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航运中心产业体系的构建及其启示

2014-12-09陈瑞琦杨丰强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12期

陈瑞琦 杨丰强

摘要:上海正积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但航运中心并不是简单的港口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发挥港口优势,围绕航运功能,形成港城互动的产业体系。文章通过对世界先进航运中心的分析,总结出三种主要的发展模式,为上海航运中心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类型;产业体系

目前上海正在积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但是目前上海港口的发展水平还较低,产业定位不清,而且其相关产业没有和港口形成互动,不能真正发挥港口的优势,带动产业发展。因此通过对国际上典型的航运中心产业体系的研究,可以对上海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有益的启发。

从发展模式上看,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世界著名海港城市,主要有三种类型:(1)以货物的国际中转为主的中转型港口,如香港和新加坡港;(2)依托腹地为货物提供集散的腹地型港口,如鹿特丹、横滨港等;(3)以航运市场交易和航运服务为主的市场交易型港口,如伦敦港。

不同的港口区位条件决定了其发展模式的不同。作为中转港的港口,通常位于海上的交通要道,处在国际贸易主航线上。腹地港通常位于内陆主要出海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且腹地交通发达,辐射范围广。不同的区位条件和发展模式决定了其产业体系的不同。

通过对几个典型的国际航运中心产业体系的研究,可以发现其内在发展逻辑,从而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 中转港产业体系的构建——以新加坡港为例

新加坡港地处马六甲海峡的东口,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其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有大量国际航线途经新加坡。目前,新加坡港已拥有200多条国际航线,形成连结全球120多个国家600多个港口的庞大海运网,每年平均多达14万只船只靠港。现已拥有54个集装箱深水泊位,集装箱通过量达2900万TEU,港口吞吐量达5.03亿吨,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其港口业务以集装箱的国际中转为主。

新加坡的产业体系基本可以分为临港产业和城市产业。新加坡是典型的围绕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国家。

1. 临港产业的发展。新加坡是典型的围绕港口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其临港产业非常发达,包括与港口直接相关的产业和依托港口发展的产业。

(1)与港口直接相关的产业。与港口直接相关的产业包括海运和物流。新加坡的PSA(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是世界第二大的港口经营管理公司,在16个国家经营28个港口,据点遍及亚洲、欧洲和美洲。此外,新加坡还有海皇轮船、美国总统轮船(海皇子公司)、太平船务等世界排名前20的海运公司。

物流业是新加坡的支柱产业之一,其物流服务以集装箱物流为主,包括拆拼箱、仓储、运输以及货物取样、贴牌、配送等服务。通过在港口、机场附近设立自由贸易区或物流园区,提供集中的物流服务。此外,新加坡积极发展集海、陆、空、仓储为一体的全方位综合物流枢纽中心。在此基础上,新加坡还发展出了与物流相关的供应链管理服务和高科技物流管理体系。

(2)依托港口发展的产业。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的产业包括船舶修造、机械制造等制造业,以及和港口产业相关的航运服务、信息、金融、保险等服务业。

临港制造业主要是为集装箱运输和集装箱码头生产配套设备,大型装备制造较少,以高技术产业和精密工程为主,如船舶维修、船舶设计与工程等,同时借助能源交通枢纽的便利积极发展石油化工、精密工程、先进材料和特种化学品等衍生产业。

此外,新加坡借助航运中心的优势,发展与航运相关的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航运资金结算等航运金融业务,国际仲裁、信息咨询等航运管理与服务业,海事分级、航运交易市场等海事治理与监管业务。

新加坡的临港产业之间是相互协同,密不可分的。航运业为航运维修、制造创造了需求,也为航运金融、航运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机会,而航运维修、制造、金融、航运管理与服务的发展,又进一步提升了港口的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了港口航运的发展。

2. 新加坡城市产业体系的构建。在临港产业的基础上,新加坡产业逐渐扩展,产业链不断延伸,新的产业逐渐发展起来。新加坡通过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提升新加坡港口的技术水平,包括电子制造业和科技资讯业。通过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港口的运作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如新加坡港务局将信息技术用于集装箱技术,大大提升了港口的服务和配置能力,同时也提供了城市服务业和航运业互动的平台,形成港口产业与城市产业的互动式发展。新加坡产业体系如下。

3. 新加坡港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经验。从新加坡港的发展可以看出,新加坡本身地理位置优越,而国土面积狭小,因此适合发展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同时,围绕集装箱国际中转不断衍生出相关业务,并且发展与港口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形成港口与城市产业的良好互动。

