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7-05-16钟华梅
钟华梅
(河北大学 体育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2)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钟华梅
(河北大学 体育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2)
运用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实证研究我国体育场地投资及运营模式的特征、影响因素,并提出我国体育场地投资和运营策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场地投资以财政拨款为主,单位自筹为辅;体育场地的运营模式以自主运营为主;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有利于增加体育场地投资资金和体育场地运营模式的数量;人口密度的增大减少了体育场地投资资金和降低了体育场地运营模式数量。我国体育场地投资和运营策略包括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地投资,均衡东中西部体育场地投资资金,推进体育场地运营去“自主化”,建立东西部体育场地运营合作机制,完善体育场地投资运营政策。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影响因素;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高速发展的朝阳产业,体育场地是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基础,是支撑整个体育产业发展的根基。只有不断完善我国体育场地的投资结构和运营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我国体育场地的建设和运营效率,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平方米,而截至2013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46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54平方米的增量对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带来严峻挑战。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指出,要进一步盘活存量,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1]。当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仍较低[2],在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地管理运营的背景下,我国体育场地的投资结构和运营模式是否合理?哪些因素将会对体育场地建设的投资结构和运营模式产生影响?本研究基于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实证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与体育场地投资和运营模式的相关性,并对比分析东中西部地区体育场地投资和运营存在的差异,为我国体育场地的投资和运营提出建议。
1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指标的相关说明,认为体育场地是专门用于体育训练、比赛和健身活动,有一定投资的、公益性或经营性的体育设施[3]。体育场地的概念指明了建设体育场地的目的是用于训练、比赛和健身,但同时又兼具投资性、公益性和盈利性;而体育场地投资金额是指体育场地的全部投资额[3],包括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捐赠和其他资金来源。体育场地的投资结构是指体育场地的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等指标所占的比率;运营模式包括自主运营、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3],自主运营是指体育场地业主直接对该体育场地开展经营管理活动,合作运营指体育场地业主与另一方或另几方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共同合作经营管理该场地。委托运营指业主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委托代理业主经营管理体育场地。体育场地的运营模式的不同能够充分反映出我国体育场地市场化发展程度。
相关学者对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体育场地发展对策。张玉超(2006)、姜同仁(2007)、郭敏等(2009)、李国等(2016)分别分析了体育场地建设现状、对比第四次和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梳理体育场地建设发展历史、体育场地的发展变化并提出我国体育场地发展对策[2,4-6];其他相关研究主要是关于县域体育场地发展,王维等(2007)考察我国县域体育场地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7]。魏德祥等(2016)、万宝莉(2015)、许月云等(2016)分别研究福建省84个县体育场地、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体育场地、泉州市体育场地,并为县域体育场地的发展提出建议[8-10]。
相关学者对体育场地的投资和运营模式进行了研究,但关于体育场地投资的研究主要是以大型体育场馆或奥运体育场馆为例,研究体育场馆建设的投融资模式,王子朴等(2010、2012)分别分析了国家体育场的投融资模式、北京市11个新建奥运场馆的投融资模式和近几届奥运会奥运场馆的投融资问题[11-13],关于体育场地投资的研究学者许月云(2006)分析泉州市体育场地建设经济成分[14],并指出泉州市体育场地投资的特点;关于体育场地运营模式的研究则主要以区域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分析和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研究为主。王琳等(2008)对厦门市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分析后认为应依据场馆类型建立承包和租赁相结合的运营机制[15],而武国栋(2011)、陈元欣等(2013、2015)、徐海明等(2014)分别对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的企业化改革、体育场馆不同运营模式的税收筹划、伦敦奥运主体育场赛后委托运营方案进行分析[16-19]。陈元欣等(2013)从合同性质、运营收入归属、经营自主权范围、成本负担、经营风险、税费等方面比较分析中美体育场馆的委托经营现状[20]。
关于体育场地的研究主要是以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和县域体育场地发展为主,关于体育场地的投资和运营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以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融资模式和运营模式分析为主。本文将以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为基础,以体育场地的投资结构和运营模式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体育场地投资结构和运营模式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体育场地投资结构和运营模式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一步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体育场地在投资结构和运营模式上存在的差异。
