是达到某种修辞效果。徐盛桓(2001)提出了“名动互含”假说,并从语用、语法、语义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除了从构词法的角度进行研究外,不少研究已经开始注意从原理层面进行探讨。Jespersen(1942)在有关“名词”的一章对名动转用问题做了详细描述,他将名词转用的动词称为“非名物化动词”,认为这样的动词表示了同原名词有关的某种动作或状态。对英语名—动转类词的研究,国外以斯坦福大学的Eve V.Clark和Herbert H.Clark最著名,他们联名发表的 When Nouns Surface as Verbs一文有深度,影响大。

然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名词动用的认知发生和操作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朱德熙和刘正光(2000)认为原生名词失去其名词的指代意义而获得了动态的描述意义。王冬梅(2001)认为名词动用实际上是一种概念转喻并由部分转喻的总体概念转喻机制生成。Langacker(1991)指出名词和动词在语言系统中都具有核心价值,名源动词和原生名词采用不同图示来构建事件,他们存在于不同的谓语结构中,他们所表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三、新的分类方法

作者观察到以往对于名词动用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Clark&Clark搜集的1300多个名源动词。作者认为研究对象的数量不够充分。因此,作者重新翻阅了 《第七版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并找出了1600个名源动词进行研究以保证研究对象的时代性以及数量的全面。

作者在上文曾提到语言学家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名源动词做过不同的分类。作者认为,以往的分类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优点在于前几种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对名词动用现象作出细致并全面的分类。但是这些分类不能将所有的名源动词包含在内。因此,作者尝试寻找一种新的分类标准对名源动词进行分类,以求能够将所有的名源动词包含在内。作者注意到一部分的名源动词,其原生名词的语义和其名源动词的语义存在于一个语义域内。而另外的名源动词,其原生名词的语义和其名源动词的语义存在于两个不同的语义域内。因此,作者根据原生名词和名源动词的语义域将名词动用现象分为两类。

(一)同一语义域

原生名词的语义和名源动词的语义存在于一个语义域内。

(1)His speech was an affront to many in the local community.

(2)He hoped they would not feel affronted if they were not invited.

在例(1)中,“Affront”作为一个原生名词,意为”羞辱或触犯某人或某事的行为”。在例(2)中它作为一个名源动词,意为“侮辱或触犯某人或某事”。当人们看到“affront”这个词时,大脑会激发出人们对这个词的所有的印象,如“侮辱的动作”“被侮辱的人”和“被冒犯的感觉”等。所有这些和“affront”有关的语义因素构成了“affront”的语义域。作者观察到“affront”作为名源动词的意义包含在“affront”作为原生名词的意义内。

(二)两个语义域

原生名词的语义和名源动词的语义存在于两个不同的语义域内。

(3)She wore a heavy gold chain around her neck.

(4)I have been chained to my desk all week.

在例(3)中,“chain”作为一个原生名词,意为“一连串的金属环,用于拉或固定东西”。在例(4)中,它作为名源动词,意为“被工作束缚住”。当人们看到或听到“chain”这个词时,脑海中会出现“金属”“硬的”“把某物系起来”等概念。但是不会想到“被工作束缚住”,作者观察到“chain”作为名源动词的意义不包含在其原生名词的语义域中。

作者观察到语义处于同一语义域的名源动词其操作机制可采用认知转喻来解释,而语义处于两个不同语义域的名源动词其操作机制可采用认知隐喻来解释,本文将研究的重心放在认知转喻机制下的名词动用现象的分析。

四、认知转喻视角下的名词动用

转喻是由同一经验域或概念结构中的映射构成的(Lakoff&Turner,1989)。转喻的基本功能是表达所指关系:在一个意象图式中,A可以指代B,A也可以指代整个意象图式。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内,相对系统的转喻的分类方法是由Radden&Kovecses(1999)和Kovecses(2000)提出的。他们根据同一认知域内或理想认知模型中的转体和目标的关系将转喻分为两大类: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

(一)整体与部分

整体与部分这一大类又被分为若干小类,如:事物与部分之间的转喻,标量转喻,构成转喻,事件转喻,范畴与范畴成员之间的转喻,范畴与其特征之间的转喻。

(5)to water the plants/garden

(6)The smoke made my eyes water.

(7)The smells from the kitchen made our mouth water.

(8)After a tour of the grounds,the guests were fed and watered.

(9)watered wine.

作为一个原生名词,“water”意为“一种无色无味液体,存在于雨水,湖泊,河流,海洋中,可饮用也可用来清洗等”。当人们看到或听到“water”这个单词,大脑会激发所有和它有关的语义,例如水的形状、颜色、用途和不同种类,这些都是相对于水是整体的部分。例 (5)、(8)、(9)就是用水的整体指代水的功能,例(6)、(7)就是用水的整体指代水的不同种类。

(10)The police caught him speeding.

标量是由标量单位组成的。标量整体可以指代标量的上限。作为原生名词,“speed”意为“某人或某物移动或旅行的速率”,但其在例(10)中作为名源动词表达速度的上限,意为“超过法定速度”。

(11)The cellar floods whenever it rains heavily.