为了促进国际中转业务的发展,新加坡还通过自由港的政策和发展庞大的海运网配合港口的发展。新加坡同世界许多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极大地方便了货物的流通,节省了贸易成本;新加坡通过对中转货物提供减免仓储费、装卸搬运费和货物管理费等多种措施吸引世界各国船运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国际航线,形成一个庞大的海运网,到达新加坡港的货物可以快速转运至世界各地。

二、 腹地港产业体系的构建——以鹿特丹港为例

鹿特丹港位于英国、德国和法国三大工业发达国家的中心部位,是三国及欧洲西部各国大宗物资运输中转的必经之路,鹿特丹是连接欧、美、亚、非、澳五大洲的重要港口,素有“欧洲门户”之称。鹿特丹港的腹地非常广泛,在国内,以鹿特丹为中心,集中了荷兰的主要工农业城市。有发达的公路、铁路和水运网把这些城市和鹿特丹连接起来。其附近邻国的德国、瑞士、法国、比利时、英国等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和燃料主要靠进口,产出的产品又要出口,使居于它们中间位置的鹿特丹港成为他们大宗货物的转运中心。

鹿特丹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城市,鹿特丹城市功能分区明确,界线分明。临港产业以制造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港区临海沿河工业带。城市产业主要在内城,以旅游、金融、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业为主。

1. 临港产业的发展。作为国际航运中心、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的临港产业非常发达。其产业也包括与港口直接相关的产业和依托港口发展的产业。

(1)与港口直接相关的产业。鹿特丹港与港口直接相关的产业主要是物流业。作为腹地港,其港口业务依托于其腹地的进出口业务,因此业务较多。与之相对应,其物流服务种类也较多。根据贸易货物的不同,鹿特丹港设有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等专用码头,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种类齐全,不仅有集装箱的仓储和配送,还包括大宗产品如木材、钢材,及石油、化工产品等多种专业配送中心。

(2)依托港口发展的产业。依托港口,鹿特丹发展出了发达的航运制造业,包括船舶制造、船舶维修、海上拖轮、挖泥船、浮吊、勘探船、海上钻井平台等。同时鹿特丹港也是石油化工的重要基地。

发达的工业、贸易和航运促进了船舶融资、航运保险、贸易金融和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由于鹿特丹贸易历史悠久,因此与贸易相关的金融、商贸服务业非常发达。此外,鹿特丹也在大力发展海事服务、信息咨询、国际仲裁等航运服务业。

2. 鹿特丹城市产业体系的构建。鹿特丹城市呈狭长的带状分布,因此需要依靠周边地区提供相关配套产业和居住地,鹿特丹和周边城市斯希丹(Schiedom)、弗拉尔丁恩(Vlaardingen)和多德雷赫特(Dordrecht)的东南地区形成了一条机械制造、造船、港口设备制造的产业带。周边地区主要为鹿特丹造船业提供各种零部件和辅助设备,以及为港口设备、食品、化工等行业提供配套产业,而港口地区主要以设备的组装、最终产品的生产为主。

3. 鹿特丹港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经验。从鹿特丹港的区位条件上看,由于港口需要依靠经济腹地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进出口,因此,鹿特丹港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建立成熟的连接腹地与港口的交通设施和与之配套的码头,主要包括:(1)发展多式联运。海运、铁路、公路、内河等专业运输公司在各自经营主业的同时,可以租赁经营另一种运输业务,加强了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配合。(2)建立专业化码头。鹿特丹根据进出口货物类型,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以配合不同类型货物的需要。(3)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鹿特丹港务管理局对港区内的土地、码头、航道和其他设施统一开发,形成园区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以配合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

三、 市场交易型港口产业体系的构建——以伦敦港为例

伦敦港的航运历史非常悠久,早在19世纪已是世界航运中心。其相关的航运金融和服务业起步非常早,早在1744年就成立了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为过往的船只提供货物交易的场所;世界上最大的保险组织劳合社是由1688 年在泰晤士河畔开设的咖啡馆演变而来的。围绕航运交易,伦敦还出现了船舶标准的制定、船舶的检验和认证等航运服务业。