2 我国体育场地的投资结构及运营模式特征
2.1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特征
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体育场地投资中财政拨款占总投资的55.84%,单位自筹占总投资的35.88%,而社会捐赠只占体育场地投资的5.84%,其他资本对体育场地投资仅占2.80%。说明我国体育场地投资结构主要以财政拨款为主,单位自筹为辅,社会捐赠和其他资金对体育场地投资份额较小。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出现以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为主的投资结构,其原因之一是我国现行体制决定体育场地投资结构。第6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体育场地94.38%属于中央、省市、街道、居委会等政府部门所有,国有性质的体育场地必然导致体育场地投资以政府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为主。原因之二是当前我国体育场馆供给以政府间接供给为主[21]。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场地供给由政府直接供给转变为政府间接供给和多种供给方式并存的局面,列入政府规划的体育场地的兴建虽有多渠道资金投入,但还是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原因之三是未形成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机制。体育场地具有公益性特征,我国体育场地服务以政府自给自足为主,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机制在推进的进程中还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数量和覆盖面有限、体育社会组织发育不良等问题[22],未形成成熟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机制,为满足公共体育服务需求政府需投入更多资金兴建体育场地。
2.2 体育场地运营模式特征
截至2013年我国1 642 410个体育场地中,有1 621 547个体育场地是自主运营的,占所有体育场地的98.73%(见表1)。说明我国体育场地的运营模式特征主要是以自主运营模式为主,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所占比率极低。体育场地的国有属性是导致体育场地自主运营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之一,国有性质的体育场地是各级政府机关、教育机构所有,体育场地管理者的角色决定了体育场地只能进行自主运营。其次是我国体育场地企业化程度低,现有体育场地运营有事转企、事企双轨运行、事企合作运行、事业单位内部企业化管理等[18],体育场地的企业化转变有制度优势和经济比较优势。当前我国体育场地企业化改革刚起步,企业化率较低。
表1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模式
运营模式数量(个)占比(%)自主运营162154798.73合作运营67770.41委托运营140860.86合计1642410100%
3 实证分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体育场地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体育场地发展的各种指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指标都呈高度的正相关[23],而我国体育场地投资主要以财政拨款和单位自筹为主,因此,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体育场地投资结构和运营模式也存在相关性。实证研究选取国民生产总值(GDP)、第三产业比重(PTI)、人均可支配收入(PCDI)、居民消费支出(CS)和人口密度(PD)作为影响我国体育场地投资及运营模式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上述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与体育场地投资、体育场地运营模式的相关性,揭示我国当前体育场地投资及运营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多重比较分析法研究我国东、中、西部体育场地投资与运营之间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4》,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场地普查网站。
3.1 体育场地投资的影响因素
3.1.1 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场地投资的相关性
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指标中,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有利于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捐赠资金的增加(见表2),人口密度的增大却会降低财政拨款、单位自筹和社会捐赠资金,但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非常显著地增加财政拨款、单位自筹和社会捐赠资金。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的背景下,体育场地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体育场地需求的增加加快了我国体育场地建设速度,进而有更多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投入到体育场地建设中,提高我国体育场地供给水平。人口密度影响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规模和布局[24],人口密度的增大对体育场地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体育场地需求的增加会加快体育场地建设投入,但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密度的增大会降低财政拨款、单位自筹资金、社会捐赠资金对体育场地的投资。其原因可能与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有关,当前我国处于体育场地建设高速发展时期,为了使各区域体育场地均衡发展,并未将人口密度因素考虑到体育场地投资中。原因之二为人口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不同造成人口密度越大体育场地投资越小。
表2 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场地投资的相关性
