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跳水运动专项心理特征探析*

2014-12-06杨勇涛

体育教育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平衡感心理特征运动员

杨勇涛

(天津体育学院 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1)

跳水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运动项目。不论是3 m板还是10 m台,运动员都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走板(跑台)、起跳、翻腾、转体、入水等一系列难度动作,期间还要兼顾身体姿态的美观程度,以展现运动员的身体和技术能力,给观众以美的视觉享受。根据跳水运动专项特征,跳水的“难”与“美”不仅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条件有关,也体现了运动员对时间、空间、节奏和平衡等感知觉的把握和利用。这些与跳水运动密切相关的专项感知觉能力是提高动作难度和质量的重要保证,与运动员运动表现的水平密切相关。我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2006)曾指出: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必须争取获得每一个动作的高分,而要获得高分就需跳出高难度的动作,并且高难度必须建立在高质量基础上(包括稳定性)才有意义。

对跳水运动的发展来说,后天专项心理特征的塑造是挖掘潜力发展运动能力的关键点。只有重视跳水运动的专项心理特征,在初期选材的基础上通过后天训练不断塑造其专项心理品质,再辅以一般性的心理训练如放松训练、念动训练、认知训练、意志力训练、自信心训练等,才更有可能让运动员取得卓越的运动表现。因此,对跳水运动专项心理特征的认识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目前,很多研究对优秀跳水运动员心理特征进行了探讨,但并没有对与跳水密切相关的专项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因此,本文在查阅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国家跳水队的实践经历,同时在咨询相关教练和运动心理学专家的基础上,尝试对时间感、空间感、平衡感、节奏感4个与跳水运动训练密切相关的专项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1 时间知觉

由于大多运动情景的长时间压力,时间知觉在运动情境中有着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者也对跳水、击剑、乒乓球、体操等一些运动项目中的时间知觉进行了探讨(Coello,Delay,& Orliaguet,2000; Williams,Vickers,& Rodrigues,2002;张育青,1998;赵洪明,2002)[2-5]。

在跳水运动中,运动员从起跳、空中翻腾到入水必须在约1.87 s时间内完成(李旭强,付全,2006)[6],在不到2 s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动作,必须要求运动员对各个动作环节的时机有着敏感的把握,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整个动作失误,由此可见时间知觉在跳水中的重要性。关于跳水运动员的时间知觉,前苏联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跳水运动员比不从事运动者的准确性好,男子比女子准确性和稳定性更好。研究认为,在测定时间中过失小的运动员( 变异范围小于0.78 s) 能顺利地掌握跳水技术。在测定时间中偏离相当大的运动员(变异范围大于1.44s) 在最初阶段掌握跳水技术非常困难(王长生等,2007;张立新,2006)[7-8]。我国研究者也对如何研究跳水运动员的时间知觉,进而区别不同运动水平的跳水运动员进行了推理。该推理主要基于时距知觉研究的预期式范式和TTC判断的方法,让跳水运动员在模拟的跳水比赛情境判断时距,但遗憾的是并未发现有后续实验研究结果(张立新,2006)[8]。

另外,跳水运动员起跳后何时打开身体准备入水,必须对时间有准确的预期,这直接影响到入水的效果,是决定一个动作好坏最直观的外部表现。在比赛中,即使走板、起跳、翻转再好,水花没压住也不会有理想的分数,因为这直接不利于跳水的美观性。当然所有动作完成很好但因为水花没压住在比赛中也很常见。因此,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手段和方法提高跳水运动员的时间知觉能力,是跳水运动训练的重点之一。

2 空间知觉

众所周知,跳台和跳板的高度是固定的,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在限定的空间内完成动作,同时这种有限的空间最终决定了运动员在起跳直至自由落体入水的整个运动过程中时间是恒定的。简言之,运动员所有的动作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完成。

