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程橡胶产业发展

2014-12-08李蕾

职业·下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李蕾

摘 要:本文从建立相关校企合作制度、教师到企业中去、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中来以及企业和学校共建合作平台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符合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发展需要的数控技能型实用人才的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程橡胶产业发展 校企共赢

课 题: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区域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课题成果,课题批准号ZJY13001。

工程橡胶产业是衡水的支柱产业。衡水的工程橡胶制品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八成以上的新建公路、铁路、桥涵、水利、轻轨、高铁、建筑等基础建设之中。近年来,随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衡水工程橡胶产业日益发展,高素质从业人员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匮乏问题日渐突出。本文探讨了在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大发展的现实背景下,结合衡水职业院校校企共同体的办学实践,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符合衡水工程橡胶产业发展需要的数控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立相关制度

1.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教师培养的政策和制度

职业院校应在校企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主动与企业沟通,让企业意识到要想招到操作技能好、层次较高的毕业生,学校和指导教师是关键,从而使企业愿意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校企共同探讨培养与培训教师的相关政策与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缩减企业的员工培训成本,双方互相提供教育服务,实现共赢。

2.实行职业学校教师的双证书制度

职业学校教师既要取得教师资格证,同时还要考取专业技术等级证。学校要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尤其要在专业技术等级上不断攀升,使实践能力在行业始终保持领先。目前,笔者所在学校数控技术系专业技术教师已全部成为“双师”型教师。

二、让教师到企业中去

1.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挂职锻炼

笔者所在学校制订教师到企业进修实习的具体计划和要求,定期安排教师进企业实习、挂职锻炼,突破师资培训“从学校到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笔者所在系的《专业骨干教师管理规定》指出,骨干教师在其任期内,每年必须参加至少一个月的企业实践,并将实践效果与其业绩评比挂钩。

2.教师到企业兼职,参加行业或企业组织的技术培训、考试

教师可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在合作企业不同岗位兼职,参与管理、担任技术顾问等。例如,笔者所在专业的老师经常利用寒暑假到合作企业衡水橡胶总厂接受技术培训,紧跟数控技术的革新步伐,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和业界动态。笔者所在学校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举办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如学校与合作企业合办的金蓝领技师培训班效果显著,受到了学校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三、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来

笔者所在学校邀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向学校师生传授生产一线的新技术,与教师共同研究专业发展动态;组织企业专家不定期到教学现场,诊断专业教师教学、学生综合实训质量,与专业教师一起设计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有力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企业和学校共建合作平台

1.校企深度融合,开展课题研究

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拓展科技服务活动,既加强了学校与生产科研部门的合作,也为教师从事深度融合的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笔者学校和衡水中铁建工程橡胶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课题“加强数控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的研究”,依托橡胶产业中的数控技术应用,深入研究了强化技能训练的方法和步骤,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并得到河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的认可,荣获省级课题研究三等奖。

2.校企共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笔者所在专业与丰泽工程橡胶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从最初的企业职工培训到后来的订单培养,再到现在的联合项目开发及实训基地共建,经历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在活动中,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稳步提高。

校企双方进行深层次合作,使合作内容全方位、合作方式多元化、合作机制长效性。学校成为合作企业的项目培训中心、项目研究中心,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课题开发基地、教师进修基地、新技术研发和推广中心。校企双方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格局,充分发挥企业在设施设备、生产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将学校理论优势和企业实践优势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广龙,韩庆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5).

[3]刘宏利.浅议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训[J].价值工程,2010(30).

(作者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