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
2014-12-08朱艳梅
朱艳梅
【摘要】 目的 分析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情况。方法 310例尘肺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临床资料并给予对症治疗, 分析诊疗结果。结果 34例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好转24例, 占70.59%, 死亡10例, 占29.41%, 患者病情分期、细菌混合感染与死亡率有密切关系。结论 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死亡率高, 患者病情分期、细菌混合感染与死亡率有密切关系, 临床需做好诊疗护理, 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尘肺;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预后
尘肺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患者自身呼吸系统防御机制受损严重, 且病程长、患者免疫力低下, 所以受多种并发症困扰, 呼吸衰竭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并发症, 是导致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尘肺肺部感染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高死亡率决定了临床诊疗必须做好诊治与预后分析, 以便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本次研究选取1996年3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尘肺肺部感染患者31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1996年3月~ 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尘肺肺部感染患者31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研究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 签署同意书。310例患者中男198例, 女112例, 年龄53~86岁, 平均年龄(67.2±6.4)岁, 肺部感染时间2~21 d, 平均感染(7.4±4.1)d, Ⅰ期、Ⅱ期、Ⅲ期患者例数分别为200例(64.52%)、86例(27.74%)、24例(7.74%);并发呼吸衰竭患者34例, 占10.97%, Ⅰ期、Ⅱ期、Ⅲ期患者分别为12例(35.29%)、12例(35.29%)、10例(29.41%), 发生呼吸衰竭时间分布情况:≤7 d者16例, 占47.06%, 8~12 d者11例, 占32.35%, ≥13 d者7例, 占20.59%。34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情况: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者29例;肺心病24例, 脑梗死6例, 支气管扩张3例, 阻塞性肺气肿25例, 肺大泡4例, 糖尿病4例, 原发性高血压12例, 高血脂4例。
1. 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发绀等症状, 其中精神错乱者16例, 昏迷患者12例, 抽搐患者19例, 躁狂患者8例;X线检查显示30例患者肺部可见斑片状或片状炎性阴影, 10例伴有双肺纹理或阴影增多;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WBC)>10.0×109/L者15例, 血糖升高者6例。
1. 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对症治疗, 营养支持, 改善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 改善血糖与白细胞等指标, 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高浓度吸氧或气管切开等治疗, 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静脉滴注抗生素或联合用药控制肺部感染情况。对于治疗期间出现异常患者及时联系医生进行救治。观察治疗结果, 对死亡患者做痰培养, 分析诊疗情况。
2 结果
34例尘肺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后好转24例, 占70.59%, 死亡10例, 占29.41%。10例死亡患者分期情况:Ⅰ期2例(20.00%)、Ⅱ期3例(30.00%)、Ⅲ期5例(50.00%)。
10例死亡患者痰培养情况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 患者中因混合感染导致死亡的例数较高, 以真菌+绿脓杆菌最高, 比例高达40.00%。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尘肺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患者病情进展的典型表现。尘肺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进展, 肺部组织纤维化及胸膜纤维化的发生会严重影响肺部通气量和容量, 抑制正常呼吸功能, 且纤维化部位有效通气减少, 未纤维化部位则出现代偿性气肿或通气过度等情况, 二者都会导致通气不足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情况发生。尘肺肺部感染患者病程长, 肺部、呼吸道长期受咳嗽、咳痰等症状影响会导致阻塞性通气障碍, 病情进展加重后会出现并发呼吸衰竭,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 临床治疗中镇静类和安眠类药物的滥用也是导致患者并发呼吸衰竭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尘肺患者由于需长期住院治疗, 肺部感染发生几率也相对较高。