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培训政策的失真与改进:渠道理论的视角

2014-12-04周军强

教师教育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守门人行政部门渠道

李 伟,周军强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浙江 金华 321004)

一、勒温的渠道理论

渠道理论(Channel Theory)最早是由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在名为《改变食物习惯问题》的一个研究报告中提出来的。该研究报告源于勒温1941-1943年的一项研究,该研究运用工程调查(projective questionnaire)和访谈的方法,研究与食物习惯有关的两个问题:第一,调查人们为什么吃他们现在所吃的食物;第二,研究如何改变美国人的食物习惯。[1]

在研究“人们为什么吃他们现在所吃的食物”问题的时候,勒温发现尽管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是,因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是,一旦食物被放上餐桌,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被家庭成员们吃完。因此,只要能够回答“食物是如何以及为什么来到餐桌上的”这一问题,就能很好地回答“人们为什么吃他们现在所吃的食物”。那么,食物是怎样来到不同家庭的餐桌上的呢?勒温和研究人员发现,食物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渠道(channel)来到餐桌上。这些渠道包括商店里购买(buying in a store)、苗圃种植(guardening)、配送(deliveries)、到农村购买(buying food in the country)、在家烘焙(baking at home)和罐装储藏(canning)等。通过研究发现,在被调查的高、中、低三种收入群体、两种亚文化群体(生于欧洲的捷克人和黑人)五类人群中,除了甜点(desserts)以外的每一种食物,通过“在商店中购买”这一渠道要比其他任何一种渠道都要明显地高得多。因此,勒温再次把问题的研究转换成人们食物购买习惯(shopping habits)的研究。通过五类人群食物购买习惯的对比,他们不仅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家庭经济条件和文化价值观念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各种食物渠道的被使用以及如何使用”[2],而且发现在所有被调查的五类家庭中,妻子“确定无疑地”“控制着除了‘种植’之外的所有食物渠道”,即使是“种植”这渠道,也“很少是由丈夫一个人单独控制的”。也就是说,勒温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妻子是家庭中食物渠道的真正“守门人/把关人”(the gatekeeper)。研究如何改变人们的食物习惯,除了要研究客观存在着哪几种食物渠道以及食物的可获得性之外,还必须研究影响守门/把关人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又分为三类,一类是认识结构(the cognitive structure),主要涉及人们在考虑和谈及食物时所使用的词;二类是动机(motivation),涉及隐含在食物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念系统;三类是冲突(conflict),包括购买时的冲突、食物价格上涨引起的冲突。[3]在勒温看来,把关人的认知结构和动机,成为研究“人们为什么吃他们现在所吃的食物”以及“如何改变人物的食物习惯”这两个问题的关键。

食物渠道守门人/把关人的认知结构主要处理“什么是食物”, “什么是我们的食物”,或者什么是家庭里不同成员的食物,以及不同食物式样(早中晚餐)和不同用餐场合应该提供什么食物等问题。因为认知上的原因,在客观可以供人们食用的大量食物品种中,只有一小部分能够成为我们文化心理上可以接受并食用的食物。研究还发现,在“我们所吃的食物”中,依然可以分为“丈夫的食物”和“孩子的食物”。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什么是早餐食物、中餐食物和正餐食物,人们在认知结构上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同样存在于人们对不同用餐环境和用餐方式中提供不同食物的认识。

勒温及其团队从三个方面研究了食物渠道守门人/把关人的动机对选择食物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包括:(1)选择食物背后的价值系统(包括价格、健康、味道和身份);(2)食物需要;(3)需要克服的妨碍因素(比如在罐装储藏食物中需要克服的运输难度,缺乏帮手以及耗费时间等因素)。

二、教师培训渠道及其“守门人”的分析

教师培训活动从开发到最后实施阶段的教师的参与,涉及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就构成了多种多样的渠道。本文所涉及问题与培训政策有关,而培训政策往往与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因此,为了分析的简便,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与教育行政部门有关的培训活动,分析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什么渠道开发或者购买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通过哪些渠道到达教师,以及这些渠道中涉及哪些守门人,守门人心理如何影响培训政策目标的达成。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培训长期以来占据着主要的份额。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给教师的培训项目,基本上是通过三种渠道获得的:一种是教育行政部门自行开发的培训项目。自行开发的培训项目,一般涉及教育行政部门亲自或者委托调研机构,对受训教师的现状、特点和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对培训目标进行分析,在综合两方面的因素基础上开发出培训项目。这一渠道涉及的环节相对较少。此类项目能否实现培训的预期目标,能否满足教师的需要,关键在于教育行政部门中相关负责人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受委托调研机构的水平。也就是说,教育行政部门中相关负责人,是这种渠道最重要的“守门人”。二种是教育行政部门“外包开发”的培训项目。三种是政府通过市场“购买”的培训项目。外包开发或者是通过市场购买的培训项目,无论是委托给“谁”开发,或者是向“谁”购买,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作为委托方和采购方的代理人,他们在委托和采购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培训项目开发阶段,在这三种渠道中,无论培训项目是自行开发,还是外包开发或通过市场购买,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都是关键的守门人。

