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县葡萄产业质量安全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2014-12-09刘正锋甘曦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2期
关键词:公安县质量安全对策

刘正锋+甘曦

摘 要:该文简介了公安县鲜食葡萄产业的基本情况与质量安全的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葡萄产业;质量安全;对策;公安县

中图分类号 TS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2-68-03

近年来,葡萄作为公安县的特色农业产业,建基地、强科技、育名牌、扬特色,逐步形成了种植规模化、栽培设施化、品种优良化、营销品牌化的发展格局。公安县先后被列入国家星火富民工程667hm2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中国葡萄科普示范基地、湖北省科技创新葡萄生产基地,在业界享有“江南吐鲁番”美誉[1]。

1 葡萄产业基本情况

目前,公安县葡萄种植规模已达到6.5万hm2,涉及全县13个乡镇、96个村、3万多农户,种植品种已达20个,葡萄总产量超过11万t,总产值超过5亿元,667m2平均纯收益1万元以上,葡萄产业的种植规模和产业效益逐年提高,并形成了“荆秋缘”、“荆楚天心眼”等葡萄品牌。

1.1 产业规模由小变大 传统种植理念认为,葡萄的主产区集中在北方,南方由于高温多湿,相对不宜种植。20世纪80年代,公安县埠河镇农民开始引种葡萄,通过不断试验摸索与技术创新,成功打破了“江南不宜种植葡萄”的传言。全县葡萄种植面积以年均0.8万hm2的速度递增,在面积增加的同时,葡萄种植逐步向规模区域化方向发展,重点产区埠河镇种植面积达3.5万hm2,全镇60%的村大面积规模种植葡萄。

1.2 葡萄品种由少变多 近年来,我县以农业部门为主体新引进了一批外观好、品质高、耐贮运的维多利亚、香妃、红地球、南玉等优质葡萄品种,种植面积近6 000hm2。种植的葡萄品种由原先的京亚“巨峰”系列葡萄改为现在的抗性好、颗粒大、品质适中“藤稔”葡萄。

1.3 产业效益由低变高 目前全县引导发展避雨、大棚等葡萄设施栽培面积已达2万hm2,占受益葡萄面积的60%。在生产技术上,大力推广“双向调控”、“双禁栽培”、套袋技术、“三沼”综合利用等一些提早、促优先进栽培技术,提高产量质量,较常规方式生产667m2平增收5 000多元[2]。

1.4 品牌影响由弱变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宣传推介和扶持力度,至今已连续4a举办“葡萄交易会”,提高公安县葡萄产业的知名度。大力培植葡萄经纪人,目前全县有300多名经纪人队伍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宣传、推介、销售公安葡萄。一些葡萄专业合作组织还采取代办、联营、自营等多种方式扩大市场销售,促进葡萄的深购远销。现在每年4~7月份葡萄销售旺季时,仅埠河镇每天就有100多台5t的货运车往外运销[3]。

2 葡萄质量安全的监管做法及成效

2.1 培植“三品”农业,推行标准化生产 大力培植“三品”农业,进一步发挥“三品”农业的生产示范和带动作用,截至目前,我县获绿色食品产品认证6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7个,已认定“三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49万hm2,其中无公害葡萄种植面积0.12万hm2。县农业主管部门坚持标准化管理,大力打造绿色无公害葡萄。(1)统一优良品种。积极吸收国内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建立统一的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引导农户种植优良品种,形成早、中、晚熟品种齐全的葡萄种植体系。(2)统一技术管理。以各葡萄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定期印发葡萄培育和管理技术要点,不定期地组织技术培训,全面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配方施肥与果实套袋等新型技术。(3)统一产品质量。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标准,加快设施葡萄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对取得葡萄产品绿色、有机认证的单位或企业给予奖励。

2.2 强化服务,落实标准化生产(1)通过利用科技下乡、阳光工程培训、公安电视台等平台对葡萄种植户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投入品使用、不合格产品处理等方面进行宣传培训和技术服务。共分发印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问答》和《葡萄种植示范户生产技术手册》10万余份,将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为简明操作手册,明白纸,让农民看得懂、用得好,并制作电视节目专栏《农业园地》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增强种植户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觉意识。(2)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组织联合建立协会,广泛吸纳农户,逐步建立起“协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发挥专合组织在科技培训、质量监督、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作用。2004年,以市金秋农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为载体,成立了荆州市葡萄产业协会,在此基础上还组建了6个分会,并辐射周边县、市。通过大力提升种植户的组织化和规模化,不仅有利于提升标准化的实施水平,而且也有利于降低“三品一标”监管工作成本。(3)积极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严格控制膨大剂、着色剂等农药的使用,提供以农家肥为主的肥料,确保果品健康、优质和高产。

