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联合征文活动的大学生阅读特点分析*

2014-12-06岳修志朱振宁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征文活动征文书籍

□岳修志 朱振宁

1 前言

随着阅读推广活动在各高校的深入开展和不断推进,为了展示当代大学生阅读活动的风采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下属的大学生阅读委员会、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于2012年4月联合开展了“我拿青春读明天——大学生阅读征文”活动(以下简称“联合征文”)[1]。从2012年4月到9月,共收到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23所高校选送的征文共计172篇。

笔者有幸参与了此次活动,得以对征文进行阅读和分析。从总体来看,征文均具有真情实感、可读性强、主题健康、积极向上,能够继承传统经典的血脉并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集中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日益丰富的阅读生活。通过分析提交的论文,可以掌握大学生阅读的一般状况、阅读倾向和阅读水平,为图书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阅读提供参考。

2 大学生阅读特点分析

2.1 阅读文本的类型分析

2.1.1 阅读文本的学科类别

阅读文本是指作者在征文中重点介绍或表现的曾经阅读过并对自己影响较大、有深刻阅读感受的文章、书籍等阅读对象[2]。对阅读文本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从中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取向和阅读目的。

根据172篇征文的特点,阅读文本可区分为文学类、心理学及励志读物类、哲学类、经济类、社会学类、历史类、政治类、法律类、管理类、教育类、宗教类、伦理学类。此外,有些征文着重于以随笔、感悟等形式表现自己对阅读的感情和生活感受,在征文中没有指明具体的阅读文本。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联合征文中阅读文本的学科类别

由表1看出,文学类阅读文本所占比重最大,是主要的阅读文本类别。将131篇文学类阅读文本按照所属的不同体裁来进一步划分:其中小说共53篇,占40.4%;散文32篇,占24.4%;传记14篇,占10.7%;诗歌9篇,占6.9%;励志文学8篇,占6.1%;哲学类文学8篇,占6.1%;童话、绘本4篇,占3.1%;报告文学1篇,占0.7%;话剧1篇,占0.7%。

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文本主要为文学类书籍,特别是小说、散文、诗歌等体裁的中外经典文学名著和传记类、励志类、哲学类文学作品对大学生的影响最大。这一方面源于文学经典作品的人文魅力,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文学审美需求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寻与探索。

2.1.2 阅读文本的国别分类

阅读文本的国别是指文本作者所属的国家或地区,对这一分类的数据统计分析有助于了解作者的阅读视野和阅读取向。在172篇征文中,阅读文本的国别为中国的共91篇,占52.9%;为外国的共52篇,占30.2%;无具体国别或国别不详的共29篇,占16.9%。

中国的著作是大学生最主要的阅读文本来源,同时也应该看到,外国著作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对外国著作的广泛涉猎也是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显著特点。这一方面说明母语文化对大学生影响最为深远,华语著作是他们最主要的知识来源和阅读选择;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频繁、深入、广泛的今天,当代大学生已不再将阅读视野仅仅局限于国内,更具有放眼世界、兼容并蓄的胸怀和把握时代脉搏的热情,阅读视野呈现出国际化、跨文化、多元化的趋势。

2.1.3 阅读文本的时代分类

阅读文本的时代是指文本作者生活的时代或作品撰写、编撰、出版的时代,一般情况下两者基本归属于同一历史时期。为便于统计,我们按照学术界的一般划分方法,将阅读文本的时代大体划分为古代(上古至清代)、近代(清代中后期至1919年)、现代(1919年至1949年)、当代(1949年至今)等四个类别[3]。

当代著作是大学生最主要的阅读来源,但同时对其他时代的作品也有较为广泛的涉猎。由此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加关注时代、关注当下、关注未来,他们更加希望从当代著作中获得知识的滋养和信息的更新,同时也积极地从中获取人生经验的借鉴与人生道路的指引,同时也会从传统的著作中寻求文化的积淀和生命的智慧。

2.1.4 阅读文本的著作性质分类

按照著作性质的不同,大致可以将阅读文本划分为书籍和单篇文章两大类,因为篇幅的差距较大,因而这两类文本所承载的信息量也存在较大差距,单篇文章一般更体现出阅读过程的快速消费性质或专业背景下的学术研究性质,而书籍著作则反映出态度较为严肃和收获更加丰富的阅读过程。所以,对这方面的统计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读者的阅读特点和兴趣目的。172篇征文的阅读文本的著作性质分类如表2所示。

表2 阅读文本的著作性质分类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书籍形式的文本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对象,单篇文章的阅读文本所占比例较小。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信息量日趋增多,对阅读持有较为严肃的态度和目的。作为纸质传媒的最主要载体,书籍在当下仍然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与报纸、杂志的消费性质不同,书籍往往经过多重选择和时间考验,所蕴含的往往是智慧的结晶和生命的经验,对于大学生具有更加丰富和有益的借鉴意义。

2.1.5 最受大学生欢迎的阅读文本排行榜

在172篇征文的阅读文本中,有许多书籍的出现频率明显较高,经过对全部征文的阅读文本进行统计,按照阅读频次从高到低排序,最受大学生欢迎的阅读文本排行榜前10名如表3所示。

文学作品的最大魅力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和对生命情感的丰富表达,它们往往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生命领悟,使读者的心灵得到洗礼和升华,对处于青春成长期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文学作品的魅力是无穷的,不同的读者能够从相同的作品中获得不同的生命指引和人生体悟,这正是阅读的重要功能和最大价值之一。

