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地层面的邻里发展
2014-12-08汤子馨
汤子馨
摘要:社区是城市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可持续概念则反映出群体对发展的态度。休·巴顿编写的《可持续社区》对社区与社会的关联性、社区本地性以及可持续社区的实际可操作性进行了解读与研究,构建出可持续社区的发展脉络。
1、简介
《可持续社区:生态邻里的潜能》(Sustainable Communities: The Potential for Eco-Neighbourhoods)的编者休·巴顿(Hugh Barton)在牛津布鲁克斯大学接受教育并成为一位城市规划师,目前是西英格兰大学(UWE)建筑环境系的教授。他长期致力于城市环境与社区规划方向的研究。
对于当今“持续不断的移动化、私有化、商品化”的社会,社区于此有何关联?是否有明显的证据能证明,社区的“本地性”对人们很重要?另外,在本地层面上是否存在行动或计划,使社区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发展?这本书展示了西英格兰大学在这些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休·巴顿从对如何有效运作社区的个人经验开始,并基于他的研究成果来逐层论述如何使社区的设计符合对环境、社会及经济的可持续性原则。近十年来,英国在推进可持续社区发展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其规划体系完整,层次清晰。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英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本书论述框架逐层递进,着眼点在于“邻里”,以小见大,并涉及到环境、经济和社会多方面。
2、内容综述
2.1 社区与邻里
本书以休·巴顿对“邻里”冲突的观察为开端。他首先指出“社区”(community)的定义区别于“邻里”(Neighbourhoods)。“社区”意味着有着人群是共同利益和相互认可的网络,这种互相支持和友谊并不一定是“本地性”的反映。但是在这本书中,作者所讨论的“社区”的概念与当地人认可的“邻里”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有同一性,所研究的范围是在本地社区的层面[1]5-6。而本书中所讨论的“邻里”概念的定义为:①人们可以行走到达的居住或混合功能区域;②区域由步行通道组织来形成规模;③区域具有可识别性。他指出社区主要的挑战在于向可持续转变的途径上。生态邻里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因为它涉及到诸多社会,环境,经济和设计导向的问题。而随后第二章节“生态村落:梦想与现实”中,Nigel Taylor从城市设计史中吸取经验,对“我们面临的真正挑战不是建造个生态村落,而是使得现代化城市,以及居住其中的生活形态符合环境可持续性”进行了论证[1]28。因此第一部分设定了本书研究问题讨论的进程,它提出但并未解答关于“为什么要在本地层面上更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2.2 有关“邻里”的再思考
在第二部分中,休·巴顿表达了他重新思考邻里选择的需求。他指出了社区邻里的重要性,并针对如何规划与设计做了功能性的讨论这些章节包括了邻里关系的理论论述、社区邻里的设计问题、对住区密度的疑问和思考,以及全球生态社区的一些调查成果,包括生态邻里的案例解读。这一部分的几章节都关注了新的住区,回顾了很多新兴生态邻里的经验,并对如何提高“枯燥”的英国地产设计提供了意见和建议。针对如何增强社区邻里,他作出了总结。但作者自己的调查显示在很多地方却反映了在执行生态化邻里措施时有相当的制度和其他层面的限制。休·巴顿找到一些为数不多但真正意图建造的可持续生态社区,在调查中这些社区都努力维持着基本的建设原则。尽管有许多全球性案例被引用,但作者还是存在“到底是什么在起主导作用”的疑问。当了解到更多关于制度和文化的因素是何如激励这种社区来创新,我们就能从中受益,并评估它的优劣。
2.3社区及辅助性原则
此书的第三部分,“社区和辅助性原则”,主要关注可持续社区的意义,社区容量的发展,社区和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等问题。强调了基于本地层面的社区利益,指出当代社会网络的重要性,无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另外,还重点关注了“社区民主”和“自下而上”管理的相关问题。这反映在英国本土一些社区展开的行动中。他们总结道,尽管这些计划在改善环境影响和资源使用上也许只带来轻微影响,但是这些都加强了社区自治以及在社区内部进行改变的趋势。即使资源丰富的社区也需要相互支持,来成为社区邻里自主管理的合作伙伴;但这个支持需要允许做出改变和多次实验。“真正的民主本身就是天生危险、会带来多处不便并需要付出高昂代价”。 [1]175这些章节为这本书第四部分“本地化的资源管理”提供了一个恰当的切入点。
2.4本地层面的资源管理
在第四部分中,作者考察了社区能源供给的可行性,分析了在本地层面上的可持续性资源规划的机会,例如闭合式的循环本地资源的做法,就是指忽略掉废弃物的概念,将产生的垃圾等始终作为能源保持在这个本地层面的循环以内;提倡社区邻里自身的食品生产,并解释了本地出行交通系统如何优化设计,强调了在城市和乡村的部分安全和犯罪问题的复杂性。
在最后一章“向可持续社区发展”中,对于如何发展可持续社区,休·巴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①社区居民应拥有想要转变衰退的邻里关系的愿望,②给予本地社区组织自己组织并展开活动的权力,③改变当地政府、专家和开发公司做决定的主流文化,④政府政策能支持它所要实现的可持续目标。并号召读者应该践行歌德的格言,即“大胆行事,力所能及并现在开始”。
3 对《可持续社区》的评价及反思
本书对“可持续性”从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分别是:全球生态、自然资源、本地环境、社会供给、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自可持续的概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以来,受到众多相关领域的响应,在城市设计理论界也有较多研究。
首先,《可持续社区》突出了在“本地层面”范围的研究,无论是从社会还是环境层面来说。书中指出通过地方分权的政策和方针的推进,包括地方21世纪议程,社区承租户管理的措施以及“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的口号都反映出区域规模对可持续社区的影响。社区邻里关系为居民提供了发展思维和做出本地决策的机会。社区邻里关系在书中被总结到,“既是必须的又是可行的”。
