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2014-12-11付春丽周瑞海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23期
关键词:扬州市汽车产业整车

付春丽,黄 斌,周瑞海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2)

0 引言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扬州市汽车产业起步早,发展迅速,是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业基地,是全国6 大零部件产业集群地之一。2013 年,扬州汽车产业实现产值939亿元,约占全省七分之一,位列全省前三,仅次于南京,与盐城基本持平。扬州市“十二五”规划中确定汽车产业为全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2012 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为为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的五个千亿级产业之一,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将其确定为优先发展的基本产业。目前,形成了以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等整车生产企业为主导,以中集通华等专用(特种)车生产企业为骨干,以凯尔斯迈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为亮点,以亚普油箱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为配套的较为完整的汽车生产制造产业链和科研开发体系,具有较大的产业规模和较明显的特色优势。

1 扬州市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状况

扬州市汽车工业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汽车修理和小配件生产为主,逐步过渡到现在的规模整车制造,产业链完整,并呈现加速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的态势,打造了“亚星”“通华”“亚普”“双环”等知名品牌,“十二五”以来,发展更为迅速。下一步是扬州市2010-2013 年汽车产业工业总产值情况,如表1所示。从总体规模上看,扬州市汽车产业工业体量越来越大,2012 年产值突破500 亿元,2013 年实现产值939 亿元,2014年将突破千亿元,较2012 年翻一番,是2010 年的3 倍。从增长速度上看,步伐越来越快,2012 年增长率为27%,比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率高出近一倍。2013 年增长率高达40.7%,是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率的两倍多。从全市工业占比来看,分量越来越重,2010 年为5.62 个百分点,2013 年突破10 个百分点,比2010年增加一倍,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持和带动力量。

(1)产品产量翻番,技术跃升

整车产量规模倍增。2013 年,整车产量38.4 万,较上年翻了一番多,增长1.3 倍。其中:轿车增长最为有力,较上年翻了2倍多。主要原因是新投产的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2013 年7 月实现了满负荷生产,产能达60GPH,劳动生产率100.3 台/人,创上海大众新记录,2014 年,江淮轻型汽车10 万辆皮卡及SUV项目开始投产。专用车增速相对较低,同比增长7.1%。技术与市场竞争力提升发展,新成立的海沃银宝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完成了向环卫车辆、吊车车辆转型,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种类。客车增速平稳,产品向好。潍柴亚星新能源客车、专用车项目已全面建成,陆续投产。亚星客车5-7 米校车产品链体系完成,海外订单、品牌影响逐步加大。新能源企业快速增长,产量超7000 辆,增幅达40%。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涉及客车、低速乘用车,纯电动车专用车。

表1 扬州市2010-2013 年汽车产业工业总产值情况

零部件行业质量并进。随着大众、江淮、潍柴等整车项目的实施,配套零部件产业链日臻完善。下一步是2013 年扬州市汽车产业整车产量情况,如表2 所示。2013 年,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0 余家,实现开票销售197.4 亿元。主要产品覆盖驾驶室、发动机、汽车电器电子、汽车内饰、汽车水箱、汽车散热器、汽车空调、汽车座椅、汽车电池、汽车覆盖件模具等关键零部件及其工装设备。拥有塑料燃油箱、柴油机、散热器、气缸套、锻铸件、电子电器、内外饰件等一批国内领先的特色产品。2013 年,亚普汽车部件塑料邮箱产量超过600 万只,有望跃升全球第三,获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全市汽车企业首创;双环活塞环公司产销连续17 年保持国内同行第一;五亭缸套、神州内饰件、天富龙汽车纤维等5 家企业获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华富储能创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表2 2013 年扬州市汽车产业整车产量情况

(2)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小巨人”聚集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汽车及零部件工业企业400 余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18 家,年产能超50 万辆,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200 余家,百亿元以上企业1 家。

重点整车企业。全市现有整车产品生产企业18 家,其中国家《公告》企业12 家。业内享较高的知名度的有:江苏亚星、上汽仪征、扬州中集通华、扬州江淮、江苏九龙、盛达特种车、三源机械等。亚星客车具有60 年发展历史,30 多年客车制造历史,是全市目前唯一具备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和拥有国家《推荐车型目录》的企业。拥有“亚星”和“扬子”两个品牌,产品共20 多个系列,130 多个品种,覆盖公交、公路、旅游和团体等各细分市场,在国内和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菲律宾等20 多个国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2013 年,生产各类整车4095 辆,实现销售收入13 亿元。上汽仪征是上海大众的首家标杆工厂,也是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首家标杆工厂,拥有两条国内汽车业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高速冲压生产线,是典型的“分钟工厂”(每小时60 台)。2012 年7 月建成投产,2013 年公司开票销售突破200 亿元,成为全市最大的工业企业,整车产量33万辆,占全市整车总量的81.2%。中集通华开发生产的9 大系列、300 多种公告型号的各类专用汽车的产品中,有17 种产品被列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0 项产品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有78 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8 项发明专利,拥有4 项国家级火炬计划和1 项省级火炬计划。产品在全国各地以及东南亚、北欧、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市场竟争中取得了良好的名牌效应,在半挂车行业有很高的知名度。凯尔斯迈拥有扬州市首条纯电动汽车总装生产线。2010 年6 月一期生产线竣工试产,产品涉及两座敞篷车、皮卡车、四座乘用车等多种车型。新研发的塑料电动汽车成为新卖点,塑料材料在同等条件下,能够提高电动汽车行驶里程数30%。

