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雅各布森论诗歌翻译与符号美学*

2014-12-04

外语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符号学音节符号

常 巍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01)

雅各布森论诗歌翻译与符号美学*

常 巍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 150001)

雅各布森一生研究诗学功能(后称美学功能)的本质特征。他对美学功能研究的强烈欲望不但体现在符号学中而且贯穿他的翻译研究。雅各布森关于翻译研究的论著,除了提出广为人知的翻译3分法,更多的篇幅都论述诗歌翻译中的符号美学思想。文章从符号美学角度解析雅各布森的翻译理论,阐释符号美学如何影响雅各布森的翻译思想。

雅各布森;诗歌翻译;符号美学

1 引言

翻译的符号学转向促进翻译研究的系统化和多元化。对符号翻译理论而言,雅各布森的《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LinguisticsAspectsofTranslation)无疑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独创性,因此成为翻译文献中不可或缺的经典(蒋骁华 2005:85)。戈蕾(Gorlee)在符号学翻译研究著作中赞誉雅各布森是“从符号学角度进行翻译研究的发起人”(Gorlee 1994:17)。

雅各布森对符号学的许多发展和贡献和美学功能密不可分割,比如交流图示中的美学功能(诗学功能)、美学文本研究、艺术的符号性以及艺术符号的符指过程研究等。所以,对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的研究如果缺少美学层面,将不完整。因此,本文将从雅各布森符号美学入手来解析其翻译理论。

2 诗歌与符号的结合

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诗歌是雅各布森经久不衰的主题。如果在早期形式主义时期看到诗歌中声音对意义的影响从而引发形式主义诗歌研究以及先锋派诗歌的蓬勃发展,那么还有一样不可忽视的是雅各布森对符号学的兴趣。符号是雅各布森年轻时就渴望研究的:“我从青年时代起就和一些年轻的画家往来,我经常和他们长谈,谈及绘画和诗歌的关系、视觉符号和语言符号的关系。正是这段经历让符号学进入我的生命……”(Winner 1987:257)。尽管雅各布森在所有研究领域中对诗歌投入最炽热的关注,但并不妨碍他对符号的兴趣,而且在诗歌翻译中更是引入符号学,从而阐释诗歌的“可译”与“不可译”。

布拉格学派成员穆卡罗夫斯基认为,对艺术现象的客观研究要求我们把艺术作品作为符号研究,这个艺术符号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感知象征,它具有社会意识,对它的研究需要以社会语境为参照(Mukarovsky 1978:85)。受穆卡罗夫斯基影响,雅各布森研究诗歌时走出重要的一步:他不再把诗歌作为封闭的个体看待,而是认为诗歌和其它艺术形式相同,都是一种符号。它和外界不可避免的有着种种关系。此后,雅各布森从结构主义角度系统研究艺术符号。他关注的层面包括艺术美学功能在符号结构中的体现、美学文本和非美学文本的关系、美学文本中选择和组合的关系、艺术作品的意指功能等。

雅各布森认为,符号学是符号的科学(Jakobson 1987:436);符号具有宏观特征,包含各种类型;符号学研究各类符号系统并通过研究符号系统洞见符号的共性。雅各布森系统分析交流,提炼出6个主要因素:发出者、接收者、语境、接触、语码和信息(Jakobson 1960:21-28)。后来,又将6个因素与情感功能、意动功能、指称功能、寒暄功能、解释功能和诗学功能(美学功能)对应。雅各布森将信息和美学功能对应,可见在他的符号美学思想中,诗歌这类美学符号的交流倾向于信息本身,因此美学符号具有自指性;自指功能的实现往往依靠符号之间通过声音、符号形态的相似形成。至此,雅各布森对于如何将诗歌与符号研究相结合,已经产生初步想法。

3 诗歌翻译与符号相似性

雅各布森从诗歌翻译研究中发现,诗歌之所以难以在翻译中展示内容、内涵的全貌,是因为声音;诗句之间形成的声音呼应是诗歌在翻译中最难保留下来的。这种声音的呼应引发雅各布森对诗歌中美学符号的思考,最终在皮尔士归纳出的3种符号划分基础上,不无创意地添加拟似符号。这种符号与诗歌中物性特征的平行特点对应。

