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4-12-10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沈阳11015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10期
关键词:出版商检索指标体系

●刘 爽(沈阳理工大学 图书馆,沈阳 110159)

目前,众多高校图书馆都处于从传统图书馆向虚拟图书馆过渡的阶段——数字图书馆阶段。从众多图书馆多年的采购经费中可以看出,电子资源在经费中所占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电子资源在高校已经越来越被接受和认可了,它们为高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充分的文献保障。然而,目前的电子资源种类繁多、重复性高、内容参差不齐、价格逐年上涨,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去购买性价比较高的电子资源呢?因此,必须切实做好电子资源的评价工作,因为这关系到图书馆馆藏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图书馆服务和功能优化等多方面内容,意义重大且深远。

1 高校图书馆开展电子资源评价工作的意义

(1)动态了解电子资源的内容。可以了解电子资源覆盖的学科范围、核心期刊的收录情况、文献种类、文献数量以及不同电子资源内容交叉重复的情况等等,从而根据学校的重点学科指导图书馆采购电子资源。

(2)优化电子资源的整体结构建设。通过一段时间的评价,可以调整电子资源的学科分布及比例,使其结构逐步优化。

(3)优化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整体结构建设。根据电子资源刊名列表来订购纸质期刊,可以避免因重复订购而带来的不必要的经费浪费,使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互为补充,共同为读者服务。

(4)深入了解读者需求。“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所有高校图书馆亘古不变的服务理念,简言之,就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电子资源的使用统计报告可以真实、客观地反映用户对电子资源的学科、类型及内容需求,图书馆可以据此调整服务方向和内容。

(5)切实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率。通过一段时间的统计分析,根据本馆情况制定相应的检索服务、咨询服务、宣传服务和培训服务的计划并付诸于实践,最终达到切实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6)评价相关服务。包括出版商、数据库商对图书馆服务的评价等等,从而对电子资源的采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7)促进图书馆整体评估建设。图书馆的评估不仅包括电子资源的评估,还包括纸质资源的评估、读者服务的评估等多方面的内容,只有把每项工作都踏踏实实地做好,图书馆整体评估的结果才会更真实、更客观、更可信,从而更好地指导图书馆的整体建设。

2 高校图书馆开展电子资源评价工作的实践过程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阶段。统计数据必须经过长时间的收集,才能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新颖性;又由于各家数据库商提供的统计指标不尽相同,加之具体数据繁杂无序,整理过程更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2)确定统计指标。根据笔者近年来对多家电子资源的统计情况分析汇总来看,对电子资源具有决策性参考的统计指标主要包括:登陆次数、浏览次数、检索次数、下载次数、数据库价格(年)、全文下载量(篇/年)、全文下载成本(元/篇)等等。

(3)建立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对统计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3 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 电子资源内容

(1)电子资源类型及总体收录情况:电子资源收录的资源类型、种类以及数量。

(2)时限范围:收录内容的时间跨度。

(3)地域范围:收录内容的地域情况。

(4)学科收录情况:电子资源各学科在总体资源中所占的比例。

(5)本校学科的覆盖率:电子资源收录的与本校相关的学科数量占学校学科总量的比例。[1]

(6)权威出版物收录情况:一般指核心期刊的收录数量以及占核心期刊总数的比例。

(7)全文出版物收录情况:指全文出版物占电子资源总量的比例。

(8)优先出版物收录情况:电子资源是否有优先出版这种模式,如果有,指优先出版物的数量以及占电子资源总量的比例。

(9)OA期刊收录情况:收录内容是否有OA期刊,如果有,指OA期刊数量以及占电子资源总量的比例。

(10)数据来源情况:数据来源于什么性质的出版社。

(11)电子资源质量:数据准确性、全文清晰度等。

(12)内容更新频率:数据多长时间更新一次,数据的更新频率越高,时效性越强。

(13)出版物滞后情况:出版物被收录进数据库的时间与出版时间存在滞后情况,时滞越小,质量就越高。

(14)注销出版物情况:出版物是否停止出版或停止向数据商提供电子版。[2]