本次研究中310例尘肺肺部感染患者中发生呼吸衰竭患者34例, 占10.97%, 与同期住院的尘肺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几率相比, 发生几率较高, 提示肺部感染与尘肺患者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临床研究资料显示, 患者尘肺期别及增长与发生呼吸衰竭几率成正比[2], 本次研究中, Ⅰ期、Ⅱ期、Ⅲ期发生呼吸衰竭患者分别为12例、12例、10例, 经治疗后死亡患者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5例, 比例分别为20.00%、30.00%、50.00%, 其中Ⅲ期最高, 意味着患者病情分期与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本次34例患者中死亡10例, 比例高达29.41%, Ⅲ期死亡率最高。根据临床痰培养结果来看, 导致患者死亡的细菌感染以混合感染居首位, 主要以真菌+绿脓杆菌为主, 真菌+绿脓杆菌占据比例最高, 提示患者诊疗、预后中必须加强抗感染治疗和临床护理, 尤其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是护理重点, 预防较差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患者后期诊疗护理中, 除去药物治疗外, 还要做好患者心理、体质与精神护理, 疏导此类患者心理障碍, 避免不良刺激, 积极配合临床诊疗;体质方面要指导患者合理锻炼, 增强心肺功能, 提高免疫力, 饮食方面要选择营养易吸收的食物, 改善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症状,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温度适宜, 降低院内感染率, 改善预后, 最终降低患者死亡率。
综上所述, 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死亡率高, 患者病情分期、细菌混合感染与死亡率有密切关系, 临床需做好诊疗护理, 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4):201-203.
[2] 孙文静, 王秋玲.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例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8):1461-1462.
[收稿日期:2014-07-18]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情况。方法 310例尘肺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临床资料并给予对症治疗, 分析诊疗结果。结果 34例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好转24例, 占70.59%, 死亡10例, 占29.41%, 患者病情分期、细菌混合感染与死亡率有密切关系。结论 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死亡率高, 患者病情分期、细菌混合感染与死亡率有密切关系, 临床需做好诊疗护理, 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尘肺;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预后
尘肺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患者自身呼吸系统防御机制受损严重, 且病程长、患者免疫力低下, 所以受多种并发症困扰, 呼吸衰竭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并发症, 是导致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尘肺肺部感染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高死亡率决定了临床诊疗必须做好诊治与预后分析, 以便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本次研究选取1996年3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尘肺肺部感染患者31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1996年3月~ 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尘肺肺部感染患者31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研究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 签署同意书。310例患者中男198例, 女112例, 年龄53~86岁, 平均年龄(67.2±6.4)岁, 肺部感染时间2~21 d, 平均感染(7.4±4.1)d, Ⅰ期、Ⅱ期、Ⅲ期患者例数分别为200例(64.52%)、86例(27.74%)、24例(7.74%);并发呼吸衰竭患者34例, 占10.97%, Ⅰ期、Ⅱ期、Ⅲ期患者分别为12例(35.29%)、12例(35.29%)、10例(29.41%), 发生呼吸衰竭时间分布情况:≤7 d者16例, 占47.06%, 8~12 d者11例, 占32.35%, ≥13 d者7例, 占20.59%。34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情况: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者29例;肺心病24例, 脑梗死6例, 支气管扩张3例, 阻塞性肺气肿25例, 肺大泡4例, 糖尿病4例, 原发性高血压12例, 高血脂4例。
1. 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发绀等症状, 其中精神错乱者16例, 昏迷患者12例, 抽搐患者19例, 躁狂患者8例;X线检查显示30例患者肺部可见斑片状或片状炎性阴影, 10例伴有双肺纹理或阴影增多;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WBC)>10.0×109/L者15例, 血糖升高者6例。
1. 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对症治疗, 营养支持, 改善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 改善血糖与白细胞等指标, 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高浓度吸氧或气管切开等治疗, 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静脉滴注抗生素或联合用药控制肺部感染情况。对于治疗期间出现异常患者及时联系医生进行救治。观察治疗结果, 对死亡患者做痰培养, 分析诊疗情况。