雅各布森在皮尔士符号三分法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符号,认为符号不但可以如皮尔士所认为的那样,指向外界所指(相似符号、标志符号以及象征符号均属于此类),而且可以指向符号自身。在皮尔士原有的符号学理论上,雅各布森采用二元对立方式将符号之间的关系归纳成两组:毗邻性-相似性、事实性-成规性。利用毗邻性,雅各布森解释语言符号之间的结合规则,而相似性则表示符号与外界事物之间的相似特征;利用事实性说明符号与外界之间明确可见的特征关联,而成规性则表达符号与外界基于人为基础建立的关系。雅各布森认为,“在象征符号中能指和所指存在着成规的毗邻性”(Jakobson 1987:451)。如果从这个角度解读符号与外界事物的关系,可以发现指向自身的符号是皮尔士符号学中未提及的,也是雅各布森通过诗歌及诗歌翻译研究所要寻找的。这类符号的自指性不是基于成规基础,而是通过声音、形态的相似产生的有形的关联,而且这类符号的意义也不局限于语言自身,还包括通过自指所形成的含义或对感情的触动。在定义此类符号的时候,雅各布森利用皮尔士提出的符指过程(semiosis)概念,借用过程阐述符号概念,从而指出诗歌这类语言艺术形式在声音、词态、诗行之间存在着的对比、平行现象引发符号在指向外界意义的同时,还指向符号自身(Posner 1989)。符号之间的内部指向此处被雅各布森称为内向符指过程(imputed introversive semiosis)。

如果把平行结构视为一个指称媒介,那么内向符指过程就是通过这个媒介使艺术符号和其它符号之间建立指示关系。如果以艺术文本中的隐喻为例,那么喻体和本体之间具有的平行关系促使其在场的喻体(vehicle)指向不在场的本体。因此,内向符指概念不但在语言符号中有着特殊地位,而且广泛应用到音乐、雕塑、舞蹈等非语言符号系统中(赵晓彬 韩巍 2011:86-89)。

4 诗歌翻译与符号美学

雅各布森的翻译研究受符号美学影响,突破语义翻译研究的局限,把符号结构因素引入翻译领域,拓宽翻译研究的视野。此外,他在从符号美学角度论述诗歌不可译时,另辟蹊径,提倡从功能对等角度对诗歌进行翻译实践(Jakobson 1979:131-134),显示出他在翻译理论上的创新和预见性。

4.1 论诗歌的“不可译”

雅各布森曾经说过,诗歌语法不仅仅是规约性的,而且具有语义生成作用(Jakobson 1987:433)。因此,对于诗歌而言,翻译中如果不能保持其独有的语法结构特点,就形同破坏诗歌本身的美学功能。但是,平行结构上的语法和声音因素受到不同语言符号规范束缚,无法完全实现语言符号之间的翻译(Jakobson 1979:131-134)。田星指出,对于普希金似的语法如果不甚了解,那么从中文译文来看,无法体会人称代词的格这种特定语法范畴的诗歌效果(田星2008:159)。雅各布森还认为,即便在译本中保留形式相似,由于社会、文化和文学体裁习惯影响,也难以避免美学信息的丢失(Jakobson 1987)。从他对捷克语和俄语的步格分析可以看到,对诗歌具有重要作用的步格在不同语言符号中,尽管形式相同,但具有不同的语义作用和意指功能。

同样都是5步抑扬格,“在捷克语中,它具有以下恒定特点:诗行中常有8或9个音节;第九个音节是轻拍;处于奇数位上的音节要比它之后的偶数音节弱。而在俄语中,5步抑扬格则恒定表现为:诗行的第八个音节是重拍,并且后面通常不跟随重拍音节;如果奇数音节随后的音节属于同一个词汇单位,那么此奇数音节要比后一个音节弱;如果奇数音节和前一个音节属于同一个语法单位,那么也要比前一个音节弱。而且由抑扬格形成的文本在捷克语中是为了重大、严肃的仪式而作;但是俄语中则表现出谐谑意味”(Jakobson 1979:131)。因此,即便同为抑扬格的诗歌文本,它们之间的结构、功能和效果都有着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使它们之间有着不可译性。

4.2 诗歌翻译与功能对等概念

事实上,“差异中的对等是语言的首要问题,也是语言学的关注重点” (Jakobson 1987:430)。在雅各布森对翻译分类的具体阐释中,特别是关于“对等”(equivalence)的论述,表现出其翻译理论的符号学观点。他认为,准确翻译取决于信息对等。对一个词的语内翻译,可以选用同义词,也可以采用迂回法,但一般来说,不可能完全对等(曾冬梅 2005:129)。雅各布森从符号学角度分析celibate和bachelor之间的差别,指出:由于词语在给定语言系统内的含义、价值不同,两者之间不可能实现完全对等(Jakobson 1987:429)。将社会视为一个宏观符号系统,语言、文化、认知、行为等都是这个大系统下的子系统。子系统具有自身的运作机制,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我们不妨重新审视雅各布森在说明语内翻译信息流失时候的例证,celibate和bachelor具有共同的特征:指示男性,所婚姻状况都是单身,但是受到认知经验影响,它们在语言系统中由于描述客体的单身状态是否籍由意愿产生有所不同,造成语义不对等。

