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绽词韵

2014-12-08黄岩

考试周刊 2014年86期
关键词:广玉兰肖邦樟树

黄岩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高学段关键词教学要义及实现目标有明晰的表述与要求。当下部分教师抓住关键词组织教学,但对抓住关键词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价值意识不强,方法不当。笔者运用“比较法”进行关键词教学,效果較好。

一、替换比较

1.近比,于细微处品出情思与逻辑之美。

案例1:苏教版六(下)《广玉兰》第一自然段“观赏”教学。

我用“这句话中‘观赏能否换成‘观看”这个问题统领教学,学生默读2至5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看到的广玉兰句子,交流。接着读没被圈画的句子,发现其共同点:都是作者看过广玉兰后发出的赞赏,表达对广玉兰的喜爱,再让学生默读这几个自然段,在学生厘清:“2、3、4、5自然段都先写自己看到的,再写自己的赞赏之情”后设问:“观赏”一词可不可以换成“观看”?

生:我觉得这篇文章是围绕“观赏”来写的,这个词语使文章段与段之间联系得更紧密。

师:是呀,一个“赏”字不仅写出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更使文章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更紧密,让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此案例我通过换词设问,激起学生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联系下文,通过圈画和品读相关句子,使学生发现下文和“观赏”一词的关联点——表达的内容相近,再探寻每一段句语句之间逻辑关系和“观赏”一词的链接点——都先写看到的,然后再写作者的喜爱、欣赏之情。将“观赏”,词语内在价值和意义通过比照、吟咏等方式一点点放大,促使学生不但品出作者情感,还品出文章内在联系。

2.反比,在矛盾处凸显赤子之心。

案例2:苏教版六(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疾驰”教学。

我首先启发学生想象面对恩师深厚情谊、殷切期望,泪水溢满眼眶的肖邦回首华沙城会说点什么?引导学生走进肖邦内心,感触其对恩师、亲人、祖国的留恋。然后叩问既然肖邦如此留恋祖国,为什么不是依依不舍地离开,而是疾驰而去?通对对比凸显矛盾,激起学生思维碰撞。

生:因为肖邦太爱自己的祖国,他多待一会儿,就多一分离别的痛。

……

学生思维被激活,我因势利导,追问:“仅仅如此吗?请大家默读课文四、五两段,想一想,离别的18年是怎样的18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展开后得出:这是没时间概念的18年;工作、工作、再工作的18年;四处奔波的18年;日夜思恋祖国的18年。我追问:“他为什么而奔波、工作?肖邦真的没有时间概念了吗?”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后得出:他在为祖国的解放而奔波,整整奔波18年;肖邦把分分秒秒都投入工作中,创作音乐激发起同胞们的斗志;肖邦的时间概念是他的分分秒秒都属于祖国。

师:“疾驰”还让你真切地感受到什么?

生:“疾驰”告诉我们肖邦想尽快投入到为国家解放而斗争的新的战斗中去,一刻也不能耽搁。

师:是呀,因为不忍面对而“疾驰”,更因不能耽搁,不肯耽搁而“疾驰”呀!读出肖邦此刻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我将“疾驰”置于文本整体语境中,拓宽学生整体领悟语言文字内涵的背景,让学生的思维触摸到“疾驰”的内核——肖邦不忍耽搁(他不愿让恩师看到自己内心的痛楚),更不肯、不能耽搁(祖国波兰的被沙俄侵占,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他必须立刻投入到解放祖国的斗争中去。)。整体观照“疾驰”,其在学生认知世界就不只是速度的符号,而是肖邦情感的迸发、爱国志向的张扬。

二、增删比较

1.遮蔽,于平淡处昭显战士品质。

案例3:苏教版五下《大江保卫战》“顿时”教学。

我先出示:⑴支队长一声令下:“上!”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⑵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让学生自由读这两句话,发现其何异同,学生得出:第一句话比第二句少“顿时”这个词,这时我让学生把这两个句子放到文中去,再联系上下文读一读,会分别读出怎样的感受?

师:透过“不犹豫、不耽搁”你感受到什么?

生:战士们抢险时奋不顾身,争先恐后的精神。

师:是呀,“顿时”!仅仅两个字就把战士们抢险时奋勇争先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我通过对原句中“顿时”这个词的遮蔽,让学生把这两句话放到整体语境中品读,感受“顿时”这个词语“去”“留”后所传达的信息异同,让学生在诵读涵泳中读出顿时背后所蕴含的意蕴——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品质。

2.微缩,在普通处,感受叠词魅力。

在不改变词语意思的情况下,对词语进行形式上的“压缩”,引导学生对“压缩”前后句子的对比品读,凸显作者用词的精当妙趣。

案例4:苏教版四(下)《宋庆龄故居前的樟树》“蓬蓬勃勃”教学。

我问:“蓬勃”是什么意思?(茂盛)让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直接描写樟树茂盛的句子,即“樟树不高……绿得发亮”。再问: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十分、特别、不一般的茂盛。)

师:除了刚才大家读的那两句话外,这段话中你还从哪些句子语中读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生: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

我通过把关键词“蓬蓬勃勃”进行“微缩”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具体语境多层次,多角度品读感悟,在引读感悟中,在我适时的点拨、追问、提炼下,“蓬蓬勃勃”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精当妙趣根植于学生认知视野。

猜你喜欢

广玉兰肖邦樟树
雨中的广玉兰
香樟树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香樟树,樟树香
肖邦
风中的广玉兰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