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课有效学习时间”观察法

2014-12-06孙喜和翟孟杰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321004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观察法体育课指标

孙喜和 翟孟杰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321004)

“体育课有效学习时间”观察法

孙喜和 翟孟杰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321004)

案例研析(研讨网址:http://bbs.sports.edu.cn/viewthread.php?tid=6025&extra=page%3D1)

编者按:听评课是教师进行职后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学校和各地教研部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现实中听评课的教研效果与理想的目标之间差距甚大,一方面是缺乏专业听评课的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对过程的设计不足,造成活动流于形式。基于这一认识,本期“案例研析”拿出有破有立的系列问题进行引导,参与者们详细地分析当前以听评课教研活动的不足之处,并依托听评课的具体环节,围绕着课堂观察形式,分工合作方法,课堂信息资料收集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选取的文章通过对有效学习时间观察的思考;如何运用观察量表以及以项群合作体模式实施观察,结合某区域体育教研活动具体的实践与反思,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有效听评课”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希望以此为切入口,引发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深入思考,形成更多更好的操作案例,让听评课从经验判断,走向科学界定,让听评课成为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方。再次感谢各位积极参与,特别感谢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副教授的指导。希望一线教师一如既往地关注“案例研析”栏目,让我们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讨,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教学观察法在我国体育教学领域中是一个全新的话题,但从体育教学发展的历史上来看,体育课的课堂观察在我国早已存在,最典型的就是体育课的密度和强度的测量与观察。这种测量和观察,为当时以“体质教育观”为中心的教学研究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可见教学观察和测量是教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

但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教学观和教学理念地不断发展变化,对体育课进行观察和测定却出现了停滞的现象。近年来,为提高体育课教学的质量,又有学者对教学观察和测量提出了新的思路。但,由于过度依赖母学科教育学的成果,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体育课自身的切实可行与操作简便的观察法。

然而,从国际的研究动向来看,运动教育学(Sport Pedagogy)或者是关于体育教育中的教学研究,却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说上世纪的80年代以前,教学研究的主流还是思辨研究和解释学的研究的话,那么,从8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的实证性研究和经验科学研究就已经揭开了体育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篇章。

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的“体育课有效学习时间”(Academic Learning Time in Physical Education)观察法。这种方法是基于教育学上关于“教学中学生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有效学习”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而应运而生的,是探究在限定学时内学生们到底能否取得最好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技术或者方略。

这种方法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是美国体育教育学界花费了近40年的时间,在经历了理想的教师特性探寻(年龄、性别、IQ)、教师课堂上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探究等研究没有寻找到突破口后,开始转入有关教学的“过程-结果”的探究的结果。这种“过程-结果”的探究,在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后,取得了建设性成果。所谓“有效学习时间”观察法就是这个时期开发出来的一种教学观察法,而“体育课有效学习时间”观察法,也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并得到了欧、美、日等众多发达国家体育教学界的青睐。

由于我国的体育教学观察研究刚刚起步,为了便于广大一线教师能够尽快地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进行评价或有效指导,本文将美国学者西登托普[1]开发的“体育课有效学习时间”观察法和高桥健夫[2]在日本对西登托普的方法的开发与运用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介绍给大家,以便能够借他山之石来提高我国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体育课教学观察指标的选定

体育课教学从大的框架来看,基本上可以从3个侧面来确定观察指标。

第1个侧面是与教师传授过程中相关的众多可变指标。这些指标可以让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的过程上来。诸如“给学生提供指导”、“向学生提问”、“给学生提供反馈”、“让学生停止正在做的错误动作”、“给做得好的学生适当的赞扬”等内容。另外,还有诸如“组织班级活动”、“管理学生的活动”、“组织学生的移动”、“处理突发事件”等内容。这些指标的变化和发展,与教师的传授水平有着必然的联系,特别是通过这些指标的观察,可以对教师上课的水平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并能够给出一个比较恰当的评价。

第2个侧面则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诸多的可变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观察,可以使人们将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来,切实看到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这些指标包括“学生从一个活动场所移动到另一个活动场所花费的时间”、“学习过程中学生做动作出现的错误频率”、“学生在一堂课上,能够切实地投入学习动作所用的时间总量”、“在集体项目中(如,排球),整个队伍能够进行有效练习的时间总量”、“课上为了完成规定的目标所进行的练习总时间”和“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师传授信息所花费的时间”等内容。这些内容,既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关联,又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提高对学生学习评价的可信性。

第3个侧面则是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或者说是学习成果相关的诸多变量。这些变量的变化能够直接让我们看到学生学习的变化和成果。教师在教学中,期待和想要的就是这种变化。但是,能否看得到这些变化,则与体育教学的目标规定有着必然的联系。谈到体育教学目标,必须考虑到3个方面:1.本次课能够达成什么目标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直接地反应了学生是否能够达到教师设定的各项目标的问题,可以用“不能达成”、“容易达成”、“能够达成”和“非常好地达成”这4个指标来反映;2.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是否在“身体素质的变化”、“技能水平的提高”、“知识量的增加”和“比赛能力的加强”等方面进行连续观察的指标,也称为“短期内可观察”的指标。一般情况下,这些观察变量在单元结束后就可以进行直接的测试,并通过测试结果来初步判定当前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3.从教育的目标、体育课程的目标、国家标准的要求或者依照某种标准设定的能够在实战中将自己具备的能力发挥出来的表现力的评价和测定。但是,对这些指标的观察和测定存在着指标多和观察难度大的问题,属于另一个方面的评价问题,本文在此不作讨论。如此看来,对体育课上学生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果的观察和限定就相对简单和明了了,也就是对体育课的指标观察限定在第一种情况,如果是系列观察的话,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种情况结合起来使用。

