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数学与生活的一唱一和
2014-12-08邓锦荣
邓锦荣
摘 要: 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从而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智慧,这早已成为共识。问题是如何才能将数学知识和生活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本文认为,生活现象、生活实践、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彼此联系、相互交融是它们达到有机结合的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知识 生活实际 结合方法
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的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生活,将生活实际问题带进数学课堂,已成为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在上课过程中穿插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绝大部分学生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对数学问题加以认真思考,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大大提高。那么教师应如何把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呢?下面谈谈我的思考和做法。
一、生活联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回到生活这一源头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学习的对象。这样,学生就能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从而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更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生活现象联系数学
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并在应用数学知识的实践中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获得探索数学奥秘的神奇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及概率”时,天空阴沉沉的,我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今天会下雨吗?”学生很自觉地联系到以往的生活现象,回答说:“可能会下雨,可能不下雨。”我接着问:“那么是下雨的可能性大还是不下雨的可能性大?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呢?”通过联系一系列的生活现象,学生对“随机事件及概率”这一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生活实践联系数学
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尽量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因此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中的几何物体,再动手制作几何模型,然后从不同角度观察几何模型,让学生留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时,物体形状所发生的变化,并要求学生用简单的图形将物体的形状画出来。这样的实践过程把生活现象带进了课堂,学生从生活实践中研究图形特征,发展了空间观念,产生了学习兴趣,促进了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三)生活经验联系数学
在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生活经验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已有经验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经验积累,甚至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设计成数学问题,以另外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一转变,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排列、组合》中的“分类原理与分步原理”时,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步骤:教师问:“我们煲饭的方法可以分为几种?煲饭的过程又可以分为几个步骤?”学生回答:“煲饭可以用电煲、用煤气煲,也可以用干柴煲;煲饭的基本步骤是先洗米再放適量的水,然后就可以煲了。”教师再问:“要把饭煲好我们能不能只用一种方法?煲饭时能不能只用一个步骤?”学生答:“把饭煲好只用一种方法就行了,但步骤却是一步也不能少。”这样的教学设计,由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愉快的问答中,学生充分理解了“分类”与“分步”这两个重要原理。
二、数学联系生活
(一)数学联系生活现象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象,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体积一定时,以球的表面积最小”这一知识时,我问:“在冬天,户外的猫睡觉时把身体缩成近似于球形是为什么呢?”学生立即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回答:“表面积最小,这是为了减少受寒面积和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这样,数学问题联系生活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化的思想,自觉地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
(二)数学联系生活问题
我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如:目前商场流行一种“免费摸奖”的活动,它的规则是:在木箱内装20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5分球和10分球各10个,然后让顾客每次摸10个球。总分为100分者可获轿车一辆;总分为50分者可获电脑一台;总分为80或75分者须购买商场促销产品。在学习“概率”这一章知识时,我将商场这种“免费摸奖”的规则介绍给学生,然后问:“这样的摸奖活动对顾客是否公平?商家是否有欺诈行为?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参加吗?”学生运用所学的求概率的方法分析各种得分的机会,认清了商家的意图。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有用和有趣,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认识到数学知识原来就来自我们的实际生活,数学是认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有力武器。
(三)数学联系生活的方法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的思维方式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发现生活规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时所用到的间接法,渗透着这样一个生活方法——正反则反。也就是说,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有多种角度,所谓做人应“灵活”。还有,我们所学的“分类讨论”这个重要数学思想,它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切忌片面。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方法和谐地联系在一起。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尧城.加强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通报,2000(23).
[2]钱佩玲.新课程理念下的“双基”教学.数学通报,2004(4).
[3]李求来.数学课程改革前线探营.数学通报,2004(1).
[4]陈富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