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中加快人民币“走出去”战略研究

2014-12-09王琳张之梅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走出去亚洲人民币

王琳 张之梅

摘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有关融资安排将为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输出提供良机,同时互联互通将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更为紧密,进而扩大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使用。我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民币在援外优惠贷款等官方项目的使用,在第三方开发机构设立专项“中国基金”,考虑设立“周边合作人民币基金”,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人民币;走出去

一、 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巨大需求及我国的比较优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经历沉重打击,仍未全面复苏。亚洲作为这次危机波及的地区深受其害,经历了短暂V型波动后,各国经济重新陷入增速下滑、需求疲软的困难境地,普遍面临“保增长”和“调结构”的两难境地。在此背景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日益成为促进亚洲新一轮增长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引擎。加强互联互通,既能深化经济融合与互补,又可带动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这已成为亚洲国家的共识。2010年东盟制定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计划于2020年前兴建路桥、港口、机场等717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 955亿美元。2011年泰国政府决定对港口、轨道系统和公路网建设加大投资,2013年又计划投资2万亿泰铢(约合4 000亿元人民币)修建3至4条铁路。蒙古政府计划未来10年新建1万公里高速公路主干网,并加紧规划南线铁路建设。此外,亚洲许多新兴经济体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有老化和滞后问题,在高铁和高速公路建设、维护等方面需求很大。2011年,印度政府决定未来5年投资1万亿美元用于建设港口、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等诸多因素干扰的特性,其投资、建设和运营面临较大风险。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10年~2020年需要8万亿美元基础设施资金,另需近3 000亿美元用于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支撑目前亚洲经济增长水平。另一方面,大部分亚洲国家财力有限,私人资本较为谨慎,现有投融资渠道难以满足需求。亚洲现有投融资机构相对薄弱,没有形成有效促进地区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投融资体系。作为亚洲最大的区域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在本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年贷款规模仅为100亿美元,远远不能满足巨大需求。此外,尽管亚洲各国普遍重视外汇储备,但大都用于购买以美欧等发达国家国债为主的各种债券。大多数亚洲国家对深化区域金融合作、解决资金瓶颈的呼声越来越高。

强劲的客观需求和我国在经济辐射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使我国与周边的互联互通合作面临重要机遇。越来越多的国家期待与我国加强合作,希望我国为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发挥更大作用。目前看,我国与周边互联互通建设的一些战略性项目已经取得突破。中缅、中哈、中俄原油管线陆续贯通运营,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分别建成投产,联通三面的能源供应战略通道基本打通。中老、中缅、中蒙铁路,以及中老、中缅孟印、中蒙西部公路等联通南北陆上通道的建设已经起步。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二期已开工建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运营权已由我国企业收购,联通两洋的海上战略通过建设取得突破。总的看,我国与周边互联互通合作正从东南亚向南亚、西亚、中亚、蒙俄等区域开展,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互联互通格局。

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有利于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利益纽带,建立更为便捷、安全的资源和能源网络,更好维护和延长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的过程,也是便利人民币“走出去”的重要机遇。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便是从边境贸易发展起来的。为满足互联互通资金需求所做的投融资安排,将为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输出提供良机;互联互通带来国家间更为紧密的经济、贸易、人文等各领域往来,也可扩大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使用。可以说,便利人民币更快更好“走出去”的机遇,贯穿于互联互通建设的始终。当前,抓紧研究如何在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中,深化区域金融合作,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 人民币“走出去”现状及制约因素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美元和欧元的冲击,以及人民币近年来的持续升值,使得人民币日益成为国际结算和投资的重要币种。我国正积极促进海外企业在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币种选择上,更多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同时,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相当于GDP的比重已处于合理区间。但在目前我国储蓄率高于投资率的情况下,完全消除顺差仍很困难。在资本项下输出人民币,对实现经常性账户和资本账户综合的收支平衡具有现实意义,可以避免将经常项目顺差过多转化为外汇储备。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发布并开始业务试点以来,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不断迈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总体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政策框架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前,我国境内所有从事进出口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性项目的企业均可选择人民币进行计价、结算和收付。人民币跨境投资政策方面,允许境内机构以人民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和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到境内开展直接投资,允许境外央行、人民币清算行和人民币参加行等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明确商业银行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有关要求。同时,跨境清算渠道逐步完善,人民币境外清算行安排有序推进,跨境支付系统(CIPS)建设启动。

