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的对外汉语成语文化揭示方法初探
2014-12-08王晓梦
王晓梦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对语言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对文化理解得准确得当才能真正在交际中得心应手地使用一种语言,而词汇是语言要素中最活跃最具文化特质的要素,其中的成语是整个汉语语言的精华,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其中所含的文化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十分重要,对其中的文化揭示方法的探讨也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文化揭示;成语教学;文化揭示方法
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十分重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有不同的名称,有人称“文化导入”,有人称“文化揭示”。我们采用了“文化揭示”的名称,因为文化教学就是要把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揭示展现出来,让学生理解,便于语言交际,而且文化教学也并非让学汉语的其他国家的人必须接受汉语文化,形成中国思维模式,因此也不存在“文化扩张”,“文化霸权”的倾向。我们的文化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中国文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这种不同于他们自己的文化,在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交际的成功。
成语因其生动、丰富、含蓄、典雅、巧妙等特质成为整个汉语语言的精华,它是我们民族文化丰厚积淀的产物,因此理解其中所含的文化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必要进行成语教学的文化揭示。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太细致,一般只是粗略地讲一下成语的用法,对其体现的中华民族的心理,价值观念等则忽略不讲,而那恰恰是学生学过汉语后在交际中常常能应用到的“隐形的文化理解能力”。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成语的文化揭示,并且要注意方法。
我们主要从课堂教学来研究对外汉语教学里成语的文化揭示方法,因为课堂教学仍然是目前国内对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核心。课堂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导入、讲解和练习,我们探究的成语文化揭示的方法,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其中,讲解部分占比较大的比重,因为文化揭示在课堂上最主要的还是依靠老师讲解输入,只有合理深刻的输入才能产生好的输出反馈。
一 对外汉语成语文化揭示方法之课堂导入
近些年,对外汉语成语教学中文化部分揭示多采用成语典故教学法,很多时候,讲解之后,对成语包含的深层的文化内涵部分讲解甚至不会涉及,这对学生学习汉语非常不利。我们此处提出的典故、故事文化揭示法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细化的、更有针对性的一种方法,具体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最好能“新旧连接”地运用典故、故事文化揭示的方法。课堂的导入和具体的新课教学两部分联系十分密切,尤其是课前的十分钟,它与正式的课堂学习不但有着时间上的顺承关系,而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也有“从旧到新”、“从无到有”的知识上的过渡。因此成语的文化揭示可以从两者密切的关系上入手,要求老师提前编排组织材料,使学过的旧知识与将学的新知识结合,课前所讲的典故和故事一般要与课文某些新内容相关,从而更好地进入新课教学,通过两者的承接,也加深了对成语内涵的理解。
另一方面,典故、故事方法运用时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层次性。这种方法模式很多,可以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水平来定。相关成语典故讲解主体可从老师到学生慢慢过渡,老师角色也由课堂教授者向课下指导者转变。成语的选择上也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层次性,即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启发意义的,符合由易到难原则的,交际中能常用的成语,最好是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能引发学生学习汉语热情的或能从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成语。如:破釜沉舟、熟能生巧、铁杵成针、凿壁偷光、水滴石穿、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二 对外汉语成语文化揭示方法之课堂讲解
