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德文本分析模式下的散文翻译实践研究
2014-12-08彭云清
彭云清
摘要:本文运用克里斯蒂安·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对老舍先生的散文《我有一个志愿》的翻译实践进行指导,从分析文本的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入手,研究原文本特点,进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本次研究是对诺德文本分析模式指导翻译实践的一次探索,文内外因素分析有助于译者对原文本的理解,准确掌握原文本和源语言文化特点,提供更加准确的翻译,使读者通过译文对原文本有正确的理解。
关键词:文本分析;《我有一个志愿》;英译
散文《我有一个志愿》是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优秀散文,文章主要讲述作者对于戏剧创作的志向和希冀,本文旨在研究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下《我有一个志愿》的翻译实践。
一、 循环模式(Looping Model)
诺德从翻译目的出发,提出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过程的循环模式。循环模式的内容包括制定翻译纲要、文本分析、翻译策略的选择和译文输出,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1、文本分析
诺德(2006)将文本中的语言因素分为“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文外因素”是指文本发送者、发送者意图、文本接受者、媒介、交际场所、交际时间、交际动机和文本功能,各因素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文内因素”是指文本主题、文本内容、前提、文本结构、非文本因素、词汇、句子结构和超音段特征。这些因素与文本本身相关,文内各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此外,文外各因素和文内各因素彼此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牵连,文本分析也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国内对诺德的翻译文本分析模式进行理论研究的主要有:骆雯雁(2012)、陈紫薇(2011)等,应用研究的有:侯丽芬(2011)、袁健兰(2011)等。
二、 原文本文本分析
1、 文外因素分析
本文的文本发送者是老舍;其意图在文本内有所表述。原文中讲到“是表达戏剧的
重要性以及写好剧本的决心;文本接受者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普通大众;媒介为纸质、网络等;交际场所是读者所在地;交际时间为文章的发表时间即20世纪40年代;作者创作文章的动机是当时适逢戏剧节,作者有意愿抒发对戏剧的看法和感情;文本功能为指称功能。
2、文内因素分析
就原文主题而言,原文是主体一致的单一文本;文章主题是通过讲述文艺与戏剧的重要性,表达作者在戏剧方面有所成就的决心;通过文内分析得出的主题与文外因素分析中对主题的假设相符;主题在文章标题中有所体现,但是文章开头并未提及文章主题;文章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原因是文章属于说理性散文,具有说理性散文的常见特点,如形散神聚,具有议论文说理的特色等。
对于原文的内容,首先文外因素分析中的发送者意图在原文中有所体现;通过对原文信息单元的理解和处理,可以看出原文说理性较强,感情深刻。
在前提方面,原文属于现实性文本,文章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文章内容是现实还是虚构,但文章对此有所暗示,如文中开头讲述“我”即作者的情况,通过论述向“你”即读者阐明文艺和戏剧的现实情况。原文出现冗余—文中不断强调戏剧是“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对于文本结构,原文属于独立文本,文章结构为总分总结构,根据散文常见行文格式,文章采用环扣式结构,即作者分别论述了“文艺”和“戏剧”的重要性,而“文艺”是“戏剧”的基础,“戏剧”是对“文艺”的深化。原文部分内容符合主位同一推进模式,如“要达到这个志愿,我须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原文不含非文本因素。
在词汇方面,原文用词既简单明了,又生动形象,如“…去‘养我的眼睛”,“养”字体现出在作者心中戏剧的分量和意义;“…都比它的哥哥们更漂亮、活泼、文雅的多”,其中“漂亮、活泼、文雅”体现出作者朴实却精致考究的用词特点。另外,原文多采用同一词语结构重复使用的手法,对所表达的观点进行强调。
在句子结构方面,原文长短句结合使用,同时多处用到感叹句、反问句和排比句式,增强情感表达效果。根据目标语言表达习惯,译者需要对某些句式的翻译稍作调整,如文章前两句话“我却要在今天——戏剧节一一定下这么一个大志愿。”翻译为“I want to make a resolution on the occasion of this Drama Festival.”省略了原文中的破折号,使句子表达重心放在句首,更加直接明了。
对于原文的超语段特征,原文多处采用感叹句和反问句,是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如“…而是想在文化的建设中写写少不得的戏剧呀!”等。
三、文本分析模式下的翻译实践
1、直译
译文为了保留了原文的行文结构,大部分采用直译方法进行翻译。首先,保留主位同一推进模式,以及原文条理清晰、论证有力的特点。其次,直译原文中多次出现的感叹句、反问句和排比句,力图保持与原文同样的情感表达效果。
例1你看,戏剧有多么重要!
You see how important drama is!
例2戏剧既是这么大的东西,我怎能不为要写个剧本而下个很大的志愿呢?
Since drama is so important, don't you think I should make a resolution to write one?
2、意译
为了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表达习惯,即使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对原文有更透彻的理解:
例1文化有多么高,多么大,它也就有多么高,多么大。
It develops along with culture.
译文没有保留原文中“多么…多么…”的句式,因为如果把“高”和“大”直接译为“high”和“large”,会产生歧义,而采用意译方法,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出戏剧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3、增译
有些地方采取增译方法,这是为了结合上下文的需要,更清楚地表达原意。
例1这并不是要凑凑热闹……
I am not mean to following other drama writers……
此处没有把“凑凑热闹”直接译出,而是翻译为“follow other drama writers”,原文中并没有提到“凑哪里的热闹”,但是可以推测出这里的“热闹”是指“效仿别的戏剧创作者”,所以采用增译,是文义表达更加明了。
4、合句法
形式上为两个句子或多个句子,但意思紧密相关,只要译文不显得冗长,是可以合译成一个句子的。
例1我向来没说过自己有如何了不起的学问与天才,也没觉得谁的职业比我自己的高贵或低贱。
…and never hold that my profession is superior or inferior.
这句话中的两个句子成分在意思上紧密相关,采用合句法翻译,可以意思表达更加紧凑。
例2文化滋养艺术,艺术又翻回头来领导文化,建设文化。
Literature and arts take nourishment from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guide and promote culture.
这句话的前后意思联系也很紧密,翻译时将“艺术”当作主语,合译为一句,在结构上更紧凑。
5、逆译法
汉语表达往往是按时间或逻辑的顺序进行的,所表达的重点通常位于句子末端,而英语与汉语恰恰相反,信息重点往往位于句子开端。为了能成功向目标语言读者展示原文含义,有时需要用到逆译法。
例1虽然我是个没有什么远志的人,我却要在今天——戏剧节一一定下这么一个大志愿。
I want to make a resolution on the occasion of this Drama Festival though I am not an ambitious person.
这句话中作者想表达的信息重点是“定下这么一个大志愿”,所以翻译时将“志愿”提前,“虽然”置后,更贴切地表达出原文意思。
四、结语
本文运用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指导散文《我有一个志愿》的翻译实践,通过分析文本的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和合适的翻译方法。此外,本文发现: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对原文本并不是完全适用,只有绝大部分内容可通过运用该模式进行分析,但部分内容无法套用该模式,值得后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Nord, Christiane. (2006).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Theory, Methodology, and Didactic Application of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2] 陈紫薇, (2011). 平行文本比较模式与文本分析模式之比较分析.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1, 95-98.
[3] 侯丽芬, (2011). 《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英译过程分析-运用诺德的翻译文本分析模式. 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 9, 102-103.
[4] 骆雯雁, (2012).论诺德文本分析模式对翻译批评的意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 125-128.
[5] 袁健兰, (2011). 文本分析模式指导下的新闻语篇翻译.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 32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