二是与周边国家(地区)的货币合作稳步推进。货币互换方面,200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等12个周边国家(地区)的央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约1.3万亿人民币。双边本币结算方面,截至2013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共与7个国家的央行签署边境贸易双边本币结算协议,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央行签署一般贸易本币结算协定。

三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快速发展。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经常性项目下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13.4万亿元。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前4年的成长期内增速惊人,2013年高达4.63万亿元,几乎是2009年~2010年试点最初一年的10倍。2013年9月5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进入全球十大交易最频繁货币榜单,超过瑞典克郎、港元位列世界第9,日均成交额从2010年340亿美元升至1 200亿美元,日均交易额占全球交易额的2.2%。

四是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进展较好。人民币在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贷款、证券市场投资中的使用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6月,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结算金额累计2 227亿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金额累计4 698亿元,共有138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

同时也要看到,人民币“走出去”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政府层面,我国政府部门的一些管理制度滞后于人民币“走出去”的步伐,比如政府在涉外经济管理和统计中仍以美元等外币计价为基础,在官方对外援助时也以外币计价结算。企业层面,由于缺乏稳定的人民币收入来源,加上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国外企业缺乏人民币流动性,影响了其在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和在投融资获取人民币贷款的积极性。银行层面,国外企业缺乏人民币还款来源、人民币存款存在较大汇率风险以及利率定价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发展较慢。因此,尽管我国企业在周边承揽了很多项目,但国内银行在提供融资时仍大多使用美元,这也影响了人民币“走出去”步伐。

三、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打牢人民币“走出去”的基础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是人民币“走出去”的基础和根本,包括人民币跨境支持、结算、清算系统的建设,也包括相应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配套政策。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的增长,经常项目下部分业务政策已显滞后。可以互联互通合作为契机,研究出台贸易企业人民币计价的出口退税政策,外国政府和法人在我国境内开设的人民币账户自由购汇的汇出核准政策,以及逐步推动我国相关部门在涉外经济管理和统计中使用人民币计价。

二是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和清算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CIPS建设与推广,进一步整合现有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渠道和资源,提高跨境清算效率和交易安全性。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选择,有序推进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安排。在已有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清算行的基础上,统筹考虑泰国、韩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提出的设立人民币清算行的请求,从而便利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在尊重市场选择的前提下,注意开发周边国家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方面的潜力,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其发展。

三是完善境外人民币流动的循环机制。通过贸易和投融资途径,一定量的人民币资金将流到境外,这些资金能否在境外实现良性循环,关键在于境外是否有足够的人民币市场吸收这些资金,以及这些资金的投资渠道是否畅通。在这方面,我国似可允许互联互通合作的境外企业在我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进行融资,缓解资金困境,同时便利人民币“走出去”。此外,还应完善相关保障,比如建立亚洲信用评级机构,为债券发行保驾护航,在促进基础设施投融资发展的同时便利人民币“走出去”。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消弱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等国际评级机构的垄断地位,加强亚洲金融机构应外外部冲击的独立性。

四是健全人民币境外贷款政策。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跨境金融服务的供给仍相对滞后,政府可在政策引导、监管考核等方面引导和鼓励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境外业务的投资力度,努力开展贸易融资、银团贷款等业务,争取为互联互通建建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此外,贷款融资是解决互联互通建设资金瓶颈的重要手段,但当前融资多使用美元贷款,人民币境外贷款发展较慢。我国应加快国内利率、汇率改革,助益在互联互通中使用人民币发放贷款,便利人民币更快“走出去”。

四、 以互联互通为契机加快人民币“走出去”

近年来,当前,我国应抓住周边互联互通建设合作的良机,在这一过程中加快人民币“走出去”步伐,助益人民币国际化。

第一,推动在现有及拟设立的合作基金中使用人民币。成立合作基金是加强互联互通建设的需要和重要手段。已成立运营的中国-东盟基金、中巴基金等多由外汇储备通过委托贷款、委托投资或优先股等方式出资,计价货币多为美元。2011年《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颁布后,人民币境外投资已不存在政策障碍。我国在新设立合作基金及现有基金扩容过程中,可发行人民币债券融资、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等措施,鼓励以人民币出资来扩大现有资金规模,促进人民币境外投资的发展。