2.3 加强监管,规范生产行为(1)由农业执法机构对基地“投入品”市场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是禁止高毒、高残投入品进入基地生资市场,加强日常巡查和重点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鼓励群众提供信息,提高公众参与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实现执法透明化。(2)对“三品”基地实行产地准出制度,加大例行检测和监督抽检力度。指导和监督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入市登记、质量查验、购销台账、产品检测、信息公示、不合格农产品清退等制度,严把农产品产地准出关,通过对我县4个认证葡萄产品3a来的连续抽检,农药残留合格率均为100%。(3)建立企业内检员制度,在“三品”企业全部设立企业内部检查员,定期对内检员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建立内检员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感。

2.4 强化市场监管,加强责任意识(1)成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安排部署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县级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责任状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与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签订责任状。(2)强化市场环节的监管,要求我县绿色食品大型批发市场(楚丰农产品大型批发市场)和各大超市必须配备农药残留速测仪,使“三品一标”产品能及时检验,及时判定、及时处理”,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和安全事故发生,积极会同药监等部门对农产品市场进行检查,重大节假日随时抽查。endprint

3 葡萄行业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3.1 认证产品规模小,“三品”带动能力不强 目前全县共有各类葡萄专合组织20余家,但真正管理规范、实力较强、辐射带动作用较大的不足5家。全县多数葡萄专业合作组织内部运作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葡萄种植户各自为阵,没有形成统一的种植技术操作流程。部分种植户为了抢季节、增产量,违规使用催熟剂、膨大剂等农药,给葡萄的质量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风险。

3.2 长效监管体系建设尚未形成,存在安全隐患(1)目前大部分乡镇还没正式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已成立的乡镇监管力量配备明显不足,普遍存在缺人员,缺手段,缺经费的困难,导致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很难扎实开展。(2)葡萄“零散小”的种植方式使一部分零散的葡萄进入流通市场,处在日常监管范围之外,成为管理的死角。(3)监管体系建设属地管理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县乡两级农产品监管的工作定位,主要职能不是很清晰,县级监管科室与其他业务部门的关系不是很明确,农业部门与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边界不是很清楚。(4)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不完善。因种种原因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还未正式启动,现主要以快速检测设备为主,缺乏定量检测设备,且检测队伍不稳定,检测人员技术能力有待提高。(5)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滞后,严格推行市场准入制难度大。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强化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和市场主体法律责任,进一步明晰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责,要加强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队伍、条件、运行机制建设,鼓励建设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点,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将基地、农资、检验检测,远程诊断等模块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即时反应机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全面、有力、迅速、准确”。提高农业监管队伍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4.2 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严控源头污染 严格执行产地环境标准,坚持对“三品一标”生产基地的土壤、周边环境进行检测和环境评价,对达不到标准的,要禁止建设”三品一标”基地,对已建成的生产基地,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不断强化对基地环境的保护,同时强化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村镇粪便、废水及其他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和减少对基地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4.3 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强化监管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以实施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契机,加强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建设,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分层分类制定培训规划,建立人员培训长效机制,鼓励采用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细化培训专业,因地制宜开展培训,切实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利用实施“特岗计划”机遇,抓紧充实一批大中专生到乡镇监管服务机构工作,探索建立人员淘汰和工作流动机制,优化队伍结构,不断提升监管人员整体素质,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4.4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应按照“有管理制度,有专门人员,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产品标识,开展质量安全追溯”要求,进一步扩大产地准出管理试点单位的范围,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的建设,要求有条件的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实现农产品追溯信息化联网,同时加强市场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优先允许获得准出证明的农产品入市交易,对于没有获得准出证明的农产品入市(下转72页)(上接69页)要实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建立进出货台账以及检测记录等档案,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4]。

4.5 严控质量标准,培育葡萄品牌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品牌就是其质量与信誉的保证,建立葡萄生产、加工、贮藏、销售全过程及操作环境和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品牌质量标准体系,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才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安全性。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从分级包装入手,建立农产品产地追溯制度,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建立农产品品牌和信誉,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实施快速检测与化学分析检测结合的一系列检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建立严格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规范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保护农产品品牌形象[5]。

参考文献

[1]荆州市人民政府.公安县倾力打造湖北葡萄产业大县[OL].http://www.jingzhou.gov.cn/article/slzl026003/50278.html.

[2]公安县人民政府.我县倾力打造湖北葡萄产业大县[OL].http://www.gongan.gov.cn/jzgax/infodetail/?infoid=09149224-1e27-4548-a264-db59a0df143d&categoryNum=001002.

[3] 湖北省荆州市统计局.公安县葡萄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OL].http://www.stats-hbjz.gov.cn/Html/tongjifenxi/111904716.html.

[4]占金荣,桂平雄,季卫英.浙江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成效、问题与对策[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3):20-22.

[5]邬元娟,李腾.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3(4):71-73.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安县质量安全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欢度金秋好风光
——湖北省公安县老年大学校歌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的困境
公安县举办微课公众平台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