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捐赠金额比率金额比率金额比率国民生产总值(GDP)P值0.994**-0.0270.990**-0.0100.919**0.144Sig0.0000.8840.0000.9550.0000.432第三产业比重(PTI)P值0.104-0.1780.1310.1710.106-0.075Sig0.5700.3290.4760.3500.5620.683人均可支配收入(PCDI)P值0.110-0.1990.1290.2200.1480.004Sig0.5480.2750.4820.2260.4190.981居民消费支出(CS)P值0.986**-0.0370.984**0.0240.885**0.076Sig0.0000.8410.0000.8980.0000.680人口密度(PD)P值-0.047-0.111-0.0410.145-0.049-0.138Sig0.7980.5470.8260.4290.7910.453
注:*.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从实证分析结果中可知,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人口密度的提高均降低财政拨款在体育场地投资中所占比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会降低单位自筹资金在体育场地投资中所占比率,其余四个指标的上升均能提高单位自筹资金在体育场地投资中所占比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和人口密度增大会降低社会捐赠资金在体育场地投资中所占比率,其余三个指标的增加均能提高社会捐赠资金在体育场地投资中所占比率。实证结果也表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居民收入和支出的增加对体育场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在体育场地的投资中应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体育场地,减少财政拨款对体育场地的投资,增加单位自筹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在体育场地投资中所占的比率。积极引领社会资本参与到体育场地投资中,促进体育场地投资结构的合理化,单位自筹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比率的增加,有利于加速体育场地运营市场化进程。
3.1.2 不同区域体育场地投资差异性分析
为研究我国不同区域在体育场地投资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和多重比较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省份在体育场地投资上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见表3和表4)。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体育场地投资的单位自筹资金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与中部、西部在体育场地投资的财政拨款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上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东部、中部、 西部在用于体育场地建设的财政拨款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的投入不均衡,东部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不利于我国体育场地的均衡发展。
表3 东、中、西部地区体育场地投资资金差异性分析
财政拨款单位自筹社会捐赠F值3.0024.1532.017显著性Sig0.0660.0260.152
表4 东、中、西部体育场地建设投资资金的多重比较
因变量(万元)区域(I)区域(J)均值差(I-J)显著性(Sig)财政拨款东部中部1904289.52273*0.043东部西部1684947.60606*0.046中部西部-219341.916670.806单位自筹东部中部1428832.65909*0.027东部西部1419606.99242*0.015中部西部-9225.666670.988社会捐赠东部中部231701.136360.104东部西部218018.386360.089中部西部-13682.750000.920
*.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 0.05。
3.2 体育场地运营模式的影响因素
3.2.1 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场地运营模式的相关性
我国体育场地的运营模式以自主运营为主,实证分析表明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的提高均有利于提高我国自主运营、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体育场地的数量(见表5),但人口密度的增大却降低了自主运营、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体育场地的数量,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显著提高自主运营、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体育场地的数量。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体育场地运营数量有一定提高,但人口密度的增大却降低了体育场地运营的数量,间接反映出人口结构是影响我国体育场地运营的因素之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能显著促进我国体育场地市场化运营。
表5 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场地运营模式的相关性
自主运营合作运营委托运营数值比率数值比率数值比率国民生产总值(GDP)P值.0997**-0.0030.995**-0.0090.989**0.008Sig0.0000.9850.0000.9610.0000.965第三产业比重(PTI)P值0.061-0.680**0.1050.699**0.1070.497**Sig0.7400.0000.5660.0000.5600.004人均可支配收入(PCDI)P值0.082-0.485**0.1090.3010.1300.442*Sig0.6550.0050.5520.0950.4790.011居民消费支出(CS)P值0.991**-0.0320.988**0.0120.980**0.032Sig0.0000.8640.0000.9500.0000.861人口密度(PD)P值-0.071-0.387*-0.0470.279-0.0420.334Sig0.7000.0290.7970.122.8210.062
*.在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对于体育场地运营模式的结构比率,实证研究表明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人口密度的提高均降低了自主运营体育场地的比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降低了体育场地合作运营的比率,其余社会经济指标的上升则提高了合作运营体育场地的比率;所有社会经济指标的上升均提高了委托运营体育场地的比率;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显著降低自主运营体育场地的比率,且显著提高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体育场地的比率。上述结果反映出我国体育场地运营模式的结构亟需调整升级,以自主运营为主的体育场地运营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应积极引入委托运营的体育场地运营模式。体育场地运营管理业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能够显著促进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形成产业间良性互动。
