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方本科院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014-12-08覃秋桃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离校就业指导毕业生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以广西本科院校的就业指导情况为例,浅析地方本科院校的就业指导现状,从学生未就业的原因对学生未就业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本科未就业毕业生潜在的社会社会危害进行分析,指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指导存在的必要性,提出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毕业生就压指导服务平台,更好的对地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对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是就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状况受到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质量,将对当地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所谓地方本科院校未就业学生,其实就是指在获得本科院校毕业证书之后却还没有找到工作落脚点的毕业生。本科院校对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应当给予大力的帮助,使得离校的毕业生实现就业。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作为大学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工作重要责任主体,尤其要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主动作为,建立长效机制,提升就业服务水平,认真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一、地方本科院校就业指导现状

1、地方本科院校毕业学生未就业情况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用人规模缩减,毕业生求职难度增加,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离校未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据麦可思《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全国本科毕业生签约率38%,分别低于上届同期17个百分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数据统计,2013年广西高校毕业生达18.1万人。截至2013年6月30日,广西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为74.69%,尚有约4.58万名高校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大学生离校未就业已不在是孤立的、个别的、暂时性现象,必须引起政府、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重视。

2、造成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毕业未就业原因

中国经济在经过高速发展时代到现在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但是全国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却有增无减,如今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显现出日趋严峻的局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显著增大。笔者认为,大学生离校未就业的情况有很多,本科院校毕业生未就业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学生就业方向多,并不急于就业。当代学生有想法有打算,部分本科院校学生选择参加公务员、银行、事业单位考试的,这些考试多于5-6月分考试,考试结果一般需要等到7-8月份才能公布,期间部分学生选择等待这些岗位的考试公布,造成短暂性的离校未就业情况。

第二,由于学生自身身体原因导致就业困难的。比如学生有残障情况,或身材矮小,不易找到工作等。

第三,工作达不到学生期望值导致学生放弃就业。比如说学生对于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导致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所期望岗位的条件而应聘失败。

第四,本科院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缺少技巧性或者由于专业技能较差而导致就业难。比如说在面试表现不佳而被淘汰。

第五,有创业意向或者正在创业中的学生,如开淘宝店的,或正在办理实体店手续的学生等。

第六,由于个人心理原因而不愿意参与工作的学生,如太内向而导致有社交恐惧的学生,此类学生会惧怕人群,惧怕公共场所而导致不敢主动和陌生人讲话,在面试时紧张到无法说话等现象。

3、本科毕业生未就业造成的影响

大学生是极其重要的人才资源。大量离校毕业生未就业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不仅给我国宏观就业日标的实现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且造成全社会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日标的实现”[1],另一方面他们可能成为新的社会问题的始作俑者或推动者。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除了回家“啃老”外,大都愿意选择在环境相对熟悉、生活成本相对低廉的高校(母校)周边生存、生活,成为所谓的“校漂一族”。与其他人群不同,“校漂一族”属于高知群体,他们年富力强、思维活跃且有一定的民主和平等意识,同时,由于他们已毕业不受学校管理,社会或政府因为地缘关系,潜意识中把对他们的管理寄托于学校,家庭监管更是鞭长莫及,因此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管理出现了盲区。在就业意愿受阻、物质条件窘迫、心理落差存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情况下,他们可能因某一偶发因素,而成为“网络暴民”或“社会愤青”,在高校周边或社会上形成不安定因素。正如一份调研报告所言,“他们的诉求若是变为剧烈的反抗,相信我们的社会是无法抵御的。”[2]

4、地方本科院校就业指导现状

大部分的地方本科院校虽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帮扶为主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体系,各个本科院校也都设有就业指导队伍,但是指导的效果不明显,从整个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和就业形势的发展这两方面来看,学校的就业指导队伍仍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指导需求。现阶段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有:

1、人员编制不足,机构设置层次低

广西本科院校就业指导机构设置,大部分属于学工处内设科级机构,仅有较少部分属于学工处内设副处级机构,目前所了解的只有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外语外贸大学等几所舍友副处级机构。此外,90%以上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性质为行政机关。