二战以后,随着战后重建欧洲大量的港口兴起,伦敦港的货物吞吐量开始不断下降。借此机会,伦敦港开始谋划航运业的升级。依托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伦敦港大力发展航运交易、航运信息服务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包括大宗商品的交易、船舶租赁、交易价格指数的发布等;同时围绕航运交易,拓展海事组织和行业协会,成为了国际航运的管理中心;借助伦敦金融城,拓展航运金融业,发展出航运融资等现代航运金融业。最终在市内港区集聚了大规模成熟的航运服务高端产业群落,成功地实现了国际航运中心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因此到20世纪末,当国际航运业的重心随着制造业向亚洲转移时,伦敦港原有的物理功能已经弱化,转而成为了国际航运的定价和管理中心。

1. 伦敦港航运业的特点。伦敦航运服务业覆盖面广,包括(1)航运。如船东、船舶管理人、船舶经纪人等。(2)中介服务。如航运律师行、信息和中间人、技术检查官等。(3)航运辅助服务。如航运专业媒体、航运教育与培训、航运信息通讯等。(4)海事治理与监管。包括国际海事组织、船旗国管理、航运交易市场等。(5)航运协会。国家和国际机构代表、工会,如国际海洋联合会、国际货运装卸协会等。

伦敦的航运中心与金融中心结合十分紧密。金融对于伦敦巩固国际航运中心地位起了重大的作用。伦敦航运融资放贷的总额每年约为200亿英镑,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0%。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是相伴而生的,世界著名的五大国际航运中心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和香港同时也都是著名国际金融中心。这些国际航运中心的金融业发展解决了航运公司和港口的资金困境,充分发挥了它在航运投资、融资、结算和海上保险中的作用。

伦敦港的航运交易、航运信息服务、航运管理和航运金融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形成了航运服务的高端产业集群。

2. 伦敦港产业体系构建的主要经验。伦敦港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港口地理位置的优势受世界经济格局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当港口地理优势逐渐丧失时,提升港口的服务功能、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是保持港口竞争力的唯一途径。面对周边国家港口的大规模建设,鹿特丹、新加坡等世界航运中心已纷纷加强航运功能建设,从简单的货物中转、集散功能向综合服务功能转变,发展高端航运服务。

四、 国际航运中心产业体系的构建对上海的启示

从以上对三种类型港口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依托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必须发展腹地港,充分利用其发达的经济腹地,同时要加强港口和城市产业的互动。通过以上对典型的国际航运中心的分析,上海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 积极拓展经济腹地。从腹地港的发展可以看出,必须要有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降低运输成本,才能连接腹地和港口。因此上海应当充分利用长三角广阔的经济腹地,加强与公路、铁路和长江各港口的合作,通过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拓展内陆箱源。

2. 提高临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港口与内陆产业互动。港口的发展需要相关的配套产业,上海可以借助其在制造业上的优势在临港产业区发展船舶制造、海事工程等高端制造业,为港口提供配套,实现产业区与港口的协同。

3. 发挥金融中心的优势,促进航运业与金融业的互动。金融业的发展为航运业提供资金支持和规避风险的工具,航运业又促进金融业的创新,开发出大量金融衍生品。要充分利用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的政策优势,促进航运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4. 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国际航运业的重心也会随之变化,依靠地理优势发展起来的航运中心会随着经济格局变化而衰落。只有发展以市场交易为主的高端航运服务业,才能保持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但是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以港口功能的高端化为基础,因此必须加强高端航运服务业和临港产业的互动,通过高端航运服务业带动相关临港产业的高端化,通过临港产业的高端化促进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The Maritime and Port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PA) [EB/OL].: http://www.mpa.gov.sg,2014-04-17.

2. The Port of Rotterdam. Annual Report [EB/OL].:http://www.portofrotterdam.com/en/Portauthority/finance/annual-report/Pages/default.aspx,2014-06-03.

3.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 [EB/OL].: http://www.sedb.com/edb/sg/zh_cn2/index.html,2014-04-21.

4. 刘冉,董玛力,宋涛.新加坡“港—城”关系转型的经验借鉴.世界地理研究,2008,(4).

5. 罗萍,尹震.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及我国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中国经贸导刊,2003,(18).

6. 王列辉.高端航运服务业的不同模式及对上海的启示.上海经济研究,2009,(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服务价值链的知识创新服务的模块化分工与集成”(项目号:71072001);复旦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科研资助项目“知识创新服务模块化分工设计的准则和技术方法”。

作者简介:陈瑞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学系博士生;杨丰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