2 结果
34例尘肺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后好转24例, 占70.59%, 死亡10例, 占29.41%。10例死亡患者分期情况:Ⅰ期2例(20.00%)、Ⅱ期3例(30.00%)、Ⅲ期5例(50.00%)。
10例死亡患者痰培养情况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 患者中因混合感染导致死亡的例数较高, 以真菌+绿脓杆菌最高, 比例高达40.00%。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尘肺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患者病情进展的典型表现。尘肺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进展, 肺部组织纤维化及胸膜纤维化的发生会严重影响肺部通气量和容量, 抑制正常呼吸功能, 且纤维化部位有效通气减少, 未纤维化部位则出现代偿性气肿或通气过度等情况, 二者都会导致通气不足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情况发生。尘肺肺部感染患者病程长, 肺部、呼吸道长期受咳嗽、咳痰等症状影响会导致阻塞性通气障碍, 病情进展加重后会出现并发呼吸衰竭,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 临床治疗中镇静类和安眠类药物的滥用也是导致患者并发呼吸衰竭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尘肺患者由于需长期住院治疗, 肺部感染发生几率也相对较高。本次研究中310例尘肺肺部感染患者中发生呼吸衰竭患者34例, 占10.97%, 与同期住院的尘肺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几率相比, 发生几率较高, 提示肺部感染与尘肺患者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临床研究资料显示, 患者尘肺期别及增长与发生呼吸衰竭几率成正比[2], 本次研究中, Ⅰ期、Ⅱ期、Ⅲ期发生呼吸衰竭患者分别为12例、12例、10例, 经治疗后死亡患者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5例, 比例分别为20.00%、30.00%、50.00%, 其中Ⅲ期最高, 意味着患者病情分期与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本次34例患者中死亡10例, 比例高达29.41%, Ⅲ期死亡率最高。根据临床痰培养结果来看, 导致患者死亡的细菌感染以混合感染居首位, 主要以真菌+绿脓杆菌为主, 真菌+绿脓杆菌占据比例最高, 提示患者诊疗、预后中必须加强抗感染治疗和临床护理, 尤其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是护理重点, 预防较差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患者后期诊疗护理中, 除去药物治疗外, 还要做好患者心理、体质与精神护理, 疏导此类患者心理障碍, 避免不良刺激, 积极配合临床诊疗;体质方面要指导患者合理锻炼, 增强心肺功能, 提高免疫力, 饮食方面要选择营养易吸收的食物, 改善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症状,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温度适宜, 降低院内感染率, 改善预后, 最终降低患者死亡率。
综上所述, 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死亡率高, 患者病情分期、细菌混合感染与死亡率有密切关系, 临床需做好诊疗护理, 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4):201-203.
[2] 孙文静, 王秋玲.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例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8):1461-1462.
[收稿日期:2014-07-18]endprint
【摘要】 目的 分析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后情况。方法 310例尘肺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临床资料并给予对症治疗, 分析诊疗结果。结果 34例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好转24例, 占70.59%, 死亡10例, 占29.41%, 患者病情分期、细菌混合感染与死亡率有密切关系。结论 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死亡率高, 患者病情分期、细菌混合感染与死亡率有密切关系, 临床需做好诊疗护理, 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尘肺;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预后
尘肺病是目前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患者自身呼吸系统防御机制受损严重, 且病程长、患者免疫力低下, 所以受多种并发症困扰, 呼吸衰竭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并发症, 是导致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尘肺肺部感染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高死亡率决定了临床诊疗必须做好诊治与预后分析, 以便更好的挽救患者生命。本次研究选取1996年3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尘肺肺部感染患者31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1996年3月~ 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尘肺肺部感染患者31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研究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 签署同意书。