良好的空间知觉是跳水运动员的专项心理特征之一。走板(跑台)的线路、起跳的方向和角度,空中翻腾到打开入水均需要准确的空间知觉才能很好地完成(李旭强,付全,2006)[6]。笔者在跟随国家跳水队的日常训练中发现,跳台5 m的位置一致悬挂着一条红色的布条,开始不明其因,直到最后在跟教练的一次谈话中才知道红色布条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个显著的参照物提醒运动员下落到了什么位置。这样运动员就能够根据参照物的空间位置决定自己打开身体入水的时机。当然在真正的比赛中,运动员仍可以通过跳水馆周围的其他参照物进行判断。总之,通过这种简单的提示物辅助训练方法就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空间和位置知觉,也就提高了运动员对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入水时机的把握能力。

由于跳板和跳台高度原因,导致运动员打开身体入水的时机不同。跳台比赛下降的速度快,打开的时机就相对早,距离水面的高度更高。所以同时参加跳板和跳台比赛的运动员仅依靠视觉获得的空间信息来确定打开时机是不够的,他必须通过高度分化的时间知觉来确定打开的时机(李旭强,付全,2006)[6]。从理论上讲,运动员的动作完成质量与其腾空高度有一定相关。运动员起跳高度高,就有相对多的时间完成空中动作,在空中动作和入水时的水花控制方面就占有一定优势,而且腾空高度本身就是正式比赛中裁判打分的一项依据。另外,虽然起跳高度增加可以相应增大动作空间,但仍需要运动员准确把握入水的时机。

总之,跳水运动中的空间知觉需要以准确的时间知觉为前提。只有运动员在既定的空间中准确把握起跳、翻腾、打开身体以及入水的时机,才能在有限时间内做好技术动作。因此在跳水运动中,空间知觉与时间知觉是密不可分的。

3 节奏感

运动节奏是根据一定规律,以某些运动成分(即要素)阶段特点所组成的运动动作为时间特征,各个运动动作之间(包括完整和局部的,强的和弱的)按特定的顺序和时间间隔比例交替的时间为特征。节奏感与跳水运动密不可分,从走板、起跳、翻腾、打开到入水,运动员必须养成一种熟悉的节奏,尤其是走板,对节奏感的要求更高。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多时候只要走板稍有失误,就会影响后续的起跳等一系列环节,导致整个动作质量不高甚至失败。

事实上,走板起跳技术历来都是跳水运动中最难掌握的关键技术[9-10]。在跳水中,1组、3组和5组动作需要运动员首先走板。即便是优秀运动员,在走板时也会经常出现问题,比如走板时过于靠前(踩出去)或过于靠后(退板)。这是由于运动员与板的配合不够默契,没有跟上板的节奏,导致运动员不能充分借用板的力量,严重影响起跳,进而影响动作的完成质量,甚至彻底失败。运动员在训练中经常会出现走板失误的情况,而且在一些重大比赛中,一些著名运动员如王克楠、何冲、吴敏霞都有过因走板失误痛失金牌的经历。这主要是由于运动员没有把握好走板节奏,造成走板过程中“人板分离”,身体重心发生偏移,破坏了机体的平衡感,影响后续动作的完成。

另外在双人比赛中,身体形态、技术水平、技术风格、默契配合等是双人比赛致胜的关键因素(周继红,2008)[11]。该文中提到的默契配合就体现了节奏感的重要性,即运动员双方在比赛中技术动作的协调一致,力求达到“形同一人”的程度。因此双人项目的训练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协调双方运动员技术动作节奏的过程,如通过分析双人3 m板运动员跳水过程中的步长与步速、第三步技术、前跨步技术以及起跳技术保障节奏的一致(周继红,2008)[11]。如果细心看比赛的观众会发现,在双人跳水比赛中,总会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发号施令”,掌握着双人配合的节奏。