(15)数据规范化与标准化:数据是否符合COUNTER规范等。

(16)语种构成及比例:电子资源中都有什么语种的资源以及各语种资源占总体资源的比例。[3]

(17)版权问题:版权是否合法。

(18)与图书馆订购的纸质资源的重复率:电子资源与图书馆订购的纸质资源是否有重复,如果有,指重复率。

(19)与相关电子资源的重复率:同种类型电子资源内容之间是否有重复,如果有,指重复率。

3.2 检索系统及功能

(1)检索方式:系统提供的检索类型。

(2)检索字段:用户检索文献的词或词组。

(3)检索技术:系统允许用户使用的各种检索技巧,以便用户快速、准确地查找信息。

(4)检索效果:检索结果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5)资源导航方式:系统提供的各种导航方式。

(6)浏览功能:系统是否提供按浏览方式查找资料。

(7)响应速度:用户检索文献、打开或下载文献的时间。

(8)平台灵活性:系统是否允许用户适当修改平台界面,以满足用户特殊的需求。

(9)平台稳定性:平台是否容易出现故障。

(10)界面友好性:是否提供多语言操作界面,布局是否清晰。

(11)界面简易性:系统提供给用户的各种检索途径和入口是否合理以及操作是否简单易行。

(12)检索结果排序:系统提供的各种检索结果排序功能。

(13)检索结果数量调整:检索结果每页最多显示的数量。

(14)检索结果格式及保存:用户能否看到全文,全文以何种格式呈现,是否可以将全文保存起来。

(15)并发用户限制数:系统允许用户使用电子资源的最大数量。

(16)系统整合度:与同一电子资源内其它记录的链接以及与本馆馆藏的链接。

(17)后台统计功能:管理员是否可以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统计查看电子资源的利用情况。

(18)个性化服务功能:是否提供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个性化服务功能。

3.3 使用统计

(1)检索次数:某一时间段内用户在电子资源中提出检索式的次数。

(2)登录次数:某一时间段内用户登录电子资源的次数。

(3)下载全文(文摘)次数:某一时间段内用户在电子资源中下载到本地客户机的全文(文摘)的篇数。

(4)浏览全文次数:某一时间段内用户在电子资源中在线浏览全文的篇数。

(5)下载量资源列表:某一时间段内下载量较高的资源列表,可以反映出何种类型何种名称的资源利用率较高。

(6)学科使用率:某一时间段内用户利用电子资源的学科统计,可以反映出何种学科的资源利用率较高。

(7)用户访问IP地址统计:某一时间段内用户利用电子资源的IP地址统计,可以反映出电子资源在哪个IP范围内利用率较高。

(8)拒绝访问量:某一时间段内用户请求被拒绝的次数,可以反映出用户对未购买电子资源的需求量。

(9)用户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和用户平时的反馈,可以反映出用户对电子资源的满意程度。

3.4 价值与成本核算

(1)电子资源价格:电子资源年均投入的费用。

(2)电子资源价格上涨幅度:电子资源购置价格与上一年度相比较,价格的上涨幅度。

(3)登录成本:每登录一次电子资源的投入成本。

(4)检索成本:每检索一次电子资源的投入成本。

(5)全文下载成本:每下载(浏览)一篇电子资源的投入成本。

(6)印刷型出版物的投入成本:是否有与电子资源捆绑的纸质资源,如果有,指纸质资源的费用。

(7)软硬件设备投入成本:引进的电子资源是否需要软硬件投入,如需投入,指软硬件设备的投入费用。

(8)电子资源更新及维护成本:电子资源定期更新和维护的费用。

3.5 出版商/数据库商的服务

(1)数据传递方式:国际网、Digital Island(简称DI)专线、本地服务。

(2)访问方式:IP地址控制,使用用户名/密码登录,二者兼有。

(3)试用期限:出版商/数据库商为图书馆免费试用电子资源的时间。

(4)电子资源列表:出版商/数据库商能否提供详细的电子资源列表,以便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导航。

