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手术和后外侧融合治疗老年腰椎滑脱效果比较
2014-12-10罗忠开
罗忠开
腰椎滑脱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疼痛和顽固性的下腰痛,生活质量受到影响[1]。行手术彻底减压是消除疼痛的关键,目前临床融合的方式较多,最常用的是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2],近年来的相关研究也不乏两种方式的比较,但比较结合仍存在分歧。本研究选择126 例老年腰椎滑脱患者,分别采用两种融合方式,从近期效果和远期两方面比较,对两种方式的效果再次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我院2012 年1 月~2012 年12 月126 例老年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性66 例,女性60 例,年龄60~77岁,中位年龄68.4 岁,病程7 个月~6 年,其中L4滑脱21 例,L5滑脱105 例,均经CT 或MRI 检查显示椎管狭窄和神经根受压。采用隐藏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A 组63 例患者采用椎间融合手术;B 组63 例患者采用后外侧融合手术治疗,平均年龄69.5 ±12.2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滑脱部位和病程等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 >0.05)。
1.2 手术方法
1.2.1 A 组手术方法:患者均取俯卧位,均采用全身麻醉下,手术在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进行,入路选择腰椎后侧正中切一10cm 纵形切口,充分显露病变椎体两侧椎板、横突及上、下关节突,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定位,植入椎弓根钉。然后根据神经根受压情况对疼痛侧行神经根减压,减压方式为开窗、半椎板减压或全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器试模完毕后,将切下的碎骨块修成骨粒置入cage 融合器内。C 型臂X 线机透视下撑开复位滑脱椎体,确诊位置满意后,将余下骨粒置入椎间隙前方压实,置入cage 融合器于椎间隙加压,安装连接杆后锁紧。反复冲洗术区切口,放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2.2 B 组手术方法:本组患者椎弓根钉固定方法同A组,根据神经根受压情况对疼痛侧行神经根和侧隐窝减压,C型臂X 线机透视下提拉复位滑脱椎体,确诊位置满意后连杆锁紧。将骨粒植于已去除关节突关节软骨的关节突和去皮质的双侧横突之间压实,后处理同A 组。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并观察术后、12 个月后两组患者滑脱的百分率和椎间隙高度,根据Suk 标准评价患者术后的融合情况[3];椎间隙高度丢失=12 个月后椎间隙高度-术后椎间隙的高度;滑脱丢失=12 个月后滑脱百分率-术后滑脱百分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且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近期效果比较 A 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平均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两组术后滑脱百分率、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两组术后滑脱百分率、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详见表1、表2。
表1 两种术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例,]
表1 两种术式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例,]
注:和B 组比较,* 表示P <0.05。
表2 两组手术前后滑脱百分率、椎间隙高度比较[例,]
表2 两组手术前后滑脱百分率、椎间隙高度比较[例,]
注:和B 组比较,* 表示P <0.05。和治疗前比较,☆表示P <0.05。
2.2 远期疗效比较 随访12 个月,A 组滑脱百分率丢失、椎间隙高度丢失值明显少于B 组,A 组融合率为100%,明显高于B 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滑脱百分率、椎间隙高度丢失及融合效果比较[例,%,]
表3 两组滑脱百分率、椎间隙高度丢失及融合效果比较[例,%,]
注:和B 组比较,* 表示P <0.05。
3.讨论
椎间盘退变、关节突增生及黄韧带的肥厚导致马尾神经或硬膜囊受压[4],是老年椎间滑脱出现疼痛的主要原因,要消除疼痛,首先要彻底的减压;其次给予有效的内固定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而坚强的融合是手术的最终目的[5]。椎弓根内固定是安全有效的短节段脊柱内固定技术,优点是提供坚强的内固定和三维矫正,可恢复脊柱的正常排列,其强度可确保通过短节段内固定装置上的椎弓根钉与纵向连接棒之间的撑开、加压等作用力[3~6],还可在很大程度上保留脊柱的活动节段,这一优点是任何内固定技术不具备的。
本研究在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基础上分别采用椎体间融合和后外侧融合两种方法,术后近期效果显示,两组术后滑脱百分率、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A 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平均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两种融合方式短期融合效果相当,但后外侧融合在综合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方面优势明显。所有患者均随访12 个月,再次比较两组滑脱百分率、椎间隙高度和融合率显示,A 组滑脱百分率丢失、椎间隙高度丢失值明显少于B 组,A 组融合率为100%,明显高于B 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但从长远看椎间融合手术疗效更好。
综上所述,后外侧植骨的主要不足之处是骨融合失败率较高,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椎间隙高度逐渐丢失可再次引发疼痛等症状,但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是其优势,因此,建议在应用时应根据老年患者的情况,对于高龄、体弱、耐受性差的患者可采用此方法,而对于耐受性好的患者仍建议采用椎间融合。
1 潘勇,初同伟,郝勇,等.不同融合方式在治疗老年腰椎滑脱中效果的比较[J].重庆医学,2008,37(17):1970-1971.
2 刘赤兵,刘键,董云珠,等.老年腰椎滑脱46 例外科治疗[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4):2767-2768.
3 宋成,张利恒,赵栓柱,等.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老年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7):840-841.
4 马治国,娄宏亮,黄鑫,等.老年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3):238-241.
5 王大林,徐杰,王黎明,等.改良后路椎体间融合联合骨水泥强化术治疗老年腰椎滑脱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30-36.
6 王大林,曾逸文,王黎明,等.插入型椎间融合器在老年腰椎滑脱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6):42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