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学高影响力学者研究领域探析
2014-12-11李永明王佳莹
李永明,王佳莹,李 雪
(1.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2.江苏省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江苏南京 210042;3.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5)
1 数据来源
根据CSSCI(2012-2013)拟收录来源期刊目录,由中文社会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确定的来源期刊收录的原则方法经讨论后审定,拟收录25 个大类的学术期刊535 种,按学科代码顺序分类排列。选定社会学领域9 种核心期刊,利用中国知网(CNKI)检索并统计在核心期刊收录论文中作者的发文量,降序排列以确定核心期刊高发文量的作者为候选学者。
2 候选学者的产生
选定的社会学领域9 种核心期刊如表1 所示。截至2013 年12 月31 日,《社会学研究》共收录论文2663 篇,依照作者划分,分别是李路路18 篇、朱庆芳14 篇、风笑天13 篇、李培林13 篇、郑杭生11 篇、周晓虹10 篇、胡荣10 篇、孙立平10 篇、吴忠民10 篇、王雅林9 篇、张琢9 篇、冯钢9 篇等。按照同样的方法检索《中国人口科学》《人口研究》《人口学刊》《社会:社会学丛刊》《人口与经济》《人口与发展》《南方人口》《西北人口》收录的论文数量。归纳整理后,发现在9 种核心期刊中发文量大于10 篇(含10 篇)的作者共有75 人,详细情况如表2 所示。
3 h 指数大于10(包含10)的作者确定
H-index,又称为h 指数或h 因子(h-factor),h 代表“高引用次数”(high citations),是一种评价学术成就的新方法。h 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 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1]。
h 指数的计算基于其研究者的论文数量及其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赫希认为:一个人在其所有学术文章中有N 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N 次,他的H 指数就是N[2]。可以按照如下方法确定某人的h 指数:首先,将其发表的所有CSSCI 论文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序;其次,从前往后查找排序后的列表,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所得序号减去1 即为h指数[3]。
表1 社会学(9 种)核心期刊
表2 在9 种核心期刊中发文量大于10 篇(含10 篇)的作者情况
h 指数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论文和引文指标巧妙地捆绑结合,使得被引频次和论文数量2 个指标相互制衡,为评价学者科研绩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根据h 指数的定义,全面检索候选作者在核心期刊及非核心期刊的总体发表论文情况,检索出每一位作者截至2013 年12月31 日发表论文的总篇数,同时将每一位候选作者发表的论文按照被引次数从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列,直到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的被引次数,用那个序号减去1得到该作者的h 指数。最后将h 指数降序排列,确定高h 指数即高影响力学者名单如表3 所示,并对他们的研究领域进行统计分析。
4 社会学领域高影响力学者的确定
对表3 进行统计分析,这46 位作者中,h 指数最高为56,h 指数对应人数分布情况如表4 所示。根据h 指数对应的人员分布情况,决定将h 指数大于18(包含18)的26 位作者认定为社会学领域高影响力学者,并对这些学者的研究领域进行统计概括。
5 社会学领域高影响力学者的研究领域
5.1 高影响力作者机构统计(见表5)
从表5 可知,社会学领域高影响力的学者所属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最多,有7 人,占26.92%,其次为北京大学5 人,占19.23%,中国社会科学院3 人,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各2 人,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河北大学各1 人。由此看出,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此作为重点学科建设的高校机构及以此作为研究领域的科研机构。
5.2 高影响力作者的相关情况及研究领域
蔡昉,男,1956 年出生。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口学、劳动经济理论和现实人口与劳动就业问题研究。
郑秉文,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西方经济学,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社保基金投资和企业年金等。
表3 h 指数大于10(包含10)的作者情况
表4 h 指数对应的人数分布
表5 h 指数对应的人数分布
郑杭生,1936 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学科规划和评审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学科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组首席专家等。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研究,在社会学定义、社会运行、社会转型等方面有开创性研究。
辜胜阻,男,湖北武汉人,1956 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家。现任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宏观经济与产业升级、中小企业与民营经济、城镇化与社会发展、创新经济学与金融创新。
李树茁,男,1963 年出生。系统工程博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西安交通大学“腾飞人才”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兼职教授,国家人口计生委专家。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和评价,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段成荣,男,1965 年出生,教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主任、人口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统计、人口迁移与流动、儿童、教育、婚姻家庭。
王桂新,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分析及管理与评价、城市与区域分析、经营及政策评估、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决策系统建立等方面的研究。
李路路,男,1954 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现代化与社会发展,组织研究(“单位制”研究)。
穆光宗,男,1964 年生于浙江象山,法学博士,目前为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人口学、社会老年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李培林,男,1955 年出生。现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学部主席团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社会学研究所首席管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发展、社会结构、企业组织和社会政策。