课堂中成语的文化揭示最主要的方式还是依赖老师的讲解导入,成语的文化揭示在讲解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从典故、故事加新课理解进行文化揭示
这类方法适合那些有一定故事性,情节性,趣味性的成语的内涵的讲解及文化揭示,尤其适合在课前成语典故与课内新课内容有相似处,可以相结合的情况下使用,这利于将新课引出,并结合新课内容来举例说明,例证成语所体现的文化表层含义和深层文化心理。这类成语主要有从神话故事、传说故事、古籍经典、诗词歌赋、日常俗语中产生的成语。如讲解“守株待兔”时,可讲一下这个寓言故事,揭示其中隐喻,再结合课文举例。又如“四面楚歌”,可以讲一下项羽和刘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国的历史等知识。这类成语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中国的思维观念,还能培养学习汉语的兴趣。“凿壁偷光”的好学勤奋精神,“孔融让梨”的尊老爱幼和谐精神等也可用此种方法。
2.从结构理解上进行文化揭示
汉语成语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成语的外相来看,多为四字格,而且有很多有规律的结构组合,还有很多含数字的成语。成语结构也反映一定的文化心理。因此在成语教学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文化揭示。首先,四字格成语较多,总体上体现了汉民族“尚偶”的民族心理,中国人喜欢偶数,成双成对。“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称的美学观,更是古人认识世界的哲学观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和谐对称,平稳均衡。所以有成语“天长地久”“出双入对”等。其次,在成语结构中,还能看到其受古代等级观念尊卑顺序观念的影响较大。如“尊老爱幼”中含有意义上有一定对立的语素“老幼”,这类成语中对立语素基本是由高到低,由尊到卑,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等级观念的,在讲解时可以借其形式对文化进行揭示。
3.对比法
汉语有的成语与学生的母语中的一些谚语,熟语之类的相似,可以通过对应的对比来进行汉语成语学习解析,增进对文化的理解。例如:爱屋及乌,在英语里是love me ,love my dog;对牛弹琴,在英语里是cast pearls before swine,这些有助于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通过比较也能了解汉语中对“狗”的看法所含的文化色彩大多是贬义的,进而有助于学习“狗尾续貂”、“鸡飞狗跳”、“狗仗人势”等成语。汉语中对牛弹琴出自汉代牟融的《理惑论》,可以结合典故法理解,英语里出自《圣经新约》里《马太福音》,与其宗教故事有关。老师可以揭示一下中国人对牛这种动物两面看法,即愚笨,愚忠,倔强和老实,诚恳,实干。
4.特殊文化词讲解法
一部分含有“特殊文化词”的成语在教学时可以重点解释这些文化词的含义。因为这些文化词是最能体现反应中国文化心理、思维模式的浓缩精华。成语是汉语文化的精华,其中的文化词就是“精华中的精华”。首先是汉语特有的“文化词”,例如讲解“忠君爱国”一成语,可以重点讲解“忠”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及其体现汉文化中伦理道德的某些方面,讲解时可说明含“忠”的成语大多是体现忠诚的,是比较褒义的,有助于以后学习。这类成语一般一个文化词可以引发一系列成语,可以适当举例说明,更具体地揭示文化。同理含“义”、“玉”等字的成语也适用。其次,汉语与外语中共有的但意义有别的成语中的“文化词”,通过两者比较和对比可以分析其中中国文化心理等更深的内容。如:“龙”在中国是古人尊崇的神物,相关的成语多有褒扬,尊敬,崇拜的含义。如讲“人中之龙”时,可以向同学讲中国的“龙”的汉语与外国“龙”的含义的不同,一褒一贬,所以形容一个人很优秀,不平凡,可以造句“他真是人中之龙,不是我们这些凡人能赶得上的”。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得更深刻,同理应用于对含“凤”“龟”等成语的理解。
5.情景法
成语在讲解其含义和用法时可以借助情景假设,伴随其意义和用法讲解中的文化揭示也可以借助情景法。如设定或展示(用多媒体)一个“婚礼现场”,其中用上一些成语,如“百年好合”、“喜结连理”、“白头偕老”等,可以讲解其中中国文化含义,是美好的祝愿,所以学生对连理枝、枣、花生、桂圆、葵花籽、如意等实物所代表的蕴含也有了了解。对婚礼上贴的红对联、用的器具红木家具、红布、红喜帖等也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老师所讲的中国人对“红色”的偏爱心理。当遇到一些关于“红”的成语、“吉”的成语时,学生就有了一定文化基础。对“白头偕老”的讲解,在此情景下不会让学生错误地解释成希望别人老了,而是加了浪漫的相守一生的文化内涵。
6.讨论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成语在新时期被“商业化”地误写、误解,另外一些成语在理解上容易望文生义或者用现代人新思维能够分析出多个角度,因此就造成学生学成语的一些迷惑。不过,反之,可以利用这些多角度来讨论成语的真正含义,通过讨论了解真正的符合中国文化、中国人思维的一种成语内涵。例如“愚公移山”,通过讨论,便知道这不是说一个愚蠢的人叫愚公不懂变通,费劲移山,而是会加深对那种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的理解。同类成语还有买椟还珠、精卫填海等。