(5)电子资源MARC记录:出版商/数据库商能否提供电子资源的MARC记录,以便图书馆尽快将这些出版物反映到本馆的馆藏目录中去。

(6)管理系统的访问权限:用户能否登录到管理系统,下载电子资源列表、在线培训教程等资料。

(7)电子资源使用统计报告:出版商/数据库商能否定期提供电子资源的使用统计报告。

(8)更新信息的提供:出版商/数据库商能否及时提供数据更新、版本升级等最新变更信息。

(9)宣传培训服务:出版商/数据库商能否配合图书馆进行电子资源的宣传推广和用户培训工作,能否提供宣传资料以及在线培训教程等。

(10)服务响应时间:出版商/数据库商从收到需求或咨询问题到解决问题所需的时间。

(11)故障排除速度:出版商/数据库商排除故障的平均时间。

(12)许可协议:协议内容是否合理、合法、完整,是否有关于早期终止合同、恶意下载等相关问题的说明。

(13)专人负责及用户访问:电子资源是否有专人负责,是否定期访问用户,以便及时了解用户在使用电子资源中遇到的问题。

3.6 存档:图书馆可以长期拥有、保存和使用已购电子资源

(1)数据+系统:出版商/数据库商同时提供数据和软件,通常是以光盘和磁带的形式。

(2)印刷型出版物:出版商/数据库商同时配套出售电子资源和相应印刷型出版物,图书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购买纸本存档。

(3)裸数据(raw data):出版商/数据库商只提供裸数据,没有相应的软件系统,这种方式利于长期拥有和利用。

笔者根据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将以上的评价指标细化为6个一级指标和68个二级指标,并对这些指标和权重做成了一个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表(见表)。

电子资源综合评价计算公式:

电子资源综合评价分数=A1指标得分×(B1指标得分+……+B19指标得分)+A2指标得分×(B20指标得分+……+B37指标得分)+A3指标得分×(B38指标得分+……+B46指标得分)+A4指标得分×(B47指标得分+……+B54指标得分)+A5指标得分×(B55指标得分+……+B67指标得分)+A6指标得分×B68指标得分

4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国内研究者对电子资源评价大部分停留在理论研究和探讨方面,对实践的应用和指导方面操作性不强,缺乏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成果,存在的不足和解决办法如下。

(1)指标以定性化指标为主,定量化指标太少。应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综合考虑定性和定量指标的比例及可操作性。[4]

(2)参评人员素质影响评价结果。应加强研究者团队交流和协作,重视用户需求调查和实证研究,最终制定出适应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的电子资源评价体系。[5]

(3)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概念和内容不统一,缺乏统一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应在国际标准下制定出严格的指标体系,明确其概念和内容,重视统计指标的可操作性。[6]

表 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4)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出版商/数据库商的指导性较差。应向出版商/数据库商提出要求并与之协商,力争让他们提供更具体、更细化的评价指标。[7]

(5)评价指标的设立大多立足于现有资源和系统特性,发展性不够。应充分结合读者需求和图书馆管理需求,建立具有前瞻性的指标,以便为出版商/数据库商提供指导。[8]

总之,电子资源的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图书情报界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它功在千秋,利在当代。评价最终的受益者是用户而非图书馆组织机构,应逐渐转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和价值理念,针对图书馆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不断在实践中完善电子资源评价指标,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最终建成适合我国国情的、能真正对电子资源采购提供决策性参考的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9]

[1]邓同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估方法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4):1-9.

[2]肖珑,张宇红.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初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35-42.

[3]肖珑,等.CALIS数字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应用指南[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3):2-9.

[4]卢坚.电子资源的引进与评估[J].中国图书情报科学,2004(12):80-83.

[5]郑章飞.国内数字资源评估研究述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6):8-13.

[6]郝蔷.新世纪十年间电子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综述[J].东南大学学报,2011(6):106-108.

[7]王宏波,朴鹏蔚.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研究之文献综述 [J].科学观察,2011(6):75-77.

[8]邵燕.国内外电子资源评估研究评述[J].情报杂志,2007(12):22-25.

[9]向远媛.图书馆评估研究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11(1):41-42.

猜你喜欢

出版商检索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各行各业
2006年国际消费类杂志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