3.2.2 不同区域体育产地运营模式的差异性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东部、中部、西部自主运营、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的体育场地数量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仅东部与西部在自主运营、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的体育场地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我国不同区域在体育场地运营模式上不存在差异,但东部和西部在自主运营、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的体育场地上存在显著差异,东西部场地运营模式的差异可能导致东西部之间体育场地市场化发展的不均衡。
表6 东、中、西部体育场地运营模式差异性分析
自主运营合作运营委托运营F值2.9912.7172.465显著性Sig0.0670.0830.103
表7 东、中、西部体育场地运营模式的多重比较
因变量(个)区域(I)区域(J)均值差(I-J)显著性(Sig)自主运营东部中部12250.545450.434东部西部33458.96212*0.022中部西部21208.416670.172合作运营东部中部80.147730.351东部西部176.52273*0.027中部西部96.375000.255委托运营东部中部402.784090.098东部西部432.65909*0.050中部西部29.875000.898
*. 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 0.05。
4 我国体育场地投资与运营策略选择
4.1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地投资
体育场地的市场化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本的介入,社会资本对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及整个体育场地的供给改革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体育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25],在“十三五”期间体育场地的不足将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引入社会资本投资体育场地,将有效解决场地供给不足问题,同时也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加快我国体育场地建设步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体育需求。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体育场地投资策略,大型体育场馆建设融资模式包括政府资本投入融资模式、社会资本投入融资模式、公私联合融资资本投入模式[26],政府主导部门要积极摸索大型体育场地投融资模式,并从中借鉴成功经验,通过改革试点,将成熟的体育场地投融资经营向中小型体育场地和西部落后地区体育场地建设推广,促进我国体育场地稳健发展。
4.2 均衡东中西部体育场地投资资金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与中部、东部与西部体育场地建设的财政拨款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存在显著差异,要改变区域之间体育场地投资的不均衡,需靠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中西部地区作为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对体育场地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程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市(地)、县(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覆盖率超过70%,城市街道、乡镇健身设施覆盖率超过80%,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25]。要完成健身场地设施工程所提的目标,“十三五”期间我国体育场地投资重点应向中西部转移,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投资政策促进中西部地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均衡东中西部地区体育场地建设的财政拨款,积极完善中西部体育场地设施。
4.3 积极推进体育场地运营去“自主化”
自主运营占主导地位的体育场地运营模式已经不适应人民群众对体育场地的需求,体育场地自主运营模式造成的管办不分、事社不分等是阻碍我国体育场地市场化运营的原因。国家体育总局在2015年1月印发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推动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引入和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激发场馆活力;鼓励采取参股、合作、委托等方式,引入企业、社会组织等多种主体,以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参与场馆运营。因此,未来体育场地的运营应积极去“自主化”,推进体育场地企业化改革,积极引导体育场地建立合作运营和委托运营模式,促进体育场地企业化、市场化,消除体育场地的事业单位属性。运营模式去“自主化”改革,在明确体育场地公益性的基础上,将盘活我国体育场地资源,使体育场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4.4 建立东西部体育场地运营合作机制
东西部地区在场地运营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由于西部地区受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市场因素等影响,西部体育场地的运营市场化程度低于东部地区。东部省份体育场地资源优于西部省份,拥有丰富的体育场地运营管理经验。应在政府引导下建立东西部体育场地合作机制,成立体育场地管理联盟,积极吸纳西部体育场地运营机构加入,推行专业化、企业化的体育场地运营办法在西部的实施。
4.5 加强体育场地投资和运营的政策引导
体育场地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阻碍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背景下,我国体育场地的投资和运营应加强政府政策引导。除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办法》外,当前未出台关于体育场地投资的优惠政策。“十三五”期间国家推行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将办赛需求与赛后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的推行,不仅需要体育场地运营管理政策的引导,更需要体育场地投资政策的引导。只有明确体育场地投资政策,才能明确体育场地所有权,进而明确体育场地的经营主体。
[1] 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5-2020[Z].2016.
