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皮疹及皮下结节为首发症状的成人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一例

2014-12-11韩高华甘苏吴正东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母细胞皮下淋巴

韩高华 甘苏 吴正东

以皮疹及皮下结节为首发症状的成人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一例

韩高华 甘苏 吴正东

患者男,47岁,因头顶部皮下结节伴多发皮疹1周于2012年6月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周出现头顶部多发皮下结节,其表面皮色暗红,伴胸壁、上肢等处广泛的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斑丘疹,无疼痛、瘙痒。皮疹逐渐增多,感胸闷,有夜间盗汗症状。患者入院前3个月曾出现过颜面浮肿伴头顶部皮下结节,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后症状缓解,结节消失,未进一步检查。患者无食物、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入院后体检:患者神志清楚,体形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低,心脏未及异常,腹部未及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顶部明显结节感,可触及20余个高低不等、大小不一的结节,质地中等偏韧。颜面、颈、胸部及双上肢等见广泛的紫红色斑丘疹,以颈胸部及上肢为主,大小不一,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 cm,呈深红色或紫红色,略高于皮面,压之不退色,表面无坏死组织或脱屑(图1)。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血常规、生化、肿瘤标志物均正常,肝炎组套均为阴性,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显示T细胞、B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比例正常,心电图正常。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右胸腔内巨大软组织肿块影,约18 cm×12 cm,边界较光整,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肿块压迫上腔静脉及右心房。纵隔内见肿大淋巴结影(图2);腹部CT未见异常。头颅核磁共振(MRI)示头颅皮下软组织内广泛分布多发结节状异常信号灶,形态较扁平,增强后病灶强化,边缘强化明显,脑实质内未见异常信号及占位征象。骨髓穿刺活检:骨髓增生活跃,各系比例正常,全片未见异形细胞。外周血涂片检查也未见异常细胞。

皮疹组织病理学:真皮层至皮下纤维组织间大量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较成熟淋巴细胞稍大,圆形或卵圆形,核大,染色质细,部分细胞核扭曲,呈鸡爪状、分叶状,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图3)。部分区域瘤组织被胶原纤维分割成结节状,纤维组织内瘤细胞呈单行排列,可见汗腺受侵犯。

免疫组化(SP)染色:瘤细胞白细胞共同抗原(LCA)、CD43、CD99、CD3呈阳性反应,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弱阳性,而CD20、CD79、髓过氧化物酶(MPO)均呈阴性反应,病理确诊为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T-LBL)。

患者确诊为T-LBL转至肿瘤科进一步治疗。2012年6月20日给予CHOP方案化疗一周期(第1天环磷酰胺1 g,静脉推注,多柔比星50 mg/m2,静脉推注;第1、8天,长春新碱2 mg,静脉推注;第1~5天,口服泼尼松100 mg),化疗后患者头皮下结节完全消失、胸闷缓解,但胸壁及上肢皮疹无好转,第2周期给予改良hyper CVAD方案化疗,包括A、B方案两部分,交替进行。每21天重复1次。化疗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第3周期化疗推迟进行,仍采用改良hyper CVAD方案,A方案进行到第7日再次出现Ⅳ度骨髓抑制,化疗中止,给予升白细胞及升血小板治疗后血常规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出现头痛、厌食,明显多汗,伴有双上肢皮疹增多。复查头颅MRI示头皮下结节消失,未见明显中枢神经浸润,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发现幼稚淋巴样细胞。给予阿糖胞苷、甲氨蝶吟鞘内注射3次,头痛有缓解,但出现高热、咳嗽,并再次出现Ⅳ度骨髓抑制,鞘内化疗中止,转至血液科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头痛加剧,并出现高热、脑膜刺激征,积极对症治疗无效死亡,自确诊至死亡时间4个月余。

图1 患者上肢、腋下多发皮疹,为紫红色斑丘疹,稍高出皮面,直径约2~4 cm,压之不退色

图2 胸部CT片示右侧胸腔巨大占位,侵犯右侧壁层胸膜及心包。肿块内部密度不均。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

图3 皮损组织病理:淋巴瘤细胞类圆形,核大质少,核分裂象多见(HE×400)

讨论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LB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非常少见的一种亚型,起源于前驱B或T淋巴细胞,约占儿童NHL的30%,成人NHL的2%,其中80%以上为T-LBL[1]。临床上T-LBL主要表现为纵隔肿块,约占50%,且通常为巨大肿块;其次是浅表淋巴结尤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受侵较少见;皮肤受侵很罕见。本例以头顶部皮下结节及颈胸部红色斑丘疹为首发症状,皮疹病理确诊为TLBL。头顶部皮下结节虽未取活检,但临床表现符合淋巴瘤皮下浸润。本例初次出现皮疹及皮下结节后3个月出现右侧纵隔巨大肿块,故应诊断为T-LBL侵犯皮肤、皮下结节及纵隔,但不能诊断为原发性皮肤T-LBL,因为后者定义为诊断时仅有皮损,诊断后6个月内没有其他脏器受累。

该患者T-LBL诊断明确,发生于成人,且以皮下结节为首发症状,继以多发皮疹,实属罕见。复习文献仅见2例以皮疹首发的报道[2],而未见到以皮下结节首发的报道。本例虽经积极化疗,但疗效差,生存期仅4个月余,回顾国内资料发现我国LBL的治疗以化疗为主,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展较少,效果不够满意,虽有长期生存的个案报道,但中位生存期仅10~15个月,1年生存率20.9~54.4%,2年生存率7.0% ~32.7%[5-6],提示对于LBL的治疗尚需更多研究。

[1]Campo E,Swerdlow SH,Harris NL,et al.The 2008 WHO classification oflymphoid neoplasms and beyond:evolving concept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J].Blood,2011,117(19):5019-5032.

[2]王强,朱鹭冰,宿杰·阿克苏,等.以环形红斑为初发表现的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2):67-69.

[3]Chen YC,Ho CL,Kao WY,et al.Adult lymphoblastic lymphoma in Taiwan:an analysis of treatment results of 26 patients[J].Ann Hematol,2001,80(11):647-652.

[4]潘云,刘卫平,李金范,等.96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4),26:218-222.

2013-01-04)

(本文编辑:尚淑贤)

10.3760/cma.j.issn.0412-4030.2014.02.021

225300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韩高华),皮肤科(甘苏),血液科(吴正东)

猜你喜欢

母细胞皮下淋巴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北美淋巴水肿治疗师培养、认证及对我国的启示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