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4-12-08杨寿有

企业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杨寿有

摘 要:文章立足于现有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方式的改革、师资队伍的优化及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等方面探讨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求解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创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及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1]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以及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侧重于实践运用而不是单纯地脱离实际的理论学习。按照教育部文件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了提高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认真分析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有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财经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财经类专业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财经类专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专业规模的逐渐扩大,速度的加快没有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力量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匹配,结果导致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我国政府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决策,对截止到2020 年的中国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主题、体制改革以及保障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部署,《纲要》特别指出,要创造更多的条件满足适龄青年和社会其他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规模扩大以及质量提高的双重任务。因此,调整和创新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刻不容缓。

二、当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晰。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都将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特色的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然而,从时代的发展趋势来看,这种定位已经脱离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市场上,不少本科财经类毕业的学生都很难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究其原因,近年来,财经热出现以后,供不应求的人才市场已经逐渐出现饱和的状态,在原有培养目标指导下培养出的人才,已经不为企业单位所用,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应该将创新作为培养目标。

(二)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也进行了微调,但是这种调整力度远远不够,高等教育需要培养的综合素质特点不能够足以体现出来。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

(三)教师创新意识不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然而,高职院校财经类教师对教书敷衍了事,每年上课的内容几乎一样,没有主动结合市场的特点对所教授的内容加以更新和创新,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科研和事业中去,由此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此,加强师资力量,壮大财经类教师队伍,提升师资质量,培养其创新精神成为当务之急。

(四)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更新。目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授课模式仍然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传统模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课堂、书本为中心,然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相当快,这样的授课模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因此,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创新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转变教育观念。21世纪需要能够迎接世界的挑战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这种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优化的能力结构外,还应具有全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观念上,采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结合的方式。通识教育既是一种大学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一个具备远大眼光、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是某一狭窄专业领域的精英人才。[2]近年来,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专业划分过细导致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社会适应性差的问题,因此,正确理解通识教育的内涵,并将它正确地引用到财经类专业中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培养优秀的财经类专业人才。

(二)合理定位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在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基础之上进行。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创新精神,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从人才培养的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之前在人才培养上单纯地培养高级经济管理专门人才、培养知识型、职业型以及专业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高级经济管理人才和合格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并举,培养学习型、创业型、复合型人才,把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三)推进财经类课程改革,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职业教育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但是任何国家的成功模式都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创立的,都有其适用的特定约束条件。我国职业教育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同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学习领域课程综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推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关键是根据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企业相关岗位的需要,在教学安排以及课程考核上突出应知应会的部分,不用再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当前,用人单位更多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及人文素养精神,因此,在校企合作制定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关注上述能力素质的培养。

(四)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财经类专业人才教育以能力为主线重构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从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重视问、理多方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教育从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

为使得实践性教学环节得以落实,财经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际操作。高职财经类专业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教学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行课堂内与课堂外、校内与校外、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真正将实践教学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还有赖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切实改变高职院校师资学历偏低的局面。另一方面,优化师资结构,采取长期聘任和短期讲学相结合的方式,聘任相关企业以及经济部门的负责人来校讲学,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成长为集高深学术素养与扎实业务为一身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六)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

系。建立和完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当前应重点加强课程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在财经类课程管理方面,要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标准的制定,重视体现职业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课程(包括综合实训课程)开发,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要重视实践性教学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制定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度建设,鼓励教师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要完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改革考核和评价方法,努力实现评价成绩过程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尚金. 创新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2] 祁小伟. 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