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的反思与展望
2014-12-04唐文杰杜晓文
唐文杰,杜晓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205)
新课改十多年来,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英语课程得到了全面普及,教育规模有了较大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新课程理念逐步为大家所认同;课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普遍提升;学习方式发生较大变革,体验、参与、合作交流成为课堂教学常态;课程评价发生重大改变,多元化评价促进了教学。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城乡教育教学质量差距明显,并有拉大趋势,制约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多人口,9亿在农村,农村中小学学生占全国中小学学生的比例高达75%。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是事关国民整体素质的大事,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历史使命。小学英语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因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学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加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有利于各种问题的解决。基于这样的考虑,为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促进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高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整体质量,有必要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梳理。在中国知网上,我们以“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为“主题词”进行了文献检索研究。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现状及反思
(一)基本趋势
检索统计结果显示:研究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文献绝对数量很少,10年时间才129篇(见表1)。具体来讲,2003、2004、2005三年的文献分别为1、1、3篇;2006年 9篇,是 2005年的 3倍;2007年为13篇,达到了两位数。自2007年以后,文献数量开始有较快增长。分析表明,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前5年(2001-2005),由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关注的重心在城市,也由于农村师资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他们自身没时间和精力、也没有能力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有关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文献数量屈指可数也就在情理之中。根据表2,前五年文献总数仅为27篇,所占比例为20.93%,后五年102篇(2012年统计的是前七个月的数据),所占比例为79.07%。比较前后两个五年的文献数量发现,后五年的文献几乎是前五年的4倍,这表明有关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工作起步较慢,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展较快。这样的研究态势是我国近几年为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的结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从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分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构建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2007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优先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加大了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基于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计划,2006年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07年实施了教师免费定向委培计划;2010年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表1 历年发表文章的情况统计表
(二)研究内容
表2 文章内容的分类情况统计表
根据研究内容,文献分为七大类(见表2),涉及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是有所偏重,比如,谈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文献有63篇,所占比例为48.84%,几乎占文献总数的一半。具体来说,第一类属于综合性研究,或从师资力量、思想认识、教学设备和设施,或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班级规模,或从学习兴趣、教法、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分析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11]。这些研究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不足之处是:研究内容大同小异,略显重复;研究方法以逻辑推理为主,实证研究不足;所提的对策有些不太切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李凌云[4]调查发现,农村地区小学班级规模呈两极化发展趋势:乡镇中心小学存在班级人数过多的问题,有些多达上百人;偏远的山区农村小学却出现一个学校才7个学生的情况。两极化趋势的存在是由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现状所决定的。城市化、工业化和产业化(简称“三化”)促使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经济、教育和文化中心的城镇,同时,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民经济、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们有意愿和能力把小孩送到办学条件较好、师资质量较高的乡镇中心学校。针对班级规模过大的问题郑海燕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对班级规模进行规范,要求每个班不超过30人[12]。从外语教学规律看,建议合理,从目前农村办学条件的现实看,可操作性不强。自2001年秋我国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来,师资一直是制约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瓶颈。把60、70、80、90人的大班为两个、甚至三个小班是件容易的事,可是这样分的话,农村小学师资短缺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可用一个公式表示: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该公式表明,师资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13],师资问题得不到解决,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一句空话。根据我国社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农村“三化”进程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那么,农村地区的乡镇中心小学班级规模过大的问题难以在较短的时期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大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才是更好的现实对策。第二、三、四、五、六类文献共计43篇,分别是从某一方面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以教师、学生和家庭为研究对象的文献26篇,而其中的20篇文献主要讨论教师专业素质、教师培训等内容,这表明师资已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重点,也是一直困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难题。以某种知识、技能(语音、口语和词汇)为内容专题探讨小学英语教学的文献6篇,其中有关语音教学的2篇[14-15]。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没有要求教音标,大家误以为小学英语不要搞语音教学,导致研究语音教学的文献当然就少了。外语学习的“关键期假说”理论认为,儿童学语言的优势在语音。中国农村小学生的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因为在儿童学英语的起步阶段忽视了读音教学和语音意识的培养。有关研究表明,读写能力与语音意识之间的关系密切,儿童必须借助语音加工策略才能进行有效的阅读和拼写。因此,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阶段,及时进行“音-形”对应关系的外显教学,培养学生有效语音解码的能力,对于其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加强农村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研究确有必要,而且势在必行。第七类文献共有22篇,所占比例为17.05%,其中的较少部分从教育思想的应用、音乐美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教育均衡、有效教学、教学环境、教学环节、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方面研究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多数是报纸上一些学术性不太强的文章。第七类文献所占比例不高,但丰富了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百花园的内容,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视角。
(三)研究力量和文献质量
1.研究力量