诗歌具有独特美学结构,因此在诗歌翻译过程中,声音、语法结构、能指-所指关系等因素相互交织,让诗歌翻译异常纷乱复杂。然而,雅各布森秉持诗歌中美学功能占主导地位(Mukarovsky 1978:43)。基于这种观念,他提出诗歌翻译应采取功能对等的方法。雅各布森在《论诗歌的翻译》(On the Translation of Verse)一文中,集中讨论诗歌翻译,并且预见性地提出功能对等(functionally correspond)概念。他在篇末指出,对于诗歌翻译,“如果在给定的诗歌语言形式范围内,我们选择的形式如果能在功能上而不仅仅是外在同原文本的形式一致,就最大程度地接近原文本的艺术核心”(Jakobson 1979:131)。

无论是之前提出的诗歌不可译还是后来的功能对等,都反映出雅各布森翻译理论中的思想主线是符号美学。由于诗歌这一符号具有以美学功能为主导的特征,由于诗歌符号结构在翻译中必然遭受破损,雅各布森提出诗歌不可译性;但是如果能延续作品的美学功能,实现主导功能对等,那么诗歌又可译。正是这种辨证翻译观体现出其翻译理论的符号美学思想。

5 结束语

雅各布森对诗歌的兴趣让诗学研究成为他学术生涯中不变的主题。其符号美学和诗歌翻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起来。如诗歌翻译的符号分析、诗歌的不可译和功能对等,他的翻译理论始终体现着符号美学思想。可以说,雅各布森翻译理论中的符号美学层面对于符号学翻译研究和诗歌翻译都具有启发意义,是翻译研究不可缺少的部分。

陈宏薇. 符号学与文学翻译研究[J]. 外国文学研究, 2003(1).

蒋骁华. 近50年西方符号学翻译研究评述[J]. 澳门理工学报, 2005(2).

田 星. 诗歌的语法魅力——评雅可布逊“诗歌语法”理论与实践[J]. 南京师大学报, 2008(5).

曾冬梅. 从皮尔士符号学角度看雅各布森的翻译理论[J]. 邵阳学院院报(社科版), 2005(6).

赵晓彬 韩 巍. 雅可布逊的美学符号学思想初探[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1(3).

Gorlee, D. L.SemioticsandtheProblemofTranslation[M]. Amsterdam-Atlanta: GA, 1994.

Jakobson, R. Linguistics and Poetics[A]. InSelectedWritingsⅢ:PoetryofGrammarandGrammarofPoetry[C]. Hague: Mouton, 1960.

Jakobson, R. Language in Relation to Other Communication Systems[A]. InSelectedWritingsII:OnVerse,ItsMastersandExplorers[C]. The Hague: Mouton Publishers, 1979.

Jakobson, R. On the Translation of Verse[A]. InSelectedWritingsII:OnVerse,ItsMastersandExplorers[C]. The Hague: Mouton Publishers, 1979.

Jakobson, R.SelectedWritingsIII.PoetryofGrammarandGrammarofPoetry[M]. The Hague: Mounton, 1980.

Jakobson, R.LanguageinLiterature[M]. Cambridge: MIT Press, 1987.

Mukarovsky, J.Structure,Sign,andFunction[M]. New Haven: Yale UP, 1978.

Waugh, L. R. & S. Rudy. Jakobson and Structuralism[A]. In R. Posneretal. (eds.).Semiotics:AHandbookontheSign-TheoreticFoundationsofNatureandCulture[C].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1998.

Winner, T. G. The Aesthetic Semiotics of Roman Jakobson[A]. In K. Pomorska (ed.).Language,PoetryandPoetics[C].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987.

【责任编辑孙 颖】

OntheSemioticAestheticDimensionofJakobson’sTranslationTheory

Chang Wei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

Jakobson’s persistent research on aesthetic dimension of language is evident and influential both in semiotics and translation. In spite of Jakobson’s most famous triadic translation mode, his translation study should also deserve an analysis from the semiotic aesthetic aspect for the simple fact that all his three important essays on translation have touched on the translation of verse and that the elaboration on verse translation has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semiotic aesthetic traits. Hence the paper intro-ducts Jakobson’s semiotic aesthetic notion and examines how this thought runs through his translation theory.

Jakobson; translation theory; semiotic aesthetic

H315.9

A

1000-0100(2014)04-0106-3

*本文系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可比语料的科技翻译比较研究”(12H002)的阶段性成果。

2013-06-03

猜你喜欢

符号学音节符号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符号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全国应用符号学与多模态研究论坛征文通知
学符号,比多少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符号的由来
拼拼 读读 写写
看音节说句子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