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化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分析

2014-12-08张翔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大众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摘要: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实质就是坚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应积极推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为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指明了方向。本文就大众化背景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国化

一、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大众化视角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是目前我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的问题。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绽放光彩,就必须与我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角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实践生产活动,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共同发展。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是针对目前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建设问题。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对共产党的思想革命、揭示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更好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就必须将其与我国国情结合,把中国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赋予其中。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活动,对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产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关键的作用。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创新理论、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是针对目前党指导思想理论普及问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就是坚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点把握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等。因此马克思主义一旦产生就必须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而历史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只有使理论掌握群众,才能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力量转变为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中去,人民群众作为该过程的主体,需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力度,赋予马克思主义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化为大众语言,使其成为约束人民群众行为的准则,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三、 推动马克思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实现与发展

(1)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运动及其发展的规律,共产党应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新形势大众化背景下,若想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以及基本观点,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不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何种程度,都必须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理解,使中国共产党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前进和发展,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转换为马克思主义物质力量,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发展。

(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实践为中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存在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针对未来可能产生的经验进行预设,从而接受实践的检验,最终获取真理,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回顾历史,基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我国每一次技术、思想革新都产生了一定的历史实践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现代化社会中,经济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其理论和思想运用于实践活动,从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因此必须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实践的重要性,并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为我国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局面奠定基础。

(3) 坚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为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以“以人为本”为中心,以推动人类社会全面、自由地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在新形势下,我国共产党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从而实现发展靠人民、发展为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目的。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化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将解决人民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发展成果。

(4) 坚持以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为依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不仅仅需要联系我国基本国情,还需要坚持中国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式,对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增强民族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历史民族文化的特殊魅力。在大众化视角下,为更好的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必须依靠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因此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相融合,赋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形式,使其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从而创建出更加先进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基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民族文化,比如表达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进行研究,学习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和理论资料,针对广大人民群众,以传统民族文化特有的表达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力量转为物资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发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中国发展新形势下,若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认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之间的联系,明确在大众化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的具体要求。在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事业实践为中心、坚持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坚持以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为依托,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兰. 现代化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经验研究[D].河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张翔,男,土家族,湖南省吉首市人,研究生在读,湖南省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大众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