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2014-12-10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今日海南 2014年12期
关键词:守法普法依法治国

□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张红昌,海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

作为依法治国建设中的最广大群体,公民的法治观念与守法状况对依法治国建设的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推进依法治国建设,除了要在立法、司法、行政等方面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之外,尚需要努力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改善公民遵纪守法状况。

第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质言之,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全民形成对宪法、法律的信仰和追求。要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通过推行普法责任制、以案释法等制度,切实提高普法实效。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意识、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使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同时,牢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使广大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明确自身的义务,从而切实做到遵纪守法。

第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引导、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加强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引导和监督其依法开展活动。通过推进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充分提高公民的规范意识与守法意识,从而增强法治观念、改进守法状况。

第三,健全完备法律服务体系。努力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扩大援助范围,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通过健全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使公民切身感受法治对权利维护的积极作用,从而增强法治观念、促进遵纪守法。

第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指出,一次错误的判决比一百次犯罪所造成的影响更为恶劣。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民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构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能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要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猜你喜欢

守法普法依法治国
礼赞70年:从五四宪法到全面依法治国
争做守法好少年
普法
普法
伤不起的误判:被“艾滋”10年让老农“生如死囚”
普法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
大街上撒满黒钉
换一换“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