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原则共识背后安倍的利益盘算
2014-12-05何晓松
何晓松
2014年11月1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席在北京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与他进行了简短会见。此前,安倍派遣高官来华,与中国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为中日领导人见面创造了条件。安倍是历届日本首相中最保守和右倾的,他于2013年12月参拜了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使因日方2012年“国有化”钓鱼岛而迅速走低的中日关系进入冰点。此次,安倍谋求中日首脑会谈,看似做出了一些努力,但这其中有多少是真诚,又有多少是私利盘算,值得深入分析。
安倍与中国达成四点原则共识是无奈之举,因其主要面临国内政治压力。安倍最大的政治诉求是长期执政,而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的共同支持。在对华政策上,自民党内分成两派。安倍出身的派阀“町村派”、安倍担任会长的“日本创生会”、“日本神道政治联盟国会议员恳谈会”等右倾派在历史和领土问题上持强硬立场。而以干事长谷垣祯一、总务会长二阶俊博、前干事长古贺诚等重量级议员为首的亲中派则主张与中国接触,谈判解决领土和历史问题。谷垣、二阶占据自民党内要职,背后有强大的派阀支持,安倍必须平衡好自民党内两派的主张,才能稳定政权。
与此同时,安倍还要顾及执政党联盟的另一党派——公明党。公明党曾在中日建交时发挥过重要作用,是老牌的亲中政党,公明党背后的创价学会更是中日友好团体。而如果没有公明党的选票,自民党在众议院议席数就将跌破半数。公明党党首在这次中日签署原则共识前,曾敦促安倍改善中日关系。
安倍综合考虑了自民党和公明党的意见,最后在参拜靖国神社和钓鱼岛问题上,使用了模糊语言,既顾及了保守的强硬派,也吸收了党内鸽派和公明党的主张。
日本经济低迷可能是安倍谋求所谓“让步”的另一考虑。今年二季度日本经济下滑严重,已经对“安倍经济学”构成威胁。安倍在11月18日不得不推迟明年上调消费税的决定,并宣布解散国会举行大选。
其实,在中日协商政治协议时,安倍就已经在策划大选。日本经济状况糟糕,安倍是心知肚明,知道拖到明年,内阁支持率会大幅下滑,年底举行大选是维持安倍政权的唯一出路。所以,早在10月份安倍就委托民意调查机构秘密调查自民党在大选中的获胜概率。11月7日安倍与公明党党首会面,提交了在大选中有胜算的报告书。公明党党首也向安倍表达在年底解散国会举行大选意向。在大选前,能实现中日首脑会见,安倍可以收获政治利益。
另一方面,日本外相岸田在参议院安保小委员会否认日本在领土主权上让步,则表明在选举这一问题上,安倍必须依靠保守势力的支持,面对国内选民,他一定要坚持强硬的对华立场。
从这次两国达成的原则共识可以看出,安倍希望从中国拿到两大利益。第一个是经济利益。安倍能上台执政主要依靠日本财界支持,同时日本财界也给了安倍巨大的压力,所以,中日四点原则共识写入了双方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其中第四个就是安倍首次任首相期间访华时签署的有关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文件。安倍在此次与习近平主席会见时强调中日关系要“回到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以经济贸易关系定位中日关系。在经历“购岛”风波后,日本企业普遍期盼两国能改善关系,建立良好的政治互信,降低对华投资的政治风险。安倍寻求中日首脑见面,对中国市场的期待是重要着眼点。
第二个是安全利益。在钓鱼岛、东海海域,中日两国船舶和飞机曾经“异常接近”,随时可能 “擦枪走火”导致军事对抗。安倍政权对钓鱼岛局势有着深刻的危机感,若处理不当会直接导致其下台。所以,在四点原则共识中,中日双方确认将探索建立危机管控机制。
APEC之后的安倍是否会遵守中日原则共识受到世界舆论的关注,这也促使安倍谨慎地对待中日原则共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