[2] 李国,孙庆祝.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场地发展变化的实证研究——基于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的统计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2):164-171.
[3] 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汇编[EB/OL].http://www.sport.gov.cn/pucha/index.html.
[4] 张玉超.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3):16-19.
[5] 姜同仁.我国两次体育场地普查情况的比较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2):116-119.
[6] 郭敏,刘聪,刘买如,等.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12-16.
[7] 王维,孙岩,王健.我国县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及对策[J].体育学刊,2007(1):47-50.
[8] 魏德祥,黄彩华,雷福民,等.基于县域单元的福建省体育场地发展空间特征及演化[J].体育科学,2016(1):38-49.
[9] 万宝莉.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体育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湖北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数据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0] 许月云,陈霞明.区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以泉州市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114-121.
[11] 王子朴,梁金辉,陆卫平,等.国家体育场投融资模式及赛后运营财务分析[J].体育科学,2010(1):16-29.
[12] 王子朴,梁金辉,杨小燕.北京新建奥运场(馆)投融资创新和赛后运营探讨[J].体育科学,2012(3):3-9.
[13] 王子朴,梁蓓,陈元欣.梳理与借鉴:奥运场馆投融资模式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4):425-433.
[14] 许月云,许红峰,叶建芬.侨乡泉州体育场地经济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6):132-136.
[15] 王琳,许红峰,邱冠寰.厦门市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现状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5):53-57.
[16] 武国栋.奥运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分析及启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4):458-462.
[17] 陈元欣,王健.体育场馆不同运营模式的税收筹划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3):208-212.
[18] 陈元欣,王健.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企业化改革研究[J].体育科学,2015(10):17-24.
[19] 徐海明,陆伯亨,王密.伦敦奥运主体育场赛后运营的模式及启示[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119-122.
[20] 陈元欣,王健.中美体育场馆委托经营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1):1-7.
[21] 陈元欣,王健,刘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场馆供给的历史回顾[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4):411-418.
[22] 王占坤.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地方实践、问题及化解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2):12-17.
[23] 罗建英,何选,张辉.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与体育场地建设[J].浙江体育科技,2006(1):38-41.
[24] 魏华,权德庆,雷福明,等.中国群众体育场地发展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体育科学,2012(2):3-8.
[25]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6-05-05].http://www.sport.gov.cn/n316/n340/c723004/content.html.
[26] 肖淑红,付群,雷厉.大型体育场馆融资模式分类及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6):14-18.
Features and Influential Elements of Investment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Model of Sports Stadiums
ZHONG Huamei
(P.E. Teaching Dept., Hebei Univ., Baoding 071002, 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e features and influential elements of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model of the sports stadiums in China and proposes the strategies of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of sports stadiums in China. The investment of the sports stadiums is mainly from the government’s fund. The operation model of sports stadiums is mainly the independent operation. The increase of GDP, ratio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verage individual income and resident’s expenditure can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the sports stadiums and operation models of the sports stadiums. The in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density can de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the sports stadiums and the number of the operation models of the sports stadiums. The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al strategy of the sports stadiums in China include introducing the social capital into the sports stadium construction, balancing the the investments of the sports stadium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China, promoting the dependent operation of the sports stadiums, establishing the cooperation operation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sports stadiums and improving the policy of the invest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sports stadiums.
sports stadium; investment structure; operational mode; influential factor; sports industry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Q161126)。
钟华梅(198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
G80-05
A
1672-268X(2017)02-0037-06
201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