第二,促进人民币在援外优惠贷款等官方项目的使用。援外优惠贷款、“资源换项目”、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等方式是我国支持与周边互联互通合作的重要手段,但受制于境外机构缺乏人民币还款来源,目前这些贷款多为美元贷款。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通过扩大货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来增加借款国的人民币流动性,同时推动出口采用人民币结算方式以增加借款国人民币收入来源,如通过发放人民币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支持境外建设电站,项目建成后将电力输往我国获得人民币收入,用以归还人民币贷款本息。

第三,在第三方开发机构设立专项“中国基金”。借鉴日本“黑字还流”计划,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欧开发银行等第三方开发机构中设立“中国基金”,专门为互联互通提供人民币贷款或技术装备援助。“中国基金”有助于利用国际金融机构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降低投资贷款风险,发挥“事先投资”的引水作用,为后续企业的投资和银行贷款提供便利。此外,还可以探讨设立“周边合作人民币基金”。通过发放人民币境外贷款,支持周边友好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或互联互通项目,这也有利于带动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

第四,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助推人民币“走出去”。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雅加达同印尼总统苏西洛会谈时表示,中方倡议筹建亚投行,向包括东盟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这一倡议得到多国积极响应,形成了一定共识,有关筹建工作正稳步推进。考虑到各州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现实需要,未来的亚投行资本构成应以我为主,推动人民币成为主要资本,这便于使用人民币对亚洲互联互通建设进行贷款和投资,其最大优点是使有关国家的企业有效避免汇率风险,降低运营成本。无论是提供政府援助还是商业贷款,我国都应尽量提高人民币的占比,这将有助于增加人民币跨境存款的规模,加快培育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形成一个以实体经济为后盾支持人民币“走出去”,又以人民币“走出去”为杠杆拉动需求的循环。此外,通过资本项目渠道输出的人民币,很大部分将形成对我国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可带动和扩大国内各种设备、原材料、零配件和技术的出口,并借此可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就业,为我国外贸的均衡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第五,加强央行货币合作,增加金融机构互设。央行间的货币互换和本币结算协议为外方提供了人民币结算和流动性支持,有利于周边跨境投融资中使用人民币计价、支付和结算。在加强互联互通合作的过程中,我国可进一步加大央行货币合作力度,扩大货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与更多国家签订本币结算协议并将其适用范围从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等。增加金融机构互设,可以为互联互通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也有利于提升金融业互联互通水平。目前,我国与周边国家的金融机构互设尚处于开始阶段。比如,截至2013年6月,中资银行在东盟设立3家法人银行、16家分行和1家代表处,仅有5个东盟国家在我国设立7家法人银行、6家分行和7家代表处。下一步,我国可积极考虑首先在边境地区降低或取消外资银行准入门槛,并逐步提升双方金融机构互设水平。

最后,我国也要注意减少周边国家对人民币“走出去”的猜疑,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受地缘政治、大国关系等因素影响,互联互通建设往往面临主导权和方向之争。周边一些国家,或因其国内的非市场化体制,或因对我国抱有戒心和猜疑,对包括人民币在内区域货币的使用和汇兑进行严格限制。因此,我在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快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在坚持以我为主、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回避政治目的,妥善协调与他国的利益关系,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解决各方关切,减少不必要的阻力。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发展中国家在互联互通方面的相互需求最为突出,首先需要这些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人民币“走出去”,同时妥善处理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关系,增信释疑。此外,人民币“走出去”在以企业为主体,坚持商业运作的同时,也要适当兼顾公益性项目,将盈利性和公益性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余永定.再论人民币国际化.国际经济评论,2011,(5):3-11.

2. 金中夏.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探讨中国对外基础设施投资战略.国际经济评论,2012,(6):68-72.

3. 李景阳.中国发展与东盟互联互通面临的挑战与前景.思想战线,2012,(1):65-69.

4. 竺彩华,郭宏宇.东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融资:问题与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13,(10):24-29.

5. 王艳红.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的成因、影响与现实借鉴.上海社会科学院学位论文,2011.

6. 向雅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法律路径研究.武汉大学学位论文,2012.

7. 李维刚.基于内外均衡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12.

8. 钟阳.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3.

重点项目:北京语言大学2014年“青年英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王琳,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讲师,韩国仁荷大学经济学博士;张之梅,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WTO事务中心高级商务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4-10-21。

猜你喜欢

走出去亚洲人民币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怎样认识人民币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亚洲足球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