虽然对双人项目来说,从走板、起跳直到入水,都需要运动员双方节奏的协调一致,但走板作为基础和起始环节,是决定双方节奏能否一致的关键环节。走板好坏直接影响起跳高度,如果双方任何一个运动员起跳高度不够,不仅直接影响两人的配合节奏,更影响动作质量。在国际比赛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国外很多双人项目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配合严重不一致的现象,两个运动员起跳高度、翻腾速度完全不一致,节奏脱节。因此,对双人项目来说,走板起跳环节的节奏感训练是双人项目训练中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我国双人项目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4 平衡感

平衡感是人体觉察身体的位置和动作的一种复合感觉,由平衡器官(前庭系统)的终末感受器所传递,通过反射活动以调节和维持身体平衡。保持身体平衡是一切动物所具备的重要功能之一,人们对头和身体的移动,上下升降以及翻身、例置等运动的辨别,都依靠平衡觉。尤其是旋转运动对平衡觉要求更高,机体会通过前庭眼反射和前庭脊髓反射引起眼球运动及躯干和肢体运动以调节和维持身体平衡[14]。

在跳水运动中,走板、起跳、翻腾都受平衡感的影响。首先是走板。对于每一个正常人来说,在稳定的平面上走跑跳不会有任何障碍,但在晃动的有弹性的钢板上重复这一系列动作就很可能会出现问题。那么,运动员走板失误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对身体的平衡感把握不佳,导致身体重心在走板过程中不稳,不能与板“合二为一”。其次,跳水运动员在空中的平衡感也很重要。比如走板起跳后的“第一落点”,按照力学原理,运动员走板起跳后的第一落点,应该是处于板头中间位置,同时在起跳落下后要随着身体重心下移继续压板,即训练中教练们常提到的“等板”,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借用跳板的力量。但在实际中,运动员在起跳后上升降落过程中的平衡觉会影响运动员的 “第一落点”,这就可能会导致所谓的“退板”、“走出去”等失误现象,影响技术发挥。最后,翻腾同样会受到平衡觉的影响而且受平衡觉的影响可能更大。对于人体来说,头部位置是其保持正常平衡觉的重要参照物,在翻腾过程中,运动员头部位置不断变化,同时还受到重力加速度的影响,这时候运动员就需要良好的平衡觉判断身体的即时位置和运动等。平衡感好的运动员,在快速的翻腾过程中仍能够保持良好的空间知觉。因此,平衡感训练对跳水运动员的技能发展非常重要,具备优秀的平衡感是跳水运动员发展高难度动作的重要保障之一。

5 结束语

随着跳水运动的不断发展,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对“难”与“美”这一矛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跳水来说,时间感、空间感、节奏感和平衡感是非常重要的专项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只有在后期训练中不断加强这些专项心理特征的塑造,才能不断挖掘运动员的潜力,提高其综合实力。

[1] 周继红.跳水运动科学训练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关系探讨[J].游泳,2006(2):35- 37.

[2] Coello,Y.,Delay,D.,Orliaguet,JP.Temporal control of impact movement:The time from departure control hypothesis in golf put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000(1):24- 46.

[3] Williams,AM.,Vickers,J.,& Rodrigues,S.The effects of anxiety on visual search,movement kinematics,and performance in table tennis:A test of eysenck and calvo’s processing efficiency theory[J].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02(4):438- 455.

[4] 张育青.乒乓球运动员的时间知觉[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2):52- 53.

[5] 赵洪明.试论体操运动员的时间知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5):91- 93.

[6] 李旭强,付全.论跳水运动中的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1):106- 107.

[7] 王长生.运动时间知觉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6):777- 780.

[8] 张立新.时间知觉的研究进展及其对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5):416- 419.

[9] 蒋军波.对少年跳水运动员走板技术及其训练手段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4):90- 91.

[10] 宋雅伟,钱竞光,叶强,任涛,金海泉,胡伟.跳板跳水运动员双足落板的受力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6- 20.

[11] 周继红.双人跳水比赛制胜因素解析及中国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716- 718.

猜你喜欢

平衡感心理特征运动员
以木为媒
洞察儿童审美心理特征,保护儿童原生性表现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平衡感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