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运动场馆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12-06梁昌辉黄华容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体育场馆普查

梁昌辉 黄华容

(西藏昌都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西藏昌都 850000)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各类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尤其是还没有完全放开的二胎政策,孩子的健康和成长成为家长的人生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健身和锻炼更关心,对孩子的体育爱好投入较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和亚健康越来越低龄化,对孩子健身提出新的要求;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二十四届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成功举办,在全国掀起“全民健身运动”,老人、成年、小孩对健身有了新的认识,国家这次奥运取得的成功,更坚定“全民健身运动”和“举国奥运竞技体制”并重的国家体育战略,促进我国各类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全民健身体育齐头并进发展,各类体育的发展,对体育运动场馆的需求日益加大,越来越满足不了体育发展的需要。

1 体育运动场馆现状

1.1 第一次至第五次普查概况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04年底,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统计局、教育部、文化部等相关单位协助,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共五次体育场馆实地普查工作,截止2003年底,我国各个单位、行业共符合第五次体育场馆普查的体育场馆合计850080个,场地面积为13.3亿平方米,历年合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914.5亿元,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6.58个,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48.15元[1]。

从五次普查情况看,第一、二次普查显示我国体育场地单一,仅有篮球场、体育馆、乒乓球馆、游泳馆、体育场这六大类;从20世纪80年代末进行第三次普查结果看,我国体育场地类型种类多,增加了如健身房、体操馆、拳击场等多达64种。第四、五次体育场馆相继普查,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从体育场馆的、数量、种类、功能变化较大,由普查名称体育场地改成体育场馆,这个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重点反映在群众对场馆的实际需求,国家和政府加大对群众体育切身利益的关心,学校体育场馆、社会体育场馆、国家体育场馆相继对外开放,让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得到全面发展,实现“共赢”的局面。

1.2 第六次普查概况

为了贯彻和落实“十八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需求,全国《第六次体育场馆普查实施方案》于2013年3月20日正式启动,许多省已经全面开展普查工作,所有统计工作正在进行,对此结果作者抱有更大的期望;10年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深入和提高,全国体育场馆的建设飞跃式发展,体育场地类型多样、功能逐渐齐全,随着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运动健儿获得跨越历史的成绩,取得金牌总数第一,打破美国长期的垄断,中国体育文化和这次成绩刺激了中国“全民健身运动”,同时有国家倡导的“阳光体育运动”,全民健身热情推动国家和地方政府积极投入,根据本地区的体育特长和爱好新建一大批体育运动场所,奥运金牌选手的带头示范作用促进家长对孩子的体育投入,成为未来奥运冠军带来希望,体育蓬勃发展,更是促进民间资本对体育领域的参与。

2 从体育场地共六次普查情况发现的问题

从1974~2013年年底进行的六次体育场馆普查情况看,我国体育设施和场地发展迅速,为我国取得优异的体育成绩奠定设施基础,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2.1 政府干预较多,根据领导爱好来决定开发、建设和审批

我国体育场馆主要是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或社会、企业、个人等方式筹集资金建立而成,公共体育场馆作为行政部门的事业单位,受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往往这种管理是微观管理,而不是放权实行责任制,指手画脚,让管理人员无所是从,企业或个人投资需要行政审批,因领导的个人喜好而否决。

2.2 体育场馆利用率低下

我国每举行大型的运动赛事,会建设或改建相应的体育运动场所,赛事结束很多场馆处于荒废状态,例如:北京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后的石景山体育馆使用率只有10%~20%,北京体育场使用率在40%左右[2];学校体育特别是高校体有场馆的利用,2007年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下发《试点开放学校体育场馆的通知》,据报道,北京多家学校体育场馆关闭,不对外开放,考虑到场馆由学校投资、自行管理、社会化程度低、市场介入力度不够,学校体育场馆没能成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载体。