关于研究力量,主要从文献作者的数量、身份以及他们的文章是否被引用三个指标来衡量。文献作者根据他们的身份分为5类(见表3)。与全国庞大的大中小学教师群体、专职研究人员相比,第一、二、三类人员共计只有103人,说明从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人员太少,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并没有受到足够研究者的重视。究其原因,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欠缺,具备较强研究能力的高校教师或由于对小学英语教学缺乏了解,或认为研究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儿科,大多不愿意把时间、心思和精力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即便是师范院校的教师也是如此。教学有问题,研究又跟不上,这也许是导致我国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一、三类研究人员来自高校,包括教师和研究生,共计61人,所占比例为47.29%,他们是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主力。第二类来自中小学(含教师进修学校)42人,所占比例为32.56%,他们是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第二支重要力量。第4类只有7人,所占比例为3.68%。他们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由行政领导和教研人员构成。在我国,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专职人员,但这些教研员中公开发表了相关研究文章的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这个群体的科研意识和素养。第五类人员包括报纸记者、评论员或没有标明具体单位者19人,所占比例为14.73%。
表3 文献作者身份的情况统计表
是否被引用也是研究力量大小的一个指标。根据表4,被引文献共计35篇,所占比例为27.13%,被引文献总体数量偏少,表明总体研究力量偏弱,也间接反映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这一现实。其中有28篇文献的作者(包括教师和研究生)来自高校,所占比例为21.79%;有5篇文献的作者来自中小学,所占比例为3.88%,说明高校研究力量远远高于中小学。这也印证了李丹的调查分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科研意识有待加强[4]。
表4 被引文献作者身份及篇数的情况统计表
2.文献质量
关于文献质量,我国基本上沿用国外的评价体系。具体地分析,有些运用创新程度、研究规范与价值含量三大指标体系作评价[16];有些运用选题意义、学术性、创新性、科学性和规范性五个指标体系作评价[17];有些则根据期刊文献类型、论文发表的期刊影响力、文献发表期刊的国际彰显度、论文基金、论文合著、论文参考文献数、论文获奖、论文下载次数等多个指标评价作评价[18]。上述评价体系内涵基本相同,可操作性强,为本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本研究基于电子文献,文献质量主要从其来源、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三个方面来考察。根据表5,文献来源分四类:第一,学术性期刊,主要指大学学报、教育类和英语类学术期刊;第二,非学术性期刊,主要指《疯狂英语》、《英语广场》、《海外英语》、《现代阅读》、《成功》、《软件导刊》、《科技创新导报》、《商业文化》、《科学大众》、《党史文苑》等一类刊物;第三,报纸;第四,硕士论文。学术性期刊和硕士论文两类文章共计69篇,所占比例为53.49%,其中没有1篇文章出自于外国语言类CSSCI来源期刊;非学术性期刊和报纸上文章共计60篇,所占比例为46.51%。一般来说,非学术性期刊和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学术含量较其他两类来说要低些。
被引频次是文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6可以看出,在为数不多的35篇被引文献中,仅被引用过1次的16篇,所占比例为12.40%;被引用过2次以上的19篇,所占比例为14.73%;被引用6次以上(含6次)的文献仅为区区的2篇,所占比例为1.55%。上述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文献被引频次少。
下载频次也是文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7我们可以看出,下载频次最低的只有3次,下载频次最高的为1083次。在多媒体网络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拥有数以百万计英语教师的当今中国,这样的数据说明文献整体下载次数偏低。具体地看,下载频次低于100的文献共68篇,所占比例为52.71%,超过文献总数的一半;下载频次在100-199之间的文献共37篇,所占比例为28.68%,两者相加,比例高达81.39%;下载频次在200及以上的文献仅为24篇,所占比例为18.61%。这些数据表明,有关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绝大多数文献下载频次严重偏低。
综合文献来源、下载频次和被引频次三个指标,得出的结论是,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文献水平不高、质量整体偏低。要实现以科研促教学的目标,更多专业性强、水平高的研究论文需要发表,以推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发展。
表5 文献来源统计表
表6 被引频次及其篇数统计表
表7 下载频次及其篇数的情况统计表
(三)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展望
上述文献分析显示,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加大,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通过对有关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文献的全面梳理,可以预见,这领域的研究将会呈现如下趋势:(1)研究涉及的内容范围将越来越广。外语教育是个多学科的问题,随着跨学科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发展,研究者将会更多地利用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儿童语言学、语言习得等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来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研究。(2)随着我国大、中小学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研究生会加入到小学英语教学这一研究领域,研究的整体力量会进一步得到加强。(3)随着高校教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关注以及小学英语教师科研素养的提高,研究文献的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过去10多年来,我国小学英语教育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农村广大小学英语教学研究工作也有了起色。当前,有效教学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热点,也是研究者探讨的热点,我们期待有效教学这一理念能深入农村小学。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结合当地农村小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各种英语教育教学理论有效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许多问题,如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发展、大班教学、语音教学以及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究。
[1]杨怀东.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4):106-108.
[2]彭鹃.农村小学英语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J].文学教育,2011(7):87-88.
[3]项莉,曾力.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10):203-204.
[4]李丹.河南省农村小学英语师资现状与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142-145.
[5]张茂君,刘婧.贵州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4):87-89.
[6]王似燕.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73-74.
[7]杨树霞.有效性: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问题检视与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0(8A):46-48.
[8]冯冰清.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171-173.
[9]王茹花.甘肃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甘肃省六县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1):73-75.
[10]张秀丽.铁岭县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分析及解决策略[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85-87.
[11]李凌云.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小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思考[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12]郑海燕.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9(4):82-83.
[13]唐文杰.实施达标测试提高英语专业语音教学质量[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4):166-169.
[14]尚喜梅.从语音迁移到小学英语教学[J].长治学院学报,2007(1):72-74.
[15]张青.语音意识培训对农村儿童英语词汇学习效果的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16]任全娥,龚雪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2):61-68.
[17]陈雯兰,陈石平.基于AHP的学术论文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2(2).
[18]张玉华,潘玉涛,等.科技论文评估方法研究[J].编辑学报,2004(4):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