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档案文化建设

2014-12-04浙江省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宋夏南

办公室业务 2014年23期
关键词:人类建设文化

文/浙江省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宋夏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档案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档案的文化建设。本文就档案文化建设作粗浅探讨。

一、档案文化属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档案和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相辅相承关系,有着其他一些文化分支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可以说没有档案不可能有人类文明的星火相传、世代传承,没有文化也不会有档案的形成、流传,以及档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而对档案文化的这种特质,则是人们经历很长时间才会逐渐认知的。

档案与生俱来的文化属性是客观存在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档案具有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特性;反映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特性。档案的载体形态,档案的形成与管理,乃至档案开发与利用等各个环节和层面,与一定时期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文化取向。从档案载体的演变过程来看,经历了结绳、刻契、龟甲,到后来的竹、帛、纸张,以至今天的磁带光盘、胶片、数字化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同步运行的,人类发明了计算机,就出现了档案载体的数字化。因此,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档案的文化属性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而档案文化属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档案文化的弘扬具有很强的指导价值。这种价值主要是:

1.解读文化遗产的凭证。档案的这种独特文化功能得到世界文化发展史的充分印证,反过来又成为人们拜读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通道。

2.传承人类文明的使者。在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每个民族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程中都创造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这些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长期延续,传承不辍,构成了世界文明多姿多彩的瑰丽画卷。而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与档案文化功能分不开的,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处于基础地位。由于档案延续了民族文化成果,通过对它的开发利用,可以达到发展已有文化成果的目的。

3.教育人民的工具。档案史料具有真实性、权威性的特征,是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利用档案蕴含丰厚文化资源,通过举办档案陈列、展览等社会教育活动,能够发挥资治教化、陶冶情操、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档案以其独有的魅力,正在成为吸引社会受众眼球受到广泛关注的地方。

二、档案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档案文化的特性揭示了档案文化建设应有的发展途径和前行方向。但是,作为档案文化建设的主体,县级以上档案室长期以来却被视为行政机关和保密单位,一些部门档案室也画地为牢,缺乏对档案文化属性的认知,行为主体自身性质的模糊性极大地制约了档案文化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档案文化功能的发挥。主要因素在于:

1.对档案文化属性的非认同性。档案文化的发展相对迟缓,显然与档案的文化属性和文化价值的长期不被认识和开掘不够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档案和档案工作曾一度被当作阶级斗争的工具,档案的文化属性受到极大的制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档案文化未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档案的文化属性逐渐得到业内人士的认识,县市级档案已逐步向公众开放,文化人士创办民间档案(博物)馆的热潮正在涌动,如宁波市已有民间档案(博物)馆近30家。

2.工作体制上的非文化性。长期以来,档案馆并没有正视自身文化事业机构性质,而更多的是成为政治机构的附属品;在公众眼里,难以将档案部门同文化单位联系起来,档案馆的文化形象受到公众质疑。

3.文化功能建设上的非社会性。档案馆作为人类社会活动成果记录的保管中心,同时档案本身更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重保管、轻档案文化功能的开发问题长期存在,已成为制约档案文化发展的瓶颈。

三、加强档案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档案文化建设要与档案部门整体工作的推进相协调,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条主线,坚持“打基础、强服务、抓亮点、创品牌、求实效”的工作定位。

1.充分认识档案文化价值。有人曾形象地将档案称为“人类的记忆”,作为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社会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档案的内涵十分丰富,作为人类生活、生产、思维方式和创造性活动及其产物的直接记录和结晶,档案毋庸置疑的是人类社会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和具有特殊性的文化资源,因此档案从社会意义上而言,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这是正确认识档案文化价值的出发点和基础。打好这个基础是开展其他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

2.健全档案文化建设管理机制。发展档案文化,客观上要求档案工作转变传统观念,深刻认识档案的文化属性,增强档案工作的文化意识,按照文化事业自身的运行规律,谋求建立适应档案文化发展的管理机制,克服以行政管理代替文化事业管理和衙门作风盛行等现象,确立崭新的工作文化形象,在文化建设事业中奠定档案工作的基础地位。

3.强化档案社会文化功能的发挥。一是扩大档案的接收范围;二是扩大档案的开发力度和范围;三是强化档案的社会教育价值,发挥档案的教化育人作用。利用档案展览、宣传资料等形式,使档案馆真正成为爱国主义、国情教育和汲取文化滋养的基地。

4.积极探索利用档案文化资源途径。要有效地发挥档案文化功能,应探索开发利用档案文化资源的多种途径,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发档案文化产品,着力开展档案文化的数字化工作。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环境下和各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电子文件及时归档、安全保存、有效利用的规范研究和业务指导。开展档案文化实践活动,使其成为一种“活的文化”、“现实中的文化”。

5.树立档案部门的文化形象。档案工作是在通过建设档案文化来传承社会文明和为公众提供文化滋养。所以,为公众提供足够多的档案文化精品将是历史赋予的光荣职责。当前,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手段,加强档案产品的研发力度,充当传播社会文明的使者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助推器,为弘扬档案文化走出一条宽阔的大路。

猜你喜欢

人类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