重点汽车零部件企业情况。2013 年,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0 余家,拥有潍柴扬州柴油机、亚普汽车部件、扬州双环活塞环、扬州五亭桥缸套等一批在国内处于领先或重要地位的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2013 年亚普油箱、仪征双环活塞双双入围中国零部件企业百强榜。亚普油箱自1993 年起一直保持着中国汽车油箱行业的龙头地位,国内市场占有率50%以上,2009 年跻身世界汽车燃油箱系统行业前4 强。潍柴扬州柴油机生产的四缸车用柴油机在轻型四缸发动机行业地位由2010 年第8 位上升到第6 位,与国内20 多家商用车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仪征双环是国内最大的活塞环生产销售基地,20 多年一直处于国内第一。扬州五亭桥缸套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同时拥有铸造、铸件整体淬火、表面处理(表面淬火、磷化、软氮化)薄壁加工、内孔珩磨平台网纹等诸多加工技术手段的企业。铸造产能、销售收入、技术研发、质量管理均处于全国同行领先地位。此外,还有扬州飞驰动力、江苏奔宇车身制造公司、江苏卡明模具公司、江苏罗斯韦尔、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扬州扬子汽车内饰件、江苏华富储能等一批发展势头良好的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

(3)3 大园区铸就产业龙骨

扬州市初步建成仪征、江都、邗江3 大汽车产业园区,各园区定位分明、各有侧重、错位发展。

仪征汽车工业园重点发展上海大众轿车及其配套零部件。园区先后获批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生产基地、江苏省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江苏省特色产业园,江苏省“汽车产业基地(乘用车)。目前,有整车企业2 家,具备50 万辆整车生产能力;零部件企业135 家,规模以上的39 家,聚集了上海大众、西门子、江森、彼欧、伟世通、安通林、吉凯恩、旭硝子、日环等一批国际知名的零部件百强企业,产品已基本覆盖整车的全产业链。2013 上海大众仪征分公司生产整车31.2 万辆。规划到2015 年整车产能达50 万辆,主营业务收入450 亿元。

江都汽车产业园以九龙汽车系列和江淮汽车系列为主线,重点发展皮卡及SUV、多功能商务车、新能源汽车和高附加值零部件。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企业零部件产业基地”“江苏省中小企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示范区”。目前,共有整车汽车8 家,零部件企业100 余家,规模以上51 家。主要企业江淮、九龙、江苏女神、扬州洪泉、五环龙、凯尔斯迈、道爵新能源、神州内饰、杰信空调等。2013 年,全区汽车产业实现开票销售50.3亿元。规划到2015 年,整车产能达30 万辆,主营业务收入300 亿元。

邗江汽车产业园重点发展潍柴亚星以节能与新能源客车为主的中高档客车、特种车。2013 年获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称号。目前,有国家《公告》目录整车企业2 家,配套汽车80余家,聚集了潍柴亚星、三元机械、德国奔驰物流、勇龙环保、世界500 强美国李尔汽车等知名企业。“潍柴亚星”项目建成收总产能达5 万余辆,产值逾百亿元。规划到2015 年,整车产能达10 万辆,主营业务收入100 亿元。

2 扬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1)扬州市汽车产业发展优势

产品种类丰富,覆盖全产业链。整车产品覆盖轿车、客车、货车、专用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零部件产品众多,包括轻型柴油发动机、塑料燃油箱总成、散热器、汽车空调、汽车座椅、汽车结构件、内饰件、标准件等23 类关键零部件。明显企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分布。如,上海大众仪征公司、潍柴亚星、江淮汽车都背靠全国汽车巨头,中集通华专用车位列国内专用车行业前茅,亚普汽车部件公司市场占有率亚洲最大,仪征活塞环连续20 年占据国内同行业第一……这些行业明星或“小巨人”,夯实了扬州发展汽车产业的基石。

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影响力增强。扬州地处全国汽车5 大产业带之一的长三角汽车工业带,周边有全国3 大汽车集团之一的上汽集团,以及吉利汽车集团、南汽集团、东风悦达起亚、奇瑞汽车集团、苏州海格、江淮汽车等,为扬州汽车产业的配套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空间。近年来,扬州市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江都区和市开发区被省经信委授予“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称号,江都仙城工业园获得“江苏省中小企业产业集聚示范区(汽车及零部件)”称号,区域影响力不断增强。

聚集效应初显,发展后劲强劲。通过引进上汽、江淮、潍柴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一大批配套企业相继进入。近几年已新增24 家规模以上企业。围绕汽车产业的企业集群现象初显。已初步形成了仪征、市开发区、江都3 个产业集群。目前,这“三大板块”占全市汽车工业总量的90%以上。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仪征分公司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千亿元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将扬州打造成为国际先进的汽车制造基地。

