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研究

2014-12-06宋莹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4年7期
关键词:高技术营业服务业

宋莹

(苏州市统计局,江苏 苏州 215004)

高技术服务业是伴随着科技进步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的新兴业态。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是苏州高新技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也是苏州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在全国起步较早,2010年苏州获批成为全国首批15个建设“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城市之一,也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城市。如何变先发优势为领先优势是苏州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3)(试行)》分类标准,整理汇总苏州市服务业统计网上直报数据,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如下:

1.规模概况。2012年苏州高技术服务业限上单位共计1137家,从业人员9.47万人,实现营业收入495.94亿元,营业利润93.84亿元,完成增加值237.24亿元,分别占服务业网报限上单位总额的10.5%、13.0%、4.0%、10.4%和12.3%。

2.行业份额。从高技术服务业内部分行业情况看,信息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具有明显规模优势(表1)。

3.骨干企业。本文将年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定义为骨干企业。2012年苏州高技术服务骨干企业共58家,占高技术服务企业总数的5.1%,其中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1家,10亿元~100亿元5家,5亿元~10亿元3家,1亿元~5亿元49家。2012年骨干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66.14亿元,营业利润87.22亿元,分别占全部高技术服务企业的73.8%和93.0%。

4.空间分布及集聚区。高技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功能发达的核心区和科技领先的聚集区。姑苏区、工业园区、高新区、昆山4个地区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数和从业人员合计占到全市高技术服务业70%以上,营业收入和利润合计占到全市80%以上。其中,2012年由原三个古城区合并的姑苏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明显领先于其他县(市)区, 是苏州高技术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

表1 2012年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分行业企业经营情况及占比

截至2012年末,苏州市共建成以高技术服务为主的省、市级服务业集聚区27个,占全市服务业省市级集聚区总数的38.6%。2011年,苏州市政府将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常熟东南开发区四个区域认定为“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基地核心区”,不断加大高技术服务产业培育力度,强化投入,优化政策,创新举措,核心区域的高技术服务呈现加快发展的新态势。

(二)重点行业发展成果

1.信息技术服务。电子信息产业是苏州的支柱产业,雄厚的信息化基础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2012年苏州信息化水平达到91.7%,电信业务总收入达到187.35亿元,同比增长10.7%。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苏州原创动画片47部,时长2.47万分钟,居全国首位。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加快,目前已经形成了昆山软件园、工业园区科技园和高新区科技园三大产业板块。2012年软件销售收入达到1008.98亿元,同比增长25.4%,增速居全市八大新兴产业之首,位列江苏省第二;申报软件产品2169个,居全省第一;累计认定软件产品6261个,5个软件产品荣获“金慧奖”称号。

2.知识产权服务。苏州知识产权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落户苏州,苏州高新区获批成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2012年苏州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14万件和9.8万件,两个指标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荣获 “全国版权示范城市”铜牌,全市拥有的有效注册商标已增加到9.88万件,占江苏省的四分之一;全市2012年登记作品著作权1.4万件,约占江苏省总量的70%,保持全省第一。

3.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苏州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和江苏省首批科技服务示范区。2012年,全市新增合作高校院所21家,累计超过145家;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616项,累计超过6779项;新建各类产学研联合体262个,累计超过865个。全年技术合同登记2212份,技术贸易额超过42亿元,同比增长24.7%。

4.研发设计服务。“十一五”以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浙江大学苏州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研发载体相继落户苏州,有力提升了全市研发设计服务的能力。2012年末全市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达337个,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4家(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省级重大研发机构9家(产业研究院、企业研究院)、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5家。

二、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特点

(一)技术含量高、抗风险能力强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外需持续疲软,内需驱动减缓,各行各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和挑战,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苏州高技术服务企业仍然保持了良好的营业状况,近5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16.2%,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4.6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发展较快,年均营业收入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二)盈利水平高、发展潜力大

营业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反映了企业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2012年苏州高技术服务企业营业利润率达到18.9%。盈利能力明显高于批发和零售业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1%、住宿和餐饮业-5.2% 和房地产业10.7%。与传统服务业相比,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在盈利水平上明显体现出高增值性的特点。