书中案例显示在环境层面上来说,欧洲各国的可持续社区发展模式略有差异,可持续社区一般都具备以下一些特征:①社区大都采用高密度的开发模式, 发挥规模效应来满足居民对住房的大量需求;②社区选址逐渐由绿地逐渐倾向于棕地,对废弃的场地进行重新开发,并且尊重场地的原有历史;③规划合理且有秩序的交通道路体系,使布局整体化;④社区配备促进居民相互沟通与交流的高质量人性化公共空间和设施;⑤尊重环境, 运用节能的科技手段保护水、电、气等资源,并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目前我国有些可持续社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环境建设上,未有用心在社区小规模范围内合理设计来提升设施的使用率;部分以“可持续”、“生态”、“绿色”等概念作为销售卖点的开发商认为只要规划大面积的水域或绿地就可以达到生态社区的目标。这样既忽视环境保护层面,又忽视了社会层面的生活质量,从而难以将可持续真正落实到社区层面上。
其次,研究者关注了“社区”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转变,以此来研究所形成的邻里对可持续发展会带来的影响。随着人们居住方式的改变和个人周边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交流随着科技的发展也远离了面对面的形式,全球化的进程也使人们的社会网络趋于国际化。而这些原因都导致了社区邻里的变化。因此如何和谐社区邻里氛围,塑造具有强烈归属感和凝聚力的社区环境,需要考虑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书中指出社区的可持续性由正式机构组织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
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社会网络的优势。首先,社会网络能促进居民在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健康[3]。他们能获得更多资源,得到实际援助,以及在情感上的支持和建议。其次,艾莉森·吉尔克里斯特指出社会网络使居民共享生活便利并促进社会和谐[3]149。再者,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会以其自身的经验和观点来帮助居民互相拓宽视野,避免错误。因此这都表明了社会网络和志愿者协会在当地居民、私人机构和政府之间扮演重要角色,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第三,本书试图缩小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差距。可持续的概念提出是因为环境问题而引起的,但可持续发展应当同时关注人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层面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某些“特定功能”的可持续性可以在社区范围内被“设计”,例如关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举措;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人们不能“设计”相关的社会议题,例如社区参与治理的问题。
在英国,构成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基础和行动计划的核心准则之一是确保在可持续社区发展的社会层面,能实现强大、健康且公平的社会。这意味着在现有及未来的社区里,要去试图满足所有人群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个人幸福感、社会的和谐和包容,同时创造平等机会。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社区的目标,从社会层面的角度来说,“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community participation)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地方21世纪议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素的典型模式是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志愿者和社区部门之间有效的合作关系[1]7。因此,包括居民参与、社区发展和邻里和谐等,所有的这些方面都是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这奠定了在社区发展和下一步城市建设工作中的组织策略的基础。暴力犯罪率也因为强大的社区参与而呈减少趋势[4]。
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社区居民的自身利益,而不同地方所遇到的问题也不一而同。因此,如何将有限的地方资源投入到社区关键问题的解决中,就需要地方政府、民众和专业人士共同参与分析,来增强其可操作性。作为体现个人利益的场所,这种小空间小范围的规划开发应该先明确谁是设计的主导者,谁是设计的受益人,通过公众参与来发挥居民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这种强调“自下而上的发展”,从决定的一开始社区居民作为主要的受益者,也就必然要求能全程参与到整个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去。城乡发展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主题,无论是城镇化还是乡村建设都可以从本地社区的发展开始。在做到城乡统筹的区域性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应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社区发展纳入到整个城乡体系中去。正如休·巴顿在书中所写的“立足本地、放眼全球”,正代表着可持续社区发展观的理念和态度。
参考文献:
[1] Barton H.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the potential for eco-neighbourhoods[M].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2000.
[2] Barton H, Grant M, Guise R. Shaping neighbourhoods: for local health and global sustainability[M]. Routledge, 2003.
[3] Pilisuk M, Parks S H. The healing web: Social networks and human survival[M]. Hanover, NH: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1986.
[4]Worple, K.. Nothing to fear: trust and respect in urban communities. [M]London: Comedia,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