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抱团发展是良策

2014-12-06孙建顺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梯队教研员青年教师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抱团发展是良策

专题点评:

教师的成长在课堂,对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指导,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快速提升。基于此,本期策划了“如何有效指导教师教学”专题。

本期来稿,分别从特级教师、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的视角,谈了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与体会。如何推进区域教学能力,在《加强分类指导 创新教研形式 提升教学能力》一文中,特级教师王渺一教授,详细介绍了常州市分类指导,创新教研形式的实践策略。文章阐述了通过搭建多元平台、组织师徒结对、开展专题教研,对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分类指导,契合教师的发展需求;通过创新开展同题异构、课例研究、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等形式,提高教学理论水平,破解难点教材,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提高。作为教研员如何指导教学,浙江省象山县教研员钱明明老师,在《抓住时间节点 各施指导方法》一文中,阐述了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节点,分别施以分配任务、适时点拨、问题剖析等策略,引领教师对课堂教学提前学习,认真观课和不断反思,从而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熟练驾驭课堂。在《着眼巡回指导“点”提高课堂辅导效率》一文中,韩庆敏老师抓住“易错点”、“声色点”、“闪光点”和“隐患点”等四个点,阐述了课前预判,课中跟进,吃准技术动作易错点,在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声、色”点,巡回指导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巡回指导中警惕与预防安全事故隐患点等策略。这些策略,对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来稿仅停留在“小范围指导”策略方面,如何大面积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更值得研究与探索。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很多,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涉及很多方面,如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场地器材的布置,口令与队伍调动,语言表达与评价反馈,对学生动作技术的指导与纠正,示范能力,帮助与保护,练习密度与强度,教学节奏,与学生的交往沟通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动态资源的捕捉与利用,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挖掘等。仅凭一期专题,想把这些技能与策略研透,还捉襟见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首先,青年教师要有危机感。青年教师要自加压力,自我奋进。平时注重学习,多阅读专业期刊,多观看网上的优秀教学视频,更多地吸取间接经验,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其次,创新研训方式。介绍三种研训方式,供大家参考。一是“案例式研讨学习”方式,有效促进教师理念与行为的交互更新。所谓“案例式研讨学习”,就是依托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或片断),通过纵向或是横向比较的方式,引导教师反思与感悟教学的理念与思路的研讨方式。二是“课例式研修”方式,有效促进面上全体教师的深入实践。所谓“课例式研修”,就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这种课例式研修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三是“微格教学研究”,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所谓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无论是教研员,还是教学专家,如果把时间与精力仅花费在极个别的教师身上,那就是对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不负责”。罗蒂(Lortie,1975)指出,“教师通常感到很孤独,他们很少有与同事共享经验的机会。”建立一种持续的教师之间的支持、反馈和帮助体制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建议建立“梯队式研修团队”,充分利用组内各梯队教师之间的差异资源,通过学科组内不同梯队教师由上而上或由下而上的连续滚动式研究,以第一梯队骨干教师的优质资源,引领第二、第三梯队教师的发展,也以第二、第三梯队教师的进步,促进第一梯队教师更好地自主发展,缩小并促进不同梯队教师的发展。如果我们的市、县区、校能分别建立这样的梯队团队,各个梯队教师均有接受专家指导的机会,每位教师都有“站在自身起跑线上超越自我”的可能,降低指导重心,尊重每位教师的真正需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激活活力,抱团发展,那么,教师发展的春天就不会遥远。

点评人:孙建顺 (“学体名师专家库”培养对象)

孙建顺,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831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现任江苏省常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新北区优秀教师培育室领衔人,在国家、省、市区级专题讲座30余次,执教市、区两级示范教学或公开教学20余次,形成了“朴实·灵动·和谐”的教学风格,主持参与过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发表教育教学专业论文120余篇。

组几名比较调皮的学生,跑过去后,双手展开推在墙上,然后反弹,其他学生看着好玩也去相仿,由于上课只关注起跑的动作了,忘记去观察学生随后的动作。课后观课教师特意提醒了笔者,想一想还有些后怕。学生们只看到了好玩,可是没有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如果这个缓冲的动作做不好的话,很有可能导致上肢骨折。巡回指导时教师一定要“一心多用”,如果巡回指导时关注的面不够广,保护与帮助不够及时,对安全隐患不够警惕,学生对体育技术学习就会产生恐惧感,降低学生对体育的乐趣。

猜你喜欢

梯队教研员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结合能动专业地方高校提升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政策评析
青年教师“赴考”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海上阅兵亮点众多,精彩纷呈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