2.3 体育场馆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低下

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管理制度落后,各级行政部门分散管理,缺少统一管理和规划,有利益多个部门管理,出现问题各个部门相互推诿,特别是学校体育场馆,大多数是单位领导的关系户进入,基本是临时工管理,没有专业管理人员。

2.4 缺乏建立“风险管理计划”和“运动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和预防机制”的安全保障

建立风险管理计划就是将风险的管理方式转化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风险管理过程,为参加活动的群众提供安全和快乐的环境,体育场馆面对的就是特殊的群体,其运动过程本身对运动空间、空气质量、人群传染病有特殊要求,缺乏安全意识和制度,一旦发生不可控情况,将是灾难性的。

3 针对体育场地六次普查情况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方法和措施

我国体育已走到世界的前列,但很多方面还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洋为中用,互为融合,同时结合国内一些体育场馆先进运行模式,体育优势省份好的经验加以利用和学习,找出一套适合中国的体育场馆运行模式。

3.1 改变我国体育全面落后的措施

为了解决人人能锻炼,各类体育“百花齐放”,达到“全民健身运动”的目的,满足人们锻炼的需求,国家应该加大投入,主要是在资金、政策、审批上适当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闲散资金、个人爱好者投入体育事业,积极宣传,群众参与,为体育场馆合理正常运转营造良好环境,达到互利共赢、多维发展的目标。

3.2 优化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提高工作人员管理素质

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主要是体育部门和后勤部门管理机制,为了体育场馆的多元化,具有竞技性、娱乐性、教育性、安全性、科学性于一体的特征,我们应该根据每个部门自身特点,相应地实施管理模式,现较成熟和科学的有物业管理负责制和混合式管理机制可以借鉴;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业务水平,还可以进行业务交流、观摩、学习,达到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素质。

3.3 做到以馆养馆,提高创收能力,减轻财政负担

充分利用,减少闲置,做到场馆最大功能利用,裁掉庸员,人员适中即可,节约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效率,增强盈利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减轻财政负担。

建立“风险管理计划”和“运动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和预防机制”的安全保障。

体育场馆是一个人员众多、身体接触大、风险程度高的领域,体育场馆一定要建立“风险管理计划”,一定要在势态发展严重之前平息,同时运动场馆往往是一个封闭的环境,工作人员开放时一定要检查运动环境是否安全和健康,应建立“运动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和预防机制”,保障群众能安全愉快的玩乐和健身[3]。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起步晚、人口多、底子薄、人均体育场馆拥有率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现有的体育场馆数量、种类、功能、管理制度等越来越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为了适应我国的“全民健身运动”、“阳光体育运动”、“举国奥运竞技体制”全面需要,我们在基础设施、体育场地、管理模式、政府指导、创收能力、风险机制等领域做出改革和调整,满足竞技、群众、学校体育的需要。

4.2 建议

(1)我国体育场馆设计应该多样化,开展群众喜欢的文体项目,吸引和引导群众参与,来提高社会效益。

(2)加强健康宣传,树立健康第一和全民健身的思想理念,让体育场馆有人用,群众健身有馆用,促使体育场馆为国民健身做出巨大贡献。

(3)学校体育场馆是运动场馆的重要组成,合理调配学校体育场馆为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服务,成为后者的载体,做好协调工作,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和工作。

[1]杨华薇.我国体育场馆普查指标体系构建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1.

[2]万良华.关于体育运动场馆建设和管理问题的思考[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

[3]张力.大型赛事期间运动场馆的风险管理研究[J].宏观管理,2008.

[4]欧枝华.浅谈优化高校体育运动场馆的社会服务功能[J].体育人文社会学,2012.

[5]徐文强,陈元欣,张洪武,等.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

[6]赵云城.在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动员会上的讲话[R].国家体育总局,2004-08-09.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体育场馆普查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胡春华强调:确保脱贫攻坚普查取得圆满成功
我国体育场馆研究概述及发展趋势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体育场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的策略探究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