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2014-12-03王宇

企业导报 2014年19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

王宇

摘 要:本文首先明确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进一步分析了历史虚无主义巨大的危害性,最后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批判。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批判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哲学本质

尼采曾说过:“虚无主义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没有目的。没有目的的回答。”言简意赅的指明了虚无主义的本质,即否认人类历史的一切活动,对所有的核心价值进行重新评价,这种哲学思潮呈现出全面否定、极端偏激的特点。

(一)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夸大个人主观感受。“历史虚无主义”只承认自我的社会价值,极力反对社会、国家、团体的干预和影响。他们所崇尚的自由、民主、平等也只是个人的,受到了空间范围的限制,并且将个人的利益和价值看做是评价行为的唯一尺度,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满足个人的欲望为前提,即个人是社会活动和行为的目的,社会、国家和团体是服务于个体的手段和工具,强调“个人”并不单纯指“一个人”,也有可能是利益集团或者资本家联盟等一个整体,他们要求自由竞争,实行多党政治和三权分立等,实则都是为了保障个人的利益不受侵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则是完全相反的,马克思主义是以“人民群众”为利益中心,谋求的是社会大众的利益,强调国家和社会的作用,与历史虚无之一相比,具有更强大的凝聚力。

(二)以唯心主义为基础,否定历史发展规律。历史虚无主义遵循“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原则,极力否定历史发展的固有规律,扭曲历史发展的过程和人类活动的行为,将“思想”和“意识”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思想动机才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原因。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从事实出发的,而是以“假设”为发展前提,根据细节或者现象臆造结局,从而脱离了现实,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理论武器,对社会发展和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危害性。

(三)以社会阶级为属性,服务资本主义人群。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和社会意识一定是阶级利益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史虚无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和资产阶级的成果,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一定是为资本主义人群所服务的,物质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哲学思想。而马克思主义是工人、农民等无产阶级的代表,是为无产阶级所服务的。

二、历史虚无主义的潜在危害

(一)消解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国人的思考方式和文化认知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历史虚无主义不仅仅是政治问题,也是文化问题,它以追求新自由民主为借口,片面的对待传统文化,倡导全面否定“旧文化”,并且积极的引导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在潜移默化中瓦解了国人的理想和信念,消弱了文化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长久以往,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二)否定了中国漫长的历史革命。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战火纷飞的年代直到发展稳定的今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奋斗过程,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则要求推翻这一切,并否定过去的历史,认为革命只能带来祸害和残酷,应该通过资本主义的方式建立起新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救中国,这种思想和理念直接否定了共产党的直接领导和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在中国经过实践证明的科学的理论,而历史虚无主义只是通过臆想产生的,因此不具备领导中国发展的能力,但是这种思想的不断深化和侵蚀,会对人们看待曾经历史的眼光发生转变。

(三)改变了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曾指出:“实现中囯梦必须走中囯道路,也就是中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囯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历史虚无主义企图通过扭曲我国的奋斗历程改变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并且无限的夸大资本主义的制度好处,这样只能切断我国发展的历史,将过去和未来分开,打断其连贯性,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将会给我国未来的发展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

(一)对历史虚无主义唯心论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历史虚无主义唯心论是相对立的,马克思主义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己”和“自由”进行了批判。首先,对利己主义的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追求的是“利己主义”,即以自我为中心建立起的利益联盟,本质上所有的条件都是谋求利益的工具和手段,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与其却是背道而驰的,利己主义只是一种自我的、特殊的存在,为了满足部分人的心理,而共产主义却是纯粹的、普遍的存在,是满足大众的哲学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其次,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鼓吹者巴古宁强调绝对自由,认为自由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绝对的权利,可以不受到任何条件的束缚,个体应该听从内心的召唤,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马克思并没有全盘否定自由主义,但是提倡相对自由,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自由的,一定是受客观条件约束的,也只有符合客观规律之下的自由才能使珍视的自由。

(二)对历史虚无主义片面性的批判。历史虚无主义极度否认曾经发生过的革命,只是利用一些简单的、不连贯的材料,通过臆想推翻真实的历史,很容易迷惑现代人,从而造成极具危害性的后果。马克思主义明确指出任何臆想都是不成立的,任何不经过实践证明的理论都存在空想性,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人的能动性和社会的客观规律应该是辩证统一的,需要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获得最终的发展。历史虚无主义认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曲折或者苦难只是“偶然”,但是在一个民族面对巨大的选择时,会受到当时社会客观条件的影响,所有的一切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审视与思考。

(三)对历史虚无主义人性论的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虽然适用于资本主义阶级,但是其并不承认阶级性的存在,并且一直强调使用“人性论”代替“阶级性”,“阶级斗争”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历史真实的情况,如果没有了阶级的划分,可能会出现混乱的状况,历史虚无主义标榜自己无阶级性,对待一些问题上却又经常使用阶级的偏见性,世界上并不存在“超阶级”的说法,只有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才能看到真实的社会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是科学的理论,是以阶级社会的事实为依据的,因此,具有正确的引导性和方向性。

结束语:通过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进行批判,也反映出了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当今中国思想发展的潮流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和侵蚀,我们既不能盲目抹杀,也不能置之不理,“树立正确的哲学观念,自觉抵制错误的政治意识”将成为思想领域中一场长期的斗争,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不断完善科学的发展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历史。

参考文献:

[1] 张玲. 探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冲击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教师队伍的原因与对策[J]. 文教资料,2014,07:130-132.

[2] 葛玉良,张晓娜. 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6:73-75.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
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
在批判中寻求解放