产学研合作紧密,研发能力提升。一是不断加大研发投入,2012 年,全市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研发总投入24.6 亿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4.6%,同比增长26.5%。在扬建有独立研发机构的企业142 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81.1%。二是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全市已建成省级、市级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31 家,博士后工作站2 家,拥有汽车及零部件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节能技术推广应用、车用热交换器研发和性能试验检测、省级汽车燃油系统检测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三是产学研合作紧密。采取专家合作、项目合作、共建研发机构等灵活多变的合作形式,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等众多科研院所建立了层次较高、范围较广的产学研合作网络。据统计,全市200 余家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41 家,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的企业93 家。

新能源汽车起步早,发展快。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受到各方高度重视。本世纪开始,亚星客车、飞驰动力、华富电池、凯尔斯曼等一批企业就已经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始攻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开发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所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2013 年,生产新能源汽车7000 余辆。2014 年,列入全省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应用试点城市之一。

(2)扬州市汽车产业存在的问题

产业链关键节点缺失,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在汽车产业链两头高附加值节点缺乏,上游设计、研发水平偏低,下游后市场建设缺乏;同时,产业以装配为主,缺少关键总成件,产品尚未做到集成化、模块化供应。大量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和部位生产仍被外部企业掌握,发动机、驱动桥总成、汽车电子等配套企业发展缓慢。大多数中小型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据统计,目前产业内仍有51 家零专利企业,特别是零部件企业,除亚普、双环活塞环等几家龙头企业外,大部分缺乏高端产品设计和开发,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市场需求升级的供给能力,跟不上整车企业新车型开发对零部件生产配套的要求,对资金投入大、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领域没有能力跟进。

整车与零部件融合度不高,产业集群效应有待提高。零部件企业还未融入本地整车配套体系,上海大众实施全球采购,配套上相对固定,从配套企业名录上来看,扬州市现有的企业配件企业均不在410 家名单之中,无法进入一级配套,加之多数中小企业产品与企业产业不能直接挂钩,层次不高,工艺水平落后,只能为整车提供二、三级甚至更低级别的配套。企业主要分布在仪征、江都、邗江3 地,虽各有特色,但产品关联度小,相互之间的呼应、联系、协同缺乏。汽车产业集群内实现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的企业不多。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加速创新研发以及区域经济和外围经济的竞争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高级人力资源匮乏,制约行业发展水平。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人力资源整体实力薄弱,高水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缺乏站在汽车产业前沿的技术开发领军人物,普通技术人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缺少掌握专项技术的专门人才,影响了产品开发的水平和效率。汽车专业技术设计、研发、服务人才培养明显滞后。作为汽车产业链系统的汽车工程共性技术研究院、汽车信息咨询、风险投资等机构还基本处于空白。

3 推进扬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1)优化产品结构,逐步向模块化、系统化发展

着力发展优势零部件产品和核心关键零部件产品。对于橡胶件、金属冲压件、汽车内外饰件等我市传统优势汽车零部件,应不断提升产品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品牌效应。对于变速箱系统、发动机系统、底盘系统等模块化核心关键零部件,以及汽车电子类等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能源汽车配套零部件产品,应通过引进一批重大项目,支持企业通过产业联盟、合资合作、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掌握关键技术和工艺,实现配套供货,从而实现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向模块化和系统化发展。

(2)加强技术研发,推动创新发展

一是打造一流的公共研发与服务平台,培育发展汽车后市场。立足特色,围绕产业链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积极打造创新链,为各类研发和制造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和服务。规划建设以汽车研发、检验测试、信息服务、专业会展、汽车金融、汽车文化、汽车商务为重点的综合配套功能区,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二是加大支持企业自主研发的力度。通过财政、信贷、税收优惠、产学研合作、技改研发投入、建立自主开发基金等多渠道,鼓励和支持零部件企业的自主研发。特别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配套协作企业共同参与的联合研发能力,提高汽车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配套水平强化沟通合作,提升集群效应。

(3)创优发展环境,吸引人才集聚

营造有利于引进顶尖汽车人才、留住优秀汽车人才、助推汽车人才成长的良好政策环境,吸引高层次、高尖端汽车人才来扬州发展。改革人才招聘制度、建立开放、流动、竞争的人才机制。鼓励汽车产业的用人制度、薪酬制度改革,充分体现科技、管理人员的创新价值。建立人才评价、选拔、激励和保障机制。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与现代化汽车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技术人才与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1]江苏省汽车工业办公室和江苏省汽车行业协会.江苏省汽车产业发展报告[R].南京:2014.

[2]扬州市政府.关于推进汽车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Z].2013.

[3]孙荣奎.对扬州建设汽车名城的研究和建议[Z].扬州市政网.

[4]盛贵平.江都区发展汽车产业思考[Z].江都区政协委员.

猜你喜欢

扬州市汽车产业整车
基于六自由度解耦分析的整车悬置设计
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
扬州市查处一起非法经营汽油案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整车低频加速噪声研究及改进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HFF6127G03EV纯电动客车整车开发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