三 对外汉语成语文化揭示方法之课堂练习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要讲练结合,而且文化的揭示虽然在讲解中占很大比例,但最终的接受终端还是学生,于是练习就起到“桥梁”作用,同时老师还能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增加文化揭示的深度或进行必要的文化补充。这一练习部分的文化揭示方法可以依据需要恰当选择。
练习部分的文化揭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有“完型法”,让学生选词,把一个成语故事填充完整,或把一些成语中词语空出来让学生填写,如“()长()久”。有“想象法”,给出成语让学生为一个故事编一个结尾,要符合成语的文化含义。有“搭配法”,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对成语和成语的典故、含义、应用的句子、近义词反义词等连线搭配。此处重点介绍“替换法”,具体如下:
先用一些简单词描述一个情节或事情,然后用成语替换。例如假设学生和几个朋友去看“牡丹花展”,简单讲述为:今天天气很好,阳光充足,我们高兴地走进公园去看牡丹花展。这里的牡丹花很多颜色,花开得很好,十分艳丽。不一会儿,公园里就有很多人了,很热闹。人很挤,但是我还是很有兴致地看花。有的人走到花展尽头不愿离去,有的人从早上看到下午了都还没有离开,我忍不住想,这“国色天香”的牡丹还真是迷人啊,不愧为“花中之王”和我国的“国花”。这一小段话用成语替换概括为:今天风和日丽,我们兴高采烈地走进公园去看牡丹花展。这里的牡丹花五颜六色,争奇斗艳。不一会儿,公园里人山人海,人声鼎沸。人们接踵摩肩,但是我还是兴致勃勃地看花。有的人走到花展尽头还恋恋不舍,有的人流连忘返,我忍不住想,这“国色天香”的牡丹还真是迷人啊,不愧为“花中之王”和我国的“国花”。这样通过替换练习,学生可以将学过的成语运用到实际的交际情景中,通过比对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同时还能对“国色天香”的牡丹这种含有中国文化内涵的物种有一定的认识。老师辅导练习时可以讲解相关的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植物,如梅松竹兰菊,为相关成语做铺垫。
此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汉语成语浓缩精华,表意深远,体会到汉语的经济性,而且在情景中加深对成语理解,体会一些特色文化词的含义。但练习的题目要求老师认真编写,尽可能多地将所学成语连接起来,并包含一些有文化性的成语。相关人员对配套教材也可以编写相应的练习题册,这就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了。
以上方法在课外练习也可以用,另外,课外文化揭示的活动会更广泛,学生可以通过结交中国朋友、参加话剧和成语故事表演、朗诵诗文、成语书法大赛等活动来提高对文化的理解。另外在成语文化氛围营造上学校可以用含成语的绘画,书法等装饰教室,形成感受成语的物质环境,这样内外结合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能进行“自我感受的文化揭示”,这样更有利于与所学语言一起内化,促进交际成功。
结语
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现在还不够成熟,与成语相关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也存在一些不足,成语分类还不太明确,各阶段具有针对性的成语教学方案也没有统一规划,关于其中的文化揭示问题也极其缺乏研究。但是成语是汉语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而成语因其历史的承载性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成语教学中文化揭示的重要性。本文只是粗略地提出了一些具体方法,希望对成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更多的研究还有待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注释
① 郑德超.汉语成语多维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德超.汉语成语多维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问题 [D].[硕士学位论文],2011.6
[2] 洪波.对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3年第2期第23卷
[3] 徐震.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2013.6
[4] 阚立玮.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2012.5
[5] 郑晓.汉语成语与汉民族文化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第27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