(三)信息服务拉动产业发展作用明显

2012年,江苏全市信息服务企业数、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占高技术服务企业总数的31.8%、57.7%、71.8%和84.7%,信息服务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揭示信息服务业增长与高技术服务业增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利用2008年至2012年苏州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Y)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X)的序列数据,建立回归模型。首先,通过相关分析,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Y)与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X)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34。表明它们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其次,利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如下:

Y =1.33+0.96*X

其中: R Square=0.9090 F值=29.9735

分析表明,苏州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0.96个百分点。

(四)地区集聚发展优势已初步形成

本文引用区位商来反映产业集聚度。区位商主要是指在区域分工中某产品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水平通过产业或产品生产区域化的比较显现出区域分工的基本格局与区域比较优势的方向。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区位商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信息服务业是苏州高技术服务业的主导产业,通过计算苏州各地区信息服务区位商,园区和昆山两个地区信息服务区位商大于1,可以认为该地区信息服务集聚优势已经形成。

(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呈加速发展态势

近年来,苏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加速发展,在研发设计、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科技咨询等现代高技术服务业领域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服务初具规模、优势特色明显的服务体系,发展速度领先国内相关城市。从各相关城市年鉴数据看,近五年来苏州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2012年增长达到30.7%,远高于无锡6.3%、南京1.4%、天津8.9%和深圳11.5%。

三、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比重偏低,对经济贡献不大

尽管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但是仍存在着总量规模不高,贡献份额偏低的问题。从国内相关城市间比较看,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和先进城市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12年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和占三产比重均低于南京、天津和深圳(表2)。

表2 2012年苏州高技术服务业与部分城市比较情况

(二)缺乏骨干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近年来,苏州虽培育了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和重大产业项目,但高技术服务企业总体仍以中小企业为主。上规模有影响的重点企业和大型产业集团企业相对较少。2012年苏州服务业网报限上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骨干企业有1596家,高技术服务业58家仅占到3.6%,占比低于批发和零售业62.0%、房地产业18.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5.6%。2012年度江苏省服务业百强企业苏州入选22家,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无一上榜。

(三)部分行业滞缓,发展层次水平不高

苏州高技术服务以信息服务占主导地位,相对于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检验检测服务发展比较缓慢,电子商务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等行业发展尚处于培育、起步阶段。2012年苏州电子商务服务和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营业收入占全部高技术服务业企业营收总额均不到1%。

从发展层次水平看,软件和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大众化服务,提供差异化的整体性方案和集成化、复合型服务发展滞后。2012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苏州市分公司3大电信运营商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占到信息服务的61.5%和85.2%,而高端的信息技术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份额偏低。

(四)引进外资较少,对外开放水平不高

苏州是高度的外向型经济,而高技术服务业外向型程度并不高。2012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91.65亿美元,居全国20个重点城市第5位,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科技和技术服务实际利用外资共计2.28亿美元,仅占服务业利用外资的7.5%;软件业同比下降53.7%,科研和技术服务同比下降33.0%。

四、促进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十二五”是苏州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高端环节。必须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高技术服务业体系,努力将苏州建设成为服务区域、辐射全国、融入全球的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高地。

一是要完善政策体系,引导支持跨越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本地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尽快出台《苏州市高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苏州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重点领域,实现高技术服务业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制定《苏州市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实施办法》,着力培养高技术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打造产业集群。一方面通过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凝聚核心优势,大力支持发展一批拥有核心产品和核心专长、整体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打造强有力的行业品牌。另一方面要依托优势产业集群,完善创新创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引导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企业集群。

三是创建园区基地,强化载体支撑作用。立足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发挥区域特色,积极推动信息服务高端化、知识产权服务集聚化、科研设计市场化,加快苏州科技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等核心区域建设,逐步创建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创新服务体系完善、环境功能一流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和省、市级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高技术服务的整体提升。

四是鼓励对外开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苏州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优势,积极引导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投向研发设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生物技术服务等重点领域,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采购、营销中心等落户苏州。支持高技术服务企业“走出去”,鼓励和支持软件、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具有国际化经验的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联合经营、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积极开拓国际及港澳台市场,鼓励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

猜你喜欢

高技术营业服务业
“太空旅馆”营业中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陕西省属国企营业收入位列全国前三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减)幅前50家公司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