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成绩评价再探

2014-12-06嵇明海江苏省南京29中教育集团四中校区210029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练教材内容体育课

嵇明海 (江苏省南京29中教育集团四中校区,210029)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成绩评价再探

嵇明海 (江苏省南京29中教育集团四中校区,210029)

一、前言

通过学习研究笔者对体育课成绩评价坚定认为,坚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文中简称《课标》)提出评价建议不动摇;坚持评价科学真实思想与操作路径不动摇;坚持评价育人功能不动摇;坚持评价实用性、针对性、多样性、易操作性、发展性、激励性不动摇。本文提出四个不动摇理念与大家共同研究。

二、影响小学、初中学生体育课成绩测评相关因素(见表1)

三、体育课成绩测评路径与操作方式

(一)构建小学初中各年级体育课成绩四方面内容为目标导向的百分比分类评价参考标准 (见表2)

1.构建思想:紧扣体育学科性质特点,不同年级四项内容百分比设计各不相同,意在培养学生体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动参与,小学至初中,百分比排列由高到低,把运动参与作为培养学生上好体育课基础;(2)运动技能,小学至初中,百分比排列从低到高逐步提高,以强化运动技能学练重点;(3)身体健康,小学至初中,百分比排列从低到高逐步提高,突出发展学生身体健康主线;(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小学至初中,百分比排列由高到低,强化潜能。

2.操作方法:例,小学一年级:(1)运动参与(40%),优秀:36~40分,良好:30~ 35分,一般:24~29分,需努力:23分以下;(2)运动技能(20%),优秀:18~20分,良好:15~17分,一般:12~14分,需努力:11分以下;(3)身体健康(20%),优秀:18~20分,良好:15~17分,一般:12~14分;需努力:11分以下;(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20%),优秀:18~20分,良好:15~17分,一般:12~14分,需努力:11分以下。根据四类得分计算成绩。

(二)小学初中各年级体育课成绩测评教材内容参考表(见表3)

1.设计测评内容依据:(1)依据各年龄段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理论设计体能类;(2)依据“动作技能形成规律”理论设计技能类;(3)依据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理论,设计自选类;(4)依据动作技能理论设计九年整体系统类:第一,基本基础自然动作;第二,基本基础运动组合拓展;第三,多种专项动作技术;(5)依据6~15岁年龄阶段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理论设计;(6)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课标》例举的若干教材内容设计。

2.操作方法:如,初一年级:(1)规定体能类4项:50米;800米(女),1000米(男);1分钟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跳远;(2)规定技能类3项:技巧4~6动作;武术组合拳;篮球3~5种技术;(3)自选类3项,二项在初一年级九项中选,自定一项;共测评10项;(4)每单项满分10分10项合计100分。

3.注意事项:(1)为激发学生测评滞后效应,每单项坚持运用体能与技能测评方式。如,小学五年级50米跑,同时记录短跑速度和技能两项成绩的平均分;(2)如,某小学五年级某学生50米速度快,但平时短跑课随意不认真,如按测试查表为95分,教师给他95分显然不合理。因为,这样只测评单一成绩。测评时既要反映学生技能和体能,又要反映学生思想品质,学练态度和进步幅度。

(三)运用多种测评方式充分发挥测评的多种功能

1.质与量评价整合。(1)质与量测评整合,有利于克服“量”测评中对被测评者的忽略,又可克服“质”对测评者素质过分依赖,使测评主体更自主;有利于弥补“量”测评中“纯数字”的机械性与孤立性,使测评结果更深刻更细腻,又有利于弥补质的丰富性与逻辑性;有利于发挥量化区别功能,同时,提高体育课测评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有利于测评功能的拓展;(2)同步式整合。指质与量两种方法不按先后顺序出现,同步同时一次性完成测评。例,小学六年级排球30秒垫球在测评垫球次数的同时又测评垫球技术;(3)顺序式整合。先用一种方法再用另一种方法,两种方法存在前后顺序。例如,初一篮球直线运球第一次量性测评篮球28米×4直线运球速度,第二次测评篮球直线运球技术;(4)重点与难点整合,根据完成某项技术质量落差,强化质量测评。如,初二年级女生800米跑既是提高心肺功能,发展有氧耐力,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重点内容,又是学生难点内容,就应列为重点与难点整合式测评内容。

2.形成性与终结性测评整合。是继承与创新两种重要测评方式。形成性测评关注学习过程,终结性测评重视学习结果。理应相互联系,整合运用。(1)形成性测评要落实每课测评特殊规定;如,上每一节体育课,对学生学练态度,学练效果必须要有测评记录,形成过程性与终结性测评紧密联系。如,小学二年级一节技巧课学练3~4个动作,对其中主要动作“前滚翻”学练过程,每节课都要测评并记录成绩;(2)形成性测评,教师还要抓住学生每节课练习中,完成技术动作质量及时给予评价。使学生在身体体验中,感知完成动作技术中优点和不足。例如,上初三年级学生短跑50~60米直线途中跑课时,为提高快速跑能力,本课教师提出了加快步频,增大步幅,两臂前后用力快速自然摆动,两眼平视,身体正直的技术要求。教师安排全班学生成一路纵队,沿跑道直线跑进,每个人起跑时机,是以每个人前面一个人跑到15米标志后再起动跑进行。此时,教师站在50~60米中间的25~30米处,对每名跑动中的学生,给予及时性大声短语提示性评价。如,两臂要前后摆动,不要仰头,步子再大些等,同时对练习完成技术动作好的学生也要做好记录,这样学生学练情趣高、效果好。短跑过程性评价,学生一路纵队沿直线途中跑练习时,教师站在50米中间位置给学生进行及时性简练大声口语评价,给予学生正确技术指导,同时激发学生学练兴趣(见图1);(3)形成性测评,在每课教学中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学生课中运动参与态度行为,能否竭力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做好记录(4)最后终结性测评要做到有理有据①平时过程性测评记录;②按照测评10项内容中每项得分标准的累计;③严格按四类百分比例计算总成绩。

