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①
——以湖南民间舞龙为例

2014-12-06徐晓琴雷军蓉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4期
关键词:民间舞舞龙民俗

徐晓琴 雷军蓉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2.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①
——以湖南民间舞龙为例

徐晓琴1雷军蓉2

(1.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5;2.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1)

以湖南民间舞龙为基点,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民间舞龙文化,湖南民间舞龙文化的内涵及文化传承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1)湖南民间舞龙文化具有农耕文化、血缘性、民众性、季节性和封闭性;(2)湖南民间舞龙与民俗祭祀活动的依附与共,与神话、宗教的渗透相随,湖南民间舞龙与地域流变相伴。

非物质文化 湖南 民俗体育 文化内涵

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不仅有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包含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代湖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画笔,同时有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勤劳朴实的湖南民众,这些是湖南历史文化不断前行的见证。民间舞龙运动是湖湘文化的特殊见证,她载誉了湖湘文化的民俗精髓,是湖湘非物质文化的精髓。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众多概念与内涵,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阐述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

人们通过口头语言相传或者是动作传递,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主要手段,这是历史与民族的见证与记忆。同时,下列的条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具备的:第一,与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息息相关,走入民众生活;第二,在历史中相传了上百年时间;第三,在目前的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的。

2 民间舞龙——中国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1 中国龙文化认识的独特性

中国把龙作为神灵进行崇拜,龙是水神,从而是农业神,兴云布雨、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因此,龙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民间舞龙的演绎来达到民众百姓渴望风调雨顺的愿望,因此民间舞龙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收到湖湘乃至历来诗人称颂的对象。如欧阳修《百子坑赛龙诗》:“磋龙之知谁可拘,出入变化何须灾”;“倾崖倒涧聊一戏,顷刻万物皆滋润”;“明朝老农拜潭侧,鼓声坎坎鸣山隅”。韩蔚《咏龙诗》:“育德知何宅,逢辰或见灵”,“陕物局寰宇,遗功在杳冥”[2]。

2.2 舞龙运动特有的文化精神内涵

“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灵兽,“龙文化”在中华大地有着深厚的民众土壤,她经历着中华大地几千年的传承,经历了各种生存方式的磨砺与洗礼,她的传承与其完美的动作表现,丰富的演绎内容及不断提升的技巧有着重要的联系。然而,舞龙运动特有的神秘色彩则来源与民众对于龙的神喻、灵性的崇尚,因此,她来源于民俗活动,并且在这样的土壤中发芽、生长,完成着朴素劳动者的美好心愿。

3 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解读

3.1 农耕文化的内涵

湖南民间舞龙生成与农村,她是农民丰收、稼穑之余的主要生活娱乐方式,有着中国农村特有的烙印。第一,独特的历史观念,其社会组织为家族聚居村的形式。这种在中国最为稳定的社会组织方追源于农耕社会大聚居地种植农作物的生活方式。第二,民间舞龙属于农耕社会,不是某个个人或者是统治者的需要。中国人的乡情与凝聚力来源于共同的乡土风情及信仰。地域上的稳定性使人们产生精神文化共同体的历史、地缘基础。第三,农业耕作是与季节变化、气候变化仅仅关联的循环的生产活动。因此,伴随着有规律的、日复一日的农耕活动,民间舞龙也表现出其季节性与封闭性的特点。

3.2 民间舞龙社会组织上的血缘性

“家庭-村落-国家”是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结构构成,因此村落作为家庭的扩大聚合,有着相对稳固的地缘界限,由于长期的封建经济体制发展,小农社会又呈现着自给自足,鲜有与外界联系的特点。宗族是中国传统小农经济文化特有的产物,在宗族中血缘是最为稳定的依托,同时地缘也成为血缘的投影,不可分开,家庭成为宗族中最小的单位,一个大的宗族家庭有着上百家庭单位。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湖南民间舞龙就依托于村落,在宗族间传承发展。它的发展依靠宗族中的“名门”给予支持,同时他们的成员也来自于宗族中同姓之人,同时在龙队的管理、祭祀等风俗上也呈现着族长、家长管理制。