310例患者中男198例, 女112例, 年龄53~86岁, 平均年龄(67.2±6.4)岁, 肺部感染时间2~21 d, 平均感染(7.4±4.1)d, Ⅰ期、Ⅱ期、Ⅲ期患者例数分别为200例(64.52%)、86例(27.74%)、24例(7.74%);并发呼吸衰竭患者34例, 占10.97%, Ⅰ期、Ⅱ期、Ⅲ期患者分别为12例(35.29%)、12例(35.29%)、10例(29.41%), 发生呼吸衰竭时间分布情况:≤7 d者16例, 占47.06%, 8~12 d者11例, 占32.35%, ≥13 d者7例, 占20.59%。34例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情况: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者29例;肺心病24例, 脑梗死6例, 支气管扩张3例, 阻塞性肺气肿25例, 肺大泡4例, 糖尿病4例, 原发性高血压12例, 高血脂4例。
1. 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发绀等症状, 其中精神错乱者16例, 昏迷患者12例, 抽搐患者19例, 躁狂患者8例;X线检查显示30例患者肺部可见斑片状或片状炎性阴影, 10例伴有双肺纹理或阴影增多;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WBC)>10.0×109/L者15例, 血糖升高者6例。
1. 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对症治疗, 营养支持, 改善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 改善血糖与白细胞等指标, 积极治疗原发病。给予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高浓度吸氧或气管切开等治疗, 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静脉滴注抗生素或联合用药控制肺部感染情况。对于治疗期间出现异常患者及时联系医生进行救治。观察治疗结果, 对死亡患者做痰培养, 分析诊疗情况。
2 结果
34例尘肺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后好转24例, 占70.59%, 死亡10例, 占29.41%。10例死亡患者分期情况:Ⅰ期2例(20.00%)、Ⅱ期3例(30.00%)、Ⅲ期5例(50.00%)。
10例死亡患者痰培养情况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 患者中因混合感染导致死亡的例数较高, 以真菌+绿脓杆菌最高, 比例高达40.00%。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尘肺肺部感染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患者病情进展的典型表现。尘肺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进展, 肺部组织纤维化及胸膜纤维化的发生会严重影响肺部通气量和容量, 抑制正常呼吸功能, 且纤维化部位有效通气减少, 未纤维化部位则出现代偿性气肿或通气过度等情况, 二者都会导致通气不足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情况发生。尘肺肺部感染患者病程长, 肺部、呼吸道长期受咳嗽、咳痰等症状影响会导致阻塞性通气障碍, 病情进展加重后会出现并发呼吸衰竭,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 临床治疗中镇静类和安眠类药物的滥用也是导致患者并发呼吸衰竭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尘肺患者由于需长期住院治疗, 肺部感染发生几率也相对较高。本次研究中310例尘肺肺部感染患者中发生呼吸衰竭患者34例, 占10.97%, 与同期住院的尘肺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几率相比, 发生几率较高, 提示肺部感染与尘肺患者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临床研究资料显示, 患者尘肺期别及增长与发生呼吸衰竭几率成正比[2], 本次研究中, Ⅰ期、Ⅱ期、Ⅲ期发生呼吸衰竭患者分别为12例、12例、10例, 经治疗后死亡患者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5例, 比例分别为20.00%、30.00%、50.00%, 其中Ⅲ期最高, 意味着患者病情分期与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本次34例患者中死亡10例, 比例高达29.41%, Ⅲ期死亡率最高。根据临床痰培养结果来看, 导致患者死亡的细菌感染以混合感染居首位, 主要以真菌+绿脓杆菌为主, 真菌+绿脓杆菌占据比例最高, 提示患者诊疗、预后中必须加强抗感染治疗和临床护理, 尤其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是护理重点, 预防较差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患者后期诊疗护理中, 除去药物治疗外, 还要做好患者心理、体质与精神护理, 疏导此类患者心理障碍, 避免不良刺激, 积极配合临床诊疗;体质方面要指导患者合理锻炼, 增强心肺功能, 提高免疫力, 饮食方面要选择营养易吸收的食物, 改善呼吸困难、咳痰、咳嗽等症状,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温度适宜, 降低院内感染率, 改善预后, 最终降低患者死亡率。
综上所述, 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死亡率高, 患者病情分期、细菌混合感染与死亡率有密切关系, 临床需做好诊疗护理, 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9, 22(4):201-203.
[2] 孙文静, 王秋玲.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例分析.实用预防医学, 2011, 18(8):1461-1462.
[收稿日期:2014-07-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