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用人才科普工作的思考
2014-12-04刘洪辉
刘洪辉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科普部,哈尔滨150001)
一、农村实用人才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1.推广普及先进的实用技术
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是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工巧匠,或者是在农村种养殖、加工、流通、管理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能人,他们都有自己的产业,并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一些先进的实用技术。农村实用人才活跃在生产第一线,他们的生产做法、基本生产生活经验和对先进技术的灵活掌握运用能够被广大群众所认可,并愿意去学习和使用这些实用技术。这些先进技术的推广使用,是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重要手段,也是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渠道。
2.带动农民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
黑龙江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接受能力较弱。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仅靠一般的号召和灌输效果不大,要使之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就要依靠农民身边的实用人才将其调动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质。农村实用人才是我国广大农民的优秀代表,通过农村实用人才积极推广农村先进的实用技术,可使农业科技成果以便捷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农民,向农民传播和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帮助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观念和生产方式,真正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
3.推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在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面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不再满足于过去传统的生产方式,他们对现代农业的新理念、新管理和高科技知识充满渴望,期盼结识一些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的人才和专家,以帮助其促进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实施者,也是农村现代农业的引领者。只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普工作,培养和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使他们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才能转变旧的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科技的普及,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农村实用人才科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普统筹不够
农村科普工作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普工作更易被忽视。一些地区没有把农村实用人才科普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科普工作统筹不够,科普意识不强,科普目标不明确,缺乏长远规划和整体规划,导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实用人才大多具有强烈的经济发展意识,但他们自身的科普意识比较淡薄,进行科技推广和科技宣传的活动比较少,对科普工作的推动作用也不大。不少农村实用人才处于闲置状态,找不到施展才能的舞台,人才浪费比较突出。
2.科普培训不力
目前,农村科普培训“只求数量、忽视质量”的状况比较普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普培训工作十分不力。主要表现在:科普培训的主体不明确,培训资源较分散,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科普培训缺少总体规划,常常被动应付上级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常规培训规模较小;科普培训的针对性不强,缺乏科技含量,很少考虑农民的实际培训需求;科普培训的方式陈旧,大多是以会代训,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方面做得不够,等等。低层次、低水平、缺少科技含量的农民教育培训,会直接影响农村科普工作的整体效果,导致农村实用人才基本没有受过科普方面的专业教育和培训,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开阔,总体素质不高,发展后劲不足。
3.科普经费不足
近几年,我国在农村农业方面的投入经费虽逐年增加,但真正用于科普工作的资金很少。我国农村在科普方面的投入总体不足,大部分农村甚至未列科普专项经费,有的农村科普经费不能完全专款专用。由于各级政府没有真正建立有效的科普经费保障机制,或由于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效配合,不能把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到培养科普实用人才、提高农民素质、普及科学知识上来,一些科普活动场所、科普画廊和科普示范基地等建设不足,科普设施简陋,科普传播功能不全,直接影响了农村实用人才科普工作的发展。
三、农村实用人才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标志着农村科普工作开始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国务院下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将农民列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四类重点人群之一。基于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到农村实用人才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其列入重要工作日程,摆上突出位置,开展深入研究。要统筹协调管理,明确责任分工,建立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人事、农业、科协等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体制,努力形成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发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新格局。
2.创新培训方法,提高科技支撑
首先,要创新农村实用人才科普工作的培训方法,采取农技协联动、短平快培训、能人带动、跟踪拉动等等培训模式,不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其次,要坚持把提高农业科技实力和农民科技素质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培训中重点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开展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再次,要把本区域内的科研院所、科技示范基地、高科技龙头企业等建设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普实践基地。最后,要以科普网站、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科普活动室、科普阅览室等作为载体和渠道,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急需的提高其知识、技能、技术水平的书籍、资料、音像制品的开发普及力度,提高农村科普工作的科技支撑。
3.加大投入力度,提供经费保障
农村实用人才科普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性活动,应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提供资金开展工作。同时,应多渠道筹措经费,鼓励和支持企业、社会和个人多方面进行科普投入。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科普资金,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科普工作的培养、培训和基础设施保障建设,并积极探索对农村实用人才科普工作的补贴制度等。自2006年起,中国科协和财政部通过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后投入了一定比例的中央财政资金,积极扶持和奖励农村实用科普人才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对农村科普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4.强化表彰奖励,形成良好氛围
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实用人才科普工作激励机制,积极推荐农村实用人才担任村、组及其他各类组织的负责人。要积极开展相关的表彰活动,对于示范带动能力较强、对本地科普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要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农村实用人才的科普事迹,扩大农村实用人才科普工作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他们科普工作的号召力和模范带头作用,提升他们开展科普工作的荣誉感,为其营造开展科普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讲科学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1]郭梅枝.新农村建设中科普工作运行机制创新探析[J].农业经济,2008,(4).
[2]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