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企业长板做到最长——一个民参军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2014-12-06侯季光

国防科技工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木桶军工雷电

□ 本刊记者 侯季光

一个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的民营企业,创新思路和方法,依照反“木桶理论”,坚持“芯片系列化”“功能模块化”“模块标准化”,短短几年内,在同行中做到了全国最强

成都雷电微力科技有限公司是成立于2007年的一家民营配套企业,从事雷达、通信和制导相控阵核心部件与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始终坚持标准化、高集成、高性能、低成本的设计理念,在同行中具有“绝对影响力”。一家小公司,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与国有军工企业相比,他们在发展理念、思路和管理运行模式上有何不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雷电公司总经理张成军。

雷电公司年轻的领导团队,前排右为董事长邓洁茹,前排左为总经理张成军。

背水一战 走民参军之路

问:民参军这条路,这些年你们走得顺畅吗?

答:这条路走得特别艰难,其他普遍存在的障碍我们都遇到过。特别要说的是,由于我们从事的是最前沿的研究,从尖端技术转为定型生产需要的时间更长,往往5年、7年甚至更久,期间要保持技术的领先和工艺的成熟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定型前还要投资进行生产线建设,通常国有企业各个阶段都靠国家配套的资金解决,动则好几个亿,但是由于体制因素,雷电公司从来没获得过类似的资助,因此,违背行业惯例自我消化全部研发、技改费用是雷电公司这些年面临的最大压力。

为抠成本,我们没有一辆轿车是公司买的,包括董事长和我,所有的费用都是自己承担;公司办公场地也因陋就简,就像一位来公司参观的领导所说:“二三百号工程师,挤在一个大仓库里,干出了这么多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不简单。”其实在我看来,现在条件已经很好了。6年前我们还是租一套民房,在那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毫米波相控阵产品。4年前我们租了一个宾馆半地下室停用的健身房,在那里诞生了很多个国内有源相控阵第一;我们所有的高管到现在都没有谁有独立的办公室。但是,我们在科研投入上从不吝惜,无论是人才交流、国际学术交流,还是科研设备,全部是世界一流的。

为确保明年两个产品的定型批产能力,我们建立了新的基地,实验、生产条件会有脱胎换骨的提升。为这次技改,我们除了引进新的投资者外,我们公司以及个人的财产能抵的都抵给了银行,真是背水一战!我感觉这7年我们年年都在背水一战,和“顺畅”一点也不沾边。

坚持反“木桶理论” 攻克核心技术

问:雷电公司的科研和生产人员加在一起,也就二百多人,科研队伍也说不上很强大,为什么能在毫米波相控阵雷达领域取得这样好的成绩?

答:当然,这里面有多种原因。有的军工研究所看起来实力很强,有上千人的队伍,但他们做的项目很多、领域很广,服务配套的人员也很多,而真正做某一项技术的科研人员可能也就十几个人。我们200 多人全部集中在相控阵这一个点上,而且非核心的所有相关技术及生产我们全部外包,因而相对来说人员很多,力量很强。

问:这就是集中精力攻克核心技术?

答:人们常说的“木桶理论”,是说企业的能力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是我们雷电这个小公司,人才资源有限、经济实力有限,实际上什么都有限,如果把所有的资源平均分布做一个木桶,顶多做成一个小木桶,甚至只是一个小盘子,什么水都盛不住。但是我把所有的资源做成最长的一个长板,虽然一块板子是不能盛水的,但总有木桶需要我这块长板子吧,那我跟他们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很大的木桶。

所以我们就针对最难的技术点,把我们所有的资源全部集中在这一点上,在与这个技术点相关联的领域,我们是全国最好的、最强的,甚至集中的有经验的研发人员也是最多的,因此我这个板子是最长的,其他单位都难以替代。对我们小企业来说,一定要补别人的短板,我们叫做不对称理论,或反木桶理论。

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当有了项目后,只有在你具体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你才是这条线的,在进行技术攻关或者其他地方,你就一定不要分谁是哪条线的,哪个型号的。我们只有一个团队,叫雷电公司团队,只有一个型号,叫雷电公司型号。大的军工科研院所分工很细,但在某一个技术点上,可能就几个人在做,他们的水平就代表了整个院的水平。而我们不是,在每一个技术点里,公司里与这个领域相关的所有人,包括总工、技术总监、生产总监全部要参与,而且我们本身也是一群有些理想主义的“发烧友”,在每个项目中投入的人力,其实并不比他们少。