教育行政部门获得培训项目之后,还要把它通过一定的渠道提供给受训的教师。比如,有的培训项目是由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从上到下的行政渠道,直接“配送”到教师的;有的培训项目是由专门的培训机构代政府分发的。由于受训的教师通常都身处一定的教研组和一定的学校组织之中。无论是通过行政渠道配送,还是通过培训机构代为分发,学校领导、校办、教研组等机构的负责人,对于培训项目能否送达相应的教师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这些渠道中必不可少的守门人。

由此可见,在教师培训项目开发和分配两个环节的各种渠道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种人是这些渠道中重要的守门人/把关人。(1)教育行政部门中教师培训工作的负责人。比如培训处、人事处负责人。(2)学校领导,包括校长、校办主任、教导主任等。(3)教研组长。

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一项教师培训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提供合适的培训项目,以及这些项目能否送到需要培训的教师手中。如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的人,对上级领导和政策精神理解不到位,对培训目标理解不全面,对受训教师现状缺乏调查和了解,对受训教师需求欠考虑,那么就没有办法自行开发或者外包购买到合适的培训项目。其结果,在培训项目开发阶段,就可能已经造成培训政策的偏离和失真。即使在培训项目开发阶段获取了优质的培训资源,在分配过程中,也有可能由于下一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学校校长、教研组长等守门人/把关人的影响,使得培训项目到达不了相关教师,从而使得培训政策发生失真和失效。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渠道越多,每个渠道的环节越多,涉及的守门人越多,政策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样,根据勒温对守门人心理因素的分析,守门人在这过程中,涉及到认知结构、动机的问题、以及在冲突中做出不同价值选择的可能性,都会造成培训项目的不同流向,从而造成培训政策的失真。

三、教师培训政策的失真和改进

一般而言,政策失真是指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政策执行及其结果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不相符合的客观社会现象。金世斌把政策失真归纳为政策架空、政策夸张、政策缺损、政策替换、政策贪污等五种形式。同时,他对政策失真的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存在着“执行者素质缺陷”、“目标群体不服从”、“主体链沟通障碍”、“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利益冲突”等因素。[4]在教师培训领域,很早就有学者注意到了政策失真的现象。比如,有论者分析了校长培训失真的因素,认为引起校长培训失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培训信息的“扭曲”和“失真”;二是构思培训计划方案的欠缺;三是不确定性和外部性的影响;四是培训主体的时滞和刚性。”[5]在已有的研究中,很少有人关注到教师培训渠道和守门人/把关人对教师培训政策失真的影响。从渠道理论的视角,我们可以以崔永元公益基金开展的农村教师培训为例,对培训政策失真与守门人因素做一个分析。尽管该培训并非由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但由于它的典型性,我们认为对它的分析还是有价值的。接下来就以崔永元公益基金农村教师培训中的“冒充事件”和“三不事件”为例加以分析。

所谓“冒充事件”,是指发生在2011年8月份的由崔永元公益基金会举办的乡村教师培训班中,有教育局领导、校长等冒充乡村教师的身份,参加培训,该事件被称作“冒充事件”。[6]

所谓“三不事件”,是指发生在2012年6月份的崔永元公益基金会想通过某某省教育厅发文组织100 名乡村教师参加培训,教育厅认为“民间公益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应由该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组织,省教育厅作为政府机构,不宜代替民间组织直接发文和参与组织”,因此回复该基金会,表示“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对此,崔永元非常生气,在微博里评价该省教育厅是“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此谓“三不事件”。[7]

在冒充事件中,出现了“该来的人没有来,不该来的人来了”,导致了培训政策的失真。在该事件中,其渠道的开始端是基金会,终端应该是接受培训的乡村教师,在这两者之间还存在着市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所在学校领导、教研组等。这些组织中的相关负责人,就扮演着这一渠道守门人/把关人的角色。如果各个守门人各尽其职,那么,培训机会就会按预期的方式,从基金会一直送到教师手里。但是,在此事件中,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守门人这里出现了偏差,在县教育局“渠道”终止了,导致了政策的失真。原本应该属于农村教师的“食物”(培训),却跑到了其他人(局长、校长)的“餐桌”上。

在“三不事件”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守门人拒绝了崔永元公益基金的要求,使得渠道到此中断。我们并不想对崔永元“三不”评价做任何评论,但是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守门人的职责来看,似乎并无不妥之处。笔者认为,政府机构如果代替民间组织直接发文和参与组织,确有不宜之处。