3.相对性与绝对性测评整合。是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基础水平、原始成绩、通过体育课学练后进步幅度提出的测评方法。(1)相对性与绝对性测评,要准确记录原始成绩和第一次测评成绩。为今后学生是否有进步幅度,找准标准;(2)采用相对性与绝对性测评方法,最好以同一教材内容,一学期测试2~3次方式操作,即期初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3)按每学期测评10项内容,及教师课堂教学记录整合起来;(4)学生学期体育课学习进步幅度公式:经过多次测评后,用最好的一次进步成绩=期末成绩-期中成绩-期初成绩。体育课测评突出三种测评方式整合,但更应多种测评方式整合。

(四)创新整合显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某某学生体育课成绩报告单参考示例(初二年级)(见表4)

(五)中小学生不同年级相同教材内容体育课成绩测评操作建议。

1.构建相同教材内容不同年级质量六层基础标准:最佳、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急需努力;2.构建相同教材内容,不同年级质量发展三层标准全面发展;特长高位发展;自乐、自在、自由发展;3.根据相同教材内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不断变化测评方式;4.根据相同教材内容难易程度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基础水平,调整该内容测评标准,既要细化更要简化规范化测评;5.明确测评目的意义及作用,突出每名学生进步幅度测评,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测评,通过一次又一次测评达到正迁移和具体迁移滞后效应。

四、小学、初中各年级短跑测评操作建议示例

(一)精心构建小学1~6年级,初中1~3年级30~50米跑质量测评参考标准

1.质性测评。小学1~6年级,初中1~3年级30~50米跑技能体能六层质性测评参考标准。(1)最佳:起跑、快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环节技术动作协调放松,上下肢配合很好,步频快,步幅大,两臂前后摆动自然有力,用力动作非常合理,保持最高速距离长,向前效果很好;(2)优秀:起跑、快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环节技术协调放松,上下肢配合好,步频快,步幅大,两臂前后自然有力摆动,用力动作合理,保持最高速距离长,向前效果好;(3)良好:起跑、快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环节技术较协调放松,上下肢配合较好,步频与步幅两臂摆动用力动作较合理, 向前效果较好;(4)及格:能基本完成起跑、快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环节动作技术;(5)不及格:不能完成起跑、快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环节技术,上下肢动作不协调不放松,配合不好,步频慢,步幅小,速度慢;(6)急需努力:起跑、快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四环节技术很差,上下肢配合特不协调,跑的错误多,速度很慢。

2.量性测评:初中1~3年级50米量性测评参考标准(见表5)。

(二)变化短跑50米测评方式

1.教师课上测评前用最精炼语言宣讲自测评,配对测评、小组测评要求,指导学生操作步骤方法。使学生端正态度明确三种规范测评方法。

2.例如,(1)小组测评6人一组由组长带领完成测评,要求6人成绩可排成90~100分2人,75~89分2人,45~74分2人;(2)采取一人测评,其它5人按标准打分后由组长去掉5人中最高分最低分取中间3人均分;(3)每个人打分排出5人顺序,以3~5分一个档排序。

(三)变化短跑距离与短跑技术测评

1.如,为发展快速跑能力,可将50米距离缩短或延长,分解为测评起跑、快速跑、途中跑、冲刺跑各技术环节;2.如,为改进技术,运用测评各种不同节奏的原地或行进间小步跑、高抬腿跑等辅助性练习。

(四)学生自由选择短跑内容测评法

教师创造提供给学生自由测评空间平台,学生真能主动自由竭尽全力参加短跑测评,这是参与测评的最高境界。

五、结语

当我们回忆过往实施操作体育课测评的情景时,眼前总闪烁着一幕幕学生参与测评后的喜悦情感,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参与测评后思想行为的痛苦与悲伤。前者是学生喜爱测评方式的显现,后者是学生痛恨某种测评方式的怨气,让我们继续进行中小学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充分发挥评价检查激励的多种功能,为学生在评价中获得真收获,获取正能量而努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嵇明海,全国优秀体育教师;全国青少年体育先进工作者;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足球教练员;南京市首批名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四十二年。出版《有效教学,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等专著六本,参编专著三本,先后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体育教学》杂志、《江苏教育》等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猜你喜欢

学练教材内容体育课
体育教学中的顿悟学习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体育课
50米快速跑学练组织的策略研究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转换探析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