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措施浅析
2014-12-05王勇
王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广东深圳 518055)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问题,怎样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个性化教育,是对高校教育提出的一个新的挑战。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情况,加强体育文化引导,在教学手段以及管理手段上不断进行创新,积极举办以大学生为主体并且学生热衷的体育活动,为实现个性化体育教学创设更为完美的环境。
1 个性化教育概述
1.1 概念
个性是与共性相对应的一种方式,将其引申到教学中,即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施中将受教育者存在的个性放大,并为其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保证其能够更为全面的发展。个性化教育的存在是保证受教育者自身个性能够被正视,进而才能进一步挖掘其具备的个体潜能,促进受教育者个性能够得到更全面的发挥,使其能够更适应社会、智能、身体以及心理等多方面的要求,在多方面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1]。个性化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是教育主观、客观条件下,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结合的一种需求,是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一种统一,是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种必然环境,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特征
(1)个性化教育具有针对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重视不同受教育者的不同个性,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将其身上具备的优良个性进行培养放大,在实现社会化特点的同时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培养其形成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优良个性[2]。
(2)个性化教育具有主体性,即在教学实施中教育者应该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尊重其兴趣与需求,结合其原有学习情况及其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教学实施时将激发受教育者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重点,培养其形成自主学习的特点,充分体现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
(3)个性化教育具有创造性,即在教学实施中认清创造性具有的重要性,在尊重受教育者个性化基础上不断培养其适应环境、发挥特长的能力,使其在激发自身潜能的同时富有创造性。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可以为受教育者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更适合其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 个性化教育在高校体育中实施应遵守的原则
将个性化教育引申到体育教学中,必须要遵守几个原则,保证其具有的功能和特点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首先,转变原则。就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仍然采取统一化教学,即无论男生女生还是大一大二都是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接入个性化教学理念,首先要遵守的是转变原则,即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转变,针对每个大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是有效原则。很多高校体育教学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国家课程安排的要求,但是教师在教学时存在很大的无效性。很多教师体育教学只是让学生自由活动,完全降低乃至消除了体育中存在的功能性。因此,在进行个性化体育教学时必须要遵循有效性原则,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同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施有效性。最后是公平性原则。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个性化教学,即满足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来制定教学过程。大学生逐渐进入到自我意识强烈的阶段,也就是说具有很强的个性,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教师在进行个性化教学时,必须要遵循公平原则,不能厚此薄彼,结合每一位学生个性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终教学方案。
3 高校体育个性化教学实施策略分析
3.1 转变教学理念
新时代的来临,使得很多教育观念以及方式都受到了挑战,为适应社会发展,并需要对原存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个性化教学理念,必须要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转变,全面认识到高校体育教学具有的重要性,认清个性化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很多高校在教学实施中,将体育课程安排到第三等位置,这就证明了体育课程教学在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以此为基础使得部分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只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一些基本指导,例如对所有学生进行篮球运球、传球以及三步上篮等基本知识的教学。或者是让学生进行长短跑,甚至直接自由活动,体育课成为了活动课,体育教学具有的功能性得不到发展。最为重要的是无论学生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如何,都采取同样教学方式,使得部分具有特殊情况的学生逐渐对体育产生反感、厌恶乃至惧怕的情绪。针对这一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必须要正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学生个性确定教学方式,如易怒、脾气暴躁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学习下棋、长跑、游泳等体育活动;对于做事犹豫不决的学生可以安排其参加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培养其果断的意识;针对统筹能力、判断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应该加强对其此方面的进一步锻炼,安排其进行篮球、足球等需要“排兵布阵”的运动,使其个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3.2 深化校本教程研究
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就是在国家教育课程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地方特色、个人特色的教学资源,是学校成员自愿、独立或者是与校外团体组织等合作开展的,将满足校内教学活动所有请求作为目的而进行的一个持续有效的课程改进过程[3]。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要求学校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等,并以学生群体特点来确定体育教学内容,在保证满足教学要求情况下,大力激发学生个性中具备的潜能。例如我国沿海地区与西部高原地区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选择的个性化体育教学必然也不尽相同。沿海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相对也比较多,思想意识上相对更为开放,创新意识也更为突出。针对这一点,学校应该选择学生关注度比较高的运动来进行教学,如大部分男生喜欢科比,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点进行篮球教学;有的学生喜欢费德勒、李娜,可以对其开展网球教学等,在其兴趣点上做文章,可以促进其更快的进步。
3.3 完善评价体制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具备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只有找准学生的优点,才能更好的实施个性化教学。因此,在进行高校体育个性化教学时,教师必须要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并不是没在规定内跑完1000m,就是体育拖沓分子;也并不是一段时间内进球20分就是体育优秀分子。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不同个性、不同优点来对其进行评价,例如在班级足球比赛中,学生A可以很好的掌握球场节奏,即使一个球也没有进,那这个学生也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不同学生个体具备的长短处不同,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优点进行放大,增强其自信心,让其认清自身的长处,并不断提升此方面能力。
4 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体育教学理念逐渐不能满足时代进步的要求,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学生成长的需求。高校进行体育个性化教学时,必须要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并结合学生具有的个性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薛华,邓丽娟,余文斌.市场经济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2010(31):59-60.
[2]关鹏林.学校体育应面向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对高校体育改革几点建议[J].体育学刊,2010(65):13-14.
[3]包红曙.从体育教学要素角度浅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