公司取得的技术成果,针对不同的雷达频段、不同的用途,会相互借鉴。而在国有单位里,不同型号、不同项目之间的交流借鉴,往往不会像我们这样顺畅。

这可以从与一些合作的军工单位开会议事就能看出。比如,跟一个单位合作三个项目,谈完一个项目后,他们换下一伙人来,一个都不一样;再谈一个项目,再换一伙人,又不一样,而我们的人全部是一样的。三个项目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很多是有共性的,那我们把共性问题一起解决了,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所以说,我们在一个项目上突破了,其他的相关项目全部都突破了。

实现“芯片系列化”“功能模块化”“模块标准化”

问:雷电公司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想必在科研上有什么“秘诀”,这个“秘诀”是什么?

答:我们没有采用传统的“固化”的科研生产方式。一些军工单位在科研生产方面,多年来积累了一套经验做法。我们经常会想,如果我做的方法和军工单位一样,一定做不过人家。在别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地方,我们首先要问为什么,敢于怀疑算是一个秘诀吧。

军工生产的特点之一是多品种、少批量,一般来说能做我们这些型号的企业会生产上百种中间产品,或者叫模块,但我们公司只有几种。这是因为我们分析了各种型号的模块后,找出哪些是可以共用的,我们就集中精力开发好这几个模块,做出一系列的“黄金模块”,这些基础性模块都是通用的,也就不用再设计了,后面的研制工作就省时间了,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开展通用性设计也算一个秘诀吧。

我们有一个口号叫“芯片系列化”“功能模块化”“模块标准化”,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坚持这三化。三化后,单一模块的量成倍增加了,产品可靠性提高了,成本也降下来了。

雷电公司推出的K a、k u两种有源相控阵解决方案可广泛用于低空监视,很好地解决了低空开放后高性能、低成本、无人值守的地面监控雷达组网问题。

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美国在军工行业就已经这样做了,现在已经很成熟了,不知为什么国内还很少这样做,不过也正是这样才为我们提供了机会。

问:那在生产方式上,有没有类似的做法?

答:在生产方式上,我们也采用类似的做法。你看我们国内的封装生产,一道一道的工序,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是很高水平的,这也正是他们的能力所在。因为这些企业实力很强,有很多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但是我们不行,开不出很高的工资,我们的技术工人比不上他们,我经常说,我们的工人是从劳务市场招的,而不是人才市场招的,他们没有经过工业化训练,而且经常会出错。

在我们的装配线和生产线上,尽量用电脑化的管理,让每一步操作固化、“傻瓜化”,形成流水线,这么多年我们一直这么做。实际上,这就是一百年前美国福特公司早就解决了的标准化、流水线问题。

问:为什么一些国有单位不能采用这种方式?

答:流水线、标准化生产问题,国有企业一样也会想得到,但是他们没有太大的竞争压力,而且他们有多年培养的技术工人。刚开始我们这样做也引起工人的反感,工人说,我是技术工人,你这样做我成了普工了。但是没办法,我开不起那么多钱,只能这么做。

紧盯市场 强干弱枝

问:公司在把握市场上,有哪些特点呢?

答:我们技术实力最强的工程师在市场,这是跟印度人学的。因为他长期跟用户打交道,知道用户想把产品用在哪里,使用的环境条件是什么。首先,他在脑子里会构思出一个产品,同时也能想到这种产品需要哪些技术,要通过哪些功能来实现。之后交给技术部门进行攻关,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以终为始”的经营原则。

实际上真正难的是,你得到一个市场产品的信息,把它分解成各种技术开发任务包。所以搞市场的一定要技术水平高的,我们安排的主要市场负责人就是各种项目的总设计师。他与市场接触久了,与各单位接触多了,眼界就越来越宽,把握也就越来越准。很多企业和科研院所市场部的人不熟悉技术,或是一些行政人员,或是以前搞过技术的,但是长期不搞已经把握不住技术方向了,他得到的市场信息,在技术上可能是有误的,拿回来再分解给工程师,技术方向早就偏了。

