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承载 精益求“金”
2014-12-08陈晓
陈晓
建设现代化学校、培育现代化人才,一直是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发展的战略核心,而让学生在全国性的舞台上大显身手,获得全国技能大赛的金牌,无疑是检验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是学校进一步做好先进专业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延伸平台。
作为历年国赛的“常胜将军”,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在拿奖牌这件事上一直绰有余裕:从2009年至今,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一共斩获了24块金牌、12块银牌、9块铜牌,今年获得的金牌总数更是占到了绍兴市12枚金牌的半壁江山。不仅如此,学校历年的金牌获奖数还在浙江省占据了1/6~1/3的比重,这样优异的成绩,在全国1.3万中职学校中也鲜有竞争者。
短短6年时间就摘取“24金”,体现的是“绍兴中专人”培育优质精技人才的发展方略,融入的是庖丁解牛般的不懈实践和过人实力:独辟蹊径利用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不拘一格启用新教师带队、独特校园文化营造竞技氛围。“绍兴中专人”在国赛竞技中独树一帜,将学校这块技能金字招牌打磨得愈发铮亮。
用筷子“夹”出来的金牌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技能水平能达到很高的造诣,得益于训练思维的创新。在邵国成校长倡导的“教育现代化”理念指引下,学校对参加国赛学生的训练,重视训练方法的与时俱进。
采访时,恰逢一个会计专业班级在进行日常技能训练:几个拿着筷子的学生被其他学生围起来,随着任课老师的一声令下,纷纷“开动”,将左边碗里的豆子逐个夹到右边碗里。在紧张的气氛下,筷子不像平时那么灵便,夹豆子这个简单的动作变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盲目投入时间不是优质训练的‘万金油,会计技能项目需要学生具有又快又好的点钞能力,夹豆子锻炼了学生手指的灵活性,我们的金牌就是这样‘夹出来的。”该任课老师告诉记者,通过寓教于乐地使用夹豆子、叠硬币等新奇有趣的训练方法,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得到锻炼,动作技能的精确性也得以巩固,因而其综合能力能够在经常性的训练累积中聚沙成塔、一日千里。
邵国成校长认为,对技能竞赛金牌“潜力股”的训练,不能只重“量”,更要重“质”,不同的专业比赛项目有不同的考量要求和评比标准,因此训练方法必须“对症下药”,针对不同比赛项目灵活使用相应的训练方法,以求得最大的训练成果。
一般一个项目的比赛,需要学生一次性操作四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他们的体能消耗很大。为此,学校融体育竞技元素于竞赛训练,实行“体能+技能”的组合训练法,有意识地考验学生的体能耐受程度和在高体能消耗情况下技能的发挥效度。如建筑CAD项目的带队老师每天要求学生晨跑,在晨跑时学生需随时按照指令停下来进行数据测量和计算,然后再次起跑,起跑后再次计算,不断强化学生体能和大脑的综合能力,提升二者的协调性。
新人上阵不唯资历选教练
拿到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参加2014年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成绩单”,记者发现今年学校摘得的6枚金牌中,就有3枚是新教师带队练出来的。这个成果确实让人惊叹!事实上,学校今年参加国赛带队的所有教师中,就有近一半的年轻面孔。
面对高手如云的国家级赛事,以邵国成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在选拔带队老师时,表现出了非一般的魄力:不唯从教资历是论,大胆启用初出校园的新老师带队训练。这种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做法,蕴藏了学校的良苦用心:借助国赛这个平台达到金牌争夺和师资培养的“双丰收”。
新老师能够一上阵就出成果、显实效,带着学生在各项大赛中所向披靡,离不开学校老教师的付出。取乎其上,见贤思齐,负责带领这些新教师的“教学首席”会给新教师提供一个纲领性的指导,让新教师步步为营。在以卓建华、祁黎、黄利明、王秋林、俞伯军、石小飞、许丽君、冯晓君、蔡菊琴、周铭梨等为代表的一批资深带队教师的指引下,新教师们得以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这些“久经沙场”的老教师带着新教师一起成长,使新教师的能力能够水到渠成地提高,同时内化自己当一名优秀技能训练老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建筑专业向来是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大王牌,学生不仅综合资质拔群,而且技能水平在全省、全市都是数一数二的,在以往的国赛中更是屡获佳绩。国赛中摘金夺银的光环无疑给该专业的新带队教师提出了一个大难题。“单独一名学生的成功只是个别的,但是培养出一名优秀的新带队教师,惠及的就不只是个别学生了。”卓建华等老教师熟知比赛的难度和压力,积极从背后指导这些没有什么教学和指导经验的新教师迎难而上,“与其温水煮青蛙磨掉自己的意志,不如勇于承担,在最激烈的竞争中锻炼自己。”