由于近几年学校的扩招,学生人数增长很快,受到教育编制的限制,专职就业工作人员的增长非常有限。据调查显示,广西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正式编制,少数的高校能都达到要求的专职人员10人以上外,大部分的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仅为4-5人或者更低,这都不符合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指出,高校学生就业与服务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比应为1:500的规定,根据目前广西高校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都存在较大差距。[3]

2.就业指导经费投入有限,教育经费支出不足

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一般本科院校的就业指导经费投入应该占毕业生4年学费的2%。然而在现实中,各高校的就业指导经费投入未能够按规定指出那样占毕业生4年学费的2%拨款到位。然而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经费投入存在明显不足。比较乐观的是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多,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渐渐受到重视,每年就业指导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

3.就业指导人员的指导水平不高

就业指导中心属于行政编制,其人员的职能以行政管理为主,非专业的职业指导为为辅,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主要的大部分工作琐碎,如为学生开推荐表、签订就业协议书、提供成绩单、进行就业信息网站建设、组织用人单位专场招聘会和大型校园供需见面会等,专职人员对于学生的就业方向引导和求职辅导等的辅助较少。兼职的就业指导人员以辅导员为主,但是辅导员已经撑到了高校的其他工作,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生社团等,开展就业指导的工作就少上加少。

二、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就业指导服务平台

就业指导服务平台的构建,现阶段地方本科院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帮扶的主要任务,在关键点上破解,通过构建完善的职业指导工作平台,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离校未就业问题。

在本科院校进行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同时加强科学的职业发展观教育,加强科学的职业发展观教育。在职业实践观教育中,性格、气质、能力及价值观,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发展定位,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和阶段性职业发展目标,对其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他们学会用基于职业目标、职业理想、职业发展以及职业价值的视角来思考职业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并引导自己以科学、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启蒙和培育企业家精神,传授基本的创业方法和技能,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融资服务、创业孵化、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引导具备条件的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

同时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充分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毕业生重新认识环境和个人面临的问题,促进其职场适应和职业发展。其中尤其要做好对未就业毕业生关于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职业咨询,协助毕业生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发挥自己的才能、特长,不断挖掘潜力,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开展职业素质测评。开展职业能力再提升计划,建立毕业生就业登记和跟踪回访制度等。

三、就业指导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对于传统的就业指导理念,地方本科院校应当转变态度,逐步调整为以就业指导为工作重心,尽量的减少或甚至避免高校毕业生劳动力资源浪费。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对自身价值的澄清和自我能力的探索的活动,以促进认识自我、转变就业观念来社会就业的需求等。以下的这些调整,能帮助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将重心往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上移动,具体如下:

第一,本科院校应当开设就业指导工作处。

第二,各个高校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就业指导部门,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成立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

第三,就业指导人员积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

企业招聘人员,一般更倾向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而不是应届毕业生,通过了解,企业给出的解释是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与企业所需的人才标准不符,高校的教学内容相对古板,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同时还指出,如今的部分高校毕业生缺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在这方面,高校改变对学生的培养方法,补充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的认识,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得大学生具有更广泛的职业认知和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结语

各个本科院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应当将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就业情况等信息建立就业数据库,以此准确、及时的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同分发挥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平台的作用,更好的帮助毕业生就业指导。

综的上所述, 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表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应重视对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同时支持学生创业成才,引导离校后未就业的学生正确认识的就业观,鼓励支持未就业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就业或创业。

参考文献:

[1] 李文静.未就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7)

[2] 陈晓.向下的青春:想往高处走却向低处流[EB/OL][2014-04-18].http:news.qq.com/a/20090914/001688_5.html.

[3] 2013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S/OL].搜狐教育频道.http://web.gdcvi.net/tumu/web/xyht/jy/008.html.

[4] 于乐宝.“校企结合”模式视野下的企业与高校人才之间的供需对接机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4)

作者简介:覃秋桃,女,壮族,1981年11月出生,现任河池学院党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及大学生党建。

猜你喜欢

离校就业指导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学生放学后未离校被烫伤谁来担责
基于流程可配置的数字化离校系统建设实践*
电子科技大学数字离校系统建设实践
离校出走的女儿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