3.3 民间舞龙的民众性

民间舞龙运动是建立在一定区域、时代、文化背景上的,是湖南广大民众的情感的认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是民众交往及活动的共性桥梁。一项民间艺术文化需要广大群众的情感的认可,广大民众积极的参与,因为民间艺术文化本就属于群体。湖南郴州汝城有一种特有舞龙项目——香火龙,这是一种民俗节气中见到的一种民众运动,香火龙的传承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汝城的工作人员谈到,全县有20余乡镇,300余村落村民会舞香火龙。每年的节庆之余,乡民们期盼着平安、富裕、丰收的美好愿望,敲着锣鼓,积极参与到属于他们的活动中来。

3.4 封闭性

“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简单、封闭,是致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基本模式。它表现为农民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一般没有外部协作,属于个体劳动的性质。这种经济方式的特点使得农民生活较为稳定,思维模式较为单一,受外界文化干扰较少。民间舞龙作为农耕社会的产物,首先具备着封闭性的特点,这表现在在以同宗族为主要参与人群;其次甚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干扰,具有纯粹的、原生态的特点。这种通过活动、动手创造民间艺术,在通信传媒没有发展发达的年代里,民间舞龙如同地方戏剧、歌舞一样成为人们主要情感的寄托。

3.5 季节性

较强的灵活性、适应性是小农经济的特点,这就使得即使在恶劣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下依然能够顽强的生存下来。西汉晃错《论贵粟疏》中的“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是对农民依时而作以季节而耕的生产节律。因此,中国的节日、民俗、信仰活动总是环绕着时节而呈现规律性。民间舞龙的发展离不开民俗、节气活动,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紧紧相连,呈现出季节节律性的特点。

4 湖南民间舞龙文化传承

4.1 民俗祭祀活动是民间舞龙发展的载体

祭祀是古老的传统习俗,更是华夏记忆元素的具体表现,祭祀、庆典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风俗,“祭祀之道,自生民以来则有之矣”。例如:湖南民间先秦年间的屈原祭祀,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舞龙有着其独有的社会功能,一直以来,民俗活动以及统治者祭祀、庆典的需要成为民间舞龙产生、发展、繁衍、丰富的推动力。在民间,祭祀、节庆舞龙动已成为湖南乡民的传统文化习俗,不但展示了湖湘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寄托了人们追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祥和幸福的美好祝愿。

4.2 神话、宗教的渗透与民间舞龙

神话是人类各种文化的起始,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结晶。宗教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宗教,是在人们信仰的基础上,集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等为一体。民间舞龙最初的雏形,及活动本身就喻含着美好神话传说及神秘的部落图腾。中国神话中的龙,能够升天入地,来往于天地之间,中国龙文化形成之后,很快通过中国西南地区以及古丝绸之路传至印度,影响了佛教文化。在神话及后来儒教影响的过程中,龙成为自然力量神圣化的寄托,象征着帝王君主。这也成为舞龙运动由民俗活动走向社稷庆典的主要推动因素。

4.3 湖南民间舞龙与地域流变相伴

任何有特色的区域性文化,都有它独特的发生、形成和发展、演变的历史。考察文化发展的历史流变,对我们把握地域文化的主体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民间舞龙的地域分野是十分清晰的,民间的老艺人通过龙的外形就能够区分出它的地域归属。同一时代,同一发展阶段,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民俗民风区域差异,同时不同的区域有着其不同的主流文化。因此,在传承过程中湖南民间舞龙保持者鲜明的地域特点,同时地域的流变也使得民间舞龙在不断生息变化。

[1]张斌.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中国传统舞龙的继承和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8:24.

[2]庞进.八千年中国龙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21.

[3]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Z].2005:9.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Z].2005:3.

[5]王俊奇.也论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概念极其关系[J].体育学刊,2008,15(9):101-104.

[6]自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J].体育科学,2008,28(1):3-7.

[7]娄章胜,袁校卫,陈薇.社会学视角下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1):69-72.

G80-05

A

2095-2813(2014)12(a)-0206-02

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3C497)。

徐晓琴(1981—),女,山西临汾人,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猜你喜欢

民间舞舞龙民俗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民族民间舞的艺术特点与情感表现探究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漫画民俗
中秋舞龙
舞龙舞狮进校园
古往今来新疆锡伯族民间舞的典型变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