在学校资深“教学首席”的带领下,一批新教师开始钻研各种比赛项目,既做学生——“充电”补足自己陌生的专业知识,又当老师——带着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学生研究图例、上机操作。因为一门心思为获得好成绩“绞尽脑汁”,凭着自己的闯劲不断突破训练瓶颈,徐浙明、孙琴芳和谢勤阳等新老师分别在2014年的国赛技能大赛的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修、给排水和建筑CAD等项目中,突破江苏省队的包围,最终拔得头筹。
“这些新教师有闯劲和拼劲,也喜欢在训练中动脑子、想点子,会打破固有的训练手法,不按常理出牌,往往训练后的效果和质量更能让人眼前一亮。”邵国成校长这样总结新教师的优势,对他们敢想敢拼的精神十分赞赏。
对新教师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大胆放权,让他们放开手脚,独立地拟订教学训练计划、制定参赛方案、训练耗材的准备、推进赛前训练进度、做好参赛学生的心理调适等,比赛训练的各个模块都要求新教师亲自上阵,而不是当一个“只看不做”的观摩实习生。正是这种创新机制,让年轻教师“做中教学”“做中成长”,最终在国赛上能够心态稳、指导稳,收获新教师带队获奖比例逐年攀升的喜人成绩。
“文化进三室”助养竞赛好习惯
独特的训练法让学生技能质变,优质的指导老师为学生保驾护航,魅力的校园文化则使学生熏陶渐染。学校参加国赛训练的学生每天都在教室、实训室和寝室三点一线活动,每一个区域的环境管理情况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学校“文化进三室”的管理理念,保障学生在技能的攫取之路上没有后顾之忧。endprint
专业文化进教室。重点对学校的建筑、染整、机电和财贸专业的教室进行整理,按照专业特色进行布置。建筑专业的教室里,学生的建筑设计图样和优秀的建筑设计思路被老师择优粘贴上墙,方便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相互交流心得,以榜样为目标;机电专业的教室内贴有该专业学生的技能训练规范,对不合规的行为进行“唤醒式”教育,明晰的条例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行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规范操作。
企业文化进实训室。对实训室的管理实现标准化、精细化和科学化,倡导“一π好习惯”(又作“一派好习惯”)的“金科玉律”:以学生自己为圆心,做好周围一平方米的环境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7S”;在做好自己周围的环境管理后,学生还将自己良好的实训室管理习惯“辐射”周围的人,最终形成人人参与、个个遵守的全校“一派”式的职业素养好习惯。实施“一π好习惯”以来,学校的实训室在操作上课前、操作结束后变得窗明几净、整齐有序,既为学习实践提供了一个干净的操作环境,学生拿取材料和操作工具也变得一目了然,又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率。
职业文化进寝室。以企业的标准要求学生做好寝室管理,学生的作息、清洁和寝室卫生,都以优秀企业的守则为参照,并按照时间表严格执行;同时,寝室里还会摆放、张贴一些学生的作品,以“职业+生活”的组合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对学校的情感认同越来越强烈,由此汇成一种校园文化的向心力,为比赛训练打下了良好由此汇成一种校园文化的向心力,为比赛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伴随沉甸甸的金牌荣誉而来的是不断突破的压力,技能的金牌,凝结了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发展现代化教育、打造高质量技能品牌”的汗水,彰显了学校稳扎稳打的实力和永不止步的拼搏精神。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从思想到行为都保持“动”的状态,不断提升学校的品质、品味和品牌,从各方面突围,做好中职示范。面对未来的挑战,邵国成校长对学校的发展已成竹在胸:“国赛金牌是打造我校品牌的一个重点,未来我们将持续锻造实至名归的全国教学质量金牌名校。”
●金牌背后 教师有话说
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在历年国赛金牌争夺中,将一个个优秀学子推送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领奖台,这种竞技姿态代表了学校实力建设的一种常态,而这常态的酝酿,离不开学校每一位技能训练老师和幕后行政领导班子的付出。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的老师们以学生蟾宫折桂的“秘诀”为论点,从不同的维度探讨了他们的育才心得——
“金牌教头”:奥运精神强意识
《职业》:作为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金牌教头”,您在宏观的训练指导方面有哪些心得?