无论是冒充事件,还是“三不”事件,培训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守门人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前者,守门人把不应该放进来的人放了进来;后者,把认为不应该通过官方渠道流通的“食物”(公益基金会的培训),排除在行政渠道之外。

勒温认为在改变食物习惯的过程中,我们要研究守门人及其心理因素,只有通过改变守门人的心理,原先被排除在餐桌以外的食物,才能够进入家庭,上到餐桌上。同样道理,要改变教师培训政策失真的状况,就需要认真研究守门人以及把关人的心理。我们认为,要改变教师培训政策失真的状况,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减少环节,减少守门人/把关人的人数。只有采取各种手段,尽量减少渠道的长度,尽量做到让培训项目与受训教师直接面对面,才能减少培训信息的扭曲和失真,实现“主体链沟通障碍”的最少化。以浙江省海宁市教师培训为例。在海宁市一部分中心小学,下属数目不等的教学点。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过程中,该市教育局师训科负责同志发现,教学点的教师很难获得培训的机会。调查发现,培训的相关文件只下发到中心校,中心校在选派教师参加培训时,往往会优先考虑中心校的教师,较少考虑教学点的教师。换句话说,中心校的领导或者教导处主任、教研组长等守门人/把关人,把培训的机会优先配送给了身边的教师,剥夺或减少了教学点教师的机会。有鉴于此,师训科及时做出了调整,在下发培训通知时,直接把培训指标下发到了教学点。换句话说,在培训渠道中,减少了中心校领导教导主任等这个环节,减少了渠道中把关人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培训政策失真的可能性。

2.培养和提高守门人政策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克服执行者素质缺陷可能带来的政策缺损或政策浮夸。无论是在教师培训需求调查、自行设计开发培训项目,或者委托开发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守门人的认知水平、动机和面对冲突选择的立场,都直接影响着培训项目的适切性,从而影响培训的效果。同样,在培训机会分配过程中,守门人直接影响到是否把“食物”(培训)送给需要的教师。以顶替事件为例。本应该把培训机会按崔永元公益基金的要求一直配送到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手中,但是,在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该机会被这一环节的守门人“截留”了。根据勒温的渠道理论,该守门人之所以截留培训机会,没有把培训送到预期对象手中,可能有认知、动机和冲突等三个方面的原因。这有可能是认知方面的原因,比如,没有准确把握培训政策;也有可能是动机方面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在面对上级的压力、其他方面的诱惑等造成冲突中,没有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因此,要克服培训政策的失真,关键还是要从守门人入手,要从认知、动机和应付冲突等三个方面提高守门人的素质和能力。

3.创新培训输送方式,尽量克服渠道限制。培训政策还有一种失真的情况,那就是政策决策者自以为充分考虑了教师的现状特点和需要,结合了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精心设计了培训项目,认认真真地烹饪了一桌大餐,原以为色香味俱全,教师应该大受裨益,殊不知教师并不领情,非但不喜欢食物的风格和口味,也很少从中受益。因此,培训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更多地考虑受训者的需要和兴趣,把政策制定者的目标和受训者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克服制定者与目标群体的利益冲突。要克服这种冲突,根本之道在于渠道的扩容,在于培训输送方式的创新。

以浙江省最近两年力推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机制创新为例。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培训机构资格审核和培训管理平台建设。通过机构审核和项目评审,把所有合格培训机构开发的项目汇集一起,形成项目“超市”,在统一的平台上供全省中小学教师自主选择。这样做,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不再代替受训教师做决定,而是提供一个平台,让教师需求、管理部门要求和培训供给在这里对接,大大提高教师的自主选择空间,克服了原先渠道狭窄带来的弊端。

[1]Kurt Lewin.Forces Bedhind Food Habits and Methods of Change[C].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umber 108,October 1943:35.

[2]Kurt Lewin.Forces Bedhind Food Habits and Methods of Change[C].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umber 108,October 1943:40.

[3]Kurt Lewin.Forces Bedhind Food Habits and Methods of Change[C].Bulletin of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umber 108,October 1943:41-52.

[4]金世斌.政策失真的人为原因[J].探索与争鸣,1982,(2):17-19.

[5]胡国军.校长培训失真De 因素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28.

[6]底东娜.崔永元曝光8 名“冒牌”乡村教师[N].新京报,2011-08-20.

[7]桂杰.崔永元:不同地方差异为啥如此之大[N].中国青年报,2012-06-14(11).

猜你喜欢

守门人行政部门渠道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梦的守门人
A Greedy Story
创举措 拓渠道 提质量
行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及实现研究
江苏:对虚假鉴定“零容忍”
试论企业行政部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平衡计分卡在高职行政部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