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课改”在风雨中前行

2014-12-08张艳

考试周刊 2014年86期
关键词:组员课堂教师

张艳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大家并不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给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其焕发了生机。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反思。

关键词: 1236阳光高效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存在问题

一、引言

自实行新课改以来,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开始应用于教学中,如杜郎口教学模式、315课堂模式、小班化教学、“731高效课堂”等,这些模式各具特色。我校在课改的新形势下进行了课堂改革,并提出了“1236阳光高效课堂”的理念(以下简称“阳光课堂”)。这一理念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这是当前很受欢迎和重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自推出这一理念后,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笔者意在和大家交流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谈谈反思。

二、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1.“合作小组”的组建还不够科学

谈到小组合作学习,大家都会想到要如何分组。笔者认为至少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合作小组的组建规模;二是合作小组的组建形式。

合作小组的组建规模:国外学者建议合作小组的规模不要大,人数在2~5人最理想,但我国班级规模多以大班为主,这样分组不太可行。也有提出马蹄式排座位,6人组成学习小组,这种规模比较适合我国班级规模的现状,但这对于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和合作意识有更高的要求。

合作小组的组建形式:目前国内运用最多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即每个小组由一两名尖子生,两三名中等生,一两名“后进生”组成。就我目前所教班级,每个班都有7个小组,有2个组优势明显,有1个组总体较弱,其余四组相对平衡。优势明显的组在课堂中表现就比较突出,把握发言机会,而较弱的组则缺乏积极性,即使教师给其机会,其也不愿或无法展示自己。这就导致课堂目标没有真正实现,只能是个别组参与到这种合作学习当中。

2.“小组自治”还有待改善

合作学习基本要素就是“小组自治”。我对“小组自治”的理解有两方面:纪律自治和学习自治。

纪律自治:小组合作在实践中有一个明显弊端,就是“纪律”问题。1~6年级学生按照秧田式座位,课堂上老师很容易发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7年级后,座位变成了小组形式,学生感觉很新鲜,非常兴奋;老师由于视线的死角,不能直接发现个别学生违反纪律,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一位组员不团结、不合作,对整组的影响就非常大,甚至会影响全班。

学习自治:学习自治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我管理。合作学习并不是片面强调依赖别人,合作前自己首先要独立思考,避免“人云亦云”。独立思考后要积极参与到小组交流中,表达观点,与其他组员交流,达成一致意见,最后在班级展示。

3.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推崇的三大方式之一,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效果很好。但是在真正实施过程中,我发现由于教师对新理念没有理解透彻,加之其他原因,导致一些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为了合作而合作,只注重形式而不关注是不是有实际效果。以历史这门课为例,可以单元为单位安排,如前面用一两课时采用传统教学,即由教师直接教学,中间安排一两课时让学生合作学习,最后1课时进行测试。这样学生即使上了一天课,也不会因为每节课都是小组合作而有疲劳感,从而缺乏兴趣。除了这种泛滥使用合作之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合理安排合作时间,往往太过仓促,两三分钟即叫停,有的稍弱点的组还没讨论结束甚至还没进入状态,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是对学生热情的一种伤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缺乏兴致而敷衍了事,没有达到合作的真正目的。

4.小组合作目标需科学确立

传统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个体的表现,而小组合作学习则不再是这种“各扫门前雪”的学习方式,更注重的是小组的整体表现。今天的合作课堂,很多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之后,小组立刻开始讨论,一派热闹的场面,但当教师走下讲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实际只是表面现象而已。虽然学生被“捆绑”在了一个小组内,但由于教师没有精心组织配对,没有明确组员的个人责任,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个别学生“大包大揽”;或个别“后进生”不清楚学习任务而无法参与合作;或有学生性格内向,即使有想法也不发表观点,成作壁上观状。对于一些学生而言,没有实际完成学习任务,只是盲目“跟风”。这种合作严格来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只能称之为“小组学习”,在今天的“合作学习”中确实存在这种误读,认为只要分组即是合作,讨论即是合作。让每个组员的任务更加明确,避免偷懒现象的出现,课堂中尽量不出现自由散漫讨论、杂乱无章的现象。

5.评价奖励机制还不够完善、成熟和科学

小组合作学习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对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对初中生而言,也可以给予适当奖励。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豪感,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完善评价机制。通常来说,这一步骤是由教师完成的。“合作课堂”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教师需要“站得”更高、更远,以审视、监督和指导课堂。受此监督和激励,学生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人人都愿为小组的加分作出贡献,那些干扰课堂的“调皮鬼”此时没了市场,只有加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三、实践后的反思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但为什么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自身,有没有进行正确地引导。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因此,教师应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加深对合作学习理念的认识。这样,在教学中,你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成员相互信任、相互团结,才会不计个人得失,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每个成员都为小组的学习任务贡献一份力,能更好、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每个组员能收获更多,主动性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对“小组合作”并不陌生,但究竟如何合作相信知道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一要教会学生分工办法。根据组员能力、知识水平分配不同的任务,树立每位组员的自信心。二要教会学生交流方法。组内成员较多的话,可以先自行思考,然后组内配对交流,再将配对的结论在组内交流,最后达成一致意见。

四、结语

小组合作学习在今天的课堂中已逐渐显现出了优势,但如何在“阳光课堂”中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呢?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光是纸上谈兵是没有效果的,还需要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努力,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使这种模式更适用于教学。让教师不仅停留在指导小组合作方面,更重要的是“会用”小组合作,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马兰,盛群力,等.多彩合作课堂.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設计.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3]庞国兵,王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组员课堂教师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组落幕
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