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问“为什么”,往往在大家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地方,我们提出质疑。但是,有些框框是不能怀疑的,比如在质量上绝对不怀疑,质量是一票否决。凡是管质量的说不行,你就要立马停下来,管它是什么情况,有损失就损失,否则会出大问题的。

还有一点,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顺畅的信息就是竞争力!就是针对别人的“软肋”。中国军工行业很庞大,分工很细,每一个项目相关的科研院所之间有详细的分工。这些不同单位之间,很难做到完全顺畅的沟通。比如,做芯片的人,往往并不知道其最后用途是什么,因而就希望做到最好,这样对工程师的要求就很高。我们不是,我们会把芯片工程师一起叫去,了解客户的功能需求,这样芯片工程师设计的芯片,只要满足客户的功能要求就行了,不需要的功能我们全部把它弱化,这样工程师的要求就大大降低了。实际上,我们只是突出了芯片中的某一个功能,它只是最适合这个体系的一个芯片,而不是最好的芯片。所以我们会有一系列的适合不同用途的芯片,而不会为了通用性,把各种芯片的指标都做得很高。

“芯片系列化”后,成本下来了,可靠性也保障了,这种做法大的院所做不了。

很多企业由于内部有不同的分工,下一级往往并不了解上一级对其产品的使用情况,而我们把整个研制生产流程全部拉通了。我们采用的办法叫“强干弱枝”,别的一些单位采用的往往是“强枝弱干”。也就是说,与我们这个领域相关的,我们把它做到最强,把相关芯片做到最整齐,这就是“强干”。而与我们这个领域不太相关的,或者是间接相关的或是社会上能找到其他人做的,是“弱枝”,我们尽量不做,这样我做出来的一定是同领域中最好的,这是我们的“长板理论”。而有的单位,每一层级都是不同单位做的,他们会把相关的全部做完,甚至连矿泉水都自己做。

突破思路 集成创新

问:这是不是说你们与别人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理念和思路上?

答:是的,我们与别人的很多差异主要体现在思路上。你说我们的脑子比别人聪明吗?不是。就是因为我们要么针对别人的“软肋”,要么思维方式不一样。我们用国际上已经很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现有的工艺和技术进行改造,说白了就这么简单。我不怕我们的竞争对手知道这个“秘密”,因为他们很难改。这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极其庞大的体系,形成了惯性,并且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

实际上,我们的人才比科研院所差得太多了,我们员工的教育背景、个人能力、自身素质,甚至专业化技能,都比不上科研院院所,我们就是一群“散兵游勇”。但是我们合成一两百人、按照这种思路运行的时候,就很强大。

另外呢,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取得的成绩和具有的水平和军工单位相比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我们用了相对比较少的资源,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达到了这样的水平,让大家感到了惊讶,其实是夸大了我们的实力。

问:这是不是就是你们的高明之处呢?

答:雷电公司有一个理念,就是认为自己是笨的。认为我们都很笨,我们没钱,没智商,没能耐,什么都没有,那怎么去做呢?就要做人家没想到的、不愿意做的,或者是没看到的,一定要从这个方面来弥补。

我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无数领域去“山寨”,最后做成的东西叫什么?叫集成创新。我们尽量把技术细化,细化到很多小的技术,然后找每一个小的技术里谁做得最好,根据这个最好的和我们具体的使用条件,来进行“山寨”,或者叫仿制,或者是适应性调整,最后我们把相关的每一个领域里都很厉害的东西,集成在我们的产品里,做出来的东西那就无敌了。此外,我们也强调系统的观点,并不追求器件的最先进,比如俄罗斯研制的苏-27,你看它每一个部件都比美国F-16 差很多,但是组合在一起,苏-27 就不比F-16 差。这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实力按照正规院所的路子去做。我们更多的是在思路上、方法上创新。但是我们员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工作很拼命,基本上没有星期六、星期天,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那太正常了。

其实我们的军工企业技术力量都很强,员工也很勤奋,但是由于多年形成的一些僵化体制,以及承担很重的社会责任等原因,让想有作为的企业领导很为难。说心里话,我们特别理解和佩服他们。■

猜你喜欢

木桶军工雷电
雨天防雷电要选对雨伞
木桶兄弟
雷电
木桶和篮子
木桶兄弟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计算机机房的雷电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