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2014-12-09王艳飞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应用题教学审题

王艳飞

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到生活中去。应用题正是促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具体生活实践中的联系起来,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培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方面确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应用题既是小学教材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思路做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审题;解题步骤;生活实践

应用题教学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实际上要经历两个转化:从纷乱的实际问题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抽象成数学问题,这是第一个转化;然后分析其间的数量关系,用数学方法求解,并在实际中检验,这是第二个转化。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论,7~11岁年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已具有明显的逻辑性,但仅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所以,数学应用题在小学生眼里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也是必然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出高效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理清各种变量的关系,为问题的解决创造前提条件,理清解题思路,实现对解决方式的掌握和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率。

一、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审题是学生明确题目要求、理清各要素之间关系的重要步骤。它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对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仔细分析,理清题意,从而掌握解题要领。如采用对比的方法:

题一:因春节将至,超市对部分商品进行降价处理。原价200元的电饭锅降价了20%,问现价为多少?

題二:因春节将至,超市对部分商品进行降价处理。原价200元的电饭锅降到70%,问现价是多少?

不难看出这两个题目存在的明显区别是,一个“降价了20%”,另一个则“降价到70%”。教师要让学生对这两种说法清楚地进行辨别,“降低了”的那一部分是与原价之间产生的差价,而“降低到”则是在原价的基础上将价格降低,它强调的是降价之后电饭锅的价钱。对这两种说法的辨别,有利于学生明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从而正确进行解答。通过这种对比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重视细节问题,避免因为粗心造成的失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1.学会排除干扰的条件

干扰条件在应用题中经常出现,它容易使学生对计算对象产生混淆,限制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产生失误,因此要教会学生排除干扰项,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例如:为了庆祝元旦,学校要举行晚会,需要学生吹气球来布置会场。一共需要吹300个气球,六年级的学生吹了二十个气球,是五年级学生的五分之一,是四年级学生的三分之一,问五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一共吹了几个气球?

通过对这一题目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共需要吹300个气球”这个条件是典型的干扰项。为了避免这一干扰项带来的失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逆向分析。先从要求入手,题目的要求是求四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一共吹了多少个气球,因此就要对五年级和四年级学生吹的气球数量进行独立的计算,然后将各自的结果相加就是最终答案。这种逆向思维的解题方式能够有效地排除干扰项,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二、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画线段图不仅是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理清有关数量与标准量的对应关系。让学生看到就一目了然,合理的运用便能使学生看懂教学用意,能够使抽象的物体为变得具体化,更清楚题目的真正解答,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更容易掌握数量。例如在教学“比多少”的应用题中,通过线段对比,直观而明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就会得出结果,这样的效果也就十分明显。

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条理的解题步骤是学生进行解题的基础,一个大问题的解决也是建立在一个个步骤之上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解题步骤的指导,使学生的解题步骤周全严谨。

例如:爸爸买了两斤苹果和三斤香蕉,一共花了30元,其中苹果三元一斤,问香蕉多少钱一斤?

已知苹果的价钱和数量,便可以计算出苹果花费的钱数:3×2=6(元),又已知总共的花费为30元,便可以求出香蕉花费的钱数:30-6=24(元),香蕉的重量已经知道,因此香蕉的单价便可以轻松得出:24÷3=8(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解题步骤进行梳理,明白先做哪一步,然后做哪一步,最后做哪一步。这样有利于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的头脑保持清醒。

另外,教师还要教导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及时地发现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改正,使学生变得更加细心。一道题目的解答往往具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因此教师要教导学生灵活地进行不同方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得更为广泛,提高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

四、在原有的问题上进行纵深教学

1.一题多问。所谓一题多问是教师出示一些条件,要学生补上问题,或者教师给出条件,要求学生根据算式提问。

2.一题多补。所谓一题多补,也就是给出一部分条件,一个问题,让学生补上条件;也可让学生先补上条件,再说说根据;也可以不给算式,要求学生自由补条件,这样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并使思维得以更好发展。

3.一问多编。所谓一问多编就是给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编出条件,使问题得解。

4.一题多改。一题多改就是教师出一道题让学生练习后,再让学生自由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再来思考解题。

例如,在教数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时,出示了一道题:有10吨煤,第一天烧掉了这批煤的40%,第二天烧了这批煤的1/4,第二天比第一天节约了多少吨?

当学生解答完这道题后,教师要求学生想一想,如果把问题改一改,可以根据前面的已知条件求出哪些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列式,那么学生会问:“第一天、第二天各烧了多少吨煤?”等问题,教师可让学生回答如何解答及理由。

五、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个通过实践和活动获取直接经验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教授的都是间接经验,间接经验的学习虽然更加快捷、方便,但直接经验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这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所以,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去组织一些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来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相关的平面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不同形状的花坛来点缀校园,同时规定好各种花坛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不仅要计算出各种花坛的面积,而且要考虑花坛实际的效果是否美观、留出的小径是否合理等问题。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是一个思维表达过程,教师只有教会学生具有逻辑性、合理性、科学性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够灵活地对各种解题方式进行应用,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应用题教学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等待·自主·探究
浅谈小学应用题教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