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幼儿规则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4-12-08王琴
王琴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和各种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园中班(4—5岁)是建立幼儿规则意识、理解规则意义、学会遵守规则的关键期。在此时期对他们进行有关规则的理解、养成方面的教育,将会促进幼儿终身发展。当今社会的幼儿家庭成员往往更多地倾向于幼儿的智力发展与教育,忽略道德品质、社会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守规则等。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必须从幼儿期就进行规则培养,帮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树立规则意识,并逐步学会遵守规则,提高幼儿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和能力,使其逐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散漫等不良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形成自我控制能力,从而适应集体、学校、社会的要求。以下是我对中班幼儿实施规则教育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活动要求提在前,使幼儿有章可循
幼儿每天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时处处都有规则,但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老师不将规则要求提在前,就容易发生混乱,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第一次如厕,老师没有事先提要求,就说:“好现在小朋友们去小便吧!”孩子们还没听老师说完就一起涌进厕所,以致差点有人摔跤。我把孩子们请回来,让孩子们说一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会这样的?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时孩子们就说了,有的说:“厕所小,我们人太多,一起进去太挤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分组去。”有人说:“我们没有排队进去,应该要排队。”有人接着说:“不能跑,要走着去,靠右走,在厕所里人多要排队。”看来孩子经过一年的小班生活对于规则是有一定了解的。就这样如厕的规则就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中制定了。规则制定完毕孩子们再次如厕,显得非常有秩序,可见要求提在前非常有效。为了让规则意识更好地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我慢慢从提详细直白提要求,过渡到简单的要求,再过渡到如厕前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应该怎么做,然后做,这样的思考过程也是一个内化的过程,相信日积月累习惯必然成自然,对于一日活动中的其他环节同样将要求提在前,使幼儿有章可循,慢慢的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必然都会秩序井然。
二、童趣儿歌巧渗透,幼儿易于理解规则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不断用说的方式向孩子们表达规则,并不是十分有效,幼儿往往听得认真,却没有执行,如洗手环节,每次洗手孩子们总会将水弄得满地都是,造成地板濕滑,容易发生摔跤等事故。究其原因就是孩子们洗好手没有在水池里面把水甩干,说了多次都没有用,后来我自编了一首儿歌“打开龙头湿湿手,抹点肥皂搓一搓,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十指搓一搓,清水冲一冲,一、二、三甩三下,细菌都赶走。”这首儿歌的关键句就在于“一、二、三甩三下,细菌都赶走”。有了这一句,孩子们每次都不忘甩三下手,非常有效,洗好手甩水这一难点,有了儿歌的介入一下子迎刃而解。我在进行规则教育过程中,运用儿歌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相信只要老师做有心人,找到或自编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一定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一日活动规则。
三、游戏情景巧利用,幼儿乐于遵守规则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将规则教育渗透入游戏情境中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社会活动《热闹的马路》目标了解汽车及其他交通工具行驶时都有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规则;懂得人们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如果只是通过谈话、看视频等形式,那么对于孩子们来说缺乏实践过程,我将这一规则渗透到角色游戏中,引导孩子们一起制作斑马线、红绿灯及其他一些指示标志。通过游戏中角色表演、马路游戏情景的再现,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游戏中深入了解马路上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逐渐掌握马路上的交通规则,并逐渐乐于遵守交通规则。很多家长都反映开车带孩子外出时,孩子还会提醒爸爸妈妈遵守交通规则,不能闯红灯,走路要走人行横道线。
四、形象图谱巧暗示,幼儿自觉遵守规则
所谓图谱暗示法就是将规则蕴含在图谱中,展示在需要的地方,让“环境说话”,如在楼梯上为了让幼儿主动遵守靠右行走的规则,我会在楼梯的右手边贴上前行的脚印,孩子们看到小脚印自然就会靠右行走。又如在区域游戏中,总有一些游戏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往往会挤满了幼儿,这对于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效果和安全都存在一定的隐患,这时需要限定人数,我们在每个游戏区制作了游戏插牌,当游戏插牌处牌子插满了,就说明这个游戏区的人数已经满了,不能再进去了,孩子就可以寻找别的区域玩。这样的游戏插牌给了孩子遵守规则的一个良好暗示。当孩子的游戏愿望和规则要求有冲突时,孩子们逐渐学会自觉约束自己,与朋友协商、等待等,帮助幼儿逐渐学会调整个体行为。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运用暗示法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规则教育,幼儿没有感到强制性、命令性、压制性,有利于激发孩子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从而促使幼儿乐于自觉遵守规则。
五、榜样示范巧引导,幼儿主动遵守规则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追求的是一种正面教育,榜样示范是正面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日常实践表明,榜样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如午睡时间到了,很多小朋友脱了鞋子没有摆整齐,衣服也没有叠好随手一丢,这时我就表扬能够主动把鞋子摆整齐,并把衣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好的格格,孩子听了我的表扬,看了看格格,都起来把鞋子摆整齐,衣服叠好。我立即表扬这些小朋友,在老师的表扬声中,所有小朋友都将鞋子摆整齐、衣服叠整齐放好。在这一次午睡过程中,老师没有说教,而是通过榜样示范法,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正确行为标准,不但让幼儿掌握了正确的行为规范,而且有效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只要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个有心人,抓住随时出现的教育契机,创设类似情境,有助于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养成主动遵守规则的习惯。
规则意识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行的,自觉执行规则更不是随便说说就行的,这是一个长期管理的过程。因为孩子的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往往不督促就会忘记规则,所以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老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经常提醒、督促,从逐一、详细提醒逐渐过渡到越来越少提醒,最后使规则成为幼儿自觉遵守的习惯,为其今后能够融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