风笑天,男,1954 年出生,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特聘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学研究方法,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青年社会学,独生子女问题等。
彭希哲,男,1954 年1 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复旦大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国家创新基地主任。近年来主要在中国人口动态与人口政策、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性别和反贫困、人口流动与劳动就业等几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相关的研究领域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原新,男,1962 年生,甘肃玉门人,中国人民大学人与发展研究中心驻所研究员,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李建民,1955 年11 月11 日出生于天津市,现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王金营,男,1963 年10 月出生,现为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本、人口预测、生育政策、劳动经济学等。
乔晓春,1958 年6 月出生。现任西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人口分析技术、社会科学定量分析方法、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方法、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人口健康的测量与健康寿命、生命历程理论与方法等。
郭志刚,男,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研究方向为人口理论与方法,从事生育率、婚姻家庭、人口政策、人口预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
杜鹏,1992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老年学研究所教授、所长、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民政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人口与发展。
陈卫,浙江桐庐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人口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研究方向为生殖健康、迁移、老龄化。
姜向群,男,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方向为社会老年学、老年社会保障。
李若建,男,福建人。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政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人口所所长,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研究、社会平等与社会流动研究、老龄问题研究、香港人口迁移研究、人力资源与人口管理研究、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人口地理研究等。
叶文振,男,1955 年9 月生,社会学博士,现为福建江夏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福建女性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等。研究方向编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社会经济学,经济社会学。
胡荣,男,1962 年生,博士,教授。现任厦门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副主任,并兼任中国社会学理事、中国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研究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社会学理论。
郑晓瑛,女,1956 年8 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生殖健康和人口科学合作中心教授,所长/主任,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家科技部人口健康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环境与健康,生殖健康,健康经济管理与社会发展公共政策。
李建新,男,博士生导师,工作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受聘国家计生委人口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顾问团成员;北京市人口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为人口学、人口政策、人口社会学、老龄健康研究、社会统计方法。
陈友华,男,1962 年生,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专长为人口学、统计学、社会学研究方法。
6 结语
根据h 指数的计算方法,借助CNKI 数据库,确定了当前社会学领域26 位高影响力学者,并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及研究领域进行整理概括。从中可以看出,h 指数概念简单、易于计算,利用h 指数对学者进行学术评价计算简单且易于操作,同时对科学家的长期累积的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又能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评估,但实践中常会出现区分度不高即不同学者的h指数相同的现象;h 指数对科学家论文集中的被大量引用的某一篇或几篇论文并不敏感,h 指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家的学术生涯时间,这也就意味着h 指数对于从事学术生涯时间大致相同的科学家之间才具有比较意义[4];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位科学家的h 指数只能增长或者保持不变;h 指数从来不会下降,因而也就不能反映出科学家的学术休止状态、退休甚至死亡等[5],这就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结合发文量、被引次数等多方面指标综合对学者进行评价,以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
[1]郭海鸥.学术评价的新方法——h 指数及其应用分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5-47.
[2]Hirsch J 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5(46):16569-16572.
[3]周春雷.基于h 指数的学术授信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
[4]张学梅.用h 指数对我国图书情报学界作者进行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07(8):48-50,79.
[5]邱均平,周春雷.发文量和h 指数结合的高影响力作者评选方法研究:以图书情报学为例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8(6):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