表3 联合征文中最受大学生欢迎的阅读文本排行榜

除了经典文学作品,《做最好的自己》、《谁动了我的奶酪》等励志类畅销著作也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这类书籍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内容能为读者带来无限热情和勇于进取的积极心态,因而受到大学生的特别欢迎。

2.2 联合征文的文体形式分析

按照文体形式进行分类,可以将全部征文大致划分为书评/赏析、散文/随笔、札记/感悟、学术/评论以及诗歌等其他类别。

书评/赏析类征文主要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评述、赏析、论说为主,是读书征文的主要形式,重点在于反映阅读文本的核心价值和主要观点,便于使其他读者了解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以及开展进一步的详细阅读,以评述和推介阅读文本为主。

散文/随笔类征文则不局限于一文一书,思路比较开阔,天马行空,自由发挥,能够不受限制地抒发自己在生活中长期积累的阅读情感和阅读体悟,同时可以融入自身的生命经验和人生思索,一般以抒发阅读热情、分享阅读经验为主。

札记/感悟类征文以阅读过程中的某些片段为主要载体,着重介绍文本的部分重点内容或特点章节,以及自己对这部分文本的深入思考和从中获得的灵感体悟,往往管中窥豹、以小见大。

学术/评论类征文要求作者具有较为严谨的阅读态度和较为专业的学术背景,一般是文史哲等人文类专业背景的读者所撰写,在格式上一般注明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这类征文往往能够将一般的阅读感悟上升到学术高度,并通过理论层面的辨析对文本加以深入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此外,在征文中也有诗歌等其他形式,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自由的格式和行文,便于作者抒发阅读感情。

征文文体形式的具体统计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征文文体形式分类统计表

从表4可以看出,书评/赏析类征文占据最大比重,是最为常用和最为通行的读后感类文章写作形式,在开展本次征文活动的征文要求中,也明确要求“结合读过的最喜爱的书籍撰写”征文,因而这类征文在文体形式上最规范、最符合征文要求,也较为方便作者评价阅读文本、抒发阅读感受。散文/随笔类征文也占据相当比重,这类征文侧重于表达作者的主观阅读感受和阅读体悟,也符合本次征文活动所要求的“侧重于讲述读书对自己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2.3 征文作者的学科背景分析

由于知识结构和专业要求不同,高校文科类特别是中文类专业的大学生与其他学科专业的大学生在阅读范围、阅读层次、阅读深度、阅读经验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客观差异,因而通过对征文作者的学科专业背景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征文活动的范围、层次和效果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和评估。

按照国内普通高校学科专业体系设置的一般分类方法,大体可以按照文科、理工、医学等类别加以大致划分。本次征文的作者的学科背景统计数据如表5所示。

表5 征文作者学科背景分类统计表

通过对表5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本次征文活动参与学生的学科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在参加征文活动的各高校、各学科专业学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同时也应看到,文科类学生的参与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学科背景的学生。这一方面反映出,由于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阅读经验,因而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具有优势。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在今后的阅读活动中要更加侧重对非文科类专业背景学生的阅读指导和兴趣启发,通过推荐书目、开列书单、介绍图书等多种形式不断引导更大范围的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使阅读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3 联合征文活动中大学生的阅读感受与阅读效果分析

整体来看,本次征文活动反映出的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感受和阅读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阅读视野开阔自由。在阅读文本的选择范围上,古今中外均有涉猎,除文学类书籍外,还涉及哲学、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心理、宗教等各个学科领域,表明大学生兴趣广泛、积极求知,能够通过阅读获取更加全面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完善。

第二,阅读态度认真严谨。与阅读报纸、杂志等时尚消费读物不同,书籍往往经过时间的考验和生命智慧的积淀,因而蕴含着更多的对于读者有益的营养。从征文的内容可以看出,撰写者在阅读过程中均持有十分严肃的阅读态度,有正确的阅读观念和积极的求知欲望。

第三,阅读感受真实,感情真挚,有较为深入的体悟和思考,能够从阅读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滋养和人生的指引,能够通过阅读使个体生命和人生经验得到丰富;能够通过阅读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成长,使阅读成为生活的导师。

第四,对传统文化有良好传承。从阅读文本的选择可以看出,《老子》、《庄子》、《三国志》、《红楼梦》、《弟子规》等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文本得到认真的阅读,文化传承薪火相继。

第五,对时代和世界更加关注。阅读是动态的过程,书籍也在紧随着时代的脚本而不断更新。每天都有新的书籍在不断地丰富着知识的宝库。从本次征文活动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最新的书籍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世界的面貌有着广泛的关注,渴望把握时代脉搏、倾听世界心跳,阅读活动在整体上呈现出日益国际化、跨文化、多元化的大趋势。

4 结语

总体上,此次联合征文活动主题鲜明、形式规范、组织有力、开展有序、成效丰富、特色显著,在各委员单位和高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学生参与范围广、参与层次多、参与热情高,在阅读和撰写征文过程中态度严肃认真,文笔严谨流畅,主题健康积极,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热情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本次征文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高校阅读活动的广泛交流和深入开展,收到了十分良好而有益的效果。

1 郑州大学读书会.关于举办“我拿青春读明天”征文比赛的通知.2012-05-07.[2013-09-09].http://blog.sina.com.cn/s/blog_7a756cfd01013n8h.html

2 刘堃.城市空间的层进阅读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42

3 辛希孟.中国图书情报工作文库(第2卷).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2096

猜你喜欢

征文活动征文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图图话话堡”征文
下期征文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我刊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征文活动
“我与‘红领巾’的故事”征文活动开始啦!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