综上所述,体育课的观察和测定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即教师的教授过程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短期教学成果的观察。其中教师教授过程的观察,可以从教学内容的视点上,分为一般内容(体育课的组织过程)和体育课内容(与运动的知识、技能和体能及表现力相关的内容)2方面来进行;而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可以从“从事学习活动”和“从事非学习活动”(指与知识、技能、体能和表现力的发展无关的内容)2个方面来进行。一堂课的成果观察,则从学生本身对难度动作、技术的理解、学习的态度及教师整体对课程的把控等方面进行观察。具体的指标与标准(见表1)[2]。

二、观察及观察方法

观察需要3个人单独同时进行,并且每名观察者要对3名学生进行间隔为12秒的轮流观察(见表2)。观察时要不断地变化观察对象并记录下观察的结果。具体为6秒钟观察,6秒钟记录,在36秒钟内完成1轮对3个人的观察,另外,在1分钟内要对3个侧面规定的5项内容进行观察和记录(也就是说,表2左边的3个观察对象和右边的观察内容都要非常详细)。观察者可以根据提前录制好的录音提示(如,录音机提示A记录符号的时候,观察者A进行记录;录音机提示B记录符号的时候,观察者B进行记录……)进行观察和记录,一旦遇到在1个观察期内出现既做这件事又做那件事的情况时,以有利于观察法规定的内容来确定记录方式[3]。

在内容观察的层次上,在每一个间隔期内,都要把从事的活动记录下来。如果在内容层次上记录的是“体育的内容”时,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就要转移到“学生的学习行动”层面上来,并且如果断定“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进行运动”时,观察和记录就要转换到第3个层面上,也就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难易度”进行观察。

总之,观察记录者在6秒钟的观察时间内,对全部的上课内容(传授形态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行动)进行至少1次、最多3次的观察并进行记录(另外,为了能够更客观和有效地取得数据,最好配备录像机进行不同角度的录像,以备复查和再确认)。具体内容(见表2)[2],记录时使用规定项目所给定的大写字母来记录。

三、观察结果的运用和解读

课堂观察所获得的数据,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依据来对课堂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可以从课堂情况分析;课堂指导研究和实验;相关性分析的研究;多层次的研究和分析等几个方面来进行[4]。如,Metzler[5]对美国俄亥俄州公立小学、初中和高中的21名教师为对象,分别对他们的教学(个人项目、集体项目等各种教材)进行3~7次的观察后,所进行的课堂分析如下:

1.学生们有16.1%的时间在不断地进行各种移动。由此可以断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更周密地计划,使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

2.集体项目中,如果与队友共同进行技术技能练习的时间少于1%以下。这种情况反映了教师在安排学生的个人技术技能练习后,直接进入游戏或者比赛环节的比较多,而进行集体合作的技术、战术练习几乎没有。

3.教师用于知识性教学的时间比例是15.1%。为了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虽然一定程度上的认知活动的教学不可或缺,但15.1%的比例在以身体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上,还是显得比较多,对于学生的技能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4.学生“没有练习”的时间远远高于“练习”的时间,而“没有练习”的时间中,多半是处于等待的状态,并且,学生在排队等待的时间中,几乎是处于非学习状态。这也反映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过程中,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场地的合理安排等内容。

5.从“体育的内容”、“学生练习”和“难易度”3个层面来看,出现了明显的递减性效果,其数值分别是从事“体育的内容”为73.6%、学生“学生练习”的时间为36.1%,能够完成动作为26.8%。在能够完成动作中继续进行分析的话,可以看到有较好反应的仅占14%,而成功地完成动作的只占7.5%。如果按照50分钟一堂课来计算的话,学生们能够成功地做动作的时间只有3.8分钟左右。

从Metzler的分析来看,其结果与我国当前的教学水平基本吻合,也就是说教学观察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上能够对教师的组织、教学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进行初步的判断。如果从更深层次上对其研究和改进的话,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监督和检查效果。

由于篇幅所限,对“课堂指导研究和实验”、“相关性分析的研究”和“多层次的研究和分析”等内容就不做介绍了,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有效活动时间”观察法更侧重于体育课堂教学合理性的分析,在有关情感体验、社会性体验等指标上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利用模糊原理将其归结到“认知”和“社会性”范围内,并且所占比例太小,也造成了对课堂教学上“活”和“乐”的体现不明显。这一点,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1]Daryl Siedentop,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Second Edition)[M],New York:Mayfield,1983.

[5]Metzler,M.The measurement of academic learning time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n Arbor[R].MI: University Microfilms, 1979,No,8009314.

注:第一作者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专家库成员

孙喜和,男,副教授,1962年出生于大连。大学毕业后,在大连理工大学从事公共体育课教学12年后去广岛大学留学,在广岛大学教育研究科学习六年后获得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化教育开发。归国后,回到原单位任教3年后,转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任专业课教师。承担体育学科教育史、体育原理、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和运动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是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双主体)及实践过程的分析,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于《体育与科学》《体育学刊》《体育文化导刊》等核心期刊。

猜你喜欢

观察法体育课指标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光通信接收端优化策略
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体育课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挑战臭豆腐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洛伦兹力问题中运动半径的求解策略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