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是由材料组成的,物体可以指代组成的材料,组成物体的材料也可指代物体。“Flood”作为原生名词,意为“眼膜干的地区的大量的水”。在例(11)中,它作为名源动词,意为“充满水,被水覆盖”。物体“洪水”在此指代了组成材料“水”。

(12)The police are waiting to interview the injured man.

发生在一个时间段的时间通常由同时发生或持续发生的子事件构成。在这两种情况下,子事件都可以指代整体事件。作为原生名词,“interview”意为“和某人的私下的约会”。而作为名源动词,它意为“在私下的约会中问某人问题”。私下采访某人包含和某人交谈以及问某人问题,因此“问问题”是采访整个事件的子事件。

(13)a pan of boiled salted water.

范畴能够指代范畴成员。例(13)中,“salt”意为“在食物上或食物里放盐”。这里的盐指的是可使用的盐。但“salt”作为一个原生名词可以指各种盐,如食用盐、矿盐和浴盐等。

(14)Her motions see-sawed from anger to fear.

范畴通常由其主要特征定义。在转喻中,范畴也可指代范畴成员的主要特征。作为原生名词的“Seesaw”意为“跷跷板”。跷跷板最显著的特征是“来来回回,反复不定”。在例(14)中,用“see-saw”指一个人情绪的反复不定、一直变换,就是用范畴来指代范畴成员的主要特征。

(二)部分与部分

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也可被分为若干小类,如因果转喻、领属转喻、容纳转喻和地点转喻等。

(15)I have been slaving away all day trying to get this work finished.

在因果关系中,人们通常用事情的原因来指代结果。“Slave”作为原生名词,意为“仆人,他们法律上属于另外一个人而且这个人可以命令他们干活”。而其名源动词含意是“辛苦的工作”。要辛苦工作的原因是成为了仆人。

(16)She was shocked by the violent scenes she had witnessed.

领属关系包含领属者和被领属者,它们之间可以构成领属者指代被领属者的转喻和被领属者指代领属者的转喻。“Witness”意为“目击者,看到某事发生并能将此事描述给其他人”,而作为名源动词其意为“目击某事发生”。目击的行为可类比为领属行为,目击者可类比为领属者,目击者看到的事物可类比为被领属者。

(17)He was closeted with the President for much of the day.

容纳关系包括容器和容器所容纳的事物,它们之间可以构成容器指代所容纳的事物的转喻和所容纳的事物指代容器的转喻。“Closet”作为原生名词意为“小房间或小空间”,而作为名源动词意为“把某人安排在一个远离他人的房间,因此他就能私下里和某人交谈或单独待着”。在例(17)中,容器中所容纳的是人,形成了容器指代所容纳事物的转喻。

(18)The troops were commanded by General Haig.

地点通常和生活在此处的人、发生在此处的事情以及设立在此处的机构密切相关,因此地点可以指代相关的人、事物和机构。作为原生名词“command”意为“司令部”,而作为名源动词其意为“在陆军,海军或空军里掌管一组人”。司令部是发号施令的地方,而司令部里的人主要负责发号施令,因此构成了地点指代在此地点所发生的事情的转喻。

五、结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有益的尝试:(1)作者尝试扩展研究范围,从原来的1300多个名源动词扩展到现在的1599个。(2)本文提出了对名词动用现象的新的分类方法,弥补了之前分类方法无法包含所有名源动词的缺憾。除了上述主要发现外,本文在转喻视角下对名源动词的研究在深度上和广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本文的研究重点只放在英语名源动词,没有涉及汉语的名源动词。另外,新的分类方法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往后的研究可就此继续深入。最后,虽然转喻对名源动词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但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可以结合其他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名源动词进行深入的研究。

[1]刘正光.名词动用过程中的隐喻思维[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5):335-339.

[2]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01:45-49.

[3]徐盛桓.名动转用的语义基础[J].外国语,2001(1):15-23.

[4]Clark,E.V.&H.H.Clark.When Nouns Surface as Verbs[J].Language,1979.

[5]Dirven,R.Can Case Grammar Cope with Conversion[Z].1986.

[6]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7]Jespersen,O.A Modern E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Z].Routledge,1942.

[8]Quirk,R.,S.Greanbaum,G.Leech&J.Svarvik.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72.

[9]Quirk,R.,S.Greanbaum,G.Leech&J.Svarvik.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London:Longman Group Ltd,1985.

猜你喜欢

领属动用指代
奥卡姆和布列丹对指代划分的比较
四部类型理论下的达斡尔语第三人称领属成分语法化研究*
The Ways of Leading a Healthy Life
湘语衡山方言领属结构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
基于波前快速推进法的页岩气储层动用预测
领属范畴研究综述
致密砂岩油藏流体赋存特征及有效动用研究
汽车起动用蓄电池健康诊断及应急点火仪的研制
英汉语可让渡及不可让渡领属结构的认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