卓建华(实训处副处长):全国技能大赛每年的要求都在不断变化,因此不能盲目追求某个比赛项目“量”的高强度训练。我们的技能训练教师团队注重训练思维的“善思巧思”,将体育元素融注到学生的训练行动中,重视传递体育比赛中选手的拼搏意识和坚持精神。
我们会定期安排参训学生观看奥运赛事和一些体育竞技电影,以直观的视听媒介潜移默化地传递奥运选手的不断拼搏精神。
在观看完比赛后,组织学生发言表达感受和收获,加强相互激励的团队合作意识。尤其是看了中国选手勇于拼搏的画面后,学生们触动很大,从中得到了训练的动力,向更高的标准看齐。
赛场“新鲜人”:“教学首席”一帮一
《职业》:作为一名新教师,在第一年带队就为学校获取了一枚珍贵的金牌,成长这么快的原因是什么?
徐浙明(2014年带队获国赛金牌):我在当学生和做老师时都能获得金牌,与“教学首席”卓建华老师的悉心指导分不开。卓老师发现我在指导学生训练方面缺乏经验,就在观察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告诉我学生的哪些操作还有问题,不能看了学生的操作或者成品之后没有感觉。通过卓老师的现场从旁指导,以疑问启发我自己去看出问题、找到症结,我才能迅速进步,成长的路上离不开一次次“真刀真枪”的操练。
领导班子:引入“活水”达目标
《职业》:技能竞赛是学校整体建设“七巧板”中的一块,它离不开学校整体幕后班底的支持。为使学校优秀教师的技艺能够更新和传承,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有什么制度性的保障?
傅卫莉(教科室副处长):学校很重视输入“新鲜血液”,倡导“教师是第一财富”的人才观。为此,学校制订卓越教师发展规划,以“三双”“一青”引领教师成长。其中“三双”是指:“双名”(教学名师、德育名师)工程,通过跟踪培养助推教师成名成家;“双师”(教师资格、职业资格)工程,通过协作学徒制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双职”(在职员工、兼职教师)教师工程,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兼职教师素质提升。“一青”即“青蓝”工程,通过帮扶结对加快新教师专业成长。“三双”“一青”工程以点带面地提升了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实现“人才强校”战略。与此同时,学校搭建“四大平台”,即培训平台、竞赛平台、科研平台和下企业实践平台,为教师全方位、多途径创设发展机会,为教师的金牌之梦铸就了坚实的基石。
学校提出了“一年过关,三年成熟,五年骨干”的目标,为做好教师梯队建设制定了可操作的方略,规划了青年教师的未来成长轨迹。而拜师制、汇报课制、过关制和青年教师座谈会制四项制度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保障,加快了年轻教师的培养成长速度。初出校园的老师经过一年的磨砺,基本都能顺利达到“站稳讲台,立稳车间,掌稳班级”的一年过关的目标,在教育教学中独当一面。
《职业》:“比赛点亮青春、技能引领未来”这句话对绍兴中专人来说,已经成为一条融汇于学习和操作过程的“座右铭”。这种氛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张佩丽(教务处副处长):良好比赛氛围得益于学校一年一度的大型海选式“技能运动会”,技能运动会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分成达标、竞技和展示三种方式,其中,达标项目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做到,整体提升了全校学生的水平;竞技的比赛项目用于学生的技能选拔,让优才显露;展示环节将学生的参赛作品集中展示,邀请家长、学生和教师一同参观。
在技能运动会上,学生表现有合格与优秀的对比、项目有块和面的结合,既有主干和辅助,又有长窄和宽博。每个专业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和投入,在比赛中展示自信、磨砺技能,在全校形成一个敢比拼、乐学习、善实操的